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183章 我们开拓朝鲜市场的重点在鸭绿江和豆满江沿岸

第183章 我们开拓朝鲜市场的重点在鸭绿江和豆满江沿岸

推荐阅读:贫道姓张,嚣张的张老六修仙:我靠捡修为横扫三界斩神:月神?王者女神修炼法则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逍遥四公子万圣毒仙全民:求生游戏,我有空间戒指权力之巅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对于李国助所说蒸汽机的巨大作用和意义,在场许多人其实还没有概念。
    毕竟蒸汽机现在还只有一个样机,且只是在铁匠工坊打铁而已。
    至于其它工业领域能否用到蒸汽机,他们许多人都还没想过呢。
    何况李国助坚持今年要在海藻湾开建雅兰城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给工坊提供水力。
    这就更让他们想不到,蒸汽机还能代替水力了。
    之所以在有了蒸汽机以后,李国助还要坚持寻找适合使用水力的地方,
    是因为以廉司南机的运行效率,要代替水力成为工业的主导动力还差一些火候。
    廉司南机和纽科门机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因为借鉴了水排的曲柄连杆机构,
    才得以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化成圆周运动,
    从而超越纽科机,可以提前运用于除矿井抽水之外的其他工业领域。
    纽科门机的运行速度,是其活塞大约每分钟上下往复12次。
    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其转化成圆周运动后,可认为其转速大约为12转/分。
    而在18世纪末,瓦特蒸汽机的转速为40~50转/分。
    当时瓦特蒸汽机已经被纺织业所使用。
    很明显,即使借助曲柄连杆机构使纽科门可以运用于纺织、冶金、造纸等工业领域,
    它的效率还是差了瓦特蒸汽机4倍左右,而能源成本却是居高不下的。
    所以在南海边地,廉司南机的意义并不是可以让工厂脱离河流,
    而是可以在冬季河流冰封的时候,确保工厂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何况在原来的历史线中,蒸汽机在工业领域超过水力取得主导地位,也是要等到19世纪30至40年代的。
    1791年,蒸汽机开始用于棉织厂,
    到1833年,蒸汽马力数为4.6万匹,而水力马力数为1.2万匹,
    蒸汽动力超过了水力,且前者为后者的近4倍。
    到19世纪30、40年代,棉纺织业率先实现了机械动力的蒸汽化。
    1794年,蒸汽机开始用于毛纺厂,
    到1838年,动力织机中蒸汽马力超过了水力马力数,且已为后者的2倍。
    19世纪30、40年代以后,在工业发达地区,蒸汽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但在一些特定地区和行业,水力仍有使用,
    比如在一些山区或小型作坊等,水力凭借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继续发挥作用。
    所以在李国助看来,对水力的开发,仍然是南海边地工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而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工业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超过了中国。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工业中充分运用了水力。
    反观中国,虽然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水力机械,却并没能在工业中得到充分地运用。
    其中有些水力机械,如水转大纺车甚至都失传了。
    这是中国开始落后于欧洲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就算不久的将来,有人能在廉司南机和双作用活塞式风箱的基础上搞出瓦特蒸汽机,
    李国助仍然不会放松对南海边地水力的开发和运用。
    不过随着技术改进,蒸汽机肯定会逐渐代替水力,成为南海边地工业的主导动力。
    除了李国助,在场唯二对蒸汽机的潜力有所体会和认知的只有高贯和林翌。
    毕竟目前那台唯一的样机,就在高贯的铁匠工坊,
    其给锻造带来的效率提升,他可是深有体会的。
    而林翌既然要筹办蒸汽机厂,则对其应用前景必然也是有所认知的。
    不过认识不到蒸汽机的潜力,并不代表大家就不能接受廉司南的生祠拥有“仁王”之名。
    毕竟大家都知道,廉司南是李国助的老师。
    小当家要给自己的老师立生祠,还要给他牛逼的名号,也是人之常情。
    谁敢在这个上面提出反对意见,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谁都不是傻子,既然都已经支持给廉司南立生祠了,何不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于是大家都纷纷称赞李国助这个生祠名取的极好。
    “既然如此,两位先生的生祠名号就这么定了。”
    李国助喜笑颜开地说道,然后又笑问黄昭,
    “黄大哥,你觉得给两位先生立生祠的事情,我们还有什么疏漏吗?”
    黄昭沉吟片刻,摇头道:“我一时也想不到了,十之八九我们应该都做到了。”
    “好,那这件事就说到这里了。”
    李国助面对众人,朗声宣布道,
    “接下来我们来说第八件事,讨论开拓朝鲜市场的事情。”
    “这也是我们本次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
    他扫视了一下坐在第一排的众委员会主任,接着说道,
    “我先来说一下咱们开拓朝鲜市场的目的。”
    “首先,咱们开拓朝鲜市场的重点,将在平安道和咸镜道……”
    “为何是平安道和咸镜道?”
    李德突然开口打断了李国助,脸上写满了困惑,这是他失态打断李国助说话的原因,
    “平安道也就是罢了,咸镜道却是朝鲜最不受待见的地方,可谓是穷得叮当响,”
    “平安道虽比咸镜道好不少,但总体上在朝鲜八道里也算不得富裕。”
    “不知小当家为何要把开拓朝鲜市场的重点,放在这两个地区呢?”
    “这就是我后面重点要说的事情。”
    被李德打断发言,李国助也不生气,反而耐心地解释起来,
    “其实开拓这两个地区的市场还是说的太笼统了。”
    “确切地说,我们开拓朝鲜市场的重点在鸭绿江和豆满江沿岸。”
    “因为我希望能够把鸭绿江和豆满江沿岸建成一个高效接应辽东难民的通道。”
    “只有这样,我们南海边地公司才能在明金战争打响以后,”
    “从逃亡朝鲜的辽东难民中快速获取大量优质的人口和劳动力。”
    “所以我希望,代表公司进入朝鲜的人能够取得鸭绿江和豆满江沿岸经济的主导地位,”
    “进而建立足够完善的设施,帮助公司高效地接应逃亡朝鲜的辽东难民。”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928/27649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