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第358章
    “钱粮从何处来?”
    听见这个问题,李文和顿时笑了。
    他能够理解刘伯温为何反对,因为现在大明缺的就是钱粮。
    国家大事,钱粮二字,没有钱粮,任何政策都是空谈。
    刘伯温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没钱没粮,这一代百姓子民已经很苦了,经历了元末乱世,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下一统,结果还要从他们身上搜刮民脂民膏,压榨他们进行劳役,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当日那场正旦大朝会,京城里面但凡五品及以上的文武官员全部都要参加,这是国家一年计划之始,很多国家大计都会在大朝会上面宣布,六部百司也会按这个大方向前进。
    结果如此隆重的场合,老朱陛下脑子一热,在前面那些改革全部得到顺利施行之后,在百官听到自己俸禄上涨正为此欢欣鼓舞的时候,直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了修路搞基建的计划,并宣布打算将此定为百年国策。
    这下可算捅翻了马蜂窝,整个奉天殿都沸腾了。
    那可是大朝会啊!
    如此隆重的场合,老朱陛下不计后果地公然说出修路搞基建,还将此策定为百年国策。
    最重要的是,这个国策,他并未得到六部百司等官员的认同。
    现在大明的朝堂风气,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朝政国事都是君臣一起商量,就算政见不合,那也是暂时搁置,私下里老朱陛下再与几位重臣继续商量,争取说服对方,最后与重臣们达成一致后便对外公布。
    这次老朱陛下却单方面宣布修路造船,着实让朝臣们惊愕万分。
    于是奉天殿里面顿时炸锅了。
    新任监察院左都御史刘伯温站出来激烈反对,有人带了头,剩下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了,纷纷出班反对。
    理由嘛,正是劳民伤财,国库空虚无以为继。
    站在臣子的立场上,老朱陛下修路搞基建的决定是劳民伤财的,如今正值大战在即,大明对外战事不断,本就空虚的国库不知要支出多少钱粮。
    而且这国策一旦定下,那就不只是今年,而是以后的每一年,朝廷都要拨出一大笔巨额开支,不知道多久才能够缓过气来。
    这种对外战争的节骨眼上,老朱陛下还要动工修路,简直是昏聩之极。
    殿内反对声此起彼伏,于是乎老朱陛下无奈地向朝臣解释以工代赈的道理,可朝臣们并不接受。
    因为推行下去实在是太难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是一场大乱。
    诸多反对的声浪里,有一位御史跳了出来,此人名叫韩宜可。
    嗯,也就是上回李祺在中秋夜宴上面结识的那位。
    起初因为反对封王,而被打入诏狱,后面李祺给老朱陛下出谋划策,老朱有了解决办法心里面也没那么气了,加上刘伯温等人一直在上奏为韩宜可说好话,于是乎韩宜可就水灵灵地出狱官复原职了。
    韩宜可这一次又头铁了,当然也不赞同老朱陛下的决定,但他反对的角度颇为清奇。
    “以工代赈”纵是能推行下去,长久下来,对社稷恐为不利,当百姓们习惯了做工来赚取家用,相比之下,耕地种田反倒失去了动力。
    此话一出,直接引爆了全场。
    要知道历朝历代都是以农桑为主,重农抑商这才是真正的国策。
    毕竟这年头种田的风险不小,在这个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的年代,种田完全靠老天恩赐,任何一场天灾下来,一年的辛苦便白费,那就成了灾年,又需要朝廷拨款赈灾。
    而做工却安全多了,只要肯付出劳动,就一定会有回报,官府发钱发粮,旱涝保收,长此以往,百姓谁还愿回去种田呢?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9/9515/38408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