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袁氏之谋,代汉者,当涂高!
推荐阅读:偷香高手、仙魔同修叶小川云乞幽、爷的女人谁敢动、贫道法号唐三葬、战狼无双、特种奶爸俏老婆、都市绝品高手、神级败家子、不死战神、都市逍遥医仙、
司徒府庭院中,袁隗面向眼前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庭院,负手而立,伸出手接过一瓣被微风吹的杏花花瓣。
但看着这副勃勃生机之景,若是以往,他也许会召集族中子弟和门生故吏吟诗作赋欢宴为乐,但此刻,他的心中却涌不出半分愉悦之情。
“家主,在京族中子弟悉已至正堂。”一名袁氏家老看着身形略有些佝偻的袁隗,低声道。
袁隗微微颔首,他前日便召集了在京的汝南袁氏族人汇聚于司徒府中。
这一次,袁隗既未召集今文学派之人,也未招来在京的门生故吏,府内唯有汝南袁氏自家子弟。
因为……他想做一件天大的事情!
司徒府正堂之中,气氛仿若凝滞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每一位袁氏族人的脸上都隐隐透着凝重之色,恰似有一块无形的巨石沉沉地压在心头。
良久,作为当代汝南袁氏家主的司徒袁隗身形微弓,迈着略显沉重的的步子,缓缓步入堂内,目光缓缓扫视着在场的一众袁氏子弟,继而不禁长叹一声,声音略带沙哑,道:“本初的事情,想必你们都已有所耳闻。”
此话一出,堂内瞬间陷入死寂,众多袁氏子弟皆沉默不语,但对于袁绍之死,众人心中大多意难平。
即便是向来不喜袁绍,甚至曾公然与袁绍内斗,常以“婢生子”嘲讽他的袁术,此刻亦是咬着牙,脸上尽是愤懑之色。
“叔父。”袁弘缓缓起身,向袁隗行了一礼,道:“袁本初固当死也!”
袁弘是袁安的玄孙,与袁术同辈,其父袁贺是袁隗的二兄。
但在一众汝南袁氏子弟因袁绍之死而义愤填膺之际,袁弘作为汝南袁氏的主脉子弟,却是公然站出来唱反调,甚至以“固当死”这般言语辱骂袁绍,直言袁绍就是该死。
性格率直且身为汝南袁氏主支一脉的袁术,听闻袁弘之言,顿时怒目圆睁,脸上涨得通红,猛然起身行至袁弘身前,指着袁弘的鼻子,怒声喝道:“袁邵甫,你这个竖子在胡言乱语些什么!”
于袁术而言,袁绍虽是“婢生子”,但终归是同父异母的兄长,尽管他从不承认袁绍,亦不会称其为“兄”,但那是因为他是汝南袁氏主支一脉的袁逢嫡次子。
袁绍,我袁公路骂得,你骂不得!
况且袁绍再卑贱,亦姓袁,亦是主支一脉子弟,岂容你这般侮辱?
这便是袁术的态度,而袁术此番怒发冲冠的模样,竟使不少向来认为他过于张扬狂傲的袁氏族人,对他的看法逐渐有所改观。
对于一个宗族而言,兄弟内部可以有纷争,但面对外部敌人时必须一致对外,能做到这一点的宗族子弟便值得称道。
但在这一点上,袁弘与袁术截然不同。
袁弘听闻袁术的怒斥,非但没有丝毫惧色,反而微微眯起双眼,看向袁术的目光中带着几分鄙夷,嘴角上扬,冷笑道:“袁本初悖逆人君,妄图脚踏人君之名为己扬名,又未能劝阻车骑将军,最终被斩杀于车骑将军府,死有余辜!”
袁隗听着袁弘与袁术的争辩之辞,右手抬起揉了揉眉心,脸上的疲惫之色愈发浓重。
他的二兄袁贺有三子,其中二子皆背离袁氏。
长子袁闳认为汝南袁氏先祖福德皆具,才逐渐将家族发展至如今这般规模,然而到了袁隗、袁逢这一代,却未能守住先祖的德行,竞相骄横奢侈。于是二十年前袁闳便披散头发,与世隔绝,隐居于深林陋室之中,以耕学为业,不复兄弟妻子相见。
次子袁忠素有清廉之名,亦不喜汝南袁氏的骄奢淫逸之风,但好歹心中依旧还是向着家族的。
三子便是眼前的袁弘,他甚至在公开场合宣称以“袁氏”这个姓氏为耻,欲抛弃姓名,效仿袁闳隐居山林,以耕学为业。
袁隗实在是不能理解,先祖创业便是为了后人享福,面对着先祖好不容易创下的基业,难道他们这些后人应该放弃,这才算有德吗?
眼见袁弘与袁术之争辩愈演愈烈,袁隗遥遥叹了口气,目光缓缓转向袁弘,眼神略显深邃,脸上带着一丝无奈,道:“袁邵甫,你走吧,从今往后,便随你心意更改姓名,莫要再冠以汝南袁氏之姓氏了。”
袁弘闻言,先是微微一怔,而后缓缓收敛了脸上的神情,恭恭敬敬地向袁隗行了叩首大礼,额头触地,久久未起。
起身之后,他又向堂内的袁氏子弟们俯身长拜,随后转身朝着堂外走去,竟没有半分留恋之色。
袁忠嘴唇微微颤动,却未能出声,右手下意识地抬起却最终还是缓缓放下,终归还是没有伸手阻拦弟弟袁弘的离去。
看着袁弘离去的背影,袁隗并未像袁术等较为激进的汝南袁氏子弟那般对袁弘愤恨不已,他只是神色平静,微微摇头,心中觉得这样或许也好。
至少汝南袁氏无论发生何事,血脉传承不至于在他们这一辈断绝。
袁弘离开后,袁隗微微抬手,示意靠门而坐的几名袁氏子弟重新阖闭大门,略有些疲惫地靠在玉凭几上,身躯微微蜷缩,瘦削的身形愈发显得单薄,那日渐增多的白发在昏暗的堂内显得格外刺眼。
袁隗缓缓闭上双眼,沉默片刻后,出了一个令在场众人皆感惶恐,却又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当今太子,太过敌视汝南袁氏了。”
起初袁隗也并未觉察出太子对袁氏的敌意,只觉得不过是学术之争带来的牵连,即便此前司徒府不少属官因参与何顒死劾卢植一事被贾诩整治,他也觉得那是政治斗争失败的代价,并未细思。
韩馥之死那日的大朝会后,袁隗回顾太子自宫变掌权后,对汝南袁氏的态度就颇为微妙。
不亲近吧,太子确实表现出对当朝司徒公的尊重,对袁隗向来彬彬有礼。
亲近吧,可太子府中竟无一名汝南袁氏子弟!
这也是袁隗近日才察觉到的问题,以太子敬贤爱才之名,即便只是做做样子,也应当征辟几名袁术这一辈的汝南袁氏子弟进入太子府,可太子却连作秀都不愿意。
直到袁绍之死,一介粗野匹夫都能擅杀他汝南袁氏主支一脉的子弟而不受惩处,这难道还不能明太子心中对于汝南袁氏的真实态度吗?
若是将来太子登基,那他们汝南袁氏岂不是会像陈留边氏那般,被一道诏书便抓去族诛?
这绝对不行!
想到此处,袁隗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老夫已然年迈,或许等不到太子登基那一日了,但你们这些辈呢?”袁隗原本浑浊的双目,骤然变得澄澈清明。
他缓缓直起身子,双手撑着玉凭几的扶手直起身来,常年在朝担任显贵高官,又担任多年三公的威严气势顿时显现出来。
袁基将目光投向这位这位叔父,尽管袁隗的话语看似平淡无奇,但话里话外隐含的深意,却让他心中一惊,脸上闪过一丝惶恐。
他从未想过这位叔父竟有如此一面。
但旋即,袁基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猛然起身,按剑而立,神情肃穆道:“太子逼迫日甚,我们不能再如此下去了!二三子,难道你们甘愿等太子登基后,就此隐姓埋名,或是流亡于江湖之间?”
袁隗看着此刻意气风发的袁基,苍老的手缓缓抬起,抚过颌下须髯,眼中满是欣慰之色,对袁基这位汝南袁氏的下一任家主愈发满意,微微颔首,捧哏道:“今当何为?”
“唯有一搏!”
袁基拔剑环视正堂内一众汝南袁氏子弟,深吸了一口气,高呼道:“谶书有云‘代汉者,当涂高也’。”
“‘涂’者,‘土’也!”
“‘袁’者,上‘土’下‘衣’,‘衣’者,着衣之‘人’也。”
“‘土’在‘人’上,可谓‘土高’,‘土高’即为‘涂高’,此谶正合我袁氏之名!”
“我将为此大事,谁有不从?”
袁基拔剑四顾,目光凶戾,不复平日之谦和,一众袁氏子弟虽惊惶不已,却也只能附言道:“愿从少家主之命!”
(2679字)
但看着这副勃勃生机之景,若是以往,他也许会召集族中子弟和门生故吏吟诗作赋欢宴为乐,但此刻,他的心中却涌不出半分愉悦之情。
“家主,在京族中子弟悉已至正堂。”一名袁氏家老看着身形略有些佝偻的袁隗,低声道。
袁隗微微颔首,他前日便召集了在京的汝南袁氏族人汇聚于司徒府中。
这一次,袁隗既未召集今文学派之人,也未招来在京的门生故吏,府内唯有汝南袁氏自家子弟。
因为……他想做一件天大的事情!
司徒府正堂之中,气氛仿若凝滞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每一位袁氏族人的脸上都隐隐透着凝重之色,恰似有一块无形的巨石沉沉地压在心头。
良久,作为当代汝南袁氏家主的司徒袁隗身形微弓,迈着略显沉重的的步子,缓缓步入堂内,目光缓缓扫视着在场的一众袁氏子弟,继而不禁长叹一声,声音略带沙哑,道:“本初的事情,想必你们都已有所耳闻。”
此话一出,堂内瞬间陷入死寂,众多袁氏子弟皆沉默不语,但对于袁绍之死,众人心中大多意难平。
即便是向来不喜袁绍,甚至曾公然与袁绍内斗,常以“婢生子”嘲讽他的袁术,此刻亦是咬着牙,脸上尽是愤懑之色。
“叔父。”袁弘缓缓起身,向袁隗行了一礼,道:“袁本初固当死也!”
袁弘是袁安的玄孙,与袁术同辈,其父袁贺是袁隗的二兄。
但在一众汝南袁氏子弟因袁绍之死而义愤填膺之际,袁弘作为汝南袁氏的主脉子弟,却是公然站出来唱反调,甚至以“固当死”这般言语辱骂袁绍,直言袁绍就是该死。
性格率直且身为汝南袁氏主支一脉的袁术,听闻袁弘之言,顿时怒目圆睁,脸上涨得通红,猛然起身行至袁弘身前,指着袁弘的鼻子,怒声喝道:“袁邵甫,你这个竖子在胡言乱语些什么!”
于袁术而言,袁绍虽是“婢生子”,但终归是同父异母的兄长,尽管他从不承认袁绍,亦不会称其为“兄”,但那是因为他是汝南袁氏主支一脉的袁逢嫡次子。
袁绍,我袁公路骂得,你骂不得!
况且袁绍再卑贱,亦姓袁,亦是主支一脉子弟,岂容你这般侮辱?
这便是袁术的态度,而袁术此番怒发冲冠的模样,竟使不少向来认为他过于张扬狂傲的袁氏族人,对他的看法逐渐有所改观。
对于一个宗族而言,兄弟内部可以有纷争,但面对外部敌人时必须一致对外,能做到这一点的宗族子弟便值得称道。
但在这一点上,袁弘与袁术截然不同。
袁弘听闻袁术的怒斥,非但没有丝毫惧色,反而微微眯起双眼,看向袁术的目光中带着几分鄙夷,嘴角上扬,冷笑道:“袁本初悖逆人君,妄图脚踏人君之名为己扬名,又未能劝阻车骑将军,最终被斩杀于车骑将军府,死有余辜!”
袁隗听着袁弘与袁术的争辩之辞,右手抬起揉了揉眉心,脸上的疲惫之色愈发浓重。
他的二兄袁贺有三子,其中二子皆背离袁氏。
长子袁闳认为汝南袁氏先祖福德皆具,才逐渐将家族发展至如今这般规模,然而到了袁隗、袁逢这一代,却未能守住先祖的德行,竞相骄横奢侈。于是二十年前袁闳便披散头发,与世隔绝,隐居于深林陋室之中,以耕学为业,不复兄弟妻子相见。
次子袁忠素有清廉之名,亦不喜汝南袁氏的骄奢淫逸之风,但好歹心中依旧还是向着家族的。
三子便是眼前的袁弘,他甚至在公开场合宣称以“袁氏”这个姓氏为耻,欲抛弃姓名,效仿袁闳隐居山林,以耕学为业。
袁隗实在是不能理解,先祖创业便是为了后人享福,面对着先祖好不容易创下的基业,难道他们这些后人应该放弃,这才算有德吗?
眼见袁弘与袁术之争辩愈演愈烈,袁隗遥遥叹了口气,目光缓缓转向袁弘,眼神略显深邃,脸上带着一丝无奈,道:“袁邵甫,你走吧,从今往后,便随你心意更改姓名,莫要再冠以汝南袁氏之姓氏了。”
袁弘闻言,先是微微一怔,而后缓缓收敛了脸上的神情,恭恭敬敬地向袁隗行了叩首大礼,额头触地,久久未起。
起身之后,他又向堂内的袁氏子弟们俯身长拜,随后转身朝着堂外走去,竟没有半分留恋之色。
袁忠嘴唇微微颤动,却未能出声,右手下意识地抬起却最终还是缓缓放下,终归还是没有伸手阻拦弟弟袁弘的离去。
看着袁弘离去的背影,袁隗并未像袁术等较为激进的汝南袁氏子弟那般对袁弘愤恨不已,他只是神色平静,微微摇头,心中觉得这样或许也好。
至少汝南袁氏无论发生何事,血脉传承不至于在他们这一辈断绝。
袁弘离开后,袁隗微微抬手,示意靠门而坐的几名袁氏子弟重新阖闭大门,略有些疲惫地靠在玉凭几上,身躯微微蜷缩,瘦削的身形愈发显得单薄,那日渐增多的白发在昏暗的堂内显得格外刺眼。
袁隗缓缓闭上双眼,沉默片刻后,出了一个令在场众人皆感惶恐,却又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当今太子,太过敌视汝南袁氏了。”
起初袁隗也并未觉察出太子对袁氏的敌意,只觉得不过是学术之争带来的牵连,即便此前司徒府不少属官因参与何顒死劾卢植一事被贾诩整治,他也觉得那是政治斗争失败的代价,并未细思。
韩馥之死那日的大朝会后,袁隗回顾太子自宫变掌权后,对汝南袁氏的态度就颇为微妙。
不亲近吧,太子确实表现出对当朝司徒公的尊重,对袁隗向来彬彬有礼。
亲近吧,可太子府中竟无一名汝南袁氏子弟!
这也是袁隗近日才察觉到的问题,以太子敬贤爱才之名,即便只是做做样子,也应当征辟几名袁术这一辈的汝南袁氏子弟进入太子府,可太子却连作秀都不愿意。
直到袁绍之死,一介粗野匹夫都能擅杀他汝南袁氏主支一脉的子弟而不受惩处,这难道还不能明太子心中对于汝南袁氏的真实态度吗?
若是将来太子登基,那他们汝南袁氏岂不是会像陈留边氏那般,被一道诏书便抓去族诛?
这绝对不行!
想到此处,袁隗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老夫已然年迈,或许等不到太子登基那一日了,但你们这些辈呢?”袁隗原本浑浊的双目,骤然变得澄澈清明。
他缓缓直起身子,双手撑着玉凭几的扶手直起身来,常年在朝担任显贵高官,又担任多年三公的威严气势顿时显现出来。
袁基将目光投向这位这位叔父,尽管袁隗的话语看似平淡无奇,但话里话外隐含的深意,却让他心中一惊,脸上闪过一丝惶恐。
他从未想过这位叔父竟有如此一面。
但旋即,袁基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猛然起身,按剑而立,神情肃穆道:“太子逼迫日甚,我们不能再如此下去了!二三子,难道你们甘愿等太子登基后,就此隐姓埋名,或是流亡于江湖之间?”
袁隗看着此刻意气风发的袁基,苍老的手缓缓抬起,抚过颌下须髯,眼中满是欣慰之色,对袁基这位汝南袁氏的下一任家主愈发满意,微微颔首,捧哏道:“今当何为?”
“唯有一搏!”
袁基拔剑环视正堂内一众汝南袁氏子弟,深吸了一口气,高呼道:“谶书有云‘代汉者,当涂高也’。”
“‘涂’者,‘土’也!”
“‘袁’者,上‘土’下‘衣’,‘衣’者,着衣之‘人’也。”
“‘土’在‘人’上,可谓‘土高’,‘土高’即为‘涂高’,此谶正合我袁氏之名!”
“我将为此大事,谁有不从?”
袁基拔剑四顾,目光凶戾,不复平日之谦和,一众袁氏子弟虽惊惶不已,却也只能附言道:“愿从少家主之命!”
(2679字)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200/14894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