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黄金台论坛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从皇宫中出来之后,一众锦衣卫高层,都是非常兴奋。
因为他们从皇帝的态度中,明显看出了重用锦衣卫的意思。锦衣卫的权力将不再局限于情报,而是可以在安全方面肆意扩展。
所以在除了皇宫之后,他们又在承天门前的锦衣卫衙门聚了一会儿,郑士毅道:
“皇上吩咐的《安全报》要早办,趁着这个机会宣传安全需求,以及锦衣卫负责的安全事务。”
“这样咱们以后才能多插手事情,让那些官员无话可说。”
刘侨笑着说道:
“《安全报》当然要早办,而且要大办,让所有卫尉署、治安署、警务所都要订购报纸。”
“今后锦衣卫的公告,也要通过《安全报》发布,让京城的官员和涉案人员必须订购《安全报》。”
说着,他又向戚昌国道:
“安全学堂的事情,是你们南司房在管吧?”
“那个新闻舆论专业,现在是什么情况?”
戚昌国苦笑着道:
“安全学堂说是南司房管,其实陛下却亲任教育长。”
“里面的教材都是陛下定的,还有很多被定为机密。”
“新闻舆论专业的优秀生员,早已被报业协会吸纳,由皇资委的宣传委员带着,每天审核报刊。”
“我对这里面的事情知道的不比你们多,皇上是把安全学堂,视为锦衣卫的内书堂。”
内书堂是什么机构?就是培养未来的高级太监的。
一众锦衣卫高层听到这番话,纷纷认识到将来锦衣卫的高层,必然出自安全学堂。
他们现在倒是不担心被安全学堂出身的生员取代,但是以后自己的后代进入锦衣卫,却要和这些人竞争。
所以很多人心中已经打定主意把自己的后代送进去,无论如何要取得安全学堂的身份,才能在将来融入他们、获得皇帝信任。
众人聊了一番,总的看法是锦衣卫要全面转向安全工作。在原本的情报职责之外,把安全工作完全担起来。
次日,郑士毅便带着方弘瓒等人,和枢密同知袁可立商讨成立情报委的事情。
袁可立得知是皇帝的旨意,又觉得成立情报委之后方便和锦衣卫交流情报,自然答应下来。
国安委则暂时没有成立,郑士毅打算在情报委稳定后,再顺势成立国安委。
刘侨负责的公安委同样如此,他首先做的不是开展严打。而是乔装打扮前往黄金台,为卫尉寺招聘新闻发言人——
在认识到皇帝对舆论的看重后,他知道自己必须重视这一点。
昨日皇帝之所以夸赞他,也是因为认识到舆论的威力。
这次严打,他就打算让舆论先行,发挥舆论监督,让民众对安全工作提出要求,再顺势成立公安委。
——
黄金台位于金台坊,是皇帝册封燕昭王为金台坊神后,仿照燕昭王曾经千金买马骨,设立的一个讲台,或者说是论坛。
凡是自认为有才能的人,不管身份高低,都能上黄金台讲述,和其他人争执辩论。
只要能连续十日不被驳倒,就能在黄金台留名,成为四方瞩目的人材。
有些衙门还会在黄金台设立议题,招揽新闻发言人等人才。
工部、少府寺、文思院的发言人,都是这样来的。
也因为工部首开先河,金台坊神庙还从祀在时间工具上有贡献的人。所以黄金台上讲述的以工匠居多,甚至这些人还经常展示实物,在台上演示自己发明的东西。
京城的百姓看得稀奇,经常会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玩意儿。
刘侨和吴孟明等人赶到的时候,就见到一个年轻人在台上展示道:
“前元郭守敬制作浑仪时,曾在浑仪两环之间安装了四个小圆柱,减少相互间的阻力。”
“这就是皇上提到的轴承,如今我已经复现出来。”
“诸位若有兴趣,皆可上前参观。”
“我已经取得用在人力车上的滚动轴承发明专利,有意合作的,可以前来洽谈。”
说着,他就将自己制造的轴承展示出来,并且放在车轮上,让一个人力车夫展示。
这个人力车夫拉动车子,轻易就把一个满载货物的车辆,在台上拉动起来。
围观的人看到纷纷叫好,认为轴承是一个好东西。
刘侨看得也颇感兴趣,因为他知道很多人力车这个行业就是皇帝扶持起来的。还给了特殊政策,可以在宵禁后营业。
也因为此,人力车夫和卫尉寺打交道很多,甚至很多人力车夫,就是锦衣卫的情报员。
这些人拉着车子在京城各地往来,对京城的道路极为熟悉,还会接触到三教九流的人。卫尉寺有时候都要他们帮助,获得消息办案。
见到这个年轻人发明了一种让人力车更省力的轴承,他颇有兴趣地道:
“这个人有才能啊!”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通过他人诘难,不被人发现破绽。”
“如果能成功用在人力车上,说不定他会像去年的方以智,特赐元士出身。”
吴孟明正要附和,却突然听到一阵笑声,一个在旁边一直听着、知道台上年轻人身份的观众道:
“你们不知道吧?”
“台上那个人就是方元士。”
“他在发明人力车后经常受到一些人责骂,说是以人为畜。”
“所以一直在改进人力车,今年已经发明了数个更省力的装置,想要造出自行车辆。”
“可惜和这个轴承一样,都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人力车夫若买得起轴承,那还拉车做什么?”
吴孟明听到有人插话,当即双目一凝,就要呵斥那人。
刘侨伸手阻住他,笑着道:
“兄台,听你的话似乎对方元士颇为了解,能不能和我们说说?”
“这方元士到底发明了多少东西,为何说是中看不中用?”
那人看刘侨和吴孟明不似寻常人,身后的随从似乎还像是好手,顿时肃然起敬,拱手道:
“二位不是一般人吧?”
“难道是哪个衙门来招人的?”
“幸会!幸会!”
打探两人的身份。
刘侨随便编了个卫所的身份,说道:
“咱们这京城的卫所不是改制吗?我们卫想要在科举上下功夫,想招揽几个教师,看看黄金台上有没有识字的人。”
“如果能招到几个大贤,那可是祖坟冒青烟,能让我们卫多出几个举人。”
这人哈哈笑道:
“那你可是来错地方了,京城最适合做教师的,是师范学堂的学生。”
“方元士就是师范学堂的,只是现在他和文思学堂的学生走得更近些。”
“你们要是想培养子弟做工,可以在这里招教师。”
“想要用心科举,还是要去师范学堂招聘。”
刘侨连连点头,和这个人闲聊了一些各个学堂的情况。才知道除了锦衣卫的安全学堂外,师范学堂、文思学堂、工商学堂等都在蓬勃发展。
而且安全学堂在其中还不突出,至少不是最引人瞩目的那一批。
从今年的乡试中举情况看,九大学堂之中,师范学堂一枝独秀。司农寺和上林苑监的农业学堂、钦天监天文学堂、理藩院翻译学堂紧随其后。安全学堂和海军学堂、文思学堂、工商学堂、医药学堂排在最后的那一批。
这几个学堂通常被视作子弟学堂,只有家里从事这些行业的,才会考取进去。
刘侨听着这个人的讲述,想到安全学堂的学生,确实是大多出自锦衣卫。文思学堂也大多是工匠子弟、工商学堂则多是和内廷太监有关的人。
这让他不由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然后又听那个人道:
“你既然出自卫所,应该让子弟考取军校,争取进入武学,考个武进士出身。”
“想考文进士还是太难了,不如去武学招教师。”
刘侨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向他拱手谢道:
“多谢兄台解释,但我还是想招几个精通科举的人。”
“考武进士也需要熟读四书五经,没有学问可考不上。”
“方元士这是什么情况,能不能请他过去教学?”
“他是师范学堂的学生,学成了应该会当教师吧?”
这人哈哈笑道:
“方元士你就别想招揽了,他的去向早就定了,和太仆寺、内府监成立了研究所,专门研究车辆装置。”
“如果不是前几次的发明上市后卖不出去,他也不会在黄金台上找合作者。”
“滚动轴承听起来不错,但是上次的方向盘转向架听起来更好,不也没有卖出去?”
“这些东西都太难造,成本那么高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卖出去。”
刘侨对这些不太了解,仔细询问了许久,才明白方以智此前“发明”了一种用齿轮和齿条相结合、推动车轮转向的装置。
这种转向装置用在四轮马车上,可以马车的两个前轮自由转向,解决了四轮马车的转向难题。
不过它卖得却不怎么样,因为这个转向装置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需要用两手转动方向盘。
如此挥鞭子赶车就还需要一个人,需要两个车夫默契配合,才能把四轮马车赶起来。
所以这种转向装置,只用在一些大尺寸的豪华四轮马车上。普通人更青睐的,还是可以用脚踏转向的三轮马车。
太仆寺和内府监花钱制造的转向装置,最终都没有卖出去多少。
所以在方以智又根据皇帝制作的模型“发明”轴承后,两家都不想独占股份,而是想要从外面募集一些资金。
刘侨谢过那人,又悄声向吴孟明道:
“带转向架的四轮马车,我似乎有些印象。”
“咱们衙门里的那辆大马车,可不就有个人转方向盘吗?”
平时没有注意,刘侨听到有关转向装置的解说后,顿时想到锦衣卫里的一辆大马车,就是带着转向架。
吴孟明负责具体事务多一些,在旁笑着说道:
“就是太仆寺送来的大马车,说是让我们感受一下,方便制定交通法规。”
“那马车坐着舒服是舒服,就是有点太大了,出动不够方便。”
“咱们的车夫也驾驶不好,所以用得很少。”
“听说没用几次,转向的车夫就把齿轮和齿条转坏了,还让太仆寺的人修理了几次。”
刘侨想着那辆大马车的情况,哑然摇了摇头。觉得那个转向装置确实是大而无当,有些中看不中用的意思。
这个轴承,里面需要很多小圆柱,制造起来不比齿轮、齿条简单。说不定就会同样容易坏,是一个看似美好、却不好用的东西。
果然,台上很快就有人指出了这一点。
方以智不慌不忙道:
“轴承里面不止可以用圆柱,还可以用圆球,就是用钢铁做成的滚珠。”
“以前这种钢珠用得少,所以造得很少。”
“但是用得多了,总有人把制作结实耐用钢珠的办法研究出来。”
“那时轴承的成本就会飞快下降,让每个车夫都能用得起。”
说着,他还取出一枚棋子,向众人道:
“你们看这个棋子,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连这么光滑圆润的棋子都能滴出来,钢珠又有什么难的?”
“你们都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围棋的棋子,是用手工滴出来的,很多下棋的人知道这一点。
众人想着那些光滑圆润的棋子,再看看轴承需要的钢珠,感觉造出来似乎也没那么难。
就像方以智说的,只要下功夫琢磨,很快便会有人制作出结实耐用的钢珠,成本还会降下来。
所以,一些有闲钱的人,开始有些心动。感觉解决了最难的钢珠后,其它轴承的部件制作起来没有那么难。
这让他们更耐心地观看其他人对方以智的诘难,把这个发明的缺点,一点点地指出来。
很多想要成名的人,开始苦思冥想,寻找方以智发明的轴承的缺点。
各种问题纷至杳来,让初次见到的刘侨眼界大开:
“原来工匠也能辩论,还要拿出实物来。”
“这黄金台真不错,能够脱颖而出的都不是夸夸其谈的人。”
“可惜咱们需要的是善于言辞的,不是这些擅长做工的。”
“要专门设个议题,选拔需要的人才。”本章完)
因为他们从皇帝的态度中,明显看出了重用锦衣卫的意思。锦衣卫的权力将不再局限于情报,而是可以在安全方面肆意扩展。
所以在除了皇宫之后,他们又在承天门前的锦衣卫衙门聚了一会儿,郑士毅道:
“皇上吩咐的《安全报》要早办,趁着这个机会宣传安全需求,以及锦衣卫负责的安全事务。”
“这样咱们以后才能多插手事情,让那些官员无话可说。”
刘侨笑着说道:
“《安全报》当然要早办,而且要大办,让所有卫尉署、治安署、警务所都要订购报纸。”
“今后锦衣卫的公告,也要通过《安全报》发布,让京城的官员和涉案人员必须订购《安全报》。”
说着,他又向戚昌国道:
“安全学堂的事情,是你们南司房在管吧?”
“那个新闻舆论专业,现在是什么情况?”
戚昌国苦笑着道:
“安全学堂说是南司房管,其实陛下却亲任教育长。”
“里面的教材都是陛下定的,还有很多被定为机密。”
“新闻舆论专业的优秀生员,早已被报业协会吸纳,由皇资委的宣传委员带着,每天审核报刊。”
“我对这里面的事情知道的不比你们多,皇上是把安全学堂,视为锦衣卫的内书堂。”
内书堂是什么机构?就是培养未来的高级太监的。
一众锦衣卫高层听到这番话,纷纷认识到将来锦衣卫的高层,必然出自安全学堂。
他们现在倒是不担心被安全学堂出身的生员取代,但是以后自己的后代进入锦衣卫,却要和这些人竞争。
所以很多人心中已经打定主意把自己的后代送进去,无论如何要取得安全学堂的身份,才能在将来融入他们、获得皇帝信任。
众人聊了一番,总的看法是锦衣卫要全面转向安全工作。在原本的情报职责之外,把安全工作完全担起来。
次日,郑士毅便带着方弘瓒等人,和枢密同知袁可立商讨成立情报委的事情。
袁可立得知是皇帝的旨意,又觉得成立情报委之后方便和锦衣卫交流情报,自然答应下来。
国安委则暂时没有成立,郑士毅打算在情报委稳定后,再顺势成立国安委。
刘侨负责的公安委同样如此,他首先做的不是开展严打。而是乔装打扮前往黄金台,为卫尉寺招聘新闻发言人——
在认识到皇帝对舆论的看重后,他知道自己必须重视这一点。
昨日皇帝之所以夸赞他,也是因为认识到舆论的威力。
这次严打,他就打算让舆论先行,发挥舆论监督,让民众对安全工作提出要求,再顺势成立公安委。
——
黄金台位于金台坊,是皇帝册封燕昭王为金台坊神后,仿照燕昭王曾经千金买马骨,设立的一个讲台,或者说是论坛。
凡是自认为有才能的人,不管身份高低,都能上黄金台讲述,和其他人争执辩论。
只要能连续十日不被驳倒,就能在黄金台留名,成为四方瞩目的人材。
有些衙门还会在黄金台设立议题,招揽新闻发言人等人才。
工部、少府寺、文思院的发言人,都是这样来的。
也因为工部首开先河,金台坊神庙还从祀在时间工具上有贡献的人。所以黄金台上讲述的以工匠居多,甚至这些人还经常展示实物,在台上演示自己发明的东西。
京城的百姓看得稀奇,经常会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玩意儿。
刘侨和吴孟明等人赶到的时候,就见到一个年轻人在台上展示道:
“前元郭守敬制作浑仪时,曾在浑仪两环之间安装了四个小圆柱,减少相互间的阻力。”
“这就是皇上提到的轴承,如今我已经复现出来。”
“诸位若有兴趣,皆可上前参观。”
“我已经取得用在人力车上的滚动轴承发明专利,有意合作的,可以前来洽谈。”
说着,他就将自己制造的轴承展示出来,并且放在车轮上,让一个人力车夫展示。
这个人力车夫拉动车子,轻易就把一个满载货物的车辆,在台上拉动起来。
围观的人看到纷纷叫好,认为轴承是一个好东西。
刘侨看得也颇感兴趣,因为他知道很多人力车这个行业就是皇帝扶持起来的。还给了特殊政策,可以在宵禁后营业。
也因为此,人力车夫和卫尉寺打交道很多,甚至很多人力车夫,就是锦衣卫的情报员。
这些人拉着车子在京城各地往来,对京城的道路极为熟悉,还会接触到三教九流的人。卫尉寺有时候都要他们帮助,获得消息办案。
见到这个年轻人发明了一种让人力车更省力的轴承,他颇有兴趣地道:
“这个人有才能啊!”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通过他人诘难,不被人发现破绽。”
“如果能成功用在人力车上,说不定他会像去年的方以智,特赐元士出身。”
吴孟明正要附和,却突然听到一阵笑声,一个在旁边一直听着、知道台上年轻人身份的观众道:
“你们不知道吧?”
“台上那个人就是方元士。”
“他在发明人力车后经常受到一些人责骂,说是以人为畜。”
“所以一直在改进人力车,今年已经发明了数个更省力的装置,想要造出自行车辆。”
“可惜和这个轴承一样,都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人力车夫若买得起轴承,那还拉车做什么?”
吴孟明听到有人插话,当即双目一凝,就要呵斥那人。
刘侨伸手阻住他,笑着道:
“兄台,听你的话似乎对方元士颇为了解,能不能和我们说说?”
“这方元士到底发明了多少东西,为何说是中看不中用?”
那人看刘侨和吴孟明不似寻常人,身后的随从似乎还像是好手,顿时肃然起敬,拱手道:
“二位不是一般人吧?”
“难道是哪个衙门来招人的?”
“幸会!幸会!”
打探两人的身份。
刘侨随便编了个卫所的身份,说道:
“咱们这京城的卫所不是改制吗?我们卫想要在科举上下功夫,想招揽几个教师,看看黄金台上有没有识字的人。”
“如果能招到几个大贤,那可是祖坟冒青烟,能让我们卫多出几个举人。”
这人哈哈笑道:
“那你可是来错地方了,京城最适合做教师的,是师范学堂的学生。”
“方元士就是师范学堂的,只是现在他和文思学堂的学生走得更近些。”
“你们要是想培养子弟做工,可以在这里招教师。”
“想要用心科举,还是要去师范学堂招聘。”
刘侨连连点头,和这个人闲聊了一些各个学堂的情况。才知道除了锦衣卫的安全学堂外,师范学堂、文思学堂、工商学堂等都在蓬勃发展。
而且安全学堂在其中还不突出,至少不是最引人瞩目的那一批。
从今年的乡试中举情况看,九大学堂之中,师范学堂一枝独秀。司农寺和上林苑监的农业学堂、钦天监天文学堂、理藩院翻译学堂紧随其后。安全学堂和海军学堂、文思学堂、工商学堂、医药学堂排在最后的那一批。
这几个学堂通常被视作子弟学堂,只有家里从事这些行业的,才会考取进去。
刘侨听着这个人的讲述,想到安全学堂的学生,确实是大多出自锦衣卫。文思学堂也大多是工匠子弟、工商学堂则多是和内廷太监有关的人。
这让他不由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然后又听那个人道:
“你既然出自卫所,应该让子弟考取军校,争取进入武学,考个武进士出身。”
“想考文进士还是太难了,不如去武学招教师。”
刘侨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向他拱手谢道:
“多谢兄台解释,但我还是想招几个精通科举的人。”
“考武进士也需要熟读四书五经,没有学问可考不上。”
“方元士这是什么情况,能不能请他过去教学?”
“他是师范学堂的学生,学成了应该会当教师吧?”
这人哈哈笑道:
“方元士你就别想招揽了,他的去向早就定了,和太仆寺、内府监成立了研究所,专门研究车辆装置。”
“如果不是前几次的发明上市后卖不出去,他也不会在黄金台上找合作者。”
“滚动轴承听起来不错,但是上次的方向盘转向架听起来更好,不也没有卖出去?”
“这些东西都太难造,成本那么高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卖出去。”
刘侨对这些不太了解,仔细询问了许久,才明白方以智此前“发明”了一种用齿轮和齿条相结合、推动车轮转向的装置。
这种转向装置用在四轮马车上,可以马车的两个前轮自由转向,解决了四轮马车的转向难题。
不过它卖得却不怎么样,因为这个转向装置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需要用两手转动方向盘。
如此挥鞭子赶车就还需要一个人,需要两个车夫默契配合,才能把四轮马车赶起来。
所以这种转向装置,只用在一些大尺寸的豪华四轮马车上。普通人更青睐的,还是可以用脚踏转向的三轮马车。
太仆寺和内府监花钱制造的转向装置,最终都没有卖出去多少。
所以在方以智又根据皇帝制作的模型“发明”轴承后,两家都不想独占股份,而是想要从外面募集一些资金。
刘侨谢过那人,又悄声向吴孟明道:
“带转向架的四轮马车,我似乎有些印象。”
“咱们衙门里的那辆大马车,可不就有个人转方向盘吗?”
平时没有注意,刘侨听到有关转向装置的解说后,顿时想到锦衣卫里的一辆大马车,就是带着转向架。
吴孟明负责具体事务多一些,在旁笑着说道:
“就是太仆寺送来的大马车,说是让我们感受一下,方便制定交通法规。”
“那马车坐着舒服是舒服,就是有点太大了,出动不够方便。”
“咱们的车夫也驾驶不好,所以用得很少。”
“听说没用几次,转向的车夫就把齿轮和齿条转坏了,还让太仆寺的人修理了几次。”
刘侨想着那辆大马车的情况,哑然摇了摇头。觉得那个转向装置确实是大而无当,有些中看不中用的意思。
这个轴承,里面需要很多小圆柱,制造起来不比齿轮、齿条简单。说不定就会同样容易坏,是一个看似美好、却不好用的东西。
果然,台上很快就有人指出了这一点。
方以智不慌不忙道:
“轴承里面不止可以用圆柱,还可以用圆球,就是用钢铁做成的滚珠。”
“以前这种钢珠用得少,所以造得很少。”
“但是用得多了,总有人把制作结实耐用钢珠的办法研究出来。”
“那时轴承的成本就会飞快下降,让每个车夫都能用得起。”
说着,他还取出一枚棋子,向众人道:
“你们看这个棋子,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连这么光滑圆润的棋子都能滴出来,钢珠又有什么难的?”
“你们都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围棋的棋子,是用手工滴出来的,很多下棋的人知道这一点。
众人想着那些光滑圆润的棋子,再看看轴承需要的钢珠,感觉造出来似乎也没那么难。
就像方以智说的,只要下功夫琢磨,很快便会有人制作出结实耐用的钢珠,成本还会降下来。
所以,一些有闲钱的人,开始有些心动。感觉解决了最难的钢珠后,其它轴承的部件制作起来没有那么难。
这让他们更耐心地观看其他人对方以智的诘难,把这个发明的缺点,一点点地指出来。
很多想要成名的人,开始苦思冥想,寻找方以智发明的轴承的缺点。
各种问题纷至杳来,让初次见到的刘侨眼界大开:
“原来工匠也能辩论,还要拿出实物来。”
“这黄金台真不错,能够脱颖而出的都不是夸夸其谈的人。”
“可惜咱们需要的是善于言辞的,不是这些擅长做工的。”
“要专门设个议题,选拔需要的人才。”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0/20923/73268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