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学习兵法

推荐阅读:官场:从离婚后扶摇直上杂役弟子没出路?我以画符道长生都市龙医他从硝烟处走来近战狂兵叶军浪苏红袖难产夜,付总陪着白月光,我不干了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武者啊掌门仙路草根书记技能永久没冷却,阁下如何应对?

    “还请老将军赐教!”
    赵琰虚心请教起来。
    李牧也没矫情,当即便说了起来。
    “大理军轻敌冒进,对我军实力预估不足,且毫无防备,被玄甲重骑一冲,便阵脚大乱,这才让殿下抓住了机会,一举奠定胜局。”
    “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是每一次,敌人都会如此愚蠢,不是每一次,我们都有奇兵突袭的机会。”
    李牧的语气,变得格外凝重。
    “倘若,我们面对的是一支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并且严阵以待的敌军呢?”
    “倘若,是在开阔地带,双方摆开阵势,堂堂正正地正面交锋呢?”
    “到那时,依靠的,便不再是奇谋诡计,而是实打实的军阵威力,将士的配合,以及指挥官的临阵调度!”
    “不懂军阵之变,便如同盲人摸象,纵有强兵,也难以发挥其十成战力!”
    李牧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细雨蒙蒙的庭院中。
    赵琰听得心头一凛,神色肃然。
    “还请老将军赐教!”
    李牧颔首,眼中精光一闪。
    “殿下请看。”
    他伸出手指,在湿漉漉的石桌上,用残留的茶水比划起来。
    那简单的线条,仿佛勾勒出千军万马。
    “两军对垒,堂堂之阵,首重稳固。”
    李牧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战场上的金石之声。
    “通常而言,以步卒结阵于前,以为中流砥柱。”
    “其阵型,或方或圆,或如雁行,或似鱼鳞,变化万千,但核心只有一个——‘守’!”
    “步卒之坚韧,在于承受敌军的第一波冲击,将敌军死死缠住,使其难以突破,陷入鏖战。”
    赵琰凝神细听,不敢错过一个字。
    这些理论,兵书上或许也有记载,但由李牧这位沙场老将亲口说出,结合他自身的经验,感受截然不同。
    那是浸透了鲜血与硝烟的实战真知!
    李牧的手指,在桌面上快速移动,勾勒出侧翼的弧线。
    “步卒缠斗,陷入胶着,便是骑兵出击之时!”
    他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如刀!
    “骑兵者,国之利刃也!其用,在于‘奇’与‘快’!”
    “主力骑兵,轻易不动,动则必是雷霆万钧!”
    “需隐匿于侧翼,或藏于阵后,待敌军阵型因鏖战而松动,或士气稍有懈怠之时……”
    李牧的手指猛地向前一刺!
    “如疾风骤雨,从敌军侧翼,或意想不到之处,猛然杀入!”
    “试想,当敌军步卒正与我军前锋死战,精疲力竭之际,侧后方突然杀声震天,铁蹄滚滚……”
    “敌军焉能不乱?”
    “其阵型必被撕裂,其军心必将动摇!”
    “一旦骑兵破阵,打乱敌军部署,我军步卒便可顺势掩杀,扩大战果!”
    “如此,胜负可分矣!”
    李牧一番话,说得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赵琰听得心潮澎湃,眼前仿佛出现了两军对垒,步兵如墙,骑兵如风,激烈厮杀的壮阔场面!
    这才是真正的排兵布阵,堂堂正正的阳谋!
    对比之下,安南城一战,自己利用玄甲重骑的突然性和大理军的混乱,确实有取巧的成分。
    若是面对真正训练有素、严阵以待的精锐之师,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老将军一席话,胜读十年兵书!”
    赵琰发自内心地赞叹道,语气无比诚恳。
    “小子今日方知,这行军布阵之道,竟有如此深奥的学问!”
    他心中暗忖,自己麾下如今不过万余人,指挥起来尚且感到吃力。
    若是日后兵力扩充,达到数万,甚至十数万……
    自己这点墨水,恐怕真的难以驾驭!
    看来,这兵法韬略,自己还需要下苦功夫,好好向李牧这样的宿将学习!
    然而,敬佩之余,赵琰心中却又涌起了另一番思绪。
    他来自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深知历史的滚滚车轮。
    李牧所讲的,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冷兵器作战理念,步骑协同,将兵种优势发挥到极致。
    这套理论,在当下,无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可是……
    赵琰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远方,仿佛穿透了层层雨幕,看到了未来。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如果……
    如果有了那划时代的武器呢?
    比如说……火器!
    一旦威力巨大、射程更远、可以大规模装备的火枪、火炮出现……
    眼下这些精妙绝伦的军阵战法,恐怕都要被彻底颠覆!
    骑兵,这个在冷兵器时代叱咤风云,被誉为“战场之王”的兵种,其引以为傲的速度和冲击力,在密集的火枪阵列面前,威胁将大大降低。
    就像另一个时空,那位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能数次御驾亲征,深入漠北,打得蒙古骑兵丢盔弃甲,火器的运用,绝对是关键因素之一!
    神机营!
    赵琰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
    看来,这火器的研发和制造,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就在赵琰思绪飘飞之际。
    一名亲卫脚步匆匆地走入回廊。
    “启禀殿下!林先生回来了!”
    赵琰猛地回过神,精神一振!李牧也露出了关注的神色。
    “哦?林先生回来了?”赵琰问道,“情况如何?”
    “林先生已在城外等候!”亲卫的声音抑扬顿挫,显然也十分激动,“同行的还有秦勇将军和三百玄甲重骑!他们……他们全都安然无恙!”
    “而且……”
    亲卫咽了口唾沫,似乎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还有……还有上千名大理国的民夫,押送着堆积如山的粮草和……和好多箱子!”
    粮草!钱物!
    赵琰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走!去看看!”
    赵琰立刻起身,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
    安南城南门。
    “先生辛苦了!”
    赵琰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正要行礼的林伯温,脸上洋溢着真切的笑容。
    “殿下,幸不辱命!”
    林伯温微微一笑,从容应了一声,随后,他将与阿鲁赫谈判的详细过程,以及大理国主的最终决定,向赵琰简明扼要地汇报了一遍。
    当听到大理国最终同意了七成赔偿,并且严格遵守北盘江为界的条约时,赵琰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个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看来,安南城一战,确实把对方给打懵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0/10562/41635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