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汉官 > 第55章:暗流涌动

第55章:暗流涌动

推荐阅读:龙藏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神话入侵之我在地球斩神明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重生1977大时代荒古武神宋惜惜战北望桃花马上请长缨乡村透视神医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管妍是个富婆,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魏哲的老丈人可能觉得她还不够富,于是把皮毛产业又给了她五成。
    也就是管妍什么都不用管,每年就可以坐享五成利润。
    别看这五成收益,一般边郡豪强恐怕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
    问题是这个憨憨对此好像并没有当回事儿。
    当魏哲告诉她这个消息时,管妍竟然随口道:“夫君,你拿去用就是了!”
    罢,这丫头便继续腻在魏哲的怀里傻笑。
    面对如此大方的富婆,魏哲又岂能不更加卖力呢?
    ……
    朝鲜城东郊,列水(大同江)南岸王氏坞。
    只见一个锦衣华服的马脸老者苦着脸抱怨道:“不过死了些许贱民而已,至于嘛?”
    此言一出,大堂内顿时应声连连,天知道这阵子他们有多狼狈。
    话随着魏哲任命的五部督邮巡县,乐浪郡除了带方县外几乎都在死人。
    不是库房着火,就是档案被烧。
    但问题在于即便不查陈年旧案,他们的屁股下面照样是一堆屎。
    短短半个月时间,魏哲已经奏免了五位县令了,如今都是县丞代管。
    甚至有几个县连佐贰官都一锅端了,只能临时让功曹暂且支撑。
    “王公,府君如此兴师动众,这次咱们该如何是好呀?”
    议论片刻之后,大堂内的诸多豪强之主纷纷看向上首的苍髯老者王端。
    如果乐浪郡有哪家称得上士族,那么必然要属乐浪王氏无疑了。
    起来王氏也是外来移民,其先祖王仲本是琅邪郡不其人,好道术,明天文,乃是地方有名的术士。故此前汉诸吕作乱时,齐哀王在发兵之前就数次问吉凶于王仲,等到济北王刘兴谋反之前,更是准备拜王仲为军师。
    接连遇到这种事情,王仲实在是怕了,于是在济北王刘兴谋反前直接不告而别,浮海东奔乐浪,从此定居下来,这才有了乐浪王氏。
    因此之故,王氏一直家传《易》经,数代研习天文术数。虽然没有出过什么名士大儒,但在乐浪郡却绝对算得上是书香之家了。
    等到光武帝兴起后,身为郡三老的王闳更是杀了自称大将军的王调,与郡吏杨邑一起主动向光武帝献土归附,令朝堂不用一战闳便收复了乐浪郡。
    对此光武帝自然高兴,于是便下旨封王闳与杨邑为列侯。
    却没想到王闳竟然主动让爵,光武帝惊奇之下主动征之。
    本来不出意外的话,王闳接下来就应该是献策大用的前途了。
    然而造化无常,还没有赶到洛阳王闳便在路上病卒了。
    于是乐浪王氏也就失去了一次崛起的机会,只能继续蛰伏。
    幸好王闳有个好儿子王景,不仅将家学研究精熟更是广窥众书,尤其是在治水方面颇有造诣。
    彼时黄河水患正是最严重的时候,实际上早在光武帝建武十年,黄河以南就爆发了一次洪涝,淹没的范围达数十县之多。
    等到光武帝驾崩,明帝即位时,黄河水脉更是向东摆动,两岸苦不堪言。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景领下了治理黄河水患的重任。
    而王景最终也确实没有辜负天子的期望,根据当时黄河的水况提出了“堰流法”,以“筑堤,理渠,绝水,立门”等技法治水分流,并且修筑了“自荥阳至千乘海口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由于当时在取水口荥阳以下,还有濮水、济水等支流汇入黄河。
    于是王景将这些支流相互沟通,在相通处设立水门,等到洪水来了,各支流的水门既削减了洪水流量,又分走了大量泥沙,减少了黄河河床的淤积量,减缓了淤积速度。
    也正是通过这种分流、分沙的底层逻辑,王景终于让泛滥了六十年的黄河得以平息,兖、豫两州因此有大量土地涸出地面,使得两岸一片欢呼。
    然而实际上王景的功德其实远比时人看到还要宏大。
    因为自此之后,黄河在往后八百年都相对安澜。
    后世史书言:王景治河,千载无恙。
    仅凭这一句,乐浪王氏就真是不折不扣的祖上积德了。
    当然,朝堂也没有亏待王景。
    治河功成之后,王景先后任徐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
    而王景在任庐江太守期间,因百姓不知牛耕,导致明明地力有余,粮食却常常不足,于是他又不辞辛苦的率民修复春秋时的芍陂稻田,并且耐心的教民用犁耕,使得境内五谷丰给,而后又训令蚕织,堪称是货真价实的“父母官”。
    也正因为过度劳心劳力,王景最后卒于庐江。
    “名传当代,功在千秋”这八个字王景可以是当之无愧!
    不过话又回来,自王景之后乐浪王氏就再没出过什么人才了。
    别是两千石了,就算是县令都没一个。
    可即便如此,在乐浪郡这个苦寒边郡,乐浪王氏依旧算是郡中望族。
    故此这次五督邮巡县的事情发生后,各家豪强纷纷找上门来。
    然而看着四下那一张张貌似恭敬的脸庞,王端心里别提多腻歪。
    他比谁都清楚这群孙子在打什么算盘,无非就是想让王氏当出头鸟。
    是福是祸,总想着让王氏先探探路,都是一群黑了心的。
    念及此处,王端也不客气,直接冷声道:“慌什么?大汉可还没亡呢!”
    待堂下安静下来之后,他方才慢悠悠的端起蜜水喝了一口。
    直到众人都有些焦急时,王端这才轻叹一声。
    “手上有不干净的地方,赶紧处理了吧,没必要为了面子置气。”
    “谁家没几个不孝子孙?就当修剪枝叶了!”
    见他这么一,堂下某些豪强顿时眉头紧皱。
    他们来这捧王氏的臭脚可不是真想听这老家伙教的,还不是想让王氏出头。
    于是有几人对视一眼后,只见一个身材肥硕的中年文士道:“王公,我等倒不是为了面子置气,只是那魏公威实在不识好歹呀!”
    着他看向周围的几位家主,义愤填膺道:“当初他得胜归来的时候,在座的各位谁没有恭贺过?结果呢?他这是一点脸面都不给咱们呀!”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9/9917/39180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