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26《三生冤报》
推荐阅读:火影之我真不是宝可梦、召唤悍匪,组建最强家族势力、开局觉醒酒葫芦,晋升先天灵宝、逆徒下山:绝色娇妻投怀送抱、四合院:当年退婚爽,如今悔断肠、负债百万后,我在年代开工厂、葬仙棺、不明不清、我只想抱大腿,清冷大佬却被钓疯、她太撩,禁欲大佬沦陷揽细腰姜圆殷东、
永乐十九年的梅雨季,应天府西巷的青石板上漂着细碎的白莲花。十八岁的绣娘阿莲蹲在井边搓洗靛青布料,水袖沾了墨色,倒像是从碧波里生出的一茎青莲。她不知道,此刻巷口那乘青呢小轿里,刚中了举人旳未婚夫正把鎏金步摇簪进新妇的鬓边。
周时安第一次见阿莲,是在城隍庙的香案前。她攥着半串青玉莲子,发间沾着细雪,跪在蒲团上拜了又拜。他听见她低声祷祝:"求城隍爷保佑爹爹病体康复,小女愿减十年阳寿。"声音像浸了霜的琉璃,脆生生的带着颤音。
那时周时安刚满十六,青衫上还沾着国子监的墨香。他盯着她腕间的青玉莲子——那是苏州府最好的匠人雕的,每颗莲子都刻着半朵并蒂莲。后来他才知道,这是阿莲母亲的陪嫁,去年冬天母亲殁了,她便总戴着这串镯子,连睡觉都不肯摘。
开春时周时安又去城隍庙,看见阿莲蹲在香积厨前择菜。她父亲的药钱还是不够,只好来庙里帮工。他递过去一锭五两的银子,她却红着脸退回来:"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公子若不嫌弃,我给你绣个扇囊吧。"指尖捏着半片青菜叶,水珠顺着叶脉滚进袖口,洇出淡淡的水痕。
从此每到月中,周时安总会收到阿莲的绣品。春日是杏林飞燕,夏日是并蒂莲开,秋日是寒梅映雪,冬日是踏雪寻梅。他最爱的是那幅《青玉莲子图》,素白缎面上绣着十二颗青玉莲子,颗颗饱满圆润,连莲子芯上的金线都细得像游丝。他把这幅绣品收在檀木匣里,匣底垫着阿莲送的月白手帕,上面绣着"永结同心"四个字。
秋闱前一日,阿莲抱着个蓝布包袱来找他。包袱里是新做的秋衣,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还有一罐桂花蜜,是她亲自去山上采的桂花酿的。"公子此去必中,"她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鞋面绣着的青玉莲子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等你回来,我...我想给你做荷包。"
周时安考上举人的那天,应天府飘着细雪。他穿着簇新的绯色长袍,骑着高头大马,在众人的簇拥下回到西巷。却看见阿莲家门口围着一群人,地上躺着具苍白的尸体——是阿莲的父亲,终究没挨过这个冬天。
他跟着阿莲进了屋,破陋的土炕上堆着几卷素白的布料,墙上挂着未完成的绣品,正是他去年说过喜欢的《青玉莲子图》。阿莲跪在蒲团上,对着母亲的牌位流泪,鬓边别着的,还是那串青玉莲子。
"阿莲,"他蹲下来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她微微颤抖,"跟我回家吧,我会娶你为妻。"
她抬头望着他,眼中有泪光闪烁:"你父母会同意吗?我只是个穷绣娘..."
"我会说服他们,"他轻轻拭去她脸上的泪痕,"等开春,我就去提亲。"
然而周父周母哪里会同意。他们给儿子相看的,是应天府守备大人的千金,年方二八,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你若娶了那绣娘,这辈子别想再进周家门!"周父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斩断了周时安所有的念想。
他在书房里坐了三天三夜,最终还是妥协了。成亲前一日,他带着那串青玉莲子去找阿莲。"对不起,"他不敢看她的眼睛,"我...我不能娶你。"
阿莲静静地看着他,眼中没有泪水,只有刺骨的寒意:"所以你之前说的话,都是骗我的?"
"不是骗你,"他急切地解释,"只是现实太难,我...我身不由己。"
"身不由己?"她忽然笑了,笑声像碎了一地的琉璃,"那你把这串青玉莲子还给我吧,就当...就当我们从未相识。"
他颤抖着摘下腕上的镯子,递给她。她接过镯子,转身走进里屋,不一会儿拿出那幅未完成的《青玉莲子图》:"还给你,"她说,"从此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周时安忽然感到一阵恐慌。他想追上去,却被门槛绊倒,眼睁睁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那夜,应天府下了一场暴雨。第二天清晨,有人在秦淮河里发现了一具女尸,腕间戴着半串青玉莲子。当周时安赶到时,尸体已经被泡得肿胀,辨不清容貌,但那串镯子,他认得清清楚楚。
他抱着尸体痛哭流涕,悔恨不已。但一切都晚了,阿莲已经死了,带着对他的怨恨和绝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成化二十三年的霜降,扬州府的戏台上正唱着《牡丹亭》。十六岁的旦角小莲水袖翻飞,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时,眼尾的泪痣在脂粉下微微颤动,像朵开败的胭脂梅。
台下的捕快陈青岩盯着她腕间的红绳,上面系着半串青玉莲子。这是他第三次来看戏,每次小莲唱到《牡丹亭》,他总会梦见一个穿着素白绣鞋的女子,站在秦淮河畔对他笑,笑容里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陈捕头,又来看小莲姑娘的戏啊?"班主王老汉端着茶壶凑过来,脸上堆着讨好的笑,"小莲可是我们戏班的台柱,多少达官贵人都点名要听她的戏。"
周时安第一次见阿莲,是在城隍庙的香案前。她攥着半串青玉莲子,发间沾着细雪,跪在蒲团上拜了又拜。他听见她低声祷祝:"求城隍爷保佑爹爹病体康复,小女愿减十年阳寿。"声音像浸了霜的琉璃,脆生生的带着颤音。
那时周时安刚满十六,青衫上还沾着国子监的墨香。他盯着她腕间的青玉莲子——那是苏州府最好的匠人雕的,每颗莲子都刻着半朵并蒂莲。后来他才知道,这是阿莲母亲的陪嫁,去年冬天母亲殁了,她便总戴着这串镯子,连睡觉都不肯摘。
开春时周时安又去城隍庙,看见阿莲蹲在香积厨前择菜。她父亲的药钱还是不够,只好来庙里帮工。他递过去一锭五两的银子,她却红着脸退回来:"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公子若不嫌弃,我给你绣个扇囊吧。"指尖捏着半片青菜叶,水珠顺着叶脉滚进袖口,洇出淡淡的水痕。
从此每到月中,周时安总会收到阿莲的绣品。春日是杏林飞燕,夏日是并蒂莲开,秋日是寒梅映雪,冬日是踏雪寻梅。他最爱的是那幅《青玉莲子图》,素白缎面上绣着十二颗青玉莲子,颗颗饱满圆润,连莲子芯上的金线都细得像游丝。他把这幅绣品收在檀木匣里,匣底垫着阿莲送的月白手帕,上面绣着"永结同心"四个字。
秋闱前一日,阿莲抱着个蓝布包袱来找他。包袱里是新做的秋衣,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还有一罐桂花蜜,是她亲自去山上采的桂花酿的。"公子此去必中,"她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鞋面绣着的青玉莲子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等你回来,我...我想给你做荷包。"
周时安考上举人的那天,应天府飘着细雪。他穿着簇新的绯色长袍,骑着高头大马,在众人的簇拥下回到西巷。却看见阿莲家门口围着一群人,地上躺着具苍白的尸体——是阿莲的父亲,终究没挨过这个冬天。
他跟着阿莲进了屋,破陋的土炕上堆着几卷素白的布料,墙上挂着未完成的绣品,正是他去年说过喜欢的《青玉莲子图》。阿莲跪在蒲团上,对着母亲的牌位流泪,鬓边别着的,还是那串青玉莲子。
"阿莲,"他蹲下来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她微微颤抖,"跟我回家吧,我会娶你为妻。"
她抬头望着他,眼中有泪光闪烁:"你父母会同意吗?我只是个穷绣娘..."
"我会说服他们,"他轻轻拭去她脸上的泪痕,"等开春,我就去提亲。"
然而周父周母哪里会同意。他们给儿子相看的,是应天府守备大人的千金,年方二八,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你若娶了那绣娘,这辈子别想再进周家门!"周父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斩断了周时安所有的念想。
他在书房里坐了三天三夜,最终还是妥协了。成亲前一日,他带着那串青玉莲子去找阿莲。"对不起,"他不敢看她的眼睛,"我...我不能娶你。"
阿莲静静地看着他,眼中没有泪水,只有刺骨的寒意:"所以你之前说的话,都是骗我的?"
"不是骗你,"他急切地解释,"只是现实太难,我...我身不由己。"
"身不由己?"她忽然笑了,笑声像碎了一地的琉璃,"那你把这串青玉莲子还给我吧,就当...就当我们从未相识。"
他颤抖着摘下腕上的镯子,递给她。她接过镯子,转身走进里屋,不一会儿拿出那幅未完成的《青玉莲子图》:"还给你,"她说,"从此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周时安忽然感到一阵恐慌。他想追上去,却被门槛绊倒,眼睁睁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那夜,应天府下了一场暴雨。第二天清晨,有人在秦淮河里发现了一具女尸,腕间戴着半串青玉莲子。当周时安赶到时,尸体已经被泡得肿胀,辨不清容貌,但那串镯子,他认得清清楚楚。
他抱着尸体痛哭流涕,悔恨不已。但一切都晚了,阿莲已经死了,带着对他的怨恨和绝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成化二十三年的霜降,扬州府的戏台上正唱着《牡丹亭》。十六岁的旦角小莲水袖翻飞,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时,眼尾的泪痣在脂粉下微微颤动,像朵开败的胭脂梅。
台下的捕快陈青岩盯着她腕间的红绳,上面系着半串青玉莲子。这是他第三次来看戏,每次小莲唱到《牡丹亭》,他总会梦见一个穿着素白绣鞋的女子,站在秦淮河畔对他笑,笑容里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陈捕头,又来看小莲姑娘的戏啊?"班主王老汉端着茶壶凑过来,脸上堆着讨好的笑,"小莲可是我们戏班的台柱,多少达官贵人都点名要听她的戏。"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621/17039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