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熊孩子的好奇心
推荐阅读:我能提炼万物、美女总裁的绝世兵王、重生后我弃了天运之子、限时暗恋、圣后无双、空间种田:糙汉的仙妻全家宠、阴灵师、新婚夜!冷冰冰的世子说要把命给我、我的清纯校花老婆、快穿之我把系统上交了、
苏沐吸了口气,把腰又往下弯了弯,嗓子眼有点发干:“臣,领旨。臣……当尽心教导殿下。”
皇帝那心思,他瞅不透。
才刚进长安,头一个活计就是这个,他后背有点发紧。
李世民挥挥手:“没别的事了,你们俩出去吧。青雀,你跟着苏县令,别瞎跑。”
李泰脆生生应了句“是”,他身边的侍卫也跟了上来。
苏沐带着李泰和那个不吭声的侍卫,一块儿出了偏殿。
殿外头太阳光刺眼,苏沐眼睛得眯缝起来。
俩人才走了几步路,李泰就凑到苏沐跟前,仰着小脸问:“苏县令,我听父皇讲,你在房源县搞了个炼铁的新法子?能炼出特别好的铁?那玩意儿咋弄的?”
苏沐停下脚,侧过头打量这位七岁的魏王殿下。
小孩儿脸蛋挺俊,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透着机灵劲儿,下巴颏微微抬着,端着点小架子。
这问题不好答。
说深了,技术机密,不能随便露。
说浅了,糊弄皇子,万一他回去跟他爹一说,自己落个敷衍塞责的印象,更麻烦。
苏沐脑子飞快转着,脸上露出一个温和又不失恭敬的笑容。
“回殿下,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玄乎的。关键就在两点,一个是炉子里的火候,得够猛,够稳;另一个,就是配料的比例,得拿捏准。”
他尽量说得通俗易懂。
“与做饭一样,火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料放多了,铁就脆,放少了,又不够硬。得反复试,找那个刚刚好的点。”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李泰的反应。
李泰听得挺认真,眼睛亮亮的,显然对这种实际操作的东西很感兴趣。
他点了点头,似乎在消化苏沐的话。
过了一会儿,他那股子王爷的派头又端起来了,小大人似的,摸着下巴(虽然没胡子),故作老成地评价道:
“嗯……听着有点意思。不过,这跟你说的什么火候、配料,跟我平日里听王师讲的圣人之道,可不大一样啊。”
他口中的王师,自然就是御史大夫王珪。
苏沐心里咯噔一下。
果然,绕不开这位。
这是在拿王珪来压他呢。
小孩子的心思,有时候也挺直接。
苏沐知道,这时候绝对不能说王珪教的不对,那等于直接打御史大夫的脸,也显得自己没水平。
更不能说自己这套“歪门邪道”比圣贤书管用,那更是取死之道。
他脑筋一转,有了主意。
“殿下说的是。”苏沐先顺着他的话说,“王珪大人教导的圣贤大道,那是咱们立身处世的根本,是房子的地基,是顶梁柱,最是要紧不过的。”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脸上带着诚恳。
“不过呢,光有地基和顶梁柱,还盖不成遮风挡雨的屋子不是?臣琢磨的这些炼铁、格物的小技巧,就好比是砌墙的砖头,盖房顶的瓦片。”
“圣贤大道是‘体’,是根本;格物致知是‘用’,是具体的法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根本,再懂了这些具体的法子,才能更好地经世致用,为国出力,不是吗?”
苏沐这一通“体用结合”的歪理,说得自己都快信了。
他紧张地看着李泰,不知道这位小爷吃不吃这套。
李泰眨巴眨巴眼睛,显然没听过这种说法。
王珪讲课,那是正襟危坐,引经据典,之乎者也,听得他脑袋疼。
眼前这个苏县令,说话虽然也拽词儿,但意思好像……挺好懂?
还挺有画面感?
地基,顶梁柱,砖头,瓦片……
他琢磨了一下,觉得苏沐这说法,好像比王师干巴巴地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生动形象多了。
“嗯……你这说法,倒也有点道理。”李泰点了点头,脸上那点刻意端着的架子松懈了不少。
好奇心压倒了傲气。
他追问道:“那照你这么说,不同的配料比例,就能炼出不一样的铁来?”
“正是如此。”苏沐见他上钩,心里松了口气,“有的铁硬,适合做兵器;有的铁韧,适合做农具。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有意思!”李泰眼睛更亮了,“比听王师讲《尚书》有意思多了!”
苏沐:“……”
这话他可不敢接。
幸好,这时一个内侍快步走了过来。
“苏县令,魏王殿下,陛下有旨。”
两人赶紧站好,躬身听旨。
内侍清了清嗓子,宣读口谕:“陛下有旨,房源县令苏沐,暂留京中,不必急于回任。官职不变,仍领房源县事。每日上午,入宫中思政殿偏殿,或往魏王府,教导魏王李泰格物之学,讲授内容,由苏县令自行斟酌。朕……或会不时旁听。”
苏沐心里一跳。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他上辈子那点理科知识储备,够不够用啊?
最要命的是最后一句,“或会不时旁听”。
第二天上午。
苏沐领着李泰,在宫里绕了几道弯,最后停在了一个园子的角落里。
“殿下,今天咱们要讲的格物,就在这儿。”苏沐抬了抬下巴,示意地上的东西,“咱们不翻书本子,今天讲点地里的事儿。”
苏沐拿出一个袋子。
“这个,是沤熟的粪肥。就是……人和牲畜的排泄物,经过处理,能让地更有劲儿。”
“粪……粪肥?”李泰的小脸一下子就垮了,鼻子也皱了起来,往后挪了挪,“苏先生!这东西……也太污秽了!怎么能拿来……拿来……”
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小脸憋得有点红。
旁边跟着的侍卫和内侍也眼观鼻,鼻观心,假装没看见魏王殿下的失态。
苏沐心里偷笑。小屁孩,这就受不了了?
他故意板起脸:“殿下此言差矣。万物生长,皆赖土地。土地肥沃,作物才能丰茂。这草木灰、粪肥,看着不起眼,甚至有些污秽,却是能让土地‘吃饱饭’的宝贝。”
他拿起一把小巧的曲辕犁模型:“殿下再看这农具。为何有的犁省力,有的犁费劲?为何有的锄头松土快,有的锄头用着憋屈?这里面,都有格物的道理。”
皇帝那心思,他瞅不透。
才刚进长安,头一个活计就是这个,他后背有点发紧。
李世民挥挥手:“没别的事了,你们俩出去吧。青雀,你跟着苏县令,别瞎跑。”
李泰脆生生应了句“是”,他身边的侍卫也跟了上来。
苏沐带着李泰和那个不吭声的侍卫,一块儿出了偏殿。
殿外头太阳光刺眼,苏沐眼睛得眯缝起来。
俩人才走了几步路,李泰就凑到苏沐跟前,仰着小脸问:“苏县令,我听父皇讲,你在房源县搞了个炼铁的新法子?能炼出特别好的铁?那玩意儿咋弄的?”
苏沐停下脚,侧过头打量这位七岁的魏王殿下。
小孩儿脸蛋挺俊,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透着机灵劲儿,下巴颏微微抬着,端着点小架子。
这问题不好答。
说深了,技术机密,不能随便露。
说浅了,糊弄皇子,万一他回去跟他爹一说,自己落个敷衍塞责的印象,更麻烦。
苏沐脑子飞快转着,脸上露出一个温和又不失恭敬的笑容。
“回殿下,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玄乎的。关键就在两点,一个是炉子里的火候,得够猛,够稳;另一个,就是配料的比例,得拿捏准。”
他尽量说得通俗易懂。
“与做饭一样,火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料放多了,铁就脆,放少了,又不够硬。得反复试,找那个刚刚好的点。”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李泰的反应。
李泰听得挺认真,眼睛亮亮的,显然对这种实际操作的东西很感兴趣。
他点了点头,似乎在消化苏沐的话。
过了一会儿,他那股子王爷的派头又端起来了,小大人似的,摸着下巴(虽然没胡子),故作老成地评价道:
“嗯……听着有点意思。不过,这跟你说的什么火候、配料,跟我平日里听王师讲的圣人之道,可不大一样啊。”
他口中的王师,自然就是御史大夫王珪。
苏沐心里咯噔一下。
果然,绕不开这位。
这是在拿王珪来压他呢。
小孩子的心思,有时候也挺直接。
苏沐知道,这时候绝对不能说王珪教的不对,那等于直接打御史大夫的脸,也显得自己没水平。
更不能说自己这套“歪门邪道”比圣贤书管用,那更是取死之道。
他脑筋一转,有了主意。
“殿下说的是。”苏沐先顺着他的话说,“王珪大人教导的圣贤大道,那是咱们立身处世的根本,是房子的地基,是顶梁柱,最是要紧不过的。”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脸上带着诚恳。
“不过呢,光有地基和顶梁柱,还盖不成遮风挡雨的屋子不是?臣琢磨的这些炼铁、格物的小技巧,就好比是砌墙的砖头,盖房顶的瓦片。”
“圣贤大道是‘体’,是根本;格物致知是‘用’,是具体的法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根本,再懂了这些具体的法子,才能更好地经世致用,为国出力,不是吗?”
苏沐这一通“体用结合”的歪理,说得自己都快信了。
他紧张地看着李泰,不知道这位小爷吃不吃这套。
李泰眨巴眨巴眼睛,显然没听过这种说法。
王珪讲课,那是正襟危坐,引经据典,之乎者也,听得他脑袋疼。
眼前这个苏县令,说话虽然也拽词儿,但意思好像……挺好懂?
还挺有画面感?
地基,顶梁柱,砖头,瓦片……
他琢磨了一下,觉得苏沐这说法,好像比王师干巴巴地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生动形象多了。
“嗯……你这说法,倒也有点道理。”李泰点了点头,脸上那点刻意端着的架子松懈了不少。
好奇心压倒了傲气。
他追问道:“那照你这么说,不同的配料比例,就能炼出不一样的铁来?”
“正是如此。”苏沐见他上钩,心里松了口气,“有的铁硬,适合做兵器;有的铁韧,适合做农具。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有意思!”李泰眼睛更亮了,“比听王师讲《尚书》有意思多了!”
苏沐:“……”
这话他可不敢接。
幸好,这时一个内侍快步走了过来。
“苏县令,魏王殿下,陛下有旨。”
两人赶紧站好,躬身听旨。
内侍清了清嗓子,宣读口谕:“陛下有旨,房源县令苏沐,暂留京中,不必急于回任。官职不变,仍领房源县事。每日上午,入宫中思政殿偏殿,或往魏王府,教导魏王李泰格物之学,讲授内容,由苏县令自行斟酌。朕……或会不时旁听。”
苏沐心里一跳。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他上辈子那点理科知识储备,够不够用啊?
最要命的是最后一句,“或会不时旁听”。
第二天上午。
苏沐领着李泰,在宫里绕了几道弯,最后停在了一个园子的角落里。
“殿下,今天咱们要讲的格物,就在这儿。”苏沐抬了抬下巴,示意地上的东西,“咱们不翻书本子,今天讲点地里的事儿。”
苏沐拿出一个袋子。
“这个,是沤熟的粪肥。就是……人和牲畜的排泄物,经过处理,能让地更有劲儿。”
“粪……粪肥?”李泰的小脸一下子就垮了,鼻子也皱了起来,往后挪了挪,“苏先生!这东西……也太污秽了!怎么能拿来……拿来……”
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小脸憋得有点红。
旁边跟着的侍卫和内侍也眼观鼻,鼻观心,假装没看见魏王殿下的失态。
苏沐心里偷笑。小屁孩,这就受不了了?
他故意板起脸:“殿下此言差矣。万物生长,皆赖土地。土地肥沃,作物才能丰茂。这草木灰、粪肥,看着不起眼,甚至有些污秽,却是能让土地‘吃饱饭’的宝贝。”
他拿起一把小巧的曲辕犁模型:“殿下再看这农具。为何有的犁省力,有的犁费劲?为何有的锄头松土快,有的锄头用着憋屈?这里面,都有格物的道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8/18873/66435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