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汉官 > 第70章:悲欢离合

第70章:悲欢离合

推荐阅读:龙藏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神话入侵之我在地球斩神明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重生1977大时代荒古武神宋惜惜战北望桃花马上请长缨乡村透视神医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唉~过了!阳子平这回的吃相也太难看了!”
    襄平西郊,李氏庄园。
    只见一名身穿素雅绸袍,头戴进贤冠,身姿飘逸的中年文士发出一声轻叹。
    此人便是襄平李氏的家主李敏,亦是前河内太守。
    不过他因黄巾之乱去职,故此干脆回到辽东教育后辈子侄。
    襄平李氏的祖上虽然没有渔阳阳氏那般显赫,但也是世两千石。
    别看李敏现在去职了,但襄平李氏却与河间鄚县邢氏、河内司马氏联姻。
    只要能耐得住性子,靠着这些姻亲七八年后他未必不能起复。
    所以同为士族,李敏还真的没有太把辽东太守阳终当回事儿。
    而见他这么一,一旁听父亲讲学的青年李信顿时好奇道:
    “太守此举,难道不会坏了规矩吗?”
    “规矩?”李敏闻言顿时忍不住笑了起来,而后眼神复杂的轻叹道:“他们就是规矩!”
    不过到这里李敏便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往侯城魏氏送一份贺礼吧,日后可以多多来往!”
    即便侯城魏氏如今还算不上士族,但李敏觉得有魏哲在侯城魏氏迟早是辽东名门。
    见父亲这么一,向来孝顺的李信当即将此言记在心里。
    而当看见身为辽东郡望的襄平李氏都主动与侯城魏氏结交,辽东各郡县对魏氏的重视程度顿时又提升了一层,一时间也纷纷主动与魏氏来往。
    毕竟雪中送炭者少,锦上添花才是人之常情。
    一时间,无论是在高层还是在民间,侯城魏氏俨然已经是辽东大族了。
    如今除了薄利多销的咸鱼产业外,侯城魏氏终于有资格涉足其他产业。
    比如辽东最为暴利的马匹买卖,魏氏现在终于有了坐庄的资格了。
    ……
    相比于辽东的风风雨雨,洛阳这边就要淡定多了。
    翌日,尚书台中。
    只见太尉崔烈,司徒许相,司空丁宫独坐一方。
    对于乐浪郡和辽东郡先后送来的奏报,三人面色各异。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三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气。
    毕竟凉州那边的战事还在僵持呢,如果辽东再掀起大战,那朝堂这边就真的要左支右拙了。
    实际上在收到边疆军报之后,尚书台就一直在讨论该如何处理辽东之乱。
    面对两万高句丽大军,没有谁指望魏哲真的能顶住。
    但以辽东之远洛阳这边即便立刻派援兵也不可能赶上。
    所以这几日三公商量的重点,其实主要是该怎么善后。
    可尚书台中的诸公谁也没有想到,竟然还能收到捷报。
    “未想辽东之地竟也有此英才!”
    只见太尉崔烈倒是毫不掩饰的称赞着魏哲。
    毕竟魏哲这回算是帮崔烈解决了一个大麻烦,要知道他可是太尉。
    不过司空丁空闻言却忽然开口道:“高句丽人仰慕辽东太守德性,乞属辽东,亦是一桩美谈!”
    这话得没头没尾,对面的两人却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显然,丁空这是准备卖阳氏一个人情。
    虽然不知道丁空和阳氏有什么瓜葛,但两人却都没有反对的意思。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崔烈与许相可是深谙为官之道。
    “既如此,今年阳终考评便为【最】吧!”
    只见崔烈缓缓开口,丁空闻言当即微微颔首,算是达成共识。
    不过正当三人准备继续下去时,许相的随从却忽然进来递了一张纸条。
    其他两人见状,顿时便明白又有人插手此事了。
    果不其然,本来还准备随便敷衍的许相顿时来了精神。
    “乐浪太守魏公威,精通兵法,屡立军功,理当封侯!”
    太尉崔烈与司空丁宫闻言倒是一点都不意外,这本就是应有之意。
    两人好奇的是许相到底是什么意思。
    许相也没有卖关子,直接道:“如此大功,合当重赏,我看可封乡侯。”
    此言一出,崔烈与丁宫都忍不住眉头微皱。
    “这……是不是有点过了?”
    倒不是两人对魏哲有意见,而是不合规矩。
    因为按照国朝的惯例,便是封爵也应该亭侯、乡侯、县侯一级级来。
    并且封号也有讲究,一般都会故意错开受封者的乡土。
    比如朱儁明明是上虞县人,上次却封了钱塘县侯。
    如果继续立功,就不断增加食邑户数,乃至于万户侯。
    除非日后朱儁立下了泼天的功勋,朝堂才会改封,以其故乡为封号。
    之所以有这么多讲究,就是为了让朝堂有更多的余地,防止出现功高难赏,封无可封的情况。
    然而许相既然敢破例,自然也是有他的理由的。
    只见他不紧不慢的喝了一口蜜水,老神在在道:“此乃天意!”
    闻听此言,崔烈与丁空顿时什么都明白了。
    别看许相出身汝南许氏、祖父许敬、父亲许训都做过三公。
    但许相在朝堂乃至于民间的名声却极差,因为他是因为谄媚宦官一路官至九卿,乃至于做到三公,并且因此封为列侯。
    故此即便同样是三世三公,但汝南许氏却远没有弘农杨氏的威望。
    甚至就因许相谄事宦官,连做“月旦评”的许劭、许靖兄弟俩都不屑与这个族兄来往,屡屡拒绝他的邀请。
    当然,崔烈也好不到哪去,毕竟他这个三公之位也是买来的。
    至于司空丁宫也向来没有什么直名。
    可以尚书台的这一任三公里面,就没有一个敢和天子对着干的。
    实际上这也是天子刘宏有意为之。
    比如此刻,他甚至都不用下明旨,只是一个暗示尚书台便把事情给办了。
    ……
    魏哲可不知道尚书台里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在打扫完战场之后,魏哲其实并没有完全放松警惕。
    直到高句丽向辽东郡呈递降表的消息传来后,他这才开始恢复生产。
    至于在高句丽后方骚扰的太史慈魏哲也叫回来了。
    见好就收,他可不想这点仆从骑兵最后折在高句丽境内。
    至于那五千高句丽俘虏,魏哲思量再三之后直接交给了王峻。
    毕竟乐浪郡有列水、浿水、带水、这三条大河,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
    要知道耕种除了土壤之外,充足的浇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在整个三月,魏哲几乎都在兴修水利。
    家学渊源的王峻不愧是王景后人,在水利这块确实相当专业。
    虽然因为人力物力有限,导致王峻放弃了开凿人工运河,将列水、浿水、带水连为一体的想法,但他却最大程度的设计出了一个水利网络。
    以天然河流、水渠、水塘的特性,使得乐浪郡田亩灌溉面积大大上升。
    当然,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五千人俘虏最后累死大半。
    但魏哲却一点也不在意,谁让他们来乐浪作孽的,就当赎罪了!
    中平三年,夏四月,己卯日。
    当乐浪水利一期工程快要告一段时,来自洛阳的天使终于到了。
    “……圣哉兴汉,天启群物,如璧之珠,如珏之璎。朕登皇宝,思维纲纪,四海殊功,万邦归仁……乐浪太守魏哲,深谙兵法,用心任事,赫赫功劳,皆以在目……”
    太守府大堂内,只见黄门声音洪亮的宣读道:
    “封西平乡侯,食八百户,以彰其忠,钦哉!”
    西平乡便是玄莬郡高句丽县下属的一个乡。
    魏哲听罢则不禁有些意外,他以为这次最多也就是个亭侯。
    不过随即他就顾不得这些细枝末节了,脸上满是笑意。
    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欲封侯。
    几番出生入死,他今日终于算是混上封侯拜将的待遇了。
    大喜之下,魏哲自然与民同乐,太守府上下皆有赏赐。
    当然,宣旨的黄门自然不会下。
    待黄门拿了一匣重重的谢礼之后,魏哲这才知道自家跳过亭侯直接封乡侯的内幕,一时间自然免不了在黄门面前对天子感恩戴德,表示忠心。
    一时间,宾主尽欢,除了依旧在挖水沟的高句丽人……
    -----------------
    抱歉,查资料耽误了点时间,下次我尽量快点!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9/9917/39180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