第32章 那位的心思可不好猜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晚上。
房府派了辆马车来接苏沐。
房府比苏沐想象的要朴素一些,没有那种豪门大院的张扬。
房玄龄在大厅里等他,换了身家常的袍子。
桌上摆了四五个菜,一壶酒。
“苏县令,坐。今日就你我二人,不必拘束。”
房玄龄亲自给苏沐倒了杯酒。
“多谢房公。”
苏沐坐下,屁股只坐了半个凳子。
“房源县的事,陛下很关心。”
房玄龄夹了口菜,慢悠悠地说。
“托陛下洪福,也多亏了房公指点,房源县灾后重建还算顺利。河堤加固了,粮也补种下去了。下官来之前,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几个小工坊已经开始建了。”
苏沐捡重要的说。
“嗯。”房玄龄点点头,“那个炼铁的新法子,进行得如何?”
苏沐心里一动。
来了。
“回房公,那法子还在摸索。主要是几个老铁匠凭经验弄,不太稳定。下官想着,等成熟一些,再详细整理出来,呈报给朝廷。”
他没敢说已经能稳定出好铁了。
技术这东西,得一点点放。
“如此甚好。”房玄龄喝了口酒,“苏县令年轻有为,做事有章法。陛下很看好你。”
这话听着是夸奖,苏沐却不敢全信。
“下官惶恐,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你在房源县,干得不错。不过,长安不比地方。”
房玄龄放下酒杯,看着苏沐。
“这里水深,关系复杂。一步走错,可能就万劫不复。”
苏沐心里一凛。
这是敲打,也是提醒。
“下官明白,定当谨言慎行,多听房公教诲。”
“我没什么可教你的。”房玄龄笑了笑,“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陛下召你来,除了述职,也是想看看你这个人。”
“你那些想法,有些……很大胆。”
房玄龄的目光落在苏沐脸上,似乎想看透他。
“下官只是想着,怎么能让老百姓日子好过点,怎么能给朝廷多做点事。”
苏沐在长安城里溜达了两天。
朱雀大街宽得能跑开八匹马,两边的坊市里,胡姬当垆,波斯邸店,新罗商铺,琳琅满目。
空气里混着脂粉香、香料味、烤饼的焦香,还有隐隐的马粪味儿。
人多,车多,声音杂。青瓦连绵,斗拱飞檐,偶尔还能瞅见高门大户里露出来的亭台楼阁一角。
他穿着一身青色襕衫,是房玄龄特意让人送来的,说是进京述职,穿得太寒酸了不好。
笑话,他能寒酸,他那是低调!
房玄龄说了,陛下这几天忙,让他先熟悉熟悉环境,等传召。
苏沐乐得清闲,揣着房府给的几贯铜钱,东看看西瞧瞧,就当公费旅游了。
这天,他正蹲在一个卖毕罗的小摊前,琢磨着这玩意儿跟后世的馅饼有啥区别,就听见远处传来钟声,呜呜泱泱,透着一股子庄严肃穆。
“上朝了,上朝了!”旁边有人喊。
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朝着皇城的方向望。
苏沐也站起来,拍了拍袍子上的灰。
他知道,今天是大朝会的日子。
听房府的下人说,逢大朝会,百官齐聚,有时候连外国的使臣也会来凑热闹,是长安城里的一大盛景。
苏沐没资格上朝,他就在这儿看看热闹。
没多久,远远的,就能看见一队队穿着各色官服的人,骑马的,坐轿的,步行的,朝着宫城的方向汇聚。绯袍、紫袍,在晨光里晃眼。
苏沐啧啧两声,这排场,确实不一样。
太极殿。
李世民高坐龙椅之上,头戴通天冠,身着十二章纹衮龙袍,面色平静,目光扫过阶下文武百官。
殿内香烟袅袅,金砖铺地,光可鉴人。
今日是朔望大朝,除了满朝文武,还有不少番邦使臣位列其中。
“陛下,吐蕃使者禄东赞,敬献黄金千两,牦牛百头,骏马五十匹,愿大唐与吐蕃,永结甥舅之好!”鸿胪寺卿高声唱喏。
一个穿着藏地袍服,面色黝黑,眼神精明的中年人,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李世民微微颔首:“吐蕃远来,有心了。”
“陛下,波斯使臣,敬献琉璃大瓶一对,水纹玛瑙杯十只,波斯地毯五张!”
“陛下,新罗使臣,敬献人参三百斤,上等白叠布百匹,弓箭百副!”
“陛下,林邑使臣,敬献驯象两头,香料五箱……”
各国使臣轮番上前,献上各自的贡品。奇珍异宝,琳琅满目。
“陛下!东突厥使臣,颉利可汗遣使阿史那·苏尼失,有宝物献上!”
众人循声望去。
“外臣阿史那·苏尼失,参见大唐皇帝陛下!”他行了个不怎么标准的抚胸礼。
李世民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东突厥刚刚被大唐击败,颉利可汗被俘,如今这使臣过来,怕不是单纯来献宝的。
“使臣免礼。不知贵使带来何等宝物?”李世民声音平稳。
阿史那·苏尼失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双手捧着。
“陛下,此乃我突厥巧匠耗费十年心血所制‘九连环玲珑锁’。锁内藏有我突厥草原的一颗夜明珠,据闻价值连城。”苏尼失朗声道,“我奉可汗之命,将此锁献与陛下。不过,此锁精巧绝伦,非有大智慧者不能解开。”
他顿了顿,目光挑衅地扫过殿内群臣。
“外臣听闻,大唐人才济济,能人辈出,号称天朝上国。不知可有哪位大人,能当场解开此锁,让外臣开开眼界?若无人能解,外臣担心,这大唐盛世之名,是否……有些言过其实了?”
部侍郎张大人上前一步,他一向觉得自己搞营造算学很在行。
他拿起锁,翻来覆去看了半天,又试着拨弄几下。
“陛下,”张侍郎放下锁,脸上有点发红,“这锁……弄得太绕了,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开的。”他退了下去,头低着。
突厥使臣阿史那·苏尼失抱着胳膊站在那儿,嘴角勾着一点笑,看着退下去的张侍郎。
接着又有几个人不信邪,上去试试,结果都一样,摇着头退回来,脸上都不好看。
大殿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听见外面风吹过殿角的呜呜声。
这么多朝廷大员,对着一把突厥锁,没一个人有办法。这事传出去,大唐的脸面往哪儿放?
李世民的脸色沉得厉害,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头,一下一下敲着,发出轻微的“笃笃”声。
房玄龄和杜如晦交换了个眼神,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麻烦。
就在这时,李世民脑子里“嗡”一下,想起个人来。
是那个在房源县的小子,不怕那个钱御史找茬,还弄出了新炼铁法子,说话做事一股子机灵劲儿的年轻县令……苏沐!
对!苏沐!
这小子路子野,说不定他有法子!
“传旨!”李世民声音不高,但带着一股劲儿,“宣房源县县令苏沐,即刻入殿!”
房府派了辆马车来接苏沐。
房府比苏沐想象的要朴素一些,没有那种豪门大院的张扬。
房玄龄在大厅里等他,换了身家常的袍子。
桌上摆了四五个菜,一壶酒。
“苏县令,坐。今日就你我二人,不必拘束。”
房玄龄亲自给苏沐倒了杯酒。
“多谢房公。”
苏沐坐下,屁股只坐了半个凳子。
“房源县的事,陛下很关心。”
房玄龄夹了口菜,慢悠悠地说。
“托陛下洪福,也多亏了房公指点,房源县灾后重建还算顺利。河堤加固了,粮也补种下去了。下官来之前,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几个小工坊已经开始建了。”
苏沐捡重要的说。
“嗯。”房玄龄点点头,“那个炼铁的新法子,进行得如何?”
苏沐心里一动。
来了。
“回房公,那法子还在摸索。主要是几个老铁匠凭经验弄,不太稳定。下官想着,等成熟一些,再详细整理出来,呈报给朝廷。”
他没敢说已经能稳定出好铁了。
技术这东西,得一点点放。
“如此甚好。”房玄龄喝了口酒,“苏县令年轻有为,做事有章法。陛下很看好你。”
这话听着是夸奖,苏沐却不敢全信。
“下官惶恐,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你在房源县,干得不错。不过,长安不比地方。”
房玄龄放下酒杯,看着苏沐。
“这里水深,关系复杂。一步走错,可能就万劫不复。”
苏沐心里一凛。
这是敲打,也是提醒。
“下官明白,定当谨言慎行,多听房公教诲。”
“我没什么可教你的。”房玄龄笑了笑,“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陛下召你来,除了述职,也是想看看你这个人。”
“你那些想法,有些……很大胆。”
房玄龄的目光落在苏沐脸上,似乎想看透他。
“下官只是想着,怎么能让老百姓日子好过点,怎么能给朝廷多做点事。”
苏沐在长安城里溜达了两天。
朱雀大街宽得能跑开八匹马,两边的坊市里,胡姬当垆,波斯邸店,新罗商铺,琳琅满目。
空气里混着脂粉香、香料味、烤饼的焦香,还有隐隐的马粪味儿。
人多,车多,声音杂。青瓦连绵,斗拱飞檐,偶尔还能瞅见高门大户里露出来的亭台楼阁一角。
他穿着一身青色襕衫,是房玄龄特意让人送来的,说是进京述职,穿得太寒酸了不好。
笑话,他能寒酸,他那是低调!
房玄龄说了,陛下这几天忙,让他先熟悉熟悉环境,等传召。
苏沐乐得清闲,揣着房府给的几贯铜钱,东看看西瞧瞧,就当公费旅游了。
这天,他正蹲在一个卖毕罗的小摊前,琢磨着这玩意儿跟后世的馅饼有啥区别,就听见远处传来钟声,呜呜泱泱,透着一股子庄严肃穆。
“上朝了,上朝了!”旁边有人喊。
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朝着皇城的方向望。
苏沐也站起来,拍了拍袍子上的灰。
他知道,今天是大朝会的日子。
听房府的下人说,逢大朝会,百官齐聚,有时候连外国的使臣也会来凑热闹,是长安城里的一大盛景。
苏沐没资格上朝,他就在这儿看看热闹。
没多久,远远的,就能看见一队队穿着各色官服的人,骑马的,坐轿的,步行的,朝着宫城的方向汇聚。绯袍、紫袍,在晨光里晃眼。
苏沐啧啧两声,这排场,确实不一样。
太极殿。
李世民高坐龙椅之上,头戴通天冠,身着十二章纹衮龙袍,面色平静,目光扫过阶下文武百官。
殿内香烟袅袅,金砖铺地,光可鉴人。
今日是朔望大朝,除了满朝文武,还有不少番邦使臣位列其中。
“陛下,吐蕃使者禄东赞,敬献黄金千两,牦牛百头,骏马五十匹,愿大唐与吐蕃,永结甥舅之好!”鸿胪寺卿高声唱喏。
一个穿着藏地袍服,面色黝黑,眼神精明的中年人,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李世民微微颔首:“吐蕃远来,有心了。”
“陛下,波斯使臣,敬献琉璃大瓶一对,水纹玛瑙杯十只,波斯地毯五张!”
“陛下,新罗使臣,敬献人参三百斤,上等白叠布百匹,弓箭百副!”
“陛下,林邑使臣,敬献驯象两头,香料五箱……”
各国使臣轮番上前,献上各自的贡品。奇珍异宝,琳琅满目。
“陛下!东突厥使臣,颉利可汗遣使阿史那·苏尼失,有宝物献上!”
众人循声望去。
“外臣阿史那·苏尼失,参见大唐皇帝陛下!”他行了个不怎么标准的抚胸礼。
李世民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东突厥刚刚被大唐击败,颉利可汗被俘,如今这使臣过来,怕不是单纯来献宝的。
“使臣免礼。不知贵使带来何等宝物?”李世民声音平稳。
阿史那·苏尼失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双手捧着。
“陛下,此乃我突厥巧匠耗费十年心血所制‘九连环玲珑锁’。锁内藏有我突厥草原的一颗夜明珠,据闻价值连城。”苏尼失朗声道,“我奉可汗之命,将此锁献与陛下。不过,此锁精巧绝伦,非有大智慧者不能解开。”
他顿了顿,目光挑衅地扫过殿内群臣。
“外臣听闻,大唐人才济济,能人辈出,号称天朝上国。不知可有哪位大人,能当场解开此锁,让外臣开开眼界?若无人能解,外臣担心,这大唐盛世之名,是否……有些言过其实了?”
部侍郎张大人上前一步,他一向觉得自己搞营造算学很在行。
他拿起锁,翻来覆去看了半天,又试着拨弄几下。
“陛下,”张侍郎放下锁,脸上有点发红,“这锁……弄得太绕了,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开的。”他退了下去,头低着。
突厥使臣阿史那·苏尼失抱着胳膊站在那儿,嘴角勾着一点笑,看着退下去的张侍郎。
接着又有几个人不信邪,上去试试,结果都一样,摇着头退回来,脸上都不好看。
大殿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听见外面风吹过殿角的呜呜声。
这么多朝廷大员,对着一把突厥锁,没一个人有办法。这事传出去,大唐的脸面往哪儿放?
李世民的脸色沉得厉害,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头,一下一下敲着,发出轻微的“笃笃”声。
房玄龄和杜如晦交换了个眼神,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麻烦。
就在这时,李世民脑子里“嗡”一下,想起个人来。
是那个在房源县的小子,不怕那个钱御史找茬,还弄出了新炼铁法子,说话做事一股子机灵劲儿的年轻县令……苏沐!
对!苏沐!
这小子路子野,说不定他有法子!
“传旨!”李世民声音不高,但带着一股劲儿,“宣房源县县令苏沐,即刻入殿!”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8/18873/66435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