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陈留边氏,族诛之!
推荐阅读:金融慈善家、婚恋新妻、超级制造帝国、一念吞天、鬼医难宠、斩邪、火影之英雄魔龙、随时穿越明末、大宋明月、仙路至尊、
最终,何皇后还是没有当即确认那三个太子孺子的名额归属,若不再三加以核验,她实在是担心这永安宫的后宫生出乱子。
尽管她本人就是从这样的血色修罗场中杀出来的狠角色,即便已站在后宫权力之巅,跳出了那条赛道,但她也担忧这些后辈儿媳们青出于蓝,实现她未能实现的“干掉婆婆”的目标。
送走了何皇后与朱苗后,刘辩令高望召回了去了另一座殿办公的太子府群臣,准备议一议对这件事的最终决议。
宽敞的议事偏殿内,气氛压抑得近乎凝固,众人皆垂首敛目,沉默不语。
在太子开口之前,没人敢率先发表意见。
毕竟这个议题总归是绕不开车骑将军何进的,众人心里都清楚,何进再是罪大恶极也是外戚,还轮不到他们这些臣子随意置喙评判。
刘辩缓缓扫视在场的太子府家臣,见众人沉默不语,也明白他们的难处,遂神色平静道:“车骑将军处,明日会上表请辞,九日三辞,念其以往劳苦,封慎侯,食邑一千户,允其留于雒阳府邸为一富家翁,那座车骑将军府,孤便赐与他了,更换牌匾即可。”
过往朝中重臣或是德高望重的老臣请辞,不论因年老、患病,还是被请辞,若非罪大恶极之徒,通常都会给予三辞的待遇。
何进毕竟是他的大舅父,即便顾念何皇后、舞阳君以及朱苗的情面,也需给何进留些最后的体面,再赐以县侯之位,保其富贵。
“殿下仁善。”
太子食官令钟演抬眸看向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忍不住轻声赞了一句。
何进之举已属大逆不道,太子却仍给予极大的体面,当真仁至义尽矣。
尤其是那座宅邸,朝廷会为所有在京官员分配宅邸,即便六百石以下官吏,也可居住朝廷分配的吏舍(单人间集体宿舍),禁军将校、尚书台等秩低权重的官员,亦会分得朝廷特赐宅邸。
官员一旦离任,朝廷便会收回宅邸,或根据新官职分配新宅。
太子府群臣亦是借太子之光,获赐比同官秩官员更为精美的宅邸。
否则以钟演秩六百石的俸禄,若不依靠颍川钟氏的帮衬,仅凭自身努力想要在帝都雒阳买房,即便两年不吃不喝,且不参与任何应酬,也仅能勉强购置一座普通民居罢了。
在帝都雒阳,最普通的百姓民居在市面上的价格也没有低于十万钱的,中等宅院在二十万钱至六十万钱之间,八十万钱以上则能称之为豪宅了,若谋求更好的地段,则需加价。
而何进的车骑将军府,若是丢在市面上,由于其周边皆为权贵的上品地段,其价格不会低于五百万钱!
太子嘴皮子一动,便赐出一座价值五百万钱以上的豪宅,钟演称赞太子仁慈时,声音都不禁微微颤抖,目光中亦流露出几分嫉妒之色。
刘辩对雒阳城内的宅邸价格了解并不多,听到钟演褒赞之言,神色反而有些怪异,轻轻瞟了他一眼,嘴角泛起一抹自嘲的笑意,道:“若孤当真仁善,他应回南阳故里安度余生。”
钟演听后,脸色微微一僵,旋即低下头沉默不语,其余人也都默契地闭口不言。
太子独自决断对何进的处置后,便轮到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边让。
面对非亲非故的边让,刘辩可没什么好脾气了,他连见边让一面的意愿都没有,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高声道:“边让,离间孤与车骑将军的甥舅亲情,又犯大不敬之罪,当杀!”
刘辩率先定下对边让的定罪基调,若是对边让不以重罪论处,此次针对何进的行动便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了。
哦,边让没犯什么重罪,那太子为什么要派兵封了车骑将军府呢,是因为太子难以容人吗?
“殿下,边让毕竟是兖州名儒,是否法外留情,恕其一死,以彰显殿下仁德?”陈宫微微蹙眉,双手下意识地攥紧衣角,略作犹豫,还是站出来向太子请求道。
陈宫与边让同为兖州人,若见死不救,日后难免遭兖州乡人诟病。
然而,陈宫突觉一道凌厉目光射来,下意识地侧目望去,竟是与边让同出陈留郡的典韦,而那双眼眸中甚至流露出一抹淡淡的杀意?
“嗯,陈公台言之有理。”刘辩闻言,神色如常,不紧不慢地瞅了陈宫一眼,就在他以为事情有所转机之际,却见太子又侧首看向王朗道,语气陡然转冷,道,“王景兴拟旨,车骑将军府令史边让言辞悖逆,犯大不敬之罪,又离间太子与车骑将军亲情,罪无可赦,族诛之!”
言罢,刘辩斜睨了陈宫一眼,嘴角浮起一抹似有若无的冷笑,补充道:“令陈公台为监刑官,负责监斩陈留边氏,若有一人逃脱……呵。”
你陈宫不是想为乡党求情吗,那孤从原先的弃市改为族诛,还偏偏要你监斩,你不听话那就连你一起收拾了,反正太子府如今不缺你这一号人物。
刘辩极为不喜陈宫这种将个人利益置于太子府利益之上的思维方式,他并非不允许太子府家臣心中有个人私利,追随他的人既有对汉室的忠诚,也有求名、求财、求权之心,出身世家豪门者也多为家族思量。
但每个太子府家臣心里须有一杆秤,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太子府利益之上,在此基础上谋取私利,他也会默许。
若此刻田丰、沮授、陈琳、张昭等一贯刚直之人在太子府中,定然也会直言劝阻,荀彧、钟繇等出身士族之人亦然,就连卢植、蔡邕、荀爽等古文学派巨擘也不例外。
但他们皆是出于公心,站在他这个太子的角度,认为如此处置边让不利于太子在士林间的名望。
况且,太子党中的兖州人可不少,程昱和董昭,一个兖州东郡人,一个兖州济阴郡人,还有典韦和高顺这两个与边让同郡的陈留郡人,但他们不但不会为边让发声,甚至恨透了边让,巴不得他赶紧去死。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太子的忠诚,更是担心太子因此对兖州人产生不良印象,影响太子府中兖州派系的发展和前途。
哦,我们兖州人里偏就你陈公台高义,为了同州名儒冒死求情?
当然,刘辩在敲打陈宫的同时,也想借此看看,朝野间究竟有多少人会跳出来反对他如此处置边让。
有些事情,他做了,史书也记了,后人唾骂,他都认!
但是这不能成为这些所谓的清流名士,动不动就搬出来对他口诛笔伐的名目,更不能成为他们用之养望的手段!
他虽不至于再来一次党锢之祸,但也不介意借着边让和那些抱着私心的反对者的鲜血来告诉那些世家豪门,胆敢触碰他的逆鳞会有什么后果。
王朗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并未将太子最后“若有一人逃脱”的半句话记下,将前面的话语稍加润色后,重新草拟在绢帛上,上呈太子。
刘辩阅罢,微微颔首。
王朗的公文水平还是不错的,润色后的文字不必再作修改便能明发诏谕了。
而后刘辩又宣判了对袁绍的处置,冷哼一声,道:“车骑将军府掾袁绍,手持兵刃对抗朝廷,以谋逆罪论处,念及袁司徒劳苦功高,不株连汝南袁氏。犯官袁绍家眷,其妻刘氏及一众妾室入掖庭为官婢,三子罚作官奴,皆纳入不常赦名录。”
对于袁绍的处置,刘辩的处置则是不可谓不酷烈。
人死债消是不可能的,拔剑抗争即为谋逆,既行谋逆之事,便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而且他如此处置皆在律法中有条可查,谋逆之人的家属未曾处死,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2620字)
——
PS:袁绍后妻刘氏图
尽管她本人就是从这样的血色修罗场中杀出来的狠角色,即便已站在后宫权力之巅,跳出了那条赛道,但她也担忧这些后辈儿媳们青出于蓝,实现她未能实现的“干掉婆婆”的目标。
送走了何皇后与朱苗后,刘辩令高望召回了去了另一座殿办公的太子府群臣,准备议一议对这件事的最终决议。
宽敞的议事偏殿内,气氛压抑得近乎凝固,众人皆垂首敛目,沉默不语。
在太子开口之前,没人敢率先发表意见。
毕竟这个议题总归是绕不开车骑将军何进的,众人心里都清楚,何进再是罪大恶极也是外戚,还轮不到他们这些臣子随意置喙评判。
刘辩缓缓扫视在场的太子府家臣,见众人沉默不语,也明白他们的难处,遂神色平静道:“车骑将军处,明日会上表请辞,九日三辞,念其以往劳苦,封慎侯,食邑一千户,允其留于雒阳府邸为一富家翁,那座车骑将军府,孤便赐与他了,更换牌匾即可。”
过往朝中重臣或是德高望重的老臣请辞,不论因年老、患病,还是被请辞,若非罪大恶极之徒,通常都会给予三辞的待遇。
何进毕竟是他的大舅父,即便顾念何皇后、舞阳君以及朱苗的情面,也需给何进留些最后的体面,再赐以县侯之位,保其富贵。
“殿下仁善。”
太子食官令钟演抬眸看向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忍不住轻声赞了一句。
何进之举已属大逆不道,太子却仍给予极大的体面,当真仁至义尽矣。
尤其是那座宅邸,朝廷会为所有在京官员分配宅邸,即便六百石以下官吏,也可居住朝廷分配的吏舍(单人间集体宿舍),禁军将校、尚书台等秩低权重的官员,亦会分得朝廷特赐宅邸。
官员一旦离任,朝廷便会收回宅邸,或根据新官职分配新宅。
太子府群臣亦是借太子之光,获赐比同官秩官员更为精美的宅邸。
否则以钟演秩六百石的俸禄,若不依靠颍川钟氏的帮衬,仅凭自身努力想要在帝都雒阳买房,即便两年不吃不喝,且不参与任何应酬,也仅能勉强购置一座普通民居罢了。
在帝都雒阳,最普通的百姓民居在市面上的价格也没有低于十万钱的,中等宅院在二十万钱至六十万钱之间,八十万钱以上则能称之为豪宅了,若谋求更好的地段,则需加价。
而何进的车骑将军府,若是丢在市面上,由于其周边皆为权贵的上品地段,其价格不会低于五百万钱!
太子嘴皮子一动,便赐出一座价值五百万钱以上的豪宅,钟演称赞太子仁慈时,声音都不禁微微颤抖,目光中亦流露出几分嫉妒之色。
刘辩对雒阳城内的宅邸价格了解并不多,听到钟演褒赞之言,神色反而有些怪异,轻轻瞟了他一眼,嘴角泛起一抹自嘲的笑意,道:“若孤当真仁善,他应回南阳故里安度余生。”
钟演听后,脸色微微一僵,旋即低下头沉默不语,其余人也都默契地闭口不言。
太子独自决断对何进的处置后,便轮到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边让。
面对非亲非故的边让,刘辩可没什么好脾气了,他连见边让一面的意愿都没有,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高声道:“边让,离间孤与车骑将军的甥舅亲情,又犯大不敬之罪,当杀!”
刘辩率先定下对边让的定罪基调,若是对边让不以重罪论处,此次针对何进的行动便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了。
哦,边让没犯什么重罪,那太子为什么要派兵封了车骑将军府呢,是因为太子难以容人吗?
“殿下,边让毕竟是兖州名儒,是否法外留情,恕其一死,以彰显殿下仁德?”陈宫微微蹙眉,双手下意识地攥紧衣角,略作犹豫,还是站出来向太子请求道。
陈宫与边让同为兖州人,若见死不救,日后难免遭兖州乡人诟病。
然而,陈宫突觉一道凌厉目光射来,下意识地侧目望去,竟是与边让同出陈留郡的典韦,而那双眼眸中甚至流露出一抹淡淡的杀意?
“嗯,陈公台言之有理。”刘辩闻言,神色如常,不紧不慢地瞅了陈宫一眼,就在他以为事情有所转机之际,却见太子又侧首看向王朗道,语气陡然转冷,道,“王景兴拟旨,车骑将军府令史边让言辞悖逆,犯大不敬之罪,又离间太子与车骑将军亲情,罪无可赦,族诛之!”
言罢,刘辩斜睨了陈宫一眼,嘴角浮起一抹似有若无的冷笑,补充道:“令陈公台为监刑官,负责监斩陈留边氏,若有一人逃脱……呵。”
你陈宫不是想为乡党求情吗,那孤从原先的弃市改为族诛,还偏偏要你监斩,你不听话那就连你一起收拾了,反正太子府如今不缺你这一号人物。
刘辩极为不喜陈宫这种将个人利益置于太子府利益之上的思维方式,他并非不允许太子府家臣心中有个人私利,追随他的人既有对汉室的忠诚,也有求名、求财、求权之心,出身世家豪门者也多为家族思量。
但每个太子府家臣心里须有一杆秤,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太子府利益之上,在此基础上谋取私利,他也会默许。
若此刻田丰、沮授、陈琳、张昭等一贯刚直之人在太子府中,定然也会直言劝阻,荀彧、钟繇等出身士族之人亦然,就连卢植、蔡邕、荀爽等古文学派巨擘也不例外。
但他们皆是出于公心,站在他这个太子的角度,认为如此处置边让不利于太子在士林间的名望。
况且,太子党中的兖州人可不少,程昱和董昭,一个兖州东郡人,一个兖州济阴郡人,还有典韦和高顺这两个与边让同郡的陈留郡人,但他们不但不会为边让发声,甚至恨透了边让,巴不得他赶紧去死。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太子的忠诚,更是担心太子因此对兖州人产生不良印象,影响太子府中兖州派系的发展和前途。
哦,我们兖州人里偏就你陈公台高义,为了同州名儒冒死求情?
当然,刘辩在敲打陈宫的同时,也想借此看看,朝野间究竟有多少人会跳出来反对他如此处置边让。
有些事情,他做了,史书也记了,后人唾骂,他都认!
但是这不能成为这些所谓的清流名士,动不动就搬出来对他口诛笔伐的名目,更不能成为他们用之养望的手段!
他虽不至于再来一次党锢之祸,但也不介意借着边让和那些抱着私心的反对者的鲜血来告诉那些世家豪门,胆敢触碰他的逆鳞会有什么后果。
王朗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并未将太子最后“若有一人逃脱”的半句话记下,将前面的话语稍加润色后,重新草拟在绢帛上,上呈太子。
刘辩阅罢,微微颔首。
王朗的公文水平还是不错的,润色后的文字不必再作修改便能明发诏谕了。
而后刘辩又宣判了对袁绍的处置,冷哼一声,道:“车骑将军府掾袁绍,手持兵刃对抗朝廷,以谋逆罪论处,念及袁司徒劳苦功高,不株连汝南袁氏。犯官袁绍家眷,其妻刘氏及一众妾室入掖庭为官婢,三子罚作官奴,皆纳入不常赦名录。”
对于袁绍的处置,刘辩的处置则是不可谓不酷烈。
人死债消是不可能的,拔剑抗争即为谋逆,既行谋逆之事,便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而且他如此处置皆在律法中有条可查,谋逆之人的家属未曾处死,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2620字)
——
PS:袁绍后妻刘氏图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200/14894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