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 章 相见
推荐阅读:傲娇小萌妃:殿下太腹黑、碎月如粥、万古神帝、萌神信徒、军人子女、我的23岁美女总裁、腥红、大佬甜妻宠上天顾九辞、辐射避难:开局邀请戈登弗里曼、谋定三国前、
没过多久,徐妙云、朱高炽等人带着满心忧虑与忐忑的张太后,一同来到后世。穿过传送门那一刻,张太后根本来不及顾及周边那光怪陆离的环境。她的眼中只有一个目标,那便是她心心念念、生死未卜的宣德朱瞻基。
她的目光急切地四下搜寻,脚步慌乱地转动着身体,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朱高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满是对妻子的心疼与理解,连忙快步上前,轻声说道:“徽音,莫急,我这就带你去看瞻基。”说着,便引着张太后朝着医疗舱的方向匆匆走去。
张太后一路小跑着紧跟在朱高炽身后,眼中只有那越来越近的医疗舱。当终于看到医疗舱内静静躺着的朱瞻基时,她的脚步猛地顿住。只见朱瞻基脸色红润,呼吸平稳,哪还有半分之前病入膏肓、命悬一线的模样。
张太后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积攒已久的恐惧、担忧与疲惫一股脑地涌上心头,整个人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双腿一软,瘫倒在原地。
朱高炽眼疾手快,连忙将她扶了起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轻声对她说道:“徽音,你这次总该相信我了吧。”他的声音轻柔,带着几分宠溺与安慰。
张太后抬起头,望向眼前这个朝思暮想的丈夫,脸颊微微一红,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她缓缓伸出手,那双手带着一丝颤抖,轻轻地抚摸着朱高炽的脸颊,仿佛在确认眼前的一切是否真实。眼中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像断了线的珠子般不停地流了下来。
“我以为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你。”张太后抽泣着说道,声音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多年来积攒的思念。
朱高炽沉默不语,只是紧紧地将她抱在怀中,用自己温暖的怀抱给予她力量与安慰。他深知,这么多年,她独自一人操持,在深宫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这份苦,旁人无法体会。他轻轻拍着张太后的背,像是要将这些年缺失的陪伴与关怀都融入这无声的安抚之中。
二人就这样相拥良久。直到身边传来了两声轻咳,“咳咳。”这突兀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
张太后这才回过神来,顺着声音的方向朝着医疗舱处看去,就看到朱瞻基正有些尴尬地看着他们,脸上还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笑容。张太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把轻轻推开朱高炽,脚步匆匆地冲到朱瞻基面前。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朱瞻基,上上下下地仔细打量,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生怕朱瞻基出现哪怕一点细微的意外。
“儿子,你还好吗?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张太后关切地问道,声音中还带着未散尽的哽咽。
“娘你放心,儿子彻底好了。我现在感觉我的身体就像十年前一样健康!”朱瞻基笑着安慰道,脸上洋溢着康复后的喜悦与轻松,还特意挺了挺胸膛,展示自己的精气神。
一旁的朱高炽也凑了过来,忍不住插嘴道:“可不仅仅是十年前。这东西可是仙家法宝,要不是爷爷他老人家结识了那位拥有仙人本领的人物,你可用不到这么好的东西。”他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脸上带着几分自豪与感慨。
朱瞻基一瞧见朱高炽的身影,原本还有些黯淡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光芒里满是惊喜与难以置信,仿佛黑暗中陡然亮起的明灯。
要知道,朱瞻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便是没能在父亲临终之际陪伴身旁,见上最后一面。这份遗憾,如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心底多年,如今眼前之人真切地站在面前,他只觉仿若梦中。
“爹,真的是您吗?”朱瞻基看着朱高炽,声音微微发颤,语气中带着浓烈的期待,那眼神紧紧盯着朱高炽,生怕这只是自己的幻觉,稍一错眼,眼前人就会消失不见。
朱高炽又怎会看不出朱瞻基心中所想,那些在史书中看到的朱瞻基的结局,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刺痛他的心。他快步上前,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与慈爱,说道:“好小子,你干得不赖,比我强多了。”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父亲对儿子的肯定与赞赏。
朱瞻基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嘴角却忍不住上扬,笑着说道:“都是爹您教导的好。”这一刻,多年的思念与委屈似乎都找到了宣泄口,他多想再像小时候一样,在父亲身边撒娇、承欢。
“行了,都这么大的人了,别再做这些小女儿姿态。”朱高炽笑着嗔怪道,而后神色一正,认真地叮嘱起来,“你太爷爷、爷爷奶奶都在外面等着我们呢。还有他们身边还有一位年轻人,那就是能让我们到你们这里的关键人物,切记不可怠慢他。说起来你爷爷、我,还有你,咱们祖孙三人的命都是他救的。我那边已经永乐二十二年了,要不是他,我和你爷爷早就死了。”他的眼神中满是郑重,生怕朱瞻基有所疏忽。
闻言,朱瞻基心中一惊,脸上满是震撼之色。他实在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神通广大之人,能扭转乾坤、救人于危难,还能跨越时空。他当即挺直腰杆,神色坚定地保证道:“放心吧,儿子知晓。”
三人并肩,脚步不紧不慢地朝着大厅走去。一路上,朱瞻基的心情愈发激动,脑海中不断想象着与长辈们重逢的场景。
刚一踏入大厅,张太后和朱瞻基像是心有灵犀一般,双双对着朱元璋等人跪下,双膝重重着地,身子前倾,额头贴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而后恭敬地行礼道:“孙媳张氏(重孙朱瞻基)见过爷爷(太爷爷)、爹(爷爷)、娘(奶奶)。”他们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满满的敬意。
朱元璋看着判若两人、神色幸福的张太后,满意地眯起眼睛,轻轻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温声说道:“你们都起来吧。”他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带着长辈的慈爱与关怀。
看到二人,徐妙云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带着促狭的笑意,调笑道:“这次你总该相信我了吧。”那语气,就像在调侃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子。
张太后脸颊瞬间泛起红晕,如同熟透的苹果,有些害羞地低下头,轻声说道:“娘,儿媳知错了。”她的声音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大厅里的气氛也在这温馨的对话中变得愈发融洽 。
朱元璋抬手,笑着向朱瞻基和张太后介绍姜逸:“来,这便是那位有大本事的姜逸,若不是他,咱们也没法聚在这儿。”
朱瞻基目光立刻落在姜逸身上,眼中满是敬佩与感激,不假思索地说道:“姜先生大恩,朱瞻基没齿难忘,待我回去,定要册封先生,以表谢意!”言辞恳切,态度坚决。
而后,朱元璋神色一正,与朱瞻基说起满清决战之事。随着朱元璋的讲述,朱瞻基的眉头越皱越紧,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怎么也想不到,曾经在大明面前卑躬屈膝、弱小不堪的女真,日后竟有一日会推翻大明,取而代之。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他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朱瞻基的双眼瞬间锐利如鹰,牙关紧咬,攥紧的拳头因用力而指节泛白,他狠狠地说道:“既然这样,那一定要狠狠地教训这些满清鞑子!绝不能让他们得逞!”那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愤怒与坚定的决心。
朱元璋看着朱瞻基义愤填膺的样子,满意地重重地点了点头,神色欣慰地说道:“现在有了你,那咱大明对满清就能达到六比七,甚至是七比七!现在优势在咱大明。回去后你就要整军备战,粮草不够的话就和老四说。我们因为完成了一些仙人颁布的任务,现在国库充盈,所以你不用担心。”每一个字都像是给朱瞻基注入一剂强心针,让他心中更有底气。
朱瞻基神情严肃,重重地应道:“太爷爷,我知道了。”声音洪亮,带着对使命的担当。
眼看重要的事都说完了,一直在一旁静静听着的朱棣突然插话,语气中带着几分严厉与质问:“瞻基,你是对老头子给你选的胡氏不满,还是对我这个老头子不满?刚上位没多久就把胡氏给废了,还弄了个妖后上来,你就如此看不上胡氏?”这一番话如平地惊雷,让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朱瞻基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冷汗顺着额头不断滚落,后背也被汗水湿透。
他倒不意外朱棣会知晓他废黜胡氏一事,毕竟连大明之后的满清都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知晓这些历史细节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朱棣竟将孙氏称为“妖后”,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心里清楚,历史上被称作妖后的女子屈指可数,每一位都给王朝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灾难与动荡,如今朱棣这般评价孙氏,怎能不让他震惊又惶恐 。
朱瞻基闻言,自知理亏,也没打算狡辩,脸上满是懊悔与自责,挺直了身子,郑重而干脆地说道:“爷爷,对不起,是我被那个女人蒙蔽了心智。当初我糊涂,还想着为了祁镇能够顺利登基,便饶了她一命。现在想来,实在是大错特错。如今我安然无恙,一回去,我就立刻下旨废了她,绝不再姑息!”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向朱棣表明自己的决心。
听了朱瞻基这番话,朱棣原本难看的脸色缓和了不少,紧绷的眉头也微微舒展。
但他的语气依旧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不仅仅是那个孙氏,还有朱祁镇那个小兔崽子!你立不立他当太子我不管,但要是你还没教好他,做出什么祸国殃民的事,那我可就亲自出手废了他!”那眼神仿佛在警告朱瞻基,此事绝不是在开玩笑。
朱瞻基听到这话,心里猛地一震,暗自思忖起来。孙氏被称为妖后,很明显问题出在自己身后的朝代。如今爷爷又这般言辞激烈地提及朱祁镇,那这小子日后必定是干了什么不可饶恕的荒唐事!
想到这儿,朱瞻基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焦急地连忙问道:“爷爷,莫非朱祁镇以后是一个昏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安与忧虑。
朱棣冷哼一声,声音中满是愤怒与不屑:“昏君?哼!他险些让大明亡了国!”这简短的几个字,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朱瞻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什么!怎会如此!”朱瞻基不禁惊呼出声,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神情。他虽想过朱祁镇可能会成为昏君,但万万没想到竟能昏庸到这般地步。
哪怕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自己在位时间不长,可如今的大明国力强盛,人才济济,放眼天下又有谁能轻易撼动?更何况还有张太后和内阁三杨辅佐,如此庞大的家业,竟险些被朱祁镇败得一干二净,这怎能不让他震惊万分。
接下来,朱元璋、朱棣和朱高炽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将土木堡之变的前因后果、详细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瞻基。朱瞻基越听,脸色越阴沉,双手紧紧握拳,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气得眼睛都红了,仿佛要滴出血来。
要不是张太后和徐妙云眼疾手快,急忙上前拦住,他恨不得立刻穿越回去,将朱祁镇狠狠教训一番,甚至直接砍了这个不争气的家伙。
在众人的劝慰下,朱瞻基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下来。过了很久,他才缓过神来,深吸一口气,毫不犹豫地说道:“回去后我就把朱祁镇的太子之位废了。”语气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这时,朱元璋难得地劝了一次,语重心长地说道:“朱祁镇还算得上是一个好孩子,只是你死得太早,他没得到相应的教导和磨砺。他有胆气亲临战场,这一点就胜过了很多人。如果你接下来能够好好教导他,悉心栽培,未尝不能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哪知朱瞻基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反驳道:“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孙氏马上就要被废了。太子的母亲只能是皇后,单凭这一点,他就没希望了。我不希望我的后代因为争夺皇位而刀兵相向,兄弟阋墙,引发内乱。”
朱瞻基神色凝重,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大明未来的深思熟虑和长远打算。
她的目光急切地四下搜寻,脚步慌乱地转动着身体,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朱高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满是对妻子的心疼与理解,连忙快步上前,轻声说道:“徽音,莫急,我这就带你去看瞻基。”说着,便引着张太后朝着医疗舱的方向匆匆走去。
张太后一路小跑着紧跟在朱高炽身后,眼中只有那越来越近的医疗舱。当终于看到医疗舱内静静躺着的朱瞻基时,她的脚步猛地顿住。只见朱瞻基脸色红润,呼吸平稳,哪还有半分之前病入膏肓、命悬一线的模样。
张太后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积攒已久的恐惧、担忧与疲惫一股脑地涌上心头,整个人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双腿一软,瘫倒在原地。
朱高炽眼疾手快,连忙将她扶了起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轻声对她说道:“徽音,你这次总该相信我了吧。”他的声音轻柔,带着几分宠溺与安慰。
张太后抬起头,望向眼前这个朝思暮想的丈夫,脸颊微微一红,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她缓缓伸出手,那双手带着一丝颤抖,轻轻地抚摸着朱高炽的脸颊,仿佛在确认眼前的一切是否真实。眼中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像断了线的珠子般不停地流了下来。
“我以为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你。”张太后抽泣着说道,声音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多年来积攒的思念。
朱高炽沉默不语,只是紧紧地将她抱在怀中,用自己温暖的怀抱给予她力量与安慰。他深知,这么多年,她独自一人操持,在深宫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这份苦,旁人无法体会。他轻轻拍着张太后的背,像是要将这些年缺失的陪伴与关怀都融入这无声的安抚之中。
二人就这样相拥良久。直到身边传来了两声轻咳,“咳咳。”这突兀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
张太后这才回过神来,顺着声音的方向朝着医疗舱处看去,就看到朱瞻基正有些尴尬地看着他们,脸上还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笑容。张太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把轻轻推开朱高炽,脚步匆匆地冲到朱瞻基面前。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朱瞻基,上上下下地仔细打量,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生怕朱瞻基出现哪怕一点细微的意外。
“儿子,你还好吗?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张太后关切地问道,声音中还带着未散尽的哽咽。
“娘你放心,儿子彻底好了。我现在感觉我的身体就像十年前一样健康!”朱瞻基笑着安慰道,脸上洋溢着康复后的喜悦与轻松,还特意挺了挺胸膛,展示自己的精气神。
一旁的朱高炽也凑了过来,忍不住插嘴道:“可不仅仅是十年前。这东西可是仙家法宝,要不是爷爷他老人家结识了那位拥有仙人本领的人物,你可用不到这么好的东西。”他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脸上带着几分自豪与感慨。
朱瞻基一瞧见朱高炽的身影,原本还有些黯淡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光芒里满是惊喜与难以置信,仿佛黑暗中陡然亮起的明灯。
要知道,朱瞻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便是没能在父亲临终之际陪伴身旁,见上最后一面。这份遗憾,如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心底多年,如今眼前之人真切地站在面前,他只觉仿若梦中。
“爹,真的是您吗?”朱瞻基看着朱高炽,声音微微发颤,语气中带着浓烈的期待,那眼神紧紧盯着朱高炽,生怕这只是自己的幻觉,稍一错眼,眼前人就会消失不见。
朱高炽又怎会看不出朱瞻基心中所想,那些在史书中看到的朱瞻基的结局,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刺痛他的心。他快步上前,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与慈爱,说道:“好小子,你干得不赖,比我强多了。”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父亲对儿子的肯定与赞赏。
朱瞻基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嘴角却忍不住上扬,笑着说道:“都是爹您教导的好。”这一刻,多年的思念与委屈似乎都找到了宣泄口,他多想再像小时候一样,在父亲身边撒娇、承欢。
“行了,都这么大的人了,别再做这些小女儿姿态。”朱高炽笑着嗔怪道,而后神色一正,认真地叮嘱起来,“你太爷爷、爷爷奶奶都在外面等着我们呢。还有他们身边还有一位年轻人,那就是能让我们到你们这里的关键人物,切记不可怠慢他。说起来你爷爷、我,还有你,咱们祖孙三人的命都是他救的。我那边已经永乐二十二年了,要不是他,我和你爷爷早就死了。”他的眼神中满是郑重,生怕朱瞻基有所疏忽。
闻言,朱瞻基心中一惊,脸上满是震撼之色。他实在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神通广大之人,能扭转乾坤、救人于危难,还能跨越时空。他当即挺直腰杆,神色坚定地保证道:“放心吧,儿子知晓。”
三人并肩,脚步不紧不慢地朝着大厅走去。一路上,朱瞻基的心情愈发激动,脑海中不断想象着与长辈们重逢的场景。
刚一踏入大厅,张太后和朱瞻基像是心有灵犀一般,双双对着朱元璋等人跪下,双膝重重着地,身子前倾,额头贴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而后恭敬地行礼道:“孙媳张氏(重孙朱瞻基)见过爷爷(太爷爷)、爹(爷爷)、娘(奶奶)。”他们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满满的敬意。
朱元璋看着判若两人、神色幸福的张太后,满意地眯起眼睛,轻轻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温声说道:“你们都起来吧。”他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带着长辈的慈爱与关怀。
看到二人,徐妙云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带着促狭的笑意,调笑道:“这次你总该相信我了吧。”那语气,就像在调侃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子。
张太后脸颊瞬间泛起红晕,如同熟透的苹果,有些害羞地低下头,轻声说道:“娘,儿媳知错了。”她的声音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大厅里的气氛也在这温馨的对话中变得愈发融洽 。
朱元璋抬手,笑着向朱瞻基和张太后介绍姜逸:“来,这便是那位有大本事的姜逸,若不是他,咱们也没法聚在这儿。”
朱瞻基目光立刻落在姜逸身上,眼中满是敬佩与感激,不假思索地说道:“姜先生大恩,朱瞻基没齿难忘,待我回去,定要册封先生,以表谢意!”言辞恳切,态度坚决。
而后,朱元璋神色一正,与朱瞻基说起满清决战之事。随着朱元璋的讲述,朱瞻基的眉头越皱越紧,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怎么也想不到,曾经在大明面前卑躬屈膝、弱小不堪的女真,日后竟有一日会推翻大明,取而代之。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他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朱瞻基的双眼瞬间锐利如鹰,牙关紧咬,攥紧的拳头因用力而指节泛白,他狠狠地说道:“既然这样,那一定要狠狠地教训这些满清鞑子!绝不能让他们得逞!”那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愤怒与坚定的决心。
朱元璋看着朱瞻基义愤填膺的样子,满意地重重地点了点头,神色欣慰地说道:“现在有了你,那咱大明对满清就能达到六比七,甚至是七比七!现在优势在咱大明。回去后你就要整军备战,粮草不够的话就和老四说。我们因为完成了一些仙人颁布的任务,现在国库充盈,所以你不用担心。”每一个字都像是给朱瞻基注入一剂强心针,让他心中更有底气。
朱瞻基神情严肃,重重地应道:“太爷爷,我知道了。”声音洪亮,带着对使命的担当。
眼看重要的事都说完了,一直在一旁静静听着的朱棣突然插话,语气中带着几分严厉与质问:“瞻基,你是对老头子给你选的胡氏不满,还是对我这个老头子不满?刚上位没多久就把胡氏给废了,还弄了个妖后上来,你就如此看不上胡氏?”这一番话如平地惊雷,让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朱瞻基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冷汗顺着额头不断滚落,后背也被汗水湿透。
他倒不意外朱棣会知晓他废黜胡氏一事,毕竟连大明之后的满清都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知晓这些历史细节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朱棣竟将孙氏称为“妖后”,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心里清楚,历史上被称作妖后的女子屈指可数,每一位都给王朝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灾难与动荡,如今朱棣这般评价孙氏,怎能不让他震惊又惶恐 。
朱瞻基闻言,自知理亏,也没打算狡辩,脸上满是懊悔与自责,挺直了身子,郑重而干脆地说道:“爷爷,对不起,是我被那个女人蒙蔽了心智。当初我糊涂,还想着为了祁镇能够顺利登基,便饶了她一命。现在想来,实在是大错特错。如今我安然无恙,一回去,我就立刻下旨废了她,绝不再姑息!”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向朱棣表明自己的决心。
听了朱瞻基这番话,朱棣原本难看的脸色缓和了不少,紧绷的眉头也微微舒展。
但他的语气依旧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不仅仅是那个孙氏,还有朱祁镇那个小兔崽子!你立不立他当太子我不管,但要是你还没教好他,做出什么祸国殃民的事,那我可就亲自出手废了他!”那眼神仿佛在警告朱瞻基,此事绝不是在开玩笑。
朱瞻基听到这话,心里猛地一震,暗自思忖起来。孙氏被称为妖后,很明显问题出在自己身后的朝代。如今爷爷又这般言辞激烈地提及朱祁镇,那这小子日后必定是干了什么不可饶恕的荒唐事!
想到这儿,朱瞻基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焦急地连忙问道:“爷爷,莫非朱祁镇以后是一个昏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安与忧虑。
朱棣冷哼一声,声音中满是愤怒与不屑:“昏君?哼!他险些让大明亡了国!”这简短的几个字,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朱瞻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什么!怎会如此!”朱瞻基不禁惊呼出声,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神情。他虽想过朱祁镇可能会成为昏君,但万万没想到竟能昏庸到这般地步。
哪怕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自己在位时间不长,可如今的大明国力强盛,人才济济,放眼天下又有谁能轻易撼动?更何况还有张太后和内阁三杨辅佐,如此庞大的家业,竟险些被朱祁镇败得一干二净,这怎能不让他震惊万分。
接下来,朱元璋、朱棣和朱高炽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将土木堡之变的前因后果、详细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瞻基。朱瞻基越听,脸色越阴沉,双手紧紧握拳,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气得眼睛都红了,仿佛要滴出血来。
要不是张太后和徐妙云眼疾手快,急忙上前拦住,他恨不得立刻穿越回去,将朱祁镇狠狠教训一番,甚至直接砍了这个不争气的家伙。
在众人的劝慰下,朱瞻基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下来。过了很久,他才缓过神来,深吸一口气,毫不犹豫地说道:“回去后我就把朱祁镇的太子之位废了。”语气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这时,朱元璋难得地劝了一次,语重心长地说道:“朱祁镇还算得上是一个好孩子,只是你死得太早,他没得到相应的教导和磨砺。他有胆气亲临战场,这一点就胜过了很多人。如果你接下来能够好好教导他,悉心栽培,未尝不能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哪知朱瞻基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反驳道:“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孙氏马上就要被废了。太子的母亲只能是皇后,单凭这一点,他就没希望了。我不希望我的后代因为争夺皇位而刀兵相向,兄弟阋墙,引发内乱。”
朱瞻基神色凝重,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大明未来的深思熟虑和长远打算。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729/21784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