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临走前的安排
推荐阅读:风月佳人、穿梭在阴阳两界通灵、绝杀!NBA冠军教练的奇迹时刻、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爽爆,末世女古代逃荒赢麻了、开局道祖境,座下弟子皆是大因果、燕山奇谭录、我只破案,抓人有警花老婆、重生七零年代小媳妇、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
“殿下,这是大理国主盖了玉玺的正式国书,请殿下过目。”
林伯温从怀中取出一份用明黄色锦缎包裹的卷轴,郑重地递给了赵琰。
赵琰接过国书,仔细展开,上面的文字,用大理国和中原两种文字书写,条款清晰,措辞谦卑,最下方,盖着鲜红的大理国主玉玺印章。
“好!”
赵琰合上国书,也松了一口气,此事终于是暂时落下帷幕了!
“林先生此行,不费一兵一卒,却为我岭南争取到如此巨大的利益,当记首功!”
“皆乃殿下天威所致,伯温不敢居功。”
林伯温连忙谦逊起来。
赵琰哈哈一笑,拍了拍林伯温的肩膀。
他心里清楚,这次谈判能如此顺利,固然是因为岭南军打出了威风,但林伯温的口才和智慧,也绝对功不可没。
不过赵琰也很清楚,这件事表面上皆大欢喜,但大理国那边,真的会就此甘心吗?
恐怕未必!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他们的南面,还有强敌卑谬国和暹罗国虎视眈眈,暂时无力东顾,一旦他们解决了南方的麻烦,恐怕还会继续觊觎岭南之地。
哼!不过嘛……
赵琰心中冷笑。
你们在等,本王也在等!
等本王的火器研制成功,等岭南的实力更加强大!
到时候,谁是猎人,谁是猎物,还未可知呢!
收回思绪,赵琰目光扫过林伯温、秦勇以及那三百风尘仆仆的玄甲重骑。
他朗声道:
“将士们辛苦了!”
“今晚,本王在郡守府大摆宴席,为林先生接风洗尘!”
“也为所有在此次安南保卫战中,立下功勋的将士们,庆功!”
……
夜幕降临。
安南城郡守府,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与前几日的沉寂肃穆不同,今夜的郡守府,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庆功宴,盛大开场!
这场庆功宴,其实已经迟到了。
自安南城大捷之后,赵琰并没有立刻举行庆功,因为城内百废待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需要救助。
岭南军的将士们,放下刀枪,便拿起锄头和工具,投入到紧张的战后重建工作中。
直到今日,安南城的局势才算真正稳定下来。
郡守府的大堂内,早已撤去了平日的桌椅。
地上铺着粗糙的毯子,将士们不分官阶,席地而坐。
面前摆放着大块的烤肉,香气四溢,还有一坛坛刚刚运抵的美酒。
赵琰高坐主位,左手边是李牧和林伯温,右手边是秦勇和万青等主要将领。
“将士们,今日,没有那么多规矩,大家敞开了吃,敞开了喝,不醉不归!”
“谢殿下!!!”
下方的将士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他们平日里,在赵琰严苛的军纪约束下,神经时刻紧绷,训练,巡逻,作战,几乎没有片刻的放松,像今天这样,能够无拘无束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简直是奢侈!
所以,大家都非常放松,整个宴会的气氛也十分热烈。
次日清晨。
赵琰召集了林伯温、李虎、秦勇等人议事。
“本王明日,便要启程返回靖南城。”
赵琰开门见山。
“安南城这边,就交给林先生了。”
“殿下放心。”
林伯温拱手应道。
“大理国的赔偿尚未完全到位,各土司、蛮人部族的粮草也需陆续接收,这些事务,伯温会一一落实。”
跟着林伯温留下来的陈三刀和李二龙也沉声抱拳。
“殿下放心,我等定会听从林先生调遣。”
赵琰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
“李虎,万青,你们通知岭南军和戍边军,班师回靖南城。”
“是,殿下!”
两人轰然应诺。
十日后。
靖南城,已遥遥在望。
与离开时相比,这座昔日的岭南郡城,仿佛脱胎换骨!
远远望去,原本残破的外城墙,竟然已经基本合拢,虽然尚未完全竣工,但已初具规模,显得坚固而雄伟!
城墙内外,人声鼎沸,喧嚣震天。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阡陌纵横,隐约可见有农夫在田间劳作。
远处,几座新建的砖窑、土炉,正冒着滚滚浓烟,显然是在烧制砖瓦,或是冶炼金属。
无数的百姓穿梭于工地、田亩之间,他们的脸上,或许还带着风尘,身上穿着粗布衣裳,但那眼神中,却洋溢着一种久违的希望和活力!
整个靖南城,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这还是我记忆中的岭南郡城吗?”
队伍前方的李牧,勒住马缰,望着眼前这番景象,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恍惚之色。
他并非第一次来岭南。
记忆中,这座城池,破败、萧条、死气沉沉。
可现在……
赵琰看到李牧的神情,嘴角勾起一抹自豪的笑容。
“老将军,请!”
他侧身做出邀请的手势。
“来都来了,不妨跟我进城看看?”
李牧却缓缓摇了摇头,眼神复杂。
“殿下,老夫就不进去了。”
李牧喟然一叹,目光望向那高耸的城门,仿佛能看到城内某些熟悉又陌生的景象。
“当年,老夫与岭南那些世家大族有过约定,此生不入岭南郡城半步。”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沧桑。
“虽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老夫向来一诺千金。”
赵琰闻言,沉默了片刻。
他理解李牧的坚持,这位老将军,有着这个时代人的风骨和原则,纵然归顺了自己,有些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既如此,我便也不强求。”
赵琰点了点头,表示尊重。
李牧的目光,转向身后的万青、万鸿等人。
“万青,万鸿。”
李牧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你们记住了。”
“日后,你们定要竭尽全力,忠心辅佐殿下,莫要辜负了殿下的信任。”
万青和万鸿眼圈一红,齐齐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将军放心!我等誓死效忠殿下,万死不辞!”
声音哽咽,却带着决绝,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李牧的不舍。
李牧点了点头,又看向一旁同样眼眶湿润的女儿,李泠月。
他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温柔。
“月儿。”
“爹……”
李泠月声音带着哭腔。
“以后,爹不能时时在你身边照看你了。”
李牧的声音有些沙哑。
“你要好好跟着殿下,多看,多学,多思。”
“殿下见识非凡,胸有丘壑,能在他身边学习,是你的福气,莫要再任性,要懂得照顾自己,也要……学着如何辅佐殿下。”
李泠月泪水潸然而下,用力点头。
“女儿……女儿知道了!爹您也要……保重!”
她早已劝过李牧多次,但李牧已经决定的事情,她也无法改变,所以此时只能跟父亲道别。
父女二人,在这城门之外,作着简短却又饱含深情的告别。
周围的将士们,无不动容。
林伯温从怀中取出一份用明黄色锦缎包裹的卷轴,郑重地递给了赵琰。
赵琰接过国书,仔细展开,上面的文字,用大理国和中原两种文字书写,条款清晰,措辞谦卑,最下方,盖着鲜红的大理国主玉玺印章。
“好!”
赵琰合上国书,也松了一口气,此事终于是暂时落下帷幕了!
“林先生此行,不费一兵一卒,却为我岭南争取到如此巨大的利益,当记首功!”
“皆乃殿下天威所致,伯温不敢居功。”
林伯温连忙谦逊起来。
赵琰哈哈一笑,拍了拍林伯温的肩膀。
他心里清楚,这次谈判能如此顺利,固然是因为岭南军打出了威风,但林伯温的口才和智慧,也绝对功不可没。
不过赵琰也很清楚,这件事表面上皆大欢喜,但大理国那边,真的会就此甘心吗?
恐怕未必!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他们的南面,还有强敌卑谬国和暹罗国虎视眈眈,暂时无力东顾,一旦他们解决了南方的麻烦,恐怕还会继续觊觎岭南之地。
哼!不过嘛……
赵琰心中冷笑。
你们在等,本王也在等!
等本王的火器研制成功,等岭南的实力更加强大!
到时候,谁是猎人,谁是猎物,还未可知呢!
收回思绪,赵琰目光扫过林伯温、秦勇以及那三百风尘仆仆的玄甲重骑。
他朗声道:
“将士们辛苦了!”
“今晚,本王在郡守府大摆宴席,为林先生接风洗尘!”
“也为所有在此次安南保卫战中,立下功勋的将士们,庆功!”
……
夜幕降临。
安南城郡守府,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与前几日的沉寂肃穆不同,今夜的郡守府,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庆功宴,盛大开场!
这场庆功宴,其实已经迟到了。
自安南城大捷之后,赵琰并没有立刻举行庆功,因为城内百废待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需要救助。
岭南军的将士们,放下刀枪,便拿起锄头和工具,投入到紧张的战后重建工作中。
直到今日,安南城的局势才算真正稳定下来。
郡守府的大堂内,早已撤去了平日的桌椅。
地上铺着粗糙的毯子,将士们不分官阶,席地而坐。
面前摆放着大块的烤肉,香气四溢,还有一坛坛刚刚运抵的美酒。
赵琰高坐主位,左手边是李牧和林伯温,右手边是秦勇和万青等主要将领。
“将士们,今日,没有那么多规矩,大家敞开了吃,敞开了喝,不醉不归!”
“谢殿下!!!”
下方的将士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他们平日里,在赵琰严苛的军纪约束下,神经时刻紧绷,训练,巡逻,作战,几乎没有片刻的放松,像今天这样,能够无拘无束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简直是奢侈!
所以,大家都非常放松,整个宴会的气氛也十分热烈。
次日清晨。
赵琰召集了林伯温、李虎、秦勇等人议事。
“本王明日,便要启程返回靖南城。”
赵琰开门见山。
“安南城这边,就交给林先生了。”
“殿下放心。”
林伯温拱手应道。
“大理国的赔偿尚未完全到位,各土司、蛮人部族的粮草也需陆续接收,这些事务,伯温会一一落实。”
跟着林伯温留下来的陈三刀和李二龙也沉声抱拳。
“殿下放心,我等定会听从林先生调遣。”
赵琰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
“李虎,万青,你们通知岭南军和戍边军,班师回靖南城。”
“是,殿下!”
两人轰然应诺。
十日后。
靖南城,已遥遥在望。
与离开时相比,这座昔日的岭南郡城,仿佛脱胎换骨!
远远望去,原本残破的外城墙,竟然已经基本合拢,虽然尚未完全竣工,但已初具规模,显得坚固而雄伟!
城墙内外,人声鼎沸,喧嚣震天。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阡陌纵横,隐约可见有农夫在田间劳作。
远处,几座新建的砖窑、土炉,正冒着滚滚浓烟,显然是在烧制砖瓦,或是冶炼金属。
无数的百姓穿梭于工地、田亩之间,他们的脸上,或许还带着风尘,身上穿着粗布衣裳,但那眼神中,却洋溢着一种久违的希望和活力!
整个靖南城,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这还是我记忆中的岭南郡城吗?”
队伍前方的李牧,勒住马缰,望着眼前这番景象,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恍惚之色。
他并非第一次来岭南。
记忆中,这座城池,破败、萧条、死气沉沉。
可现在……
赵琰看到李牧的神情,嘴角勾起一抹自豪的笑容。
“老将军,请!”
他侧身做出邀请的手势。
“来都来了,不妨跟我进城看看?”
李牧却缓缓摇了摇头,眼神复杂。
“殿下,老夫就不进去了。”
李牧喟然一叹,目光望向那高耸的城门,仿佛能看到城内某些熟悉又陌生的景象。
“当年,老夫与岭南那些世家大族有过约定,此生不入岭南郡城半步。”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沧桑。
“虽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老夫向来一诺千金。”
赵琰闻言,沉默了片刻。
他理解李牧的坚持,这位老将军,有着这个时代人的风骨和原则,纵然归顺了自己,有些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既如此,我便也不强求。”
赵琰点了点头,表示尊重。
李牧的目光,转向身后的万青、万鸿等人。
“万青,万鸿。”
李牧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你们记住了。”
“日后,你们定要竭尽全力,忠心辅佐殿下,莫要辜负了殿下的信任。”
万青和万鸿眼圈一红,齐齐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将军放心!我等誓死效忠殿下,万死不辞!”
声音哽咽,却带着决绝,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李牧的不舍。
李牧点了点头,又看向一旁同样眼眶湿润的女儿,李泠月。
他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温柔。
“月儿。”
“爹……”
李泠月声音带着哭腔。
“以后,爹不能时时在你身边照看你了。”
李牧的声音有些沙哑。
“你要好好跟着殿下,多看,多学,多思。”
“殿下见识非凡,胸有丘壑,能在他身边学习,是你的福气,莫要再任性,要懂得照顾自己,也要……学着如何辅佐殿下。”
李泠月泪水潸然而下,用力点头。
“女儿……女儿知道了!爹您也要……保重!”
她早已劝过李牧多次,但李牧已经决定的事情,她也无法改变,所以此时只能跟父亲道别。
父女二人,在这城门之外,作着简短却又饱含深情的告别。
周围的将士们,无不动容。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0/10562/41635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