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法兰西1794 > 第1002章 英国驻美公使被刺

第1002章 英国驻美公使被刺

推荐阅读:鬼路悠闲生活美滋滋香港之梦缘嫁首长老公九星快递员悲伤也是一束光每天一个鬼故事修仙,我能穿越异世界危情首席的诱宠大周:开局被废后我造反了!

    第1002章英国驻美公使被刺
    在进入十九世纪前后,全球局势依然如一团乱麻,复杂难测。
    此时,海峡对岸的英法之间,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和解的迹象,这两个大国继续在政治、军事、外交与情报上展开激烈的角逐,双方似乎要进行下一个“英法百年战争”。
    除了欧洲,在遥远的海外殖民地,从东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到印度洋及印度大陆,还有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诸多岛屿,英法两国的势力也在持续交锋,争夺着原材料资源和殖民地霸权。
    受欧洲大战的影响,大西洋彼岸的“新世界”同样风云变幻,一度有了起色的美英关系,正以惊人的速度,朝着剑拔弩张的态势急转直下。
    自挣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枷锁后,以北美十三州为基础建立的美国,开启了国家建设的浪潮之中。
    随后的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中,尽管美国与法国之间因为美国突然抛开了盟友法国,单独跑到伦敦与英国签署了双边协议,加之路易斯安娜殖民地等诸多问题,爆发过一场时间不长的武装冲突。
    好在两国高层还算比较理智,在双方外交官的不懈努力下,法美两国最终达成了和解,并没影响美国国内经济,继续展现出的那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东北部地区,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与便捷的水运条件,工业体系如雨后春笋般逐步成型;而南方地区,种植园经济独占鳌头。大片大片的种植园里,棉花洁白如雪。这些农产品产量极为可观,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港口。
    与此同时的英国,即便它的大部分战争资源都用于同老对手法国,在欧洲与亚洲争夺,但依然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贸易强国与殖民霸主,其势力触角遍及全球各个角落。
    凭借着坚船利炮所构建起的强大海军力量,英国在大西洋乃至世界的贸易格局中,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
    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与贸易优势,英国经常会动用海军,构建起庞大的美洲贸易封锁体系,这无疑给美国的贸易发展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碍,造成了极大阻碍。
    在贸易政策方面,英国犹如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堡垒,对美国商品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关税壁垒。美国的棉花、烟叶、小麦等农副产品,在进入英国本土市场时,需缴纳高额关税,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无情压缩。
    至于工业制成品的境遇更是惨淡,因为物流成本高,以及产品的诸多质量问题,没法在英国市场立足。
    与此同时,英国却利用自身在制造业领域的绝对优势,将各类廉价工业产品如潮水般倾销至美国市场。这些来自英国的商品,价格低廉且款式新颖,迅速抢占了美国本土产品的市场份额。
    许多美国工厂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无力承受英国商品的冲击,生产规模不断缩小,减产甚至倒闭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种明显不公平的贸易态势,引发了美国国内工商阶层与种植园主的强烈不满。双方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抗议,贸易纠纷由此不断升级,成为美英关系恶化的关键导火索之一。
    然而,贸易纠纷并非是美英矛盾的全部。更令美国民众义愤填膺、怒火中烧的,是英国海军肆意抓捕美国水手这一恶劣行径。
    由于英国海军在与欧洲的战争中损耗过大,因此英国人凭借着强大的舰队,在大西洋上肆意横行,如入无人之境。他们常常以搜查法国间谍与违禁品为借口,频繁地对美国商船进行拦截。
    每一次拦截行动,都如同一场噩梦降临在美国商船之上。在检查过程中,英国海军士兵蛮横无理,常常不由分说地强行拉走美国商船上的海员。他们随意污蔑这些无辜的水手是英国逃兵,而后将其强征入英国海军服役。
    这些被抓捕的美国水手,被迫离开自己熟悉的商船,踏入英国海军那严苛而残酷的环境。在英国海军的军舰上,他们每日承受着高强度的劳作,居住环境狭小潮湿,饮食条件恶劣至极。
    许多水手因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待遇,身心俱疲,疾病缠身。更有甚者,与家人失去联系,生死未卜,音信全无。
    在1793年至1799年的这段时间里,英国海军针对美国水手的一系列非法行径,更是将美英关系推向了紧张的边缘。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竟有多达8干名美国籍水手沦为英国海军非法抓捕的受害者。
    然而,这一系列恶劣事件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平息,反而在去年5月,迎来了更加令人发指的高潮。
    英国海军悍然发动了一场针对美国本土的突袭行动,目标直指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索尔斯角半岛上的诺福克海军基地。这里不仅是美国海军舰船的重要停泊地,更是各类军事设施与战略物资的储备中心。
    在一场并不怎么激烈的战斗中,英国人仅以60多人的微弱伤亡为代价,成功拿下了整个诺福克海军基地以及基地内的一切。
    这一过程中,英国人的贪婪与残暴暴露无遗。他们不仅将美国海军停泊于港口锚地的3艘三级及以上的战列舰洗劫一空,还掳走了10艘巡航舰、炮艇、通讯舰和补给舰等各类舰船。
    更为恶劣的是,英国人还绑架了5干余名美军战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操着英语的美国士兵。
    等到撤离之时,英国人充分发挥其一贯的强盗传统,一把大火无情地烧向了美国军方耗费巨资,修建中的诺福克海军基地。
    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这座承载着无数希望的基地,各种建筑、设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原本井然有序的基地,刹那间沦为一片残垣断壁、黑烟弥漫的废墟。
    5干士兵被俘,10多艘军舰被掳,这一系列沉重的打击,犹如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美国的胸口。
    英国的这种战争行为,无疑是在已经受伤的美国身上撒盐,严重侵犯了美国的国家主权与公民权益。
    此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美国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民众的反英情绪如同一座压抑已久的火山,彻底爆发,熊熊烈火般高涨。大街小巷,人们义愤填膺,到处都能听到对英国的声讨与谴责
    所有人要求美国政府采取强硬措施予以反击的呼声日益强烈,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仿佛要将英国的傲慢与无理彻底淹没。
    在汹涌的民意推动下,美国国会迅速做出反应。议员们在国会大厦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以压倒性的票数,一举要求美国总统立刻对英宣战,以捍卫国家的尊严与利益。
    然而,这一关键时刻,在前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坚定支持下,现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经过深思熟虑后,这位亚当斯总统断然否决了国会的宣战请求,并坚持要派出特使前往伦敦,试图借助和平谈判的方式,让英国人释放俘虏,归还战舰,并对美国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英美之间的外交会晤是从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整整四个月的漫长时光里,谈判桌成为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双方围绕着战俘释放、战舰归还以及赔偿等核心问题,展开了一轮又一轮激烈的交锋。
    然而,英国谈判代表却始终摆出一副傲慢与强硬的姿态。对于美国提出的合理诉求,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以各种荒谬的理由加以拒绝。
    在战俘释放问题上,经过无数次艰难的讨价还价,美方最终无奈地以被英国没收的、价值10万英镑的货物作为交换,才勉强“赎回”了所有被俘的美国军官,以及仅仅一干名美国士兵。
    而对于其余4干名美国水兵,英方谈判代表态度坚决,如顽石般拒绝交人。
    更令人愤怒的是,他们竟然宣称,那4干名说英语的美国水手,已宣誓自愿恢复英国国籍,并且还将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加入到英国皇家海军。
    这一毫无根据、荒谬至极的言论,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美国民众心中轰然炸开,无疑是对美国的又一次公然挑衅。消息传开后,愤怒的情绪如汹涌的潮水,迅速席卷了整个美国。即便是铁杆的亲美派人士,也不得不站出来,公开声讨英国的无耻行径。
    《纽约每日新闻报》的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民众的情绪,在其报道中,他言辞犀利地如是写道:
    “当下,我们(美国人)对英国的极度仇恨,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即将到达巅峰。英国方面那肆意妄为的野蛮霸权,彻底点燃了美国民众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
    从英国海军非法抓捕美国水手,到悍然突袭诺福克海军基地,这一桩桩、这一件件,无耻英国人的恶行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美国人民的心头。
    如今,他们竟还宣称那4干美国水手自愿归附,这简直是对美国尊严与主权的践踏,是对全体美国人民智商的侮辱。
    美国民众已忍无可忍,倘若英国政府依旧执迷不悟,继续这般挑衅,那么,美国人民必将团结一心,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予英国最有力的回击。”
    美国国内的反英情绪,就在一篇篇文字的推动下,愈发高涨,整个美国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蓄势待发。
    18世纪的最后一个平安夜,世界局势却在这一天被两起重大事件搅得风云变色。在欧洲大陆,巴黎爆炸案如平地惊雷,瞬间震惊了整个欧洲,恐怖的阴霾一度笼罩着这座浪漫之都。
    而与此同时,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首都华盛顿,也被一片肃杀之气所笼罩,一起令人震惊的刺杀事件在此悄然上演。
    英国公使安东尼??梅里,他如同往常一样,在繁忙的公务间隙外出办事。街道上熙熙攘攘,
    一名事后被认定为心怀愤懑的美国激进主义者,早已在人群中悄然潜伏多时。他身形隐匿在涌动的人潮里,眼神中燃烧着对英国种种行径的怒火,时刻紧盯着英国公使的一举一动。
    当安东尼??梅里的身影出现于数米之外,时机已然成熟。刺客猛地从人群中冲了出来,几个箭步便来到了梅里公使的面前。
    周围的行人还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刺客便迅速从怀中掏出一把短枪,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只听“砰”的一声脆响,一枚铅弹,精准无误地击中了英国公使的心脏。
    安东尼??梅里的身体猛地一震,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随后整个人直挺挺地向后倒去,重重地摔在冰冷的地面上。鲜血,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从他的胸口涌出,迅速染红了外交官的燕尾服。周围的民众见状,先是一片死寂,紧接着爆发出一阵惊恐的尖叫声。人们四处奔逃,场面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这起英国公使被刺事件,无疑是美英紧张关系下的又一极端表现。它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两国之间本就脆弱得如同薄纸般的外交关系,变得更加摇摇欲坠。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628/11708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