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一百四十七章:又当又立?自有大儒为孤辨经!

第一百四十七章:又当又立?自有大儒为孤辨经!

推荐阅读:乡村小神医无双王者全文免费阅读海军之陆战荣耀最强龙宠末日提督千秋月落别楚将美女之贴身仙医情深不寿:卧底老公很难搞释放天赋8号娇宠:宝贝,你要乖!

    孝廉考核,依制本应由尚书令主持,但刘陶近日正为大军出征事宜忙得焦头烂额。
    兵事无事,光是作为战卒出征平叛的良家子数量就高达十万,届时凉州、并州各郡也会临时征召青壮、调度郡国兵担任辅兵,再加上后勤运输、开路修桥所需调动的民夫数量,这些都足以影响大军的成败。
    因此即便是粮草转运和民夫征调这两件事所带出来的诸多事,刘陶事无巨细,桩桩件件皆亲自过问。
    此外,各地太守还不断上书呈奏恢复民生之事,堆积如山的公文令刘陶应接不暇,一向体魄康健的他也被繁重的政务压得喘不过气来,难得病倒了一回。
    按制,若尚书令无法主持考核,理应由尚书仆射代为主持。
    刘辩端坐于主位之上,目光扫过刘陶略显清瘦的身子,而后缓缓转向尚书仆射羊续,嘴角微微上扬,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笑意,笑谓羊续道:“尚书令近日身体抱恙,‘悬鱼仆射’,此次考核便由你代为主持吧。”
    羊续,故太常卿羊儒之子,因党锢之祸囚禁十余载,并照顾了曾经亡命江东的好友蔡邕的妻女,党锢被太子解除后,为太尉杨赐举荐担任庐江郡太守,汇集了数万青壮,两个月内便迅速平定了庐江郡黄巾。
    九江郡安凤县黄巾渠帅戴风流窜至庐江郡,羊续又率军击溃贼军,斩首三千余级,生擒渠帅戴风,免除叛军罪责使还故里,并发放农具使就农耕。
    因而在黄巾之乱后羊续因功封为关内侯,接替因功入朝担任骑都尉的秦颉担任南阳这个大郡的太守。
    南阳郡是大郡,民风奢靡,羊续非常反感,便以身作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粗劣的食物,使用破旧的马车和瘦弱的杂毛马匹。
    羊续的府丞曾向他进献一条活鱼,羊续接受后将鱼挂在厅堂之上。等府丞再次送鱼,羊续就拿出之前所悬挂的鱼给他看,以示拒绝。
    因此,时人称羊续为“悬鱼太守”,而后因政绩与清名被太子召入朝担任尚书仆射。
    众人听闻太子戏称羊续为“悬鱼仆射”,也是纷纷露出一抹友善的笑意,就连一众孝廉们亦纷纷侧目,低声议论着羊续的清廉事迹,略显稚嫩的孝廉们的脸上也纷纷浮现出一抹敬意。
    然而羊续却是面色平静,宠辱不惊,缓缓站起身来,先是整理了一下衣衫,而后看向了一众孝廉,目光在路粹和阮瑀二人身上略作停顿,向太子俯身行礼道:“臣与将作大匠蔡伯喈私交甚笃,此次九名孝廉中,有二人乃蔡伯喈弟子,臣理应回避。”
    刘辩微微颔首,以羊续的品行,如此回答皆在他的预料之中,但即便早有预料,但他看向羊续的眸子中仍旧闪过一抹赞许。
    “既如此,那便由司徒公来主持?”刘辩着,目光投向三公席上的袁隗。
    却见袁隗正对着黄门捧着的痰盂剧烈咳嗽,咳出些许浓痰后,面色略显苍白的袁隗接过黄门递来清水漱口后,以帕巾擦拭嘴角,而后颤颤巍巍地起身,向太子俯身行礼道:“老臣近些时日偶然风寒,恐怕精力有所不济。”
    言罢,又是一阵咳嗽,袁隗用帕巾捂住嘴,身子止不住地颤抖。
    刘辩凝目看向袁隗,观袁隗气色的确不佳,且入殿时脚步虚浮。太医署的侍医前几日去司徒府为其诊治过,根据症状和脉象诊断为感染风寒。
    暮春时节,气温忽冷忽热,年过五旬的袁隗偶感风寒似乎也不足为奇。
    毕竟袁隗的身体一向不大好,九年前的熹平五年他就因久病而请辞回汝南郡养病,所以他的身体抱恙似乎也很合理……个鬼!
    刘辩目光深邃地瞥了袁隗一眼,前几日在京汝南袁氏子弟全部聚集于司徒府,而后袁弘变更姓名为原鸿,脱离了汝南袁氏,此事早已被负责监视司徒府的绣衣直指禀报于他。
    虽不知袁家子弟集会时所谈何事,但袁隗此时患病,实在太过蹊跷。
    恰似熹平五年,也就是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前夕,以久病为由向刘宏请辞归乡养病。
    不过,刘辩虽认为袁隗难以兴风作浪,却也丝毫不敢大意,看向袁隗的目光中始终透着一丝警惕。
    而后刘辩又将目光投向其余几人,卢植、荀爽也以与郑玄、蔡邕交好之故,推辞了主持考核一事,总不能让刚刚大病初愈又年岁已高的太尉杨赐主持吧?
    嗯,司空张济被直接跳过了。
    让宦官派系的张济去主持孝廉考核?
    尽管刘辩还是颇为认可张济的能力的,可下面这九人作为接受了大汉“反宦官”政治正确思想的孝廉,让张济主持孝廉的考核,怕是比太子当场解下腰带照着这群孝廉的冠帽里依次撒尿还要折辱人。
    九名孝廉也是不由面面相觑,这几日同居馆舍之中,彼此之间即便以往未曾相识也熟悉了起来,况且就举孝廉一事上,他们之间并无利益纠葛,相处氛围也算融洽。
    此刻眼见一名名朝中重臣推诿主持考核一事,虽各有各的正当理由,但这些孝廉心中也不由生了些不清道不明的古怪之感,就好像他们是什么人厌狗弃的脏东西似的,人人避之若浼。
    “诸公倒是皆以故旧为由回避,孤就没有故旧了?”刘辩轻笑一声,斜靠在凭几上,右手轻轻搭着凭几扶手,左手指向几名孝廉中最为年长的贾彩,道,“贾才和之弟贾文和曾是孤的太子家令,傅公悌之族兄傅南容(傅燮)是孤的太子洗马,皇后为孤与伯喈公(蔡邕)长女定下婚约,康成公(郑玄)与孤互通书信为忘年之交。”
    杨赐看着仿佛是在向他们这些朝中重臣吐苦水的太子,眯着眼,嘴角不自觉浮现一抹笑意。
    这哪里是吐苦水,分明是既想主持考核,却又嫌台阶不够宽。
    若非是太子,这般行径难免被人骂一句又当又立。
    但谁让他是太子呢,像他这种老头子只能哄着、宠着,主动为太子搭台阶喽。
    “殿下此言差矣。”杨赐淡笑着,看向太子的眼眸微微眨动,道,“《尚书》有云‘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是故天下臣民皆为殿下之子民也,无有亲疏之分,无论殿下更看好何人,皆为国家选拔人才,绝无私心,何谈回避之?”
    刘辩闻言,不由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心中感慨还得是老太尉了解孤,更不愧是治《欧阳尚书》的大儒。
    虽只是主持孝廉考核,但主持考核之人与通过了考核的孝廉之间则是包涵着一份举荐之恩,颇有些类似于通过科举的举人与主考官那凭空而来的师生名分。
    刘辩身为太子,自然无需这份举荐之恩,但他却不希望这份举荐之恩入他人之手。
    至于杨赐所言,身为天下百姓父母的是天子而非太子这一细节,众人皆心照不宣,选择性地视而不见。
    “既如此,便由孤来主持此次考核。”
    刘辩右手轻轻叩击凭几的扶手,清脆声响回荡在每名孝廉心间。再加上太子亲自主持考核,难免让这些初出茅庐的孝廉不自觉地紧张了起来。
    良久,刘辩扫过眼前九名孝廉,缓缓道:“文章典籍,孤就不考较了,孤出一题,且看尔等如何作答。”
    “请殿下赐题!”九名孝廉纷纷俯身行礼道。
    刘辩令高望取来两张蔡侯纸,挽起右手衣袖,在两张蔡侯纸上挥毫泼墨,书写了两个大字——天下!
    众人尽皆不解,“天下”二字太过宽泛,又算得什么题目呢?
    卢植却是与旁人不同,微微前倾身躯,一双眼眸紧紧盯着那两个字,细细地瞧了又瞧,不禁赞叹:“殿下学于蔡伯喈处的飞白书,愈发具备神采了,也不枉殿下平日里在书法上下的苦功了。”
    刘辩并未回应卢植之言,只是神色平静地看着九名孝廉。卢植和荀爽自然是提前就知道了他今日准备的考题的,否则他与荀爽也不会以故旧为由,百般推辞主持考核之事,毕竟即便不回避,亦无人指摘。
    “孤原是希望尔等议一议天下之弊。”
    “尔等九名孝廉将来都是要治理一方百姓的,然此刻尚未历练便向尔等问及天下,未免太过强人所难,故各陈所出郡县之弊即可。”
    九名孝廉闻言,不由一怔。
    士人有着参与政治的合法性与义务性。
    《尚书·泰誓》提出“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认为君主与士人受天命教化民众,故而士人必须承担“代天牧民”的使命。
    因此士人闲谈间必谈及政治,即便是未加冠的儿也能掰扯上几句,即便肚子里不过是半桶墨水乱晃,也能妄谈几句各地之弊,绝不至于将这群孝廉难住。
    但他们这些孝廉被本地县令举荐到郡里,本郡太守又将他们举为孝廉,于他们有举荐之恩,各陈所出郡县之弊岂不是要挑自己举主的刺儿?
    而这一问题,正是刘辩有意为之。
    即便今日未能主持考核,他也会要求这些孝廉回答此问。
    刘辩微微眯起双眼,目光缓缓在出身汝南郡的和洽与许靖身上,刘辩对他们的答案,尤为好奇。
    (3120字)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200/14894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