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 第286章 开元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

第286章 开元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李世民闻言,眉头不由得再度皱紧,地域矛盾,这四个字,像一块巨石压在了他的心头。他稳了稳心神,抬手示意李今越继续。
    李今越随即说道:“二凤陛下,从我前面的描述,您应该也看出来了,自从关陇之地剧烈的土地兼并后,大唐的中央就一直在持续地吸血其他地区。”
    “而这样的吸血,又以江南以及河北最为严重。江南咱们这里就不赘述了,毕竟两地的情况都差不多,今天,咱们主要讲的是安史之乱的根源,河北。”
    李世民闻言,沉重地点了点头。
    “前面我们说了,唐朝中央一直在吸血河北,但不止如此,他们还在政治上,一直打压河北的世家大族。而这种矛盾,这种矛盾其实一直存在。”
    “并且,根据后世学者在《唐代财政史稿》中的研究推测,天宝年间,河北赋税的实际负担,比开元年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以上。河朔三镇,几乎以不到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负担了全国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赋税。”
    李今越说到这里,竟是被气笑了,她转头看向地上那个还在发抖的身影,讥讽地问道:“唐明皇,我问问你,赋税河北给,打仗也河北上?怎么着,河北的老百姓为你掏心掏肺,到头来他们是大冤种是吧?”
    听到李今越的嘲讽,李隆基再也忍不住,抬起头,嘶声辩驳道:“那些赋税!根本就没有多少是送到朝廷的!大部分……大部分不都负担本地的军费开支了吗!”
    “呵!”李今越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那我问你!河朔三镇为什么要常年备战?为什么要维持那么大规模的部队?”
    “后突厥,契丹,本来已经降唐,为什么后来又反了?这些是谁的骚操作搞出来?”
    一连串的质问,砸得李隆基瞬间哑火,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刚刚鼓起的一点气焰瞬间被浇灭。
    而李世民此刻的脸,脸色早已黑如锅底。
    河北地区!
    那可是他当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恩威并施,才彻底安抚下来的地方!是他大唐北方的坚实屏障!
    结果!结果他的这个好曾孙,就是这么对待河北的百姓的吗?!
    以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去负担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赋税!
    那里的百姓,该如何活下去啊!
    而且听今越的意思,这一切的根源,竟然还是李隆基自己搞出来的烂摊子!
    李世民只觉得一股怒火直冲天灵盖,他强压着将地上那个不孝子孙一脚踹飞的冲动,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今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今越见李世民气得不轻,也懒得再看李隆基,只是对着他冷哼一声,才转头对李世民说道:“二凤陛下,关于战争之事,咱们会放到后面,跟节度使的问题一起讲。现在,咱们先说回河北的地域矛盾。”
    李世民重重地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我们刚刚提到,朝廷新晋的勋贵们,一直在打压着河北的世家。他们甚至通过类似‘学区房’的操作,吸引五姓七望这些河北大族的核心子弟来到长安。”
    “因为在长安参加科举,会比在地方上更有优势。”
    “可实际上入选的大部分,还是关陇本地的权贵子弟。这不过是另一种变相的政治打压罢了。”
    赋税沉重,政治打压,地域歧视……这桩桩件件,无一不是在将河北的百姓与士族,一步步推向朝廷的对立面。
    这已经不是隐患了,这分明就是一个即将被引燃的火药桶。
    李世民的心沉到了谷底,无力的问道:“难道,那时候的大唐,就真的没有人发现这些问题吗?”
    李今越立刻答道:“当然有,就比如,开元最后一位贤相之称的,张九龄。”
    听到这个名字,李隆基的身体不由得再度一抖。
    张九龄……张子寿……如今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所有的判断都是对的,只是……只是自己知道的太晚了,太晚了啊。
    思及此,悔恨的泪水模糊了李隆基的视线。
    而此刻,李今越说到张九龄,也不免地叹了口气,随即才对李世民说道:“二凤陛下,我先为您介绍一下张九龄吧。”
    李世民闻言当即点头,他也十分想知道,这位被称为开元最后一位贤相的人物,究竟是何等风骨。
    “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韶关市人。他才华横溢,年仅七岁时便能撰写文章,十三岁时,便得到了时任广州刺史王方庆的盛赞,称其‘必能致远’。”
    “后来,他也不负所望,在武皇长安二年登进士第,正式入仕。开元十年,张九龄三迁司勋员外郎,时任中书令的张说,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那位,对他大加赞赏,称其为‘后来词人之首也’。”
    “有了张说的认可,张九龄的仕途也更加平步青云,第二年便迅速进入朝堂中央,升任中书舍人,并且以其才学与正气,备受朝野看重。”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3/23502/93661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