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考较!黄福之才!
推荐阅读:开局地摊卖大力、乡村桃运小傻医、快穿,宿主虐渣嘎嘎乱杀、火影:我能合成通灵兽、穿越后我被迫成了太子妃、隐藏大佬修炼手册、学霸修仙日常、你好,金歌手、秦时:从八岁嬴政开始签到、青玄道门、
在巍峨庄严的乾清宫内,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期待。
殿内雕梁画栋,金砖铺地,琉璃瓦在殿外日光的折射下,隐隐透着威严的光芒。
朱元璋、太子标、李祺和黄福四人置身其中,每个人心中都怀着各自的思量。
世人皆知,马上打天下容易,可要在马下安稳地治理天下,却困难重重。这道理,就如同高悬在众人头顶的警钟,时刻提醒着他们当下局势的严峻。
就拿安南来说,其境内地理条件复杂,除去那两片勉强算得上肥沃、物产稍丰的平原地区,其余的地方尽是纵横绵延的山脉。
这些山脉高耸入云,山谷幽深,地形崎岖难行,根本无法进行大面积的作物种植。生活在这些山区的大多数百姓,日子过得极为困苦,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能依靠渔业来艰难维持生计。
回想起黎季犛执掌大权的那段黑暗岁月,安南境内战火纷飞,各大势力为了争夺那至高无上、象征着绝对权力的皇帝宝座,一次次兵戎相见。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百姓们流离失所。这连绵不断的战争,不但让安南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的商铺、农田被摧毁,物资匮乏,物价飞涨,还使得整个国家千疮百孔。
如今,战争虽然暂时平息,但各地仍有不少散兵流勇聚集在一起,占山为王,为非作歹,肆意侵害百姓。无辜的百姓们苦不堪言,每日都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之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福此刻所面临的安南,已然是满目疮痍,百姓人心惶惶,各行各业都亟待振兴,百废待兴。
然而,郡县安南一事,对于大明的战略布局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着日后大明能否在中南半岛顺利陈兵,与大明水师相互呼应,形成强大的军事威慑力。
这一计划不容许出现丝毫的差错,所以黄福身上肩负的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
朱元璋率先打破了沉默,他再次开口声音低沉却充满了力量,沉声道:“安南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若是爱卿出任布政使,当如何布政?!”这话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殿内炸响。
黄福听到这话,整个人瞬间就愣在了原地,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咒语给定住了一般。
安南布政使?!这可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啊!
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奇幻的梦境之中,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黄福嘴唇微微颤抖,结结巴巴地说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没错,文和举荐你为交趾布政使!”朱元璋肯定地说道,语气斩钉截铁。
黄福听到这话,内心震惊得如同翻江倒海一般,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写满了难以置信。
毒士李文和,竟然举荐自己为正二品的布政使?
下意识地,他就将目光投向了李祺,眼中满是茫然无措,仿佛在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祺见状,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笑着开口道:“黄福,我相信你的才华,足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听到这话,朱元璋和太子标脸上都浮现出了惊容。毕竟这么多年来,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李文和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崇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如此年轻,实在是让人意外。
“驸马过誉了,下官惶恐!”黄福战战兢兢地回答道,他的身体微微颤抖,表现得确实颇为不安。
见此情形,朱元璋也懒得再拐弯抹角,再次开口问出了方才的问题。“爱卿,就目前安南局势而言,当如何布政?”
黄福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明白,皇帝陛下这是存了考校之意,他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的确,如今的安南,就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大战刚刚结束,百姓们心中满是怨恨与不满,可以说谁接手谁就倒霉。
但不管前路如何艰难,他黄福都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重担。毕竟从一个不入流的主簿,一下子超擢为正二品的布政使,说是一步登天都丝毫不为过。
只是,到底该如何布政,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朱元璋见状,并未出言催促,而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紧紧地盯着黄福,给了他足够的思考时间。
毕竟他也迫切地想看看,李祺举荐的这个黄福,到底有没有治理政务的真本事,否则让其前往交趾,只会让当地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黄福沉吟了片刻,脑海中快速地梳理着思路,然后出言道:“安南之地方熄战火,应推行‘安民为得,一视同仁’的教化政策!”他微微抬起头,眼中透着坚定的光芒,“只要朝廷广施仁政,施恩于民,不出几年,安南地区定能草莽之区变为禾黍之地,累世雕题之众化为衣冠之民!正所谓‘衣食足以养尘,弦歌足以移俗。’”
朱元璋和太子标听后,脸上不禁露出了略有失望的神情。
虽然黄福“安民为得,一视同仁”的教化政策与他们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但黄福却只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并未言明具体该如何实施,就像是画了一张大饼。
“黄大人不妨细说,举几个例子!”李祺在一旁温和地提醒道。他心里明白,现在可不是讲大话、画大饼的时候,具体的实施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黄福闻言,点了点头,又思索了片刻,然后开始了他详细的阐述。他的声音逐渐变得洪亮而自信:“其一,也是当务之急,重新划分交趾行政区域。需派遣得力官员赴实地考察,参考以往的先例,进行合理划分。随后,改建各府州县大小衙门,务必满足官吏办公的需要,让政务能够顺利开展。”
听完这第一条,老朱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其二,重用交趾本地官员,对他们一视同仁,并为其提供优渥的晋升之路。挑选其中有能力、有品德的官员,树立为典型,以此来笼络安南士绅之心。愿意效忠大明出仕为官者,经严格审查后皆可委以重任,官复其职,让他们尽情施展其所学才华与抱负。臣必将对其一视同仁,择优送往帝都接受赏赐,激励更多人投身大明的治理。”
第二条一出,老朱和太子标更是难掩欣喜之色。
殿内雕梁画栋,金砖铺地,琉璃瓦在殿外日光的折射下,隐隐透着威严的光芒。
朱元璋、太子标、李祺和黄福四人置身其中,每个人心中都怀着各自的思量。
世人皆知,马上打天下容易,可要在马下安稳地治理天下,却困难重重。这道理,就如同高悬在众人头顶的警钟,时刻提醒着他们当下局势的严峻。
就拿安南来说,其境内地理条件复杂,除去那两片勉强算得上肥沃、物产稍丰的平原地区,其余的地方尽是纵横绵延的山脉。
这些山脉高耸入云,山谷幽深,地形崎岖难行,根本无法进行大面积的作物种植。生活在这些山区的大多数百姓,日子过得极为困苦,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能依靠渔业来艰难维持生计。
回想起黎季犛执掌大权的那段黑暗岁月,安南境内战火纷飞,各大势力为了争夺那至高无上、象征着绝对权力的皇帝宝座,一次次兵戎相见。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百姓们流离失所。这连绵不断的战争,不但让安南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的商铺、农田被摧毁,物资匮乏,物价飞涨,还使得整个国家千疮百孔。
如今,战争虽然暂时平息,但各地仍有不少散兵流勇聚集在一起,占山为王,为非作歹,肆意侵害百姓。无辜的百姓们苦不堪言,每日都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之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福此刻所面临的安南,已然是满目疮痍,百姓人心惶惶,各行各业都亟待振兴,百废待兴。
然而,郡县安南一事,对于大明的战略布局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着日后大明能否在中南半岛顺利陈兵,与大明水师相互呼应,形成强大的军事威慑力。
这一计划不容许出现丝毫的差错,所以黄福身上肩负的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
朱元璋率先打破了沉默,他再次开口声音低沉却充满了力量,沉声道:“安南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若是爱卿出任布政使,当如何布政?!”这话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殿内炸响。
黄福听到这话,整个人瞬间就愣在了原地,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咒语给定住了一般。
安南布政使?!这可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啊!
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奇幻的梦境之中,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黄福嘴唇微微颤抖,结结巴巴地说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没错,文和举荐你为交趾布政使!”朱元璋肯定地说道,语气斩钉截铁。
黄福听到这话,内心震惊得如同翻江倒海一般,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写满了难以置信。
毒士李文和,竟然举荐自己为正二品的布政使?
下意识地,他就将目光投向了李祺,眼中满是茫然无措,仿佛在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祺见状,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笑着开口道:“黄福,我相信你的才华,足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听到这话,朱元璋和太子标脸上都浮现出了惊容。毕竟这么多年来,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李文和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崇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如此年轻,实在是让人意外。
“驸马过誉了,下官惶恐!”黄福战战兢兢地回答道,他的身体微微颤抖,表现得确实颇为不安。
见此情形,朱元璋也懒得再拐弯抹角,再次开口问出了方才的问题。“爱卿,就目前安南局势而言,当如何布政?”
黄福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明白,皇帝陛下这是存了考校之意,他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的确,如今的安南,就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大战刚刚结束,百姓们心中满是怨恨与不满,可以说谁接手谁就倒霉。
但不管前路如何艰难,他黄福都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重担。毕竟从一个不入流的主簿,一下子超擢为正二品的布政使,说是一步登天都丝毫不为过。
只是,到底该如何布政,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朱元璋见状,并未出言催促,而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紧紧地盯着黄福,给了他足够的思考时间。
毕竟他也迫切地想看看,李祺举荐的这个黄福,到底有没有治理政务的真本事,否则让其前往交趾,只会让当地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黄福沉吟了片刻,脑海中快速地梳理着思路,然后出言道:“安南之地方熄战火,应推行‘安民为得,一视同仁’的教化政策!”他微微抬起头,眼中透着坚定的光芒,“只要朝廷广施仁政,施恩于民,不出几年,安南地区定能草莽之区变为禾黍之地,累世雕题之众化为衣冠之民!正所谓‘衣食足以养尘,弦歌足以移俗。’”
朱元璋和太子标听后,脸上不禁露出了略有失望的神情。
虽然黄福“安民为得,一视同仁”的教化政策与他们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但黄福却只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并未言明具体该如何实施,就像是画了一张大饼。
“黄大人不妨细说,举几个例子!”李祺在一旁温和地提醒道。他心里明白,现在可不是讲大话、画大饼的时候,具体的实施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黄福闻言,点了点头,又思索了片刻,然后开始了他详细的阐述。他的声音逐渐变得洪亮而自信:“其一,也是当务之急,重新划分交趾行政区域。需派遣得力官员赴实地考察,参考以往的先例,进行合理划分。随后,改建各府州县大小衙门,务必满足官吏办公的需要,让政务能够顺利开展。”
听完这第一条,老朱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其二,重用交趾本地官员,对他们一视同仁,并为其提供优渥的晋升之路。挑选其中有能力、有品德的官员,树立为典型,以此来笼络安南士绅之心。愿意效忠大明出仕为官者,经严格审查后皆可委以重任,官复其职,让他们尽情施展其所学才华与抱负。臣必将对其一视同仁,择优送往帝都接受赏赐,激励更多人投身大明的治理。”
第二条一出,老朱和太子标更是难掩欣喜之色。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421/20307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