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臣从未见过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李世民的目光投向殿外。
“传司农寺少卿,李淳风。”
内侍领命,快步退出。
片刻后,一个身着绿官服的官员随内侍进入殿内,他面容板正,约三十多岁年纪。
“臣,司农寺少卿李淳风,参见陛下。”李淳风躬身,礼数周全。
“平身。”李世民抬了抬手。
“李淳风,看这个。”李世民示意内侍。
内侍将一份稻种和一本册子捧到李淳风面前。
“这是凉州送来的稻种,还有一本配套的《水稻种植六法详要》。”
“你即刻带司农寺的人,去城外皇家试验田,就用这本《详要》上的法子,试种这个稻子。”
“书上怎么写,你就怎么做,一步都不能错,一点都不能改。”
李世民眉头紧皱。
“朕要看这稻子用他的法子,在咱们关中的地里,收成到底是多少!”
李淳风双手捧着稻种和册子,指尖触到纸张的厚度,面色变得严肃。
他先低头看了看稻种,颗粒饱满,色泽黄亮。
“深耕一尺……温水浸种……草木灰拌种……育秧……移栽……株行距一扎五六株……复合肥……”
李淳风口中默默念了几句,这实在是从未见过。
“陛下,”李淳风抬起头,手指压着册子,“这《详要》上写的种法,与关中农人平素的做法,许多地方不一样。”
“朕知道不一样。”
李世民抬手示意他停下。
“朕不问它费事与否,道理如何,你信与不信。”
“朕只要你,把册子上写的每一个字,原原本本地给朕做出来!”
“做出来,收成不好,便是它的法子不行。”
“若是成了……”李世民看着李淳风,眼神平静。
李淳风垂下目光,没再开口。
“臣,遵旨!”他握紧了手里的稻种和册子,躬身行礼,退出了大殿。
长安城郊,皇家试验田。
“陛下的旨意,方才都说了。今年这块地,就用凉州送来的稻种和这个法子种。”
李淳风指了指木板上的册子。
几位司农寺官员相互看看,没出声。
那几个老农往前凑了凑,不识字的伸着脖子听旁边识字的官员小声念册子上的字。
“啥?泡种子要用温水?还要泡足一天?”
一个姓王的老农先开了口,眼睛睁大,声音也大了些。
“种子多金贵,哪能这么泡?泡坏了咋发芽?”
“地要犁一尺深?老天爷!”
另一个老农拍了下大腿,“那不是把底下没肥力的死土都翻上来了?地里的熟土气都跑了!这不是糟蹋地吗?”
几个老农围着册子,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声音越来越大。
“都住嘴!”李淳风皱起眉头,声音压过众人。
田埂上安静下来。
“陛下的旨意,没听见吗?”
“我不管你们信不信,懂不懂,从现在起,这本《详要》上的每一个字,就是这块田的规矩!”
“谁若不按规矩,或是偷懒应付,我李淳风直接上报陛下,到时候按律处置!”李淳风的目光从每个人脸上看过。
官员们垂下头,不敢再言语。
老农们虽然肚子里一百个不服气,但也知道这位司农寺的少卿大人不是说笑的,更何况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只好悻悻地闭上了嘴,不再吭声。
“好了,现在开始,深耕!”李淳风指着旁边划好的一块地。
“按《详要》说的,用曲辕犁,犁够一尺深!”
“曲辕犁?”众人又愣了。他们只见过直辕犁。
李淳风早有准备,一挥手,让人抬了几把犁过来。
是照着《详要》后面附的图纸,让将作监的人赶工仿造的。
犁辕是弯的,还多了个能调的东西。
“这就是曲辕犁。”李淳风指着新犁,“两人一组,下地!”
几个年轻些的官员和农人,硬着头皮上前,拿起新犁。
没用过,不得劲。要么犁得浅,要么犁得深,拉不动。犁出来的沟也是歪七扭八。
速度比用老犁慢多了,地也犁得不像样。
“哎哟!”一个官员脚下一滑,身子一歪,手里的犁“哐当”一声掉在泥地里。
他站稳后,一边揉着发酸的胳膊,一边踢了踢犁铧:“这……这东西不好使啊!”
旁边几个老农互相看看,有人撇了撇嘴,低声嘟囔:“看吧,新玩意儿就是不行。”
“瞎搞!”
“放着好好的直辕犁不用……”
李淳风看着田里歪歪扭扭的犁沟和摔跤的人,额角青筋跳了一下。
“都停下!”他声音不高,但带着一股硬气,让田里的人都停了动作。
李淳风走过去,弯腰捡起那把曲辕犁,翻来覆去看了看,手指摸过那个可以调节的“犁评”,脑子里过了一遍《详要》上的图和字。
“调这个犁评,就能改深浅……人站稳了……”
他把犁扶正,对一个膀大腰圆的农人说:“你来拉!”
他自己扶着犁柄。农人使劲,犁往前走。
开始也有些晃,李淳风调整着角度和犁评,试了几下,犁出的沟比刚才那些人弄的要直,也深了不少。
他松开手,犁稳稳地立在田里。李淳风抬眼扫过众人:“看清了?”
他指着犁:“犁是死的,人是活的!”
“多试几下,手熟了自然就找到窍门了!”
“刚上手就喊不行?”
他指着那片还没犁的地:“继续犁!今天犁不到一尺深,谁也别想收工!”
官员和农人们没话说了,只得又拿起犁,继续跟这新家伙较劲。
田埂上,负责记录的小吏笔尖停在纸上,他抬头看看乱哄哄的田地,又低头看看那本《详要》,轻轻摇了摇头。
夜色如墨,百骑司的密探悄无声息滑入殿中阴影处。
“陛下。”
李世民坐在案后,面前摊着一卷公文,视线却并未落在上面。
“说。”
“城外试验田,司农寺少卿李淳风,每日亲自督导,不敢离田半步。”
密探声音没有起伏。
“育秧之法,正在进行。司农寺上下,包括李少卿本人,皆面有忧色,私下议论纷纷,言此法过于繁琐,且秧苗娇嫩,移栽恐难成活。”
“李少卿虽严令遵照《详要》行事,然其本人,亦屡次对照册子,眉头紧锁。”
“传司农寺少卿,李淳风。”
内侍领命,快步退出。
片刻后,一个身着绿官服的官员随内侍进入殿内,他面容板正,约三十多岁年纪。
“臣,司农寺少卿李淳风,参见陛下。”李淳风躬身,礼数周全。
“平身。”李世民抬了抬手。
“李淳风,看这个。”李世民示意内侍。
内侍将一份稻种和一本册子捧到李淳风面前。
“这是凉州送来的稻种,还有一本配套的《水稻种植六法详要》。”
“你即刻带司农寺的人,去城外皇家试验田,就用这本《详要》上的法子,试种这个稻子。”
“书上怎么写,你就怎么做,一步都不能错,一点都不能改。”
李世民眉头紧皱。
“朕要看这稻子用他的法子,在咱们关中的地里,收成到底是多少!”
李淳风双手捧着稻种和册子,指尖触到纸张的厚度,面色变得严肃。
他先低头看了看稻种,颗粒饱满,色泽黄亮。
“深耕一尺……温水浸种……草木灰拌种……育秧……移栽……株行距一扎五六株……复合肥……”
李淳风口中默默念了几句,这实在是从未见过。
“陛下,”李淳风抬起头,手指压着册子,“这《详要》上写的种法,与关中农人平素的做法,许多地方不一样。”
“朕知道不一样。”
李世民抬手示意他停下。
“朕不问它费事与否,道理如何,你信与不信。”
“朕只要你,把册子上写的每一个字,原原本本地给朕做出来!”
“做出来,收成不好,便是它的法子不行。”
“若是成了……”李世民看着李淳风,眼神平静。
李淳风垂下目光,没再开口。
“臣,遵旨!”他握紧了手里的稻种和册子,躬身行礼,退出了大殿。
长安城郊,皇家试验田。
“陛下的旨意,方才都说了。今年这块地,就用凉州送来的稻种和这个法子种。”
李淳风指了指木板上的册子。
几位司农寺官员相互看看,没出声。
那几个老农往前凑了凑,不识字的伸着脖子听旁边识字的官员小声念册子上的字。
“啥?泡种子要用温水?还要泡足一天?”
一个姓王的老农先开了口,眼睛睁大,声音也大了些。
“种子多金贵,哪能这么泡?泡坏了咋发芽?”
“地要犁一尺深?老天爷!”
另一个老农拍了下大腿,“那不是把底下没肥力的死土都翻上来了?地里的熟土气都跑了!这不是糟蹋地吗?”
几个老农围着册子,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声音越来越大。
“都住嘴!”李淳风皱起眉头,声音压过众人。
田埂上安静下来。
“陛下的旨意,没听见吗?”
“我不管你们信不信,懂不懂,从现在起,这本《详要》上的每一个字,就是这块田的规矩!”
“谁若不按规矩,或是偷懒应付,我李淳风直接上报陛下,到时候按律处置!”李淳风的目光从每个人脸上看过。
官员们垂下头,不敢再言语。
老农们虽然肚子里一百个不服气,但也知道这位司农寺的少卿大人不是说笑的,更何况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只好悻悻地闭上了嘴,不再吭声。
“好了,现在开始,深耕!”李淳风指着旁边划好的一块地。
“按《详要》说的,用曲辕犁,犁够一尺深!”
“曲辕犁?”众人又愣了。他们只见过直辕犁。
李淳风早有准备,一挥手,让人抬了几把犁过来。
是照着《详要》后面附的图纸,让将作监的人赶工仿造的。
犁辕是弯的,还多了个能调的东西。
“这就是曲辕犁。”李淳风指着新犁,“两人一组,下地!”
几个年轻些的官员和农人,硬着头皮上前,拿起新犁。
没用过,不得劲。要么犁得浅,要么犁得深,拉不动。犁出来的沟也是歪七扭八。
速度比用老犁慢多了,地也犁得不像样。
“哎哟!”一个官员脚下一滑,身子一歪,手里的犁“哐当”一声掉在泥地里。
他站稳后,一边揉着发酸的胳膊,一边踢了踢犁铧:“这……这东西不好使啊!”
旁边几个老农互相看看,有人撇了撇嘴,低声嘟囔:“看吧,新玩意儿就是不行。”
“瞎搞!”
“放着好好的直辕犁不用……”
李淳风看着田里歪歪扭扭的犁沟和摔跤的人,额角青筋跳了一下。
“都停下!”他声音不高,但带着一股硬气,让田里的人都停了动作。
李淳风走过去,弯腰捡起那把曲辕犁,翻来覆去看了看,手指摸过那个可以调节的“犁评”,脑子里过了一遍《详要》上的图和字。
“调这个犁评,就能改深浅……人站稳了……”
他把犁扶正,对一个膀大腰圆的农人说:“你来拉!”
他自己扶着犁柄。农人使劲,犁往前走。
开始也有些晃,李淳风调整着角度和犁评,试了几下,犁出的沟比刚才那些人弄的要直,也深了不少。
他松开手,犁稳稳地立在田里。李淳风抬眼扫过众人:“看清了?”
他指着犁:“犁是死的,人是活的!”
“多试几下,手熟了自然就找到窍门了!”
“刚上手就喊不行?”
他指着那片还没犁的地:“继续犁!今天犁不到一尺深,谁也别想收工!”
官员和农人们没话说了,只得又拿起犁,继续跟这新家伙较劲。
田埂上,负责记录的小吏笔尖停在纸上,他抬头看看乱哄哄的田地,又低头看看那本《详要》,轻轻摇了摇头。
夜色如墨,百骑司的密探悄无声息滑入殿中阴影处。
“陛下。”
李世民坐在案后,面前摊着一卷公文,视线却并未落在上面。
“说。”
“城外试验田,司农寺少卿李淳风,每日亲自督导,不敢离田半步。”
密探声音没有起伏。
“育秧之法,正在进行。司农寺上下,包括李少卿本人,皆面有忧色,私下议论纷纷,言此法过于繁琐,且秧苗娇嫩,移栽恐难成活。”
“李少卿虽严令遵照《详要》行事,然其本人,亦屡次对照册子,眉头紧锁。”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8/18873/66436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