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推荐阅读:我在仙界当渣男、开局当宗主:我的规矩有点野、入狱十年,谁还见义勇为啊、七零:真千金携百亿空间嫁军官、神级修炼系统、乱世: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叶凡沈蔓歌、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华娱之2000、人在盗墓,她成了张家人、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苍老,却带着几分倔强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殿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穿着儒衫的老者,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看他的服饰,似乎是郡学里的一位老教习。
老者深吸一口气,对着赵琰拱了拱手,脸上带着明显的不认同。
“殿下刚才所言,老朽……恕难苟同!”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寂静的学堂里,却显得格外清晰。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有人敢站出来反驳了!
赵琰看向那位老者,脸上并没有露出任何不悦的神色,只是平静地问道:“哦?老先生有何高见?”
老者挺了挺腰板,似乎给自己壮了壮胆气。
“殿下说天灾非天意,说天人感应是狗屁道理,老朽不敢苟同!”
“自古以来,王朝更迭,国家兴亡,岂是无迹可寻?”
他提高了音量,试图用历史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便说那前朝,为何会灭亡?”
“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皆因那僖宗皇帝,好大喜功,骄奢淫逸,不恤民力,大兴土木,耗尽国库!”
“更有那朝中奸臣当道,蒙蔽圣听,祸乱朝纲,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如此倒行逆施,悖逆天道,终引得上天震怒,降下灾祸,这才导致了前朝的覆灭!”
老者越说越激动,仿佛历史就在眼前重演。
“纵观历朝历代,哪个王朝的灭亡,不是因为君主失德,奸臣作祟?”
“哪个不是因为天怒人怨,最终被上天所抛弃?”
“这桩桩件件,难道不都是‘天人感应’的明证吗?难道不都是上天对失德者的惩罚吗?”
老者一番话说完,虽然气息有些不稳,但眼神却带着一种卫道者的坚定。
台下不少官员和士子,也暗暗点头,觉得老者言之有理。
赵琰看着这位激动的老者,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
他没有立刻呵斥,也没有急于反驳。他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转变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种公开的质疑和辩论,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碰撞和思辨,新的思想才能生根发芽。
“老先生,请坐。”
赵琰示意老者坐下。
待老者坐定,赵琰才缓缓开口。
“老先生方才所言,前朝僖宗如何失德,奸臣如何作祟,导致亡国。”
“听起来,确实条理清晰,似乎也印证了‘天罚’之说。”
“那么,本王想请问老先生,”
赵琰的目光,温和却又锐利。
“您所说的这些前朝旧事,这些关于僖宗皇帝和奸臣的记载,您是从何处得知的呢?”
老者一愣,随即理所当然地答道:“自然是……自然是从史书上看到的!”
“每个朝代的历史,不都是这么写的吗?”
“哦?是从史书上看到的?”
赵琰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他话锋一转,追问起来:
“那么,老先生可曾想过,这史书,是由何人所写?”
“是由当朝的史官,还是由后来的胜利者所写?”
老者闻言,再次一滞。
“这……”
赵琰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继续说道: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前朝已灭,新朝当立。新朝的史官,为了证明自己得国之正,为了彰显新君的‘天命所归’,自然要将前朝的末代君主,描绘成昏聩无能、荒淫无道的亡国之君,将前朝的覆灭,归咎于其‘失德’,以证明上天早已抛弃了他。”
“如此一来,史书上记载的,又有几分是真实,几分是粉饰,几分是刻意的抹黑?”
赵琰的声音不大,却字字诛心!
“若真如老先生所言,王朝兴亡皆因君主德行,皆是天意惩罚……”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抛出了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
“那为何,纵观史书,历史上也不乏勤政爱民、励精图治,被誉为‘明君’的亡国之君呢?”
“他们兢兢业业,一生操劳,为何最终也难逃国破家亡的命运?”
“难道,这也是因为他们‘失德’,引来了上天的惩罚吗?”
“这,又该如何解释?!”
赵琰一连串的反问,如同层层剥笋,将历史那看似清晰的因果链条,撕开了一道裂缝!
是啊!
历史并非只有昏君亡国!
那些所谓的“明君”,为何也会亡国?
难道他们的“德”,还不足以感动上天?
还是说,“天意”本身,就并非那么简单,那么公平?
老者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竟然……无言以对!
赵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了然。
破而后立,不破不立。
他今日就是要将他们脑中那些根深蒂固的、陈旧腐朽的观念,彻底砸碎,只有将地基清理干净,才能在其上,建立起一座全新的、属于他赵琰的思想大厦!
“诸位,不必如此惊慌。”
他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本王今日驳斥老先生,质疑史书的绝对真实性,并非是要全盘否定历史,更不是要否定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典籍与智慧。”
众人闻言,稍稍松了口气,但依旧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赵琰的目光,扫过那些挂在墙上的图纸,扫过窗外依旧忙碌的工地。
“历史,是过去的经验总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那些经典的文学,深邃的哲思,浩瀚的史册,都是我们文明的基石,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邃。
“但是!”
“相对于我们所处的这片广袤天地,相对于这运转不息的宇宙,相对于那无穷无尽的未知……”
“我们现有的知识,我们所掌握的那些历史和典籍,不过是沧海一粟,甚至……连大海里的一滴水都算不上!”
听到这里,台下已经有人暗自点了点头,赵琰这话倒是没有什么毛病。
相比于前人,现在人掌握的知识自然是比古人更多的,而且会越来越多。
赵琰没有理会他们,继续说道:
“本王今日要说的核心,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当你们固有的认知,无法解释眼前发生的现象时;当你们从故纸堆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
“不妨,来本王这里,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去寻求答案!”
他的目光变得灼热,充满了引导性。
“本王今日,要教给你们的,就是理解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的基础!”
“这套理论,这门学问,本王称之为……”
赵琰缓缓抬起手,仿佛要在空气中抓住什么。
“科学!”
科学?!
这两个字,如同惊雷,在每个人的耳边炸响!
“科……学?”
这是什么?
是哪家学派的理论?为何从未听说过?
看着众人不解的神情,赵琰微微一笑,似乎早有预料。
他走到旁边的木板前,拿起一根木炭,在上面写下了两个大字:
【物理】
字迹清晰,笔力遒劲。
“科学,是探究万物原理的学问,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体系。”
“而‘物理’,便是这门学问的基础,也是我们今日要讲的开端。”
赵琰指着木板上的两个字,朗声解释道。
“物理?敢问殿下,这‘物理’二字,何解?”
一位看起来颇为博学的文士,忍不住站起身,恭敬地问道。
“可是出自《大学》中的‘格物致知’?”
不少人点头附和,他们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个了。
赵琰摇了摇头。
“‘格物致知’,探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与本王所说的‘物理’有相通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本王所说的‘物理’,更为广阔,更为基础!”
“乃是,万物运行之规律!万物相处之道理!”
“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这世间万事万物,为何会如此运行,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联系的一门学问!”
他的声音在学堂内回荡。
“大到日月星辰的轮转,为何日升月落,星辰闪烁?”
“小到一粒灰尘的飘落,为何物体会下坠,而不是飞向天空?”
“再到风雨雷电的形成,山川河流的变迁,草木的生长,人体的奥秘……”
“这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物理’的范畴之内!都可以尝试用‘物理’的规律来解释!”
“殿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穿着儒衫的老者,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看他的服饰,似乎是郡学里的一位老教习。
老者深吸一口气,对着赵琰拱了拱手,脸上带着明显的不认同。
“殿下刚才所言,老朽……恕难苟同!”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寂静的学堂里,却显得格外清晰。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有人敢站出来反驳了!
赵琰看向那位老者,脸上并没有露出任何不悦的神色,只是平静地问道:“哦?老先生有何高见?”
老者挺了挺腰板,似乎给自己壮了壮胆气。
“殿下说天灾非天意,说天人感应是狗屁道理,老朽不敢苟同!”
“自古以来,王朝更迭,国家兴亡,岂是无迹可寻?”
他提高了音量,试图用历史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便说那前朝,为何会灭亡?”
“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皆因那僖宗皇帝,好大喜功,骄奢淫逸,不恤民力,大兴土木,耗尽国库!”
“更有那朝中奸臣当道,蒙蔽圣听,祸乱朝纲,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如此倒行逆施,悖逆天道,终引得上天震怒,降下灾祸,这才导致了前朝的覆灭!”
老者越说越激动,仿佛历史就在眼前重演。
“纵观历朝历代,哪个王朝的灭亡,不是因为君主失德,奸臣作祟?”
“哪个不是因为天怒人怨,最终被上天所抛弃?”
“这桩桩件件,难道不都是‘天人感应’的明证吗?难道不都是上天对失德者的惩罚吗?”
老者一番话说完,虽然气息有些不稳,但眼神却带着一种卫道者的坚定。
台下不少官员和士子,也暗暗点头,觉得老者言之有理。
赵琰看着这位激动的老者,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
他没有立刻呵斥,也没有急于反驳。他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转变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种公开的质疑和辩论,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碰撞和思辨,新的思想才能生根发芽。
“老先生,请坐。”
赵琰示意老者坐下。
待老者坐定,赵琰才缓缓开口。
“老先生方才所言,前朝僖宗如何失德,奸臣如何作祟,导致亡国。”
“听起来,确实条理清晰,似乎也印证了‘天罚’之说。”
“那么,本王想请问老先生,”
赵琰的目光,温和却又锐利。
“您所说的这些前朝旧事,这些关于僖宗皇帝和奸臣的记载,您是从何处得知的呢?”
老者一愣,随即理所当然地答道:“自然是……自然是从史书上看到的!”
“每个朝代的历史,不都是这么写的吗?”
“哦?是从史书上看到的?”
赵琰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他话锋一转,追问起来:
“那么,老先生可曾想过,这史书,是由何人所写?”
“是由当朝的史官,还是由后来的胜利者所写?”
老者闻言,再次一滞。
“这……”
赵琰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继续说道: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前朝已灭,新朝当立。新朝的史官,为了证明自己得国之正,为了彰显新君的‘天命所归’,自然要将前朝的末代君主,描绘成昏聩无能、荒淫无道的亡国之君,将前朝的覆灭,归咎于其‘失德’,以证明上天早已抛弃了他。”
“如此一来,史书上记载的,又有几分是真实,几分是粉饰,几分是刻意的抹黑?”
赵琰的声音不大,却字字诛心!
“若真如老先生所言,王朝兴亡皆因君主德行,皆是天意惩罚……”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抛出了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
“那为何,纵观史书,历史上也不乏勤政爱民、励精图治,被誉为‘明君’的亡国之君呢?”
“他们兢兢业业,一生操劳,为何最终也难逃国破家亡的命运?”
“难道,这也是因为他们‘失德’,引来了上天的惩罚吗?”
“这,又该如何解释?!”
赵琰一连串的反问,如同层层剥笋,将历史那看似清晰的因果链条,撕开了一道裂缝!
是啊!
历史并非只有昏君亡国!
那些所谓的“明君”,为何也会亡国?
难道他们的“德”,还不足以感动上天?
还是说,“天意”本身,就并非那么简单,那么公平?
老者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竟然……无言以对!
赵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了然。
破而后立,不破不立。
他今日就是要将他们脑中那些根深蒂固的、陈旧腐朽的观念,彻底砸碎,只有将地基清理干净,才能在其上,建立起一座全新的、属于他赵琰的思想大厦!
“诸位,不必如此惊慌。”
他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本王今日驳斥老先生,质疑史书的绝对真实性,并非是要全盘否定历史,更不是要否定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典籍与智慧。”
众人闻言,稍稍松了口气,但依旧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赵琰的目光,扫过那些挂在墙上的图纸,扫过窗外依旧忙碌的工地。
“历史,是过去的经验总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那些经典的文学,深邃的哲思,浩瀚的史册,都是我们文明的基石,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邃。
“但是!”
“相对于我们所处的这片广袤天地,相对于这运转不息的宇宙,相对于那无穷无尽的未知……”
“我们现有的知识,我们所掌握的那些历史和典籍,不过是沧海一粟,甚至……连大海里的一滴水都算不上!”
听到这里,台下已经有人暗自点了点头,赵琰这话倒是没有什么毛病。
相比于前人,现在人掌握的知识自然是比古人更多的,而且会越来越多。
赵琰没有理会他们,继续说道:
“本王今日要说的核心,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当你们固有的认知,无法解释眼前发生的现象时;当你们从故纸堆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
“不妨,来本王这里,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去寻求答案!”
他的目光变得灼热,充满了引导性。
“本王今日,要教给你们的,就是理解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的基础!”
“这套理论,这门学问,本王称之为……”
赵琰缓缓抬起手,仿佛要在空气中抓住什么。
“科学!”
科学?!
这两个字,如同惊雷,在每个人的耳边炸响!
“科……学?”
这是什么?
是哪家学派的理论?为何从未听说过?
看着众人不解的神情,赵琰微微一笑,似乎早有预料。
他走到旁边的木板前,拿起一根木炭,在上面写下了两个大字:
【物理】
字迹清晰,笔力遒劲。
“科学,是探究万物原理的学问,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体系。”
“而‘物理’,便是这门学问的基础,也是我们今日要讲的开端。”
赵琰指着木板上的两个字,朗声解释道。
“物理?敢问殿下,这‘物理’二字,何解?”
一位看起来颇为博学的文士,忍不住站起身,恭敬地问道。
“可是出自《大学》中的‘格物致知’?”
不少人点头附和,他们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个了。
赵琰摇了摇头。
“‘格物致知’,探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与本王所说的‘物理’有相通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本王所说的‘物理’,更为广阔,更为基础!”
“乃是,万物运行之规律!万物相处之道理!”
“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这世间万事万物,为何会如此运行,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联系的一门学问!”
他的声音在学堂内回荡。
“大到日月星辰的轮转,为何日升月落,星辰闪烁?”
“小到一粒灰尘的飘落,为何物体会下坠,而不是飞向天空?”
“再到风雨雷电的形成,山川河流的变迁,草木的生长,人体的奥秘……”
“这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物理’的范畴之内!都可以尝试用‘物理’的规律来解释!”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0/10562/41634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