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汉官 > 第58章:李代桃僵

第58章:李代桃僵

推荐阅读:龙藏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神话入侵之我在地球斩神明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重生1977大时代荒古武神宋惜惜战北望桃花马上请长缨乡村透视神医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王端离开太守府后,乐浪众豪强很快便得知了魏哲的要求。
    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当魏哲终于开出了价码后不少人都松了口气。
    他们不怕魏哲开价,就怕他是一个连谈都不肯谈的愣头青。
    真要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那才真叫欲哭无泪。
    当然,心疼那是难免的。
    毕竟魏哲这一刀割下来,不少地方豪强都少不得伤筋动骨。
    但一想到那几个丢了脑袋的倒霉蛋,他们的心情就好多了。
    ……
    且不乐浪郡众多豪强如何在极限拉扯中被魏哲驯化。
    待王端走后,魏哲这边很快便派人朝带方而去。
    翌日,带方县寺。
    “什么?明公要迁移军屯?”
    看着面前的焦山,戏志才不由一脸诧异。
    然而焦山却不管他怎么想,只是干脆的点头道:“主公了,以去年收成为凭,排名前十六的军屯内迁各县,每县安置两营。”
    到这里他又连忙补充道:“无需开荒,各县已经准备好良田。”
    此言一出,戏志才立刻若有所思。
    话按照魏哲先前制定的规矩,军屯每营千人,民屯每镇五百,如今带方县的流民实际上比本地人还多。
    原本带方有十五营军屯,四十镇民屯,但秽貊一战后,参战的军屯士卒受到了大量赏赐,几乎每人都领了数头牛羊回来了,布匹粮食更是不少。
    因此之故,前段时间又引得十镇民屯转为军屯
    所以眼下带方县实际上有军屯二十营,民屯三十镇。
    可魏哲大手一挥就要迁走十六营军屯,那剩下的军屯可就没几营了。
    念及此处,戏志才当即又道:“明公可还有什么吩咐?”
    “主公有令,带方军屯驻点不可荒废,可招揽流民继续耕种。”
    见焦山这么一,戏志才顿时便明白魏哲的意思。
    很显然,魏哲并没有让新流民后来居上的意思。
    他当太守了,军屯里面的老伙计也能跟着一起沾光,堪称是重情重义。
    于是待焦山离开之后,戏志才当即二话没亲自办理此事。
    毕竟这批军屯内迁之后,今年他最起码还要再招揽1.6万流民才行。
    想到这里,先前还闲极无聊的戏志才顿时不敢再摸鱼。
    然而等到夜深人静之时,戏志才却忍不住陷入深思。
    他总觉得魏哲在屯田改制里面还蕴含着什么深意。
    带方县流民这一进一出,貌似什么都没有变化,可戏志才总觉得不对劲。
    魏哲应该不会只因为重情重义才调军屯内迁,这里面肯定还藏着其他用意!
    ……
    与此同时,魏哲也忙得不可开交。
    太守府内,只见诸多郡吏进进出出,俱是一片忙碌之色。
    “春耕之前,各县军屯必须安置好。”
    元骏闻言顿时面露难色道:“现在已然入冬,想要建造屋舍可不容易。”
    闻听此言,魏哲却哈哈一笑。
    “放心,我早有准备,先前查抄的各县豪强坞堡便是留给他们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魏哲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用豪强家产当各县屯田的启动资金,正好一举两得。
    要知道他召带方十六营军屯过来可不是受苦的。
    相比于郡兵而言,这群人其实才是魏哲最信任的群体,也是他的根基。
    王端以为魏哲还是招揽流民、开荒屯田的老一套,却不知道他另有算计。
    只要每县的两营军屯能扎根下去,那么豪强的脖子上就等于套了一根绳子。
    两千农忙耕田、闲时操练的屯兵,足矣压服县中任何一家豪强。
    届时他们就算是想要炸刺,也为时已晚了。
    这般想着,魏哲当即又吩咐道:“各县豪强所献工匠亦安置于军屯坞堡之中,闲时锻造甲兵,忙时修补农具,供给军屯自用。”
    这么一来,这批内迁军屯往后的日子恐怕能好过不少。
    见魏哲这么一,元骏便明白自家府君对军屯的重视,当即郑重领命而去。
    别人他不放心,元骏准备亲自下去实军屯安置点问题。
    ……
    ……
    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转瞬即逝。
    转眼之间,魏哲便迎来了正旦。
    回望中平二年,魏哲一时间有些感慨良多。
    至于展望中平三年,他就更是感慨万千了。
    唉~这狗日的世道,当真不是人过的!
    不过其他人可没他这么多愁善感,在元骏的率领下,一大早诸多郡吏们就齐齐来到太守府中拜贺。
    太守府大堂中,只见魏哲高居其上,众人按班列有序而立,好似朝会一般。
    众人拜贺亦非以往私下那般随意,举动之间俱有礼仪。
    只见身为郡长史的元骏率先出列,代表众人恭贺道:“乐浪败乱已久,遭离盗贼、蛮夷,久不闻鸡鸣犬吠之音。然明府视事数月,土地开辟,盗贼灭息,五谷丰熟,家给人足。今日岁首,请上雅寿!”
    此言一出,一旁的众掾史这才俯首拜下,皆呼“万岁”。
    魏哲已然不是当初刚来此世的愣头青了,知道这只是正常的拜贺礼仪,并不是元骏失心疯带着诸多郡吏劝进,故此面色庄重的坦然受礼。
    待众人起身之后,他方才正色道:
    “诸位辛苦,赐绢布一匹。”
    如此一来一往,方才算是完成了正旦拜贺的流程。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世人将太守称为郡君的缘故。
    因为两汉太守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其威势确实堪比上古时期的诸侯王。
    并且太守秩二千石,单从俸禄水平来与九卿并无本质区别。
    前汉时期,便常有太守因政绩卓越被天子召入朝中担任丞相。
    本朝亦是如此,太守入朝为九卿的案例屡见不鲜。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太守还可以自辟属官,相当于有了自组统治班底的权力。
    在门生故吏盛行的当下,一旦郡吏由太守征辟,那么彼此之间的名分其实与君臣无异,很多郡吏甚至习惯称自家郡府为“本朝”,几乎把郡等同于一国。
    这也正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政治基础,当时的各路诸侯其实有不少都是一方太守。
    天子太远,太守太近,如此一来效忠谁自然不用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9/9917/39180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