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夜读全唐诗 > 第569章 享太庙乐章之七《雍和二章 其二》

第569章 享太庙乐章之七《雍和二章 其二》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享太庙乐章之七
    《雍和二章·其二》解析
    原文
    俎豆有馥,粢盛絜丰。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鼓钟管磬,肃唱和鸣。
    皇皇后祖,来我思成。
    译文
    俎豆之中祭品香气馥郁,盛在容器的粮食洁净丰盛。
    还有调和的羹汤美味,斋戒齐备且调配均匀。
    钟鼓管磬齐鸣奏乐,肃穆的歌声和谐相应。
    伟大显赫的祖先神灵,请降临助我达成祭祀的心愿。
    注释
    1. 俎豆有馥:
    ? 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俎”盛肉,“豆”盛祭品;馥(fù):香气浓郁,形容祭品的芬芳。
    2. 粢盛(zī chéng)絜丰:
    ? 粢盛:盛在祭器中的谷物(如稻、黍);絜(jié):通“洁”,洁净;丰:丰盛,《诗经·小雅》“絜粢丰盛,神嗜饮食”即写祭品洁净充足。
    3. 和羹:
    ? 调和五味的羹汤,《尚书·说命》载傅说以“和羹”喻治国,此处指祭祀用的羹汤祭品。
    4. 既戒既平:
    ? 戒:斋戒,祭祀前洁身静心;平:平和均匀,指羹汤调配适度,亦含“公平”之意,暗合祭祀需“心诚”的要求。
    5. 鼓钟管磬:
    ? 泛指宗庙乐器,“鼓”为革类,“钟”为金类,“管”为竹类,“磬”为石类,对应“八音”体系。
    6. 肃唱和鸣:
    ? 指乐工与乐器配合,歌声肃穆和谐,《礼记·乐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即写宗庙乐声的庄重。
    7. 皇皇后祖:
    ? 皇皇:美盛、显赫的样子;后祖:指帝王的祖先,如《诗经·大雅》“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8. 来我思成:
    ? 祈求祖先降临享祭,助祭祀达成心愿。“思”为语助词,无实义,如《诗经·小雅》“神之格思,不可度思”。
    文化解读
    此诗为唐代享太庙乐章,聚焦祭祀中的祭品与乐舞,体现“以礼事神,以乐通神”的核心思想:
    ? 祭品的象征意义:
    “俎豆”“粢盛”“和羹”不仅是物质供品,更象征对祖先的感恩与追慕。“絜丰”强调祭品洁净丰盛,反映儒家“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的礼仪原则。
    ? 乐舞的神圣功能:
    “鼓钟管磬”的合奏与“肃唱和鸣”的歌声,营造人神共处的神圣氛围。古人认为音乐能“感天地,动鬼神”(《乐记》),此处乐舞实为沟通人神的媒介。
    ? 孝道的终极诉求:
    末句“来我思成”直抒胸臆,祈求祖先庇佑祭祀圆满,暗含对国泰民安、王朝永续的期待,将个人孝道升华为家国理想。
    艺术特色
    1. 感官描写的细腻性:
    ? 视觉(絜丰)、嗅觉(馥)、听觉(鼓钟管磬)多维度铺陈,构建沉浸式祭祀场景,如《诗经·周颂·执竞》“钟鼓喤喤,磬筦将将”的感官复现。
    2. 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 “俎豆”对“粢盛”,“鼓钟”对“管磬”,名词性词组两两相对;“有馥”对“絜丰”,“既戒”对“既平”,形容词性结构相互呼应,体现近体诗对仗的雏形。
    3. 语言的典重雅正:
    化用《尚书》《诗经》等经典词汇(如“和羹”“粢盛”),避免俚俗,契合宗庙乐歌“辞尚体要,弗惟好异”的写作规范。
    生僻字注音与辨误
    ? 粢(zī):第一声,音同“资”,指谷物;“粢盛”读作“zī chéng”,切勿读“cī shèng”。
    ? 絜(jié):通“洁”,读第二声,非“qiè”(“挈”的读音)。
    ? 和(hè)鸣:此处“和”为“应和”之意,读去声,与“和平(hé)”不同。
    历史价值
    ? 礼制细节的记录:
    “粢盛絜丰”“和羹既平”可补《唐会要·宗庙》中“祭品需洁净丰备”的记载,为研究唐代宗庙供品制度提供实证。
    ? 音乐史的佐证:
    “鼓钟管磬”的乐器组合,与《新唐书·礼乐志》“太庙祭祀用金奏之乐,钟磬为节”相契合,印证唐代雅乐的乐器配置。
    ? 文化心理的反映:
    对“皇皇后祖”的尊称与“思成”的祈愿,体现唐代士人对祖先崇拜的虔诚,以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社会心理。
    此诗以祭品为基石,以乐舞为桥梁,构建起人神对话的神圣空间,既是唐代宗庙祭祀的微观切片,亦是中国古代“礼以载道”文化传统的生动注脚。
    《雍和二章·其二》作为古代祭祀乐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唐代祭祀大典的画面。在传统社会,祭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活动,它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追思、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家族和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这首诗不仅为后人呈现了祭祀仪式的具体场景,更成为研究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22352/90542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