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汉官 > 第55章: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2/2】

第55章: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2/2】

推荐阅读:九零:全家白眼狼,真千金重生,不原谅救下落魄少女,没想到竟是宝藏女友!天命大仙医太后有喜鸿蒙炼天诀洪荒:开局拜师接引,准提骂我无耻?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重生1987,从县医院开始外科成圣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被全府驱逐,疯批权臣囚我入帐

    【上一章已经修改】
    ——
    午后,幕府正堂。
    只见魏哲眼神锐利道:“吾欲析幽州以东为辽州,另设辽州刺史。”
    此言一出,堂中文武都不由暗自思索起来。
    确实,若在辽东之地另设刺史,政令上传下达确实要快速许多。
    念及此处,戏志才当即好奇道:“不知安东都护府如何归属?”
    “自然是归幕府直辖!”魏哲直言不讳道。
    随即魏哲便令左右展开幽州舆图,指着辽泽道:“以辽泽以西,辽西郡、渔阳郡、右北平郡、广阳郡、上谷郡、代郡、涿郡等七郡,为新幽州,蓟县为州治。”
    随后只见他的手指又从辽泽划向海东半岛的最东端,肃声道:“辽泽以东,以乐浪郡、东明郡、辽东郡、玄莬郡、辽东属国置辽州,襄平县为辽州刺史治所。”
    闻听此言,戏志才、氏仪等人都没话。
    虽然重新划分之后两州东西距离依旧足足有两千里,但已经好很多了。
    不过很快众文武都不由心中一热,暗自期待起来。
    毕竟平白多出一个州刺史的官位,对于他们来也是桩好事儿。
    然而令众人失望的是,魏哲却没有选择在场的任何一人。
    因为他竟然任命尚在辽东郡学讲经的邴原为辽州刺史。
    当此言一出,堂下不少官员都有些诧异,因为邴原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
    不过细细一想,众人也不得不承认魏哲这招果然精妙。
    首先论资历,邴原可以是不折不扣的元从老臣。
    早在魏哲还是带方令时,邴原便已经追随左右,整治县校了。
    虽然一直以来邴原都不争不抢,安心教书,但他的功劳确实不。
    别的不,屯田各部能有那么多合格的基层官吏,邴原就功不可没。
    并且如今辽东诸郡太守不是民屯劝农使,就是军屯司马,都是讲武堂学子。
    而邴原和他们合作许久,正是最适合的辽州刺史的人选。
    再了,如今辽州诸郡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后方。选一个锐意进取的辽州刺史反而容易坏事,正需要邴原这种大儒来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休养生息。
    假以时日,辽州未尝不能成为北地文脉之所在。
    当文质彬彬的中原士子遇上了弓马娴熟的辽东儒生,结果想必很精彩。
    ……
    随着辽州刺史的人选定下,幕府众僚本以为今日之议快要结束,却没想到这竟然只是一个开胃菜。
    平分幽州不过只是牛刀试,魏哲真正要做的实际上是分裂冀州。
    毕竟渤海郡与河间国人丁加起来快两百万人,都超过并州、凉州、交州了。
    甚至这两郡的人口,都已经与划走辽州五郡的幽州仿佛。
    于是在众文武惊讶的眼神中,只见魏哲以指为笔将渤海郡南北一分为二。
    “今日之后,南皮城以北为章武郡,以南为渤海郡。”魏哲正色道:“渤海郡依旧以南皮县为治所,章武郡则以章武县为治所。”
    随即不等众人消化完这个消息,他便又对着舆图上的河间国下手。
    “河间国亦如此例,束县以南为河间国,依旧以乐成县为郡治,束县以北则为高阳郡,以高阳县为治所。”
    言及此处,魏哲方才豪迈一笑道:“吾欲以渤海郡、河间国、章武郡、高阳郡等四郡置瀛州,另设瀛洲刺史。诸位觉得如何?”
    好家伙,今日的大消息简直是一个接着一个。
    头一次参与幕府政议的沮授此刻忍不住看了对面的戏志才一眼。
    “你们一直玩得这么大吗?”
    沮授口中虽然什么都没,但那瞪大的双眼却已经明了一切。
    对此,戏志才也只能回之以苦笑。
    毕竟他也是第一次见识这种场面,只能魏哲确实非凡人也。
    不过很快沮授便回过神来,明白了魏哲这么做的用意。
    当想通了一切之后,刹那间沮授看向魏哲的眼神一半是震惊一半是佩服。
    饶是他此前已经对魏哲高看一眼,此刻也依旧不得不承认魏哲和袁绍的格局确实不同,以至于两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大不相同。
    同样是一州之主,袁绍想的只是如何攻城略地,一统天下;但魏哲却已经在为天下统一之后情况在布局了。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魏哲虽然从未这么,但却一直在这么做着。
    当然,魏哲在舆图上划线是轻松,但幕府诸吏就要头疼了。
    毕竟渤海八县、河间十一县,到底该怎么划分郡界都是个问题,不是按照地域面积大,从中间划一条直线就能解决的。
    按汉制:
    天下分郡→县→乡→亭→里
    如今渤海郡的一个县人口,堪比一个边郡,渤海郡的一个乡抵得上一个县。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剥离地方建制还是很考验行政手段的。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此刻最让众文武关心的还是任命问题。
    对此魏哲也没有继续卖关子,在扫视了堂下一圈后当即缓缓开口道:
    “以孙邵为章武太守;以管休为河间相;以任峻为高阳太守,以沮授为渤海太守。”
    听到这里沮授顿时愣住了,他没想到竟然还有自己的名字。
    一时间,魏哲的重视让沮授心中瞬间燃起了斗志。
    他自认不输戏志才、国渊等人,只不过来得晚才屈居其下。
    如今魏哲既然愿意给他施展一身才华的平台,沮授自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与此同时,魏哲也终于道出了瀛洲刺史的人选,那便是氏仪。
    氏仪闻言倒是从容不迫,只是郑重的躬身领命。
    他知道如果不是戏志才性子惫懒、不耐俗务,刺史之位早就唾手可得了。
    相比之下,氏仪只觉得这个瀛洲刺史不好当。
    以他对自己主公的了解,日后瀛洲之地恐怕还要继续扩张。
    至于是侵吞冀州疆域,还是占领青州郡县,那就要看魏哲的想法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这个瀛洲刺史显然是责任重大。
    毕竟武将们固然可以率领大军攻城略地,但治理地方终究还是需要他们这些文臣。
    若是他们这些州郡长史不能消化地方,化为己用,那就是他们的失职了。
    且不氏仪心中怎么想。
    随着幕府政议结束,魏哲很快便按照流程向长安朝廷上了一封奏疏。
    不过如今天下大乱,道路隔绝,朝堂能不能收到奏疏他就不能保证了。
    反正为了顾全大局,他就当朝廷同意了。
    于是没过多久,关于辽州与瀛洲的消息便传遍了幽、冀两州……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9/9917/39183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