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法兰西1794 > 第1003章 真相是什么?

第1003章 真相是什么?

推荐阅读:超强神兽系统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山村小神医神游万方绝品鬼少陛下就是躺赢狗无声之证天魔道圣壹掌遮天我的妹妹是火影

    第1003章真相是什么?
    那场如惊雷般震撼华盛顿,进而在整个美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的刺杀事件,随着美国-军警部门调查工作有条不紊地逐步深入,诸多层面的“真相”也如同拨开重重迷雾,渐渐浮出水面。
    刺杀英国驻美国公使安东尼??梅里的刺客,确凿无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叫伯恩??尼尔森,年仅18岁。
    尼尔森出身于弗吉尼亚州,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美国家庭,父母皆是勤劳朴实之人,一家人原本过着平凡、安宁且幸福的生活,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充满温馨。
    然而,英国大西洋舰队对诺福克海军基地发动的那次悍然袭击,宛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当战争爆发的时候,尼尔森的父亲正在海军基地做装修工,不幸在这场灾难中罹难。
    当尼尔森亲眼目睹父亲冰冷的遗体时,他对英国的憎恶如同疯狂生长的野草,在他心底肆意蔓延,不断滋生。
    所以,单纯从情感与动机的角度来看,尼尔森出于为父报仇的强烈目的而采取这般极端行动,似乎有着合乎常情的逻辑。
    更何况,彼时英美谈判的结果糟糕透顶,英国方面的傲慢与无理,让美国在诸多关键问题上一无所获,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民众对英国的不满与愤怒。
    与此同时,国内反英舆论也在各种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报纸上连篇累牍地报道英国的种种恶行,街头巷尾人们也都在义愤填膺地声讨英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尼尔森内心压抑已久的仇恨,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彻底爆发,驱使他不顾一切后果。
    最终,在那个本应充满祥和与欢乐的平安夜当日,尼尔森怀揣着无以复加的愤怒,毅然向英国公使安东尼??梅里举起了复仇之枪。
    然而,整个刺杀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事实上,指使尼尔森刺杀英国公使的幕后黑手,竟是原军情局的2号人物,时任法国圣路易安娜殖民地副总督的穆勒将军。
    毫无疑问,在穆勒总督背后发号施令的,不是别人,正是远在巴黎,掌控着法国最高权力的法兰西第一执政,安德鲁??弗兰克。
    在安德鲁领导下的法国尚未征服普鲁士之前,法美两国之间本就脆弱的反英同盟关系,便因为美国拒绝偿还波旁王朝时期,法王路易十六对北美十三州提供的,多达上亿里弗尔的巨额军事援助,而受到广泛的质疑与冲击。
    这笔军事援助在当时,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美国的拒绝偿还行为,无疑在法美关系之间埋下了一颗隐患的种子。
    等到1794年,美国更是绕开法国,私下在伦敦与英国签署了《杰伊条约》。这一举动犹如一记沉重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法国的脸上,进一步加剧了法美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自那以后,法美关系每况愈下,一度濒临破裂的边缘。两国之间不仅在外交上陷入僵局,甚至还在边境地区爆发了一场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却充满火药味的“武装冲突”。
    在这一期间,身为法兰西第一执政的安德鲁,在对待美国的态度上展现出了极为复杂且微妙的策略。
    一方面,在政治外交层面,他逐渐疏远这位曾经的盟友。数年时间里,安德鲁多次拒绝接受美国驻法大使递交的国书,以这种看似温和却又极具象征意义的方式,表达对美国的不满与冷淡。但即便如此,在明面上,安德鲁始终维持着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没有将矛盾彻底激化,依然保留着一丝回旋的余地。
    另一方面,安德鲁巧妙地借助军情局的力量,在暗地里对实力尚不成气候的美国展开打压行动。这些行动手段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命令间谍“工程师007”怂恿英国海军,加大对美国商船的袭击力度,致使美国海上贸易遭受重创;
    同时,军情局还勾结了北非海盗,让他们对合众国的海上利益进行掠夺与骚扰。美国的商船在地中海及东大西洋上,频繁遭遇袭击,货物被抢,船员生命受到威胁,这一系列事件使得美国的经济发展与海上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等到安德鲁领导下的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一路披荆斩棘,成功赢得霸权地位,并与俄国签署了反奥斯曼军事同盟之后,他的战略视野这才重新放回到不列颠岛和北美大陆。
    1799年,当美英关系本就因为贸易纠纷、水手抓捕以及领土争端等诸多矛盾而紧张到了极点时,法国第一执政官向英国驻美公使下达了一道格杀令,进一步挑起英美之间的矛盾。
    当穆勒接到巴黎的最高指令后,便迅速行动起来。他凭借着自己在美国巡游期间,建立起来的广泛人脉,加上军情局的情报网络也全面铺开,收集着各种信息,筛选着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物。
    经过一番如同大海捞针般的精心筛选,穆勒终于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个人身上,伯恩·尼尔森。
    这位因英国海军对诺福克海军基地的残暴袭击,而痛失父亲的年轻人,此刻正满心仇恨、处于极度愤怒之中。英国海军的暴行,不仅摧毁了他的家庭,更在他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使他对高高在上的英国人充满了无尽的憎恶。
    军情局特工以不同角色围绕在尼尔森身边,他们用极具煽动性的言辞,进一步点燃尼尔森心中那本就熊熊燃烧的怒火,最终令这个年轻的美国人逐渐在愤怒与仇恨的驱使下,失去了理智,最终踏上了那条充满危险的刺杀之路。
    等到尼尔森成功刺杀英国公使安东尼·梅里后,整个美国社会为之震动。美国民众起初对这起刺杀事件感到震惊不已,但随着对尼尔森背景的深入了解,同情的情绪如汹涌潮水般,在民众间蔓延开来,迅速席卷了每一个角落。
    在费城街头,一位老妇人满含热泪,向周围的人群讲述着尼尔森的遭遇:“那孩子多可怜呐,原本有着幸福的家,却被英国人毁了。他不过是想为父亲讨回公道,怎么就成了罪人?”她的声音颤抖,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不少人眼眶泛红,轻声叹息。
    华盛顿的一家咖啡馆里,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尼尔森的悲惨遭遇。其中一个年轻律师激动地拍着桌子说:“英国人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妄为,伤害了多少像尼尔森父亲那样无辜的人。所以,尼尔森不是罪犯,是英雄!”众人纷纷点头,情绪激昂,对尼尔森的遭遇深感同情,对英国的愤怒也愈发强烈。
    在纽约,民众们自发组织了集会。他们手持蜡烛,在市政厅前静静伫立,为尼尔森祈福。人群中,一位牧师高声说道:“尼尔森的痛苦,是我们整个国家痛苦的缩影。他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原本安宁的生活,却勇敢地站出来反抗压迫。我们怎能不同情他,怎能不支持他?”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掌声与呼喊,大家纷纷表示,尼尔森不应被审判,而应该无罪释放。
    报纸上,一篇篇报道详细描述着尼尔森的过往,那些朴实的文字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弦。一位专栏作家写道:“尼尔森,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却承受了如此沉重的苦难。他的复仇之举,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深情,是一个公民对国家尊严的捍卫。我们怎能忍心看着他被当作罪犯,我们必须为他发声。”读者们纷纷来信,表达对尼尔森的同情,要求美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事件。
    而整个事件中,更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尼尔森在登上刑事法庭受审的前一天,居然在监狱里离奇地服毒自杀。
    这一消息传出,再次在民众中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对尼尔森的死因充满了猜测与疑惑,为何在关键时刻,他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随后,尼尔森生前留下的一封遗言被公开,他在遗言中坚定地宣称,“我无罪,我是为自由和民-主殉道!”
    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让美国民众对尼尔森的同情达到了顶点,他们认为尼尔森是为了反抗英国的压迫,为了美国的自由和民-主而牺牲。这封遗言进一步激发了民众对英国的愤怒,他们将尼尔森视为英雄,而将英国视为恶魔。
    在民众的心中,英国不仅是杀害尼尔森父亲的凶手,更是剥夺美国自由与民-主的罪魁祸首。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628/11707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