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入围

推荐阅读:掐指一算:不可,那是你姐!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娱乐:混在娱乐圈边缘的日常无上神眼年代:我在58有块田生下来就死,阎王见了我都跪家族修仙:我以子嗣登仙惊!我家杂货铺成精了无敌的我真无敌乡村快活逍遥神医

    “你找谁啊?”一个大胡子眼镜男喊住贼眉鼠眼的冯晓钢。
    “同志,我是《放羊班》剧组的,来找魏明魏老师报道。”冯晓钢整了整衣冠。
    虽然形象差了些,但这身衣服让米家山减轻了防备。
    “哦,跟我来吧。”米家山把冯晓钢领到了招待所,互相通报了姓名。
    米家山自己的名字,冯晓钢不知道,自己编剧的《漩涡里的歌》这部电影,冯晓钢立即“哦”了起来:“潘红演的对吧!”
    米家山点点头,嘴角露出一抹得意,潘红,我媳妇儿!
    出道至今,潘红出演了《奴隶的女儿》《苦恼人的笑》《透过云层的霞光》等多部作品,影响力虽然谈不上顶级,也能算得上二线明星了,在这峨眉厂能算是一姐。
    恐怕冯晓钢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潘红的老公就是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大胡子。
    当然,大胡子也不是泛泛之辈,虽然如今在峨眉厂还没有什么力作,不过家世显赫,父亲曾是蓉城一把手,职务之高还在韩三坪父亲(地级市副市长)之上。
    因为都是二代,又都在峨眉厂,他和韩三坪关系不错,媳妇儿就想让他找找韩三坪,看魏明电影里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角色。
    这会儿韩三坪正在听着陈铠戈侃侃而谈,旁边的张易谋冯晓宁老实听着,偶尔能插上一嘴。
    见米家山带了一人过来,还是《放羊班》剧组的,几人都有些意外。
    陈铠戈道:“你哪个单位的,没听过啊?”
    “我是魏老师从部队借调过来的,我叫冯晓钢。”着冯晓钢从衣兜里摸出大前门开始散烟。
    听到这个名字,陈铠戈乐了,看向冯晓宁:“晓宁,这是你兄弟吧。”
    冯晓宁看着冯晓钢,很想自己不可能有这么丑的兄弟,不过有一一,他们脸型还是有些像,只是谈不上帅气的冯晓宁在冯晓钢面前竟然都显得有几分清秀了。
    张易谋介绍了一下他们三个,又问:“那你负责哪一块的啊?”
    冯晓钢道:“以前在部队我负责的是美术。”
    陈铠戈笑得更欢了:“晓宁,跟你一个工种,还不是兄弟。”
    冯晓钢立即上前握住冯晓宁的手:“晓宁哥,咱俩是缘分啊,以后你就是我亲哥了!”
    傍上魏明不算,他还要捆绑上电影里的美术师,这也是他最容易上手的电影重要岗位。
    冯晓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了笑,心里则在呐喊:瓜怂,给饿松手!
    过了一会儿魏明回来了,看见冯晓钢道:“晓钢来啦,你们都认识了吧。”
    “认识了认识了。”然后韩三坪又给魏明引荐了一下米家山,米家山在峨眉厂也是做美工的,另外还自己写剧本,接下来峨眉厂准备把他往导演上培养。
    包括韩三坪,两人明年都要去电影学院进修学习导演。
    不用韩三坪介绍,魏明也知道米家山的背景,所以非常热情,还问:“老米你也愿意加入我的团队吗?”
    有他在,起码各种单位协调起来会省时省力许多。
    其实老米倒是没那么强烈的意愿,这组里副导演和美术师都有了,剧本也是魏明负责,哪有他用武之地。
    不过为了潘红,他还是笑道:“那魏老师随便给我安排个差事就行,反正我最近也没事。”
    “知道你能力全面,那布景就归你了,再给你一个导演助理的衔,剧本我们也可以一起讨论,可以吗。”
    米家山点点头,刚要问女主角的事,张易谋就迫不及待把他们在新津县拍的照片给魏明看,县城的,乡镇的,农村的都拍到了。
    新津的农村没啥特色,魏明不是太满意,要再看看,不过县城还行。
    魏明道:“明天跟我回一趟我外婆家吧,雅安那边风景也不错。”
    随后韩三坪帮冯晓钢安排了住房,魏明回房间前先去红那里看了看,这孩子正在看托福资料。
    “hi,bro,你回来啦,姨找到了吗!”
    魏明失笑,在她脑袋上弹了一下:“哪有那么快啊。”
    即便户口信息已经被录入了计算机里面,但想要找到符合条件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一些时间。
    寻亲有时候也要靠技术力量的发展,将来的技术通过父母的面部扫描就能识别出孩子来,不精准识别,起码能缩范围。
    魏明这次大概也就是得到一个范围,剩下的就要自己去甄别了。
    “明天去外婆家,然后就你在那边住一段时间,我们还要到处勘景,带你一个女孩子不太方便。”
    “嗯,好吧。”魏红也能理解。
    然而第二天成都就下起了大雨,瓢泼大雨。
    魏明看着窗外:“得,出不去了。”
    现在还处于四川的多雨季节,而雅安雨水更足。
    韩三坪担心道:“但愿不会出现去年那么大的雨。”
    去年的大洪水仍让不少川渝人心有余悸,而起去年的洪水,所有人都看向魏明,哪怕恃才傲物的陈铠戈都有些佩服,那可是一个多亿港币的外汇。
    魏明:“应该不至于,不过下过雨之后,很多山村的交通怕是会有些麻烦。”
    “是啊,就怕吉普车无法通行。”张易谋道,拍电影是需要运很多器材的。
    魏明看向韩三坪:“老韩,峨眉厂有摩托车吗?”
    “我有一辆。”米家山举手道。
    韩三坪:“厂里没有,不过有的私人有。”
    接下来他们在厂房里看到了米家山的摩托车,就是未来大名鼎鼎的嘉陵牌。
    只不过现在的嘉陵刚刚跟日本的本田合作,性能更好的合资车还没投产,米家山骑的是嘉陵厂几年前自主研发的CJ50型轻便摩托车。
    在魏明看来这玩意儿更像是后世的电动车,显得比较单薄。
    不过这种轻便摩托车在重庆可是太好卖了,毕竟重庆的地势高低起伏的,根本没有自行车的市场空间。
    陈铠戈道:“这东西载重不太行吧。”
    米家山:“太重的东西驮着费劲,不过我驮我媳妇儿没难度,哦,我媳妇儿就是潘红,一百来斤吧。”
    魏明:雪姐也就九十斤。
    听到这话,冯晓钢眼睛都瞪圆了,他媳妇儿?潘红?就他!?
    他暗暗记下:拍电影可以娶女明星!
    张易谋则很淡然,潘红算个啥,南龚樰北朱霖知道吧,跟我都没关系。
    魏明在宽敞的厂房里试着骑了骑,确实很轻便,动力也还可以。
    等雨了一些他还在户外转了一圈,尝试了一些复杂地形。
    最终他拍板道:“这种摩托在成都还有卖的吗,我想给剧组买一批。”
    这种摩托价格不算贵,一辆还不到一千块,以魏明的资金,他完全能买得起。
    当然,汽油这一块就得峨眉厂负责了,主要在指标。
    米家山立即帮魏明联络起来,后来得知成都的店里只有三辆了,知道是魏明需要,经理表示可以申请从重庆总厂调货。
    魏明在四川人民心中就是大善人的形象。
    魏明道:“这三辆先全部拿下,另外再来七辆,凑个整。”
    第二天三辆摩托车就到了,雨也停了,韩三坪会开车,于是他开着厂里的吉普带着冯晓宁、米家山、陈铠戈还有魏红,还有行李一大堆。
    魏明、张易谋、冯晓钢三人骑着摩托车,直奔魏明外婆家,这天太阳正好,让这些还不到三十岁的青年有一种天大地大任我闯的兴奋劲儿。
    摩托车上的冯晓钢骑得最慢,吊在最后看着前面的吉普和摩托,心中感慨:拍电影真好啊!
    这次不仅要去雅安和宝兴,还有几个在四川颇有名气的漂亮村子也是他们勘景的目标。
    另外九寨沟也在魏明的考虑之内,只不过因为景色漂亮的有些过分,让他有些犹豫要不要放在电影里,那里太仙儿了,他希望把电影拍的漂亮,但不希望拍成风光片。
    一天时间没能赶到外婆家,中间他们在蒲江县过了一夜,加了油,还在这里吃到了蒲江猕猴桃。
    原则上,取景地距离成都越近越好,这样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运送什么物资都会方便许多。
    比如北影厂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是在成都周边的简阳县拍的。
    不过越是离政治文化中心近的地方,越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感觉少点灵魂,就像魏明的河北老家。
    第二天,他们总算到了雅安宝兴县。
    前面开车的韩三坪在一座大桥前停了下来,兴奋地对后面的摩托车喊道:“瞧瞧,魏明桥!”
    他们这是到了青衣江,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他们在桥边石碑那里拍了一张合影。
    几人先是到了外婆家的镇上,为了方便运输,舅舅和大姨夫把饲料厂建在了镇上,不过家还没有从村子里搬出来。
    “哥,红!”龙洋刚刚送走了一辆拉饲料的骡车,然后惊喜地看到了这么一群人,有汽车,还有摩托嘞!
    魏明道:“镇上有吃饭的地方吗,我们先垫垫肚子。”
    “好嘞,我带你们去一家民营饭馆,味道相当好的。”
    自主创业的风已经吹到了四川的偏远地区,民营饭馆又开始复苏了。
    吃饭的时候魏明给表弟他们互相引荐了一下。
    龙洋之前就已经收到了魏明的来信,但具体时间没定,来干什么也没提,如今知道是拍电影的,忍不住好奇:“拍电影就你们几个人吗?”
    魏明道:“那肯定不止,我们是先遣部队,来寻找合适的场景,做一些前期筹备工作。”
    话间,外面又下起了雨,不过并不算大,冯晓钢赶紧去找店家要了蓑衣盖上三辆摩托车。
    龙洋想了想:“咱们村肯定是不行,破破烂烂的没什么好风景,我记得雅安附近有个村子挺漂亮的,还有一些清朝建筑,回头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
    “好。”
    龙洋又问了一下云云表姐的情况,他又想去燕京了。
    虽然现在饲料厂走上了正轨,往他家提亲的人家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很漂亮的,但可能是出去见过了世面吧,他现在不想被困在这个地方。
    魏明也看得出来,他道:“等过年的时候我想把外婆接到燕京来,到时候你负责送她怎么样。”
    “好,好啊!”
    下午雨停了,魏明让洋在镇上找个住的地方,把大部队安顿下来,村里招待他们够呛。
    不过他们虽然住在镇上,但还是想着跟魏明一起去看望他外婆。
    几个人还一起凑钱买了十斤猪肉作为见面礼。
    于是魏明把他们也带上了,龙洋主动骑着摩托带魏明,他在燕京的时候就学会了。
    外婆现在主要就是照顾两个孙子孙女,也不用干什么活,儿子每个月给她的钱花都花不完,她现在是村子里最幸福也最被人羡慕的老太太。
    她也是这么想的,只有在想到生死不明的女儿时例外。
    “外婆!”
    人还没到,声音先至,而且是三声。
    见到远道而来的两个外孙外孙女,老太太一笑露出两颗金牙。
    魏明也笑:“外婆,我是来工作的,要把红放你这里养几天,你可别嫌她烦。”
    魏红正在跟平平、芳芳玩,闻言瞪了大哥一眼。
    “不嫌烦,红可是咱们家最聪明的娃娃。”老太太也有学历崇拜呢。
    晚饭外婆做了可口的饭菜,不过让众人最难忘的还是老太太自己做的辣酱,有钱之后,这酱愈发舍得放肉末和油了,也更好吃了。
    尤其是两个西安人,吃着这辣酱,咦,美滴很,如果再有两碗面条就更好了。
    冯晓钢则想到了魏明在《舌尖上的中国》里重点写到的外婆和妈妈做的辣酱,当初看的时候觉得有些言过其实,没想到真这么好吃。
    见他们喜欢,离开的时候大舅赶紧拿了两罐头瓶辣酱让孩子们带上:“路上如果吃不着好的,可以用这个夹在馍里面吃,巴适滴很。”
    今晚魏明就在这里睡了,龙洋陪他。
    见表弟对那嘉陵摩托车感兴趣,魏明道:“等电影拍完了送你。”
    “啊,真的吗?!”语气里全是喜悦。
    魏明:“本来也是为了拍戏买的,我觉得你和大舅大姨夫跑业务也需要,到时候给你们三辆,剩下的留给峨眉厂。”
    这些东西魏明又带不走,不过考虑到这是合资片,到时候送给亲戚的还是要自己补上。
    接下来龙洋又兴奋地跟魏明讲了讲他们的事业版图,也确实需要一辆摩托车了,现在市场已经扩展到了其他镇了。
    龙洋:“哥,你我的对不对啊,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帮那些想要搞养殖的人把规模做大,这样我们就不缺生意了。”
    之前他们都是卖鹌鹑饲料的,后来想着卖鸡饲料和猪饲料,但很多人养这两种动物都是规模养殖,几只鸡,一只猪,对饲料的需求量很。
    所以他才想到,没有需求,那就帮他们创造需求。
    魏明赞道:“洋你能想到这点,明你是有潜力成为雅安首富的。”
    伴随着窗外的蝉鸣蛙叫,兄弟俩聊到深夜,不知何时睡去。
    第二天魏明和龙洋回到镇上,和大部队一起去了龙过的那个有一些古色古香的范山村。
    这个村庄背靠青山,面向青衣江,村内保存有完好的清代民居,还有着精美的雕刻,村边一座龙行石桥建于乾隆年间,不仅造型漂亮,而且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这里不仅种粮食,而且还种茶,现在快要采摘秋茶了。
    魏明一行人边走边看边拍照,因为龙洋的生意版图已经扩张到这了,村里的大队长亲自陪同。
    大队长姓范,也是有些见识的,知道魏明是个大人物,如果这部电影能在他们这里拍摄,肯定会有莫大的好处,最起码,入村的那条破路得帮着修修吧。
    这条路因为坑太多太深,把吉普车都挡在了村外,他们是骑摩托进来的。
    面对这样一座漂亮古朴的村庄,艺术家们纷纷各抒己见,想着该怎么呈现它,看来是入眼了,电影里需要的几个场景,在这里基本都能实现。
    他们在这里拍了大量照片,魏明、冯晓宁、冯晓钢和米家山在山上俯瞰村庄,分别写生。
    三人都算是美工,不过学习经历不同,画出来的作品也是风格迥异,不过除了冯晓钢外,大家都公认冯晓宁画的最好。
    只有冯晓钢觉得晓宁哥虽好,但魏老师画出了这座山村的灵魂。
    相处这几日,大家也习惯了冯晓钢的风格,嫌弃中又带点佩服,你要是让陈铠戈这么低三下四,打死他都不愿意。
    从这点来看,这子是个人物。
    不过张易谋更佩服魏明,有冯晓钢这么一个“奸佞人”,魏老师丝毫没飘,对冯晓钢也从不颐指气使,他对任何人都客气且有礼貌。
    这要是换成王硕,不定有多少损词等着钢炮呢。
    虽然范山村很好,距离雅安车站很近,往返成都也方便,不过魏明觉得可能还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才出来了不到一周呢。
    于是接下来他们继续在四川盆地寻找适合的场地。
    不过到了雅安,就让韩三坪和米家山先回成都了,人少还方便行动,要不然这么多人,有些地方都住不开。
    人员精简到五个人,留下了一辆吉普车和一辆摩托车,摩托车还能放在吉普车上,只有遇到汽车无法通行的地方才会换上摩托车探路。
    他们后来甚至还到了自贡,来到了魏明之前见到的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基地,负责人亲切接待了他们,还要在这里建造恐龙博物馆呢。
    当然,魏明也去了一趟《妈妈再爱上我一次》原型荷花和葫芦的家,见到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的荷花,曾被这部电影感动过的张易谋冯晓钢几人不仅为他们高兴,也意识到了电影对人命运的改变。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而就在他们在四川各地流窜的时候,一条不算轰动的讣告出现知在部分纸媒。
    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于8月8日在天津与世长辞。
    魏明第一时间没看到,不过龚樰看到了。
    她带着喜子和剧组已经来到了苏州,不日即将开机正式拍摄。
    看到曾有过授业之恩的老先生辞世,龚樰悲痛不已,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了《文汇报》上进行悼念。
    世人这才知道,龚樰在电影里能够写出那么一手漂亮的书法原是得了大师指点。
    这也给正在上映中的《笔中情》增添了一波热度,很多人重复观影就是想看看龚樰亲笔写的书法。
    于是龚樰又多了一个才女之名,把她整的挺不好意思的,不过朱霖完全没心理负担。
    当爸妈问起龚樰,她坦言:“雪就是很多才多艺啊,会画画,会书法,你们当时怎么就没想让我学这个呢。”
    朱爸回道:“时候不是把你送什刹海学体操了吗,也算是个才艺啊。”
    朱妈也道:“就是,要不然你后来跳舞能跳的那么好吗,都是当时打下的基础。”
    朱霖心道,这点基础都用在瑜伽上了,而她学的那些瑜伽动作也都用在了正道上。
    想到这,朱霖有些脸热,都这么多年了,还是馋,可惜他们两个都不在身边。
    ~
    魏明一行人走了半个多月,在回程的时候给峨眉厂打了个电话,并从韩三坪那里得知,《天书奇谭》也确定入围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国产动画电影从《蝌蚪找妈妈》开始,再到《哪吒闹海》,频频得奖,这次《天书奇谭》也入围了,不过真人电影至今还没有太多斩获,甚至整个华语电影界,算上港台,依然不被欧美电影圈所重视。
    这里面既有经济政治的原因,也有起步晚的因素。
    还有就是文化隔阂,在语言文字普遍不通的情况下,必须要从视听上拿出足够新奇的东西,所以陈铠戈导演,张易谋摄影的《黄土地》会成为第一部在欧洲电影节获得大奖的作品。
    而《目击者》绝对够新奇了,甚至可以是猎奇!
    ……
    (今日保底)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488/93926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