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汉官 > 第14章: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14章:风起于青萍之末

推荐阅读:龙藏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神话入侵之我在地球斩神明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重生1977大时代荒古武神宋惜惜战北望桃花马上请长缨乡村透视神医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数日前,随着广宗城破,张角授首,报捷的信使也好似归鸟般三三两两的向洛阳涌去,有官方的,也有私人的。
    没过两日,消息便传到了京师。
    申时三刻,洛阳南宫。
    “张公、赵公,大喜呀!广宗破了,张角那厮死了!”
    正在议事的张让等人被打断后本欲发怒,但一听此言顿时面露惊喜之色。
    须发花白的张让当即感慨道:“终于死了,这厮闹得咱好不狼狈!”
    一旁阴鸷如鹰的赵忠闻言亦是点了点头。
    “到底还是天子有德啊,纵然有些许蚁贼也算不得什么。”
    “陛下此刻应该在和欢殿吧?走,咱赶紧报喜去,陛下这些时日为了国事可是忧心如焚呐!”
    前来报信的宦者令蔡义见状心念一动,立刻声禀报道:“赵公,人听蹇硕已经领着信使径直去见陛下了,此刻恐怕……”
    此言一出,张让与赵忠等人的脚步不由一顿。
    赵忠当即眼神微眯的寒声道:“年轻人手脚果然就是麻利,比吾等这些老骨头强多了!”
    到这里,赵忠转头看向一旁的张让冷笑道:“陛下不准一高兴也让他做中常侍呢,届时吾等可就要退位让贤了!”
    赵忠此言可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黄门之职本来就仅低于中常侍,并且由于黄门主要负责文书的传递、日常的供给,导致黄门虽地位不如中常侍,但通过日常的接触多少也能影响到皇帝。
    就比如蹇硕虽只是黄门,可是天子自黄巾之乱爆发后就开始留心军事,而蹇硕由于身体壮健又有武略,使得天子最近对他就颇为亲近。
    至于曾经被天子称为“阿父”“阿母”的张让、赵忠等人,却由于和太平道有牵连,导致这阵子不得不低调做人。
    所以赵忠早就看蹇硕不顺眼了,此刻不过是更多了几分杀意。
    然而张让却要比赵忠冷静的多,虽然心中亦是薄怒,但略做沉吟便摇了摇头道:“莫急!须知外间士人欲灭我曹久矣,天子最近与吾等也有些疏远,倘若蹇硕能为中常侍,吾等也能多一臂助。”
    一旁的封谞、段珪等人一想也确实如此,当即微微颔首不言。
    ……
    且不宫中的宦官如何勾心斗角。
    在收到了皇甫嵩的捷报之后,当今天子刘宏自然是喜出望外。
    外朝的尚书台亦是如释重负。
    尤其是数日后当下曲阳捷报传回,京中更是欢声一片。
    天知道八州黄巾并起给这群京中的贵人造成的惊吓有多大。
    很多权贵甚至都以为绿林、赤眉再起,一个个都准备回乡避难了。
    幸好,汉室天命未失,洛阳还是繁花如锦之地。
    然而洛阳城的富贵闲人可以继续醉生梦死,但天子和尚书台却不行。
    黄巾之乱虽然平了,可是皇甫嵩的存在此刻却让诸位大人如坐针毡。
    天子更是如芒在背,担心皇甫嵩起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毕竟经过战火的磨砺,他麾下的大军可能是当下大汉最能打的一批。
    倘若皇甫嵩要带着这五万虎狼之师上洛,那将比百万黄巾的威胁都大。
    于是当魏哲等人在下曲阳坐等论功行赏时,朝堂却在想着怎么对付他们这群人。
    ……
    十一月九日,封赏的圣旨终于下来了。
    没有丝毫意外,皇甫嵩的赏赐最多:
    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并拜为左车骑将军。
    其次就要属右中郎将朱儁的赏赐最丰了。
    是的,朱儁还在宛城呢,朝堂便迫不及待的论功行赏了。
    台下的魏哲还是通过圣旨才知道,朱儁在三日前终于拿下宛城。
    虽然南阳黄巾破散流离四方,但南阳郡至少表面上没有失陷郡县了。
    也幸亏他赢得及时,否则魏哲等人还不知道要在下曲阳等多久。
    当今天子显然对朱儁寄予厚望。
    圣旨有言:拜朱儁为右车骑将军,任光禄大夫,封钱塘侯,增邑五千。
    最关键的是,令朱儁领兵还京。
    当听到这里魏哲心中忍不住暗道一声果然。
    毕竟此前从无什么“左车骑将军”之称,朝堂此举这明显就是不放心皇甫嵩。魏哲能想到的,其他人自然也能想明白,身为当事人的皇甫嵩就更不用了。
    众人下意识都不由看向皇甫嵩,顿时让校场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然而皇甫嵩此刻却有些恍惚,不知为何他忽然想起了庆功宴那夜阎忠的话:
    “将军已然立有不赏之功,却依旧要侍奉北面的庸主,你甘心吗?”
    “纵然将军甘心,北面的庸主又能安心吗?”
    “朽木不雕,衰世难佐,将军纵然忠心又有什么用呢?”
    “昏主之下,必难久居!如不早图,恐后悔无及!”
    “不如南面称制,混齐六合,如此宝器必为将军所得!”
    那一声声的劝告此时就好似魔音一般萦绕在皇甫嵩耳边。
    然而当皇甫嵩看见宣旨宦官那紧张的神情时,他的眼神却再度坚定起来。
    正如那夜他对阎忠所言:
    因忠受戮,犹有令名。
    死且不朽,夫复何言!
    念及此处,皇甫嵩当即坦然的取下帅印,而后坚定放在一旁的托盘上。
    见此情形,校场上众人的心底都忍不住松了口气。
    尤其是站在皇甫嵩身后的骑都尉曹操,此刻更是感觉如释重负。
    毕竟昨夜他可是收到了一封来自洛阳的“家书”,信中对他再三叮嘱。
    倘若今日真有什么不测之事发生,那他便是死也只能站出来阻止了。
    幸好,最糟糕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当曹操这个汉室忠臣为朝廷庆幸之时,人群中的魏哲此刻却一心只想着赏赐。
    但让他失望的是,圣旨上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他的名字,某些没有出现在战场的士族大姓子弟反而位列其中。
    很显然,无功而赏自然是朝廷有人了,如此才能不在乎什么吃相。
    相比之下,曹操虽然获封济南相,但他至少真的上战场杀敌立功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曹操倒是要比洛阳城里的那些士族俊秀要好多了。
    当然,此刻在失望的魏哲看来,二者一样面目可憎。
    正当满腹怨念的魏哲考虑要不要当第二个张角时,却见宦官又掏出了一卷圣旨。
    原来刚才的封赏只是针对六百石以上者,乃今上亲自制诏。
    至于六百石以下的中低层官吏以及白身而有功者,今上显然就懒得过问了,直接将这些杂务丢给了尚书台处理。
    魏哲见状这才转忧为喜,耐心等待起来,随后果然听见了自己的名字:
    “授魏哲为带方令,秩六百石,铜印黑绶……”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9/9917/39179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