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推荐阅读:顾客太多,我炒泡面锅铲冒火星!、软萌吃播万人迷,各路大佬争榜一、绝区零:穿越后竟被法厄同捡到、恶雌腰软超能逃,五个兽夫追疯了、回府的真千金她一身反骨、绝美恶雌,开局攻略八位兽夫、八零随军养崽崽,漂亮后妈要翻身、柔弱小雌性好孕,众兽夫抱着轻哄、斩神,开局召唤英雄蔡文姬!、汇纳百川、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你倒是说一说,都分了那些派别?”
宋德唯唯诺诺,他也怕得罪人啊。不过汉王既然问,自己总不能不说,于是思量再三才说道:“从目前形势来看,主要是三派,一个是以谢松丞相为首的一派,他手下的人大都是隐士出身,虽然有牵连,但都清高,不会做的太过。然后是户部陶瑞尚书和刑部墨尚书、礼部公羊沛,这些人大都是诸夏旧臣,彼此惺惺相惜。最后就是汉国老臣,像吏部翟尚书,工部公叔皋、兵部陆奢将军。”
宋德这样说只是稍微提了一点皮毛,他只是个太监,当然不想得罪人,尤其是谢松,平时跟老国丈东郭药王、参商、西门无伤、还有制弓大师图桑走的很近,这些人那个不是老前辈,谢松一个都敢得罪,他也不敢说出来。其实也正如他所说,谢松虽然大权在握,但毕竟已经位极人臣,作为丞相,他平时和别人的交往,大都是学术上的交往,或者说是有才华的人之间的学习,谢松对朋党之争也不擅长,更不喜欢。反倒是陶瑞一党,和汉国老臣之间的矛盾已经慢慢开始激化。目前云泽流民日盛,户部的权利越来越大,对其他几个部指手画脚,大有取代谢松之势。尤其是在州县官吏的安排上,户部更是得寸进尺,把那些在接收流民立下过功劳的人,统统安排进来。吏部本来是六部之首,却苦不堪言,翟争现在日子不好过。云泽没有选拔官吏的明确制度,那些在户部历练过的人,直接安排到州县,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部又能怎样,工部目前是责任重,却只能给户部要钱,所以看起来总是在陶瑞面前低人一等。
而秦雄也只是笑了笑:“这些人走的近点倒也没什么,只要私底下互相拆台就好。”
回到云泽修养几天,秦雄就要办一件大事。他要住进长安城,经过三年时间的修建,动用工程兵近两万人,杂役四万人修建的长安王宫已经弄好,帝国册封的使者马上就到,而且他也准备大婚。搬进长安城已经是刻不容缓。
天启五年三月初八,秦雄动用了两万兵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迁都历程。
长安王宫内城东西长两千米,南北长四千米,城墙高二十四米。是工神西门无伤收关之作。
南门为承天门,承天门往里走,左右两侧驻扎王宫守卫。然后是奉天门,奉天门左侧(以进门视觉)为武英殿,右侧为文华殿,这是朝廷六部处理事务和等待早朝或召见的地方。
进了奉天门有一条长长的直道,然后就是王宫最大的宫殿:奉天殿,是早朝的地方,一般大朝在这里举行。
奉天门后面就是太华殿,是汉王的处理政务、小朝、接见百官的地方。
过了太华殿就是太华门,太华门两侧也是高大城墙,到了这里,文武百官不奉召不得入内。
过了太华门往里走,就是太和殿,是汉王睡觉的宫殿,一般情况下除非病重、或特殊情况,不在这里召见百官。太华殿左侧为永和宫,是汉王学习和练武的地方。太华殿右侧为万寿宫,是汉王的母亲居住之地。当然,秦雄母亲早就死了,这个宫殿是要空着的,目前作为汉王宴请群臣的地方。万寿宫后面是御厨房。
过了太和殿,就是坤宁宫,是王后居住的地方。坤宁宫两侧分别为东宫和西宫,是贵妃住的地方。宫殿四周都有花园、水池、假山、亭台楼阁,供妃子们游玩。坤宁宫后面分左右分别是归宁宫和万仪宫,是妃子们居住的地方。再往后则是没有册封的妃子居住。最后是宫女和太监居住的地方。
此次迁居长安,礼部共选拔宫女二百百人,太监一百人。宫女和太监皆分四等,按品级拿俸禄。秦雄开始并不想要这么多太监,觉得做太监其实是对男人尊严的一种侮辱,但是公羊沛和叶忠给他计算了一下,光御膳房就需要三十个太监,再加上买东西的,运送垃圾的。还真少不了。
叶忠为大总管,又叫掌印司礼仪太监,正四品。随汉王上朝议政,负责传旨、宣召,负责宫内所有太监的升迁、调度。
宋德为外务总管,正六品。负责王宫作坊的监察、以及宫内用品采购、传令。
康荣,最近提拔的一个乖巧能干的小太监,为内务总管,正六品。负责宫内事物。诸如御膳房、宫女太监薪水发放,宫内调度等等。
至于宫女的官职,大多各司其职,有王后安排。
汉王手下太监七人,值班的四个,然后是叶忠、宋德、康荣,宫女十二人。王后身边太监四人,宫女八人。贵妃太监两人,宫女四人。嫔妃太监一人,宫女四人。嫔妃以下,宫女二人。
搬进长安宫以后,让秦雄为难的是梦禅的安排,梦禅不能算嫔妃,也不算是宫女,正规来说,梦禅算是个护卫,可总不能把她当做护卫来安排。于是秦雄暂时把它安排到东宫居住,而且还给陪了四个宫女,这待遇可等于嫔妃的待遇,只是梦禅不懂那么多,你给安排,我就接纳了。
搬进长安宫才过了五天,帝国宣召使就来到了云泽,因为皇甫冉从中帮忙,帝国给汉王的礼节算是很隆重,随行人员多达一百五十人,不但有太监、帝国臣子,还有不少商人。
秦雄在奉天殿安排了隆重的接待仪式,东冶国和诸夏也都派来了使者祝贺。从此以后,汉王就正式成了帝国任命下的诸侯王。
帝国使者在云泽住了五天,然后就匆匆回国。目前帝国内部问题也很多,所以说大家都很忙。
帝国使者走了以后,礼部就开始筹备汉王的婚礼,这可是云泽一件大事,不但百官重视,就连百姓们也都非常重视。当然,秦雄更重视。唯独让人比较扫兴的是,这次到底是先娶东郭婉儿,还是先娶若媚。
按道理说,跟婉儿订婚在前,而且是按照迎娶王后的礼节来下聘礼的,可谓三媒六证。但若媚目前是诸夏的公主,是诸夏王赐婚。总不能让诸夏的公主来云泽当个妃子,这样诸夏王一定不愿意,他不愿意,事情就麻烦了很多。
三月二十日大朝争论的就是这件事,礼部、刑部、户部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认为与诸夏示弱是当前汉国能够富强的保证,既然还要承认诸夏的宗主国地位,那就必须把若媚尊为王后。况且若媚乃是公主身份,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慧贤德,符合王后的地位和标准。
兵部、吏部、工部则认为,汉王下聘婉儿在先,而且已经有两年之久,若不是汉王执意要等到十八岁结婚,这时候婉儿已经是王后了。况且当年汉王和婉儿订婚,礼部曾经告喻全国,通令天下。若时至今日,婉儿并无过错,就被无辜被贬,王室的诚信何在,朝廷的颜面何在。汉王立后,乃是大事,岂能轻言废立?况且那若媚不过是个郡守的女儿,只是靠舞蹈取悦夏王才得了公主的名号,汉王娶她不过是迷惑诸侯王而已。一个是靠舞蹈迷惑君主的舞姬,一个是心慈仁厚的医者,高下立判。
双方你争我吵,几个脾气大的差点挥拳相向,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秦雄无奈,他还没意识到,其实这次王后的竞争,就是两股朋党势力的竞争,王后的人选极有可能左右以后两股势力的大小,双方当然都不肯让步。
“谢丞相您是什么意思?”秦雄看了看一直不发言的谢松问道。
谢松当然是支持东郭婉儿的,但是他身为百官之首,不能以一己之私来评判,双方各有道理。从大局上看,必须把若媚立为王后,若媚乃是诸夏人,她成了王后,那些诸夏老臣自然顺风顺水,势力必然膨胀。况且婉儿订婚在前,已经诏谕全国,贸然被贬势必影响朝廷的形象,而且他也不希望汉室老臣一家独大。他要的是个平衡!
“国君立后,虽然是国家大事,但首先他是国君的私事。最终还是要汉王来定夺,若是汉王觉得难以定夺,不如就立两个王后,这样一来双方都公平。”
听了这话公羊沛两步走到殿中:“丞相,自古国无二主,王无二后,王后执掌后宫,乃是一国之母,岂有两人同时为后的道理?日后定然少了争端。”
公羊沛说完,还有几个老臣出来表示同样的意思,反正立两个王后的事情别说诸侯国,就是帝国都没这样干过。两后掌权,以后后宫还不闹翻天?
秦雄想了想这样也不错,双方都不偏袒,管他什么规矩、制度。这些不都是人定的吗?于是他冷哼一声:“这件事不必再议,就按谢丞相说的办吧,孤王同时迎娶两位王后。”
散朝以后,谢松刚回到文化殿,申无心就从后边跟了过来,眉头紧锁。
“申丞相,为何郁郁寡欢?”谢松笑了笑。
申无心让文书把门关了,这才凑到谢松跟前:“唉……!谢丞相,汉王同时娶两个王后我倒能接受,可你想过没有,那药王的孙女宅心仁厚,我听说私底下还给伺候她的宫女治病。而那尚若媚乃是郡守的女儿,况且在夏王宫中住过一年,对宫廷内斗之事定然见的多了。这婉儿如何是她的对手?以后时间长了,后宫还是不是尚若媚说了算。”
谢松点点头:“申丞相担心的不无道理,这件事我也考虑过。但这些毕竟是汉王家事,况且以汉王的能力,尚且不至于让两个王后发生大的分歧。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朝堂上的局势你也看到了,双方都不肯让步,我们只有先解决了眼前问题,以后出了问题在想办法解决吧。”
申无心再叹一口气:“虽然是眼前的问题解决了,但谢丞相可是给汉国留了一个大隐患啊。”
“申丞相多虑了,两个王后相争毕竟之事王宫内部的事情,只要不转嫁到宫外,就成不了大问题。那尚若媚的弟弟尚欢乃是一个纨绔子弟,兵部又在汉国老臣陆奢手里,只要他不掌握兵权,再有吏部压制一下,他成不了大气候。东郭婉儿的兄弟现在已经开始涉足朝堂,只要我们多加提拔,日后定然能成气候。宫廷争斗,最终还是要宫外解决的。”
“那你倒是说一说,都分了那些派别?”
宋德唯唯诺诺,他也怕得罪人啊。不过汉王既然问,自己总不能不说,于是思量再三才说道:“从目前形势来看,主要是三派,一个是以谢松丞相为首的一派,他手下的人大都是隐士出身,虽然有牵连,但都清高,不会做的太过。然后是户部陶瑞尚书和刑部墨尚书、礼部公羊沛,这些人大都是诸夏旧臣,彼此惺惺相惜。最后就是汉国老臣,像吏部翟尚书,工部公叔皋、兵部陆奢将军。”
宋德这样说只是稍微提了一点皮毛,他只是个太监,当然不想得罪人,尤其是谢松,平时跟老国丈东郭药王、参商、西门无伤、还有制弓大师图桑走的很近,这些人那个不是老前辈,谢松一个都敢得罪,他也不敢说出来。其实也正如他所说,谢松虽然大权在握,但毕竟已经位极人臣,作为丞相,他平时和别人的交往,大都是学术上的交往,或者说是有才华的人之间的学习,谢松对朋党之争也不擅长,更不喜欢。反倒是陶瑞一党,和汉国老臣之间的矛盾已经慢慢开始激化。目前云泽流民日盛,户部的权利越来越大,对其他几个部指手画脚,大有取代谢松之势。尤其是在州县官吏的安排上,户部更是得寸进尺,把那些在接收流民立下过功劳的人,统统安排进来。吏部本来是六部之首,却苦不堪言,翟争现在日子不好过。云泽没有选拔官吏的明确制度,那些在户部历练过的人,直接安排到州县,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部又能怎样,工部目前是责任重,却只能给户部要钱,所以看起来总是在陶瑞面前低人一等。
而秦雄也只是笑了笑:“这些人走的近点倒也没什么,只要私底下互相拆台就好。”
回到云泽修养几天,秦雄就要办一件大事。他要住进长安城,经过三年时间的修建,动用工程兵近两万人,杂役四万人修建的长安王宫已经弄好,帝国册封的使者马上就到,而且他也准备大婚。搬进长安城已经是刻不容缓。
天启五年三月初八,秦雄动用了两万兵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迁都历程。
长安王宫内城东西长两千米,南北长四千米,城墙高二十四米。是工神西门无伤收关之作。
南门为承天门,承天门往里走,左右两侧驻扎王宫守卫。然后是奉天门,奉天门左侧(以进门视觉)为武英殿,右侧为文华殿,这是朝廷六部处理事务和等待早朝或召见的地方。
进了奉天门有一条长长的直道,然后就是王宫最大的宫殿:奉天殿,是早朝的地方,一般大朝在这里举行。
奉天门后面就是太华殿,是汉王的处理政务、小朝、接见百官的地方。
过了太华殿就是太华门,太华门两侧也是高大城墙,到了这里,文武百官不奉召不得入内。
过了太华门往里走,就是太和殿,是汉王睡觉的宫殿,一般情况下除非病重、或特殊情况,不在这里召见百官。太华殿左侧为永和宫,是汉王学习和练武的地方。太华殿右侧为万寿宫,是汉王的母亲居住之地。当然,秦雄母亲早就死了,这个宫殿是要空着的,目前作为汉王宴请群臣的地方。万寿宫后面是御厨房。
过了太和殿,就是坤宁宫,是王后居住的地方。坤宁宫两侧分别为东宫和西宫,是贵妃住的地方。宫殿四周都有花园、水池、假山、亭台楼阁,供妃子们游玩。坤宁宫后面分左右分别是归宁宫和万仪宫,是妃子们居住的地方。再往后则是没有册封的妃子居住。最后是宫女和太监居住的地方。
此次迁居长安,礼部共选拔宫女二百百人,太监一百人。宫女和太监皆分四等,按品级拿俸禄。秦雄开始并不想要这么多太监,觉得做太监其实是对男人尊严的一种侮辱,但是公羊沛和叶忠给他计算了一下,光御膳房就需要三十个太监,再加上买东西的,运送垃圾的。还真少不了。
叶忠为大总管,又叫掌印司礼仪太监,正四品。随汉王上朝议政,负责传旨、宣召,负责宫内所有太监的升迁、调度。
宋德为外务总管,正六品。负责王宫作坊的监察、以及宫内用品采购、传令。
康荣,最近提拔的一个乖巧能干的小太监,为内务总管,正六品。负责宫内事物。诸如御膳房、宫女太监薪水发放,宫内调度等等。
至于宫女的官职,大多各司其职,有王后安排。
汉王手下太监七人,值班的四个,然后是叶忠、宋德、康荣,宫女十二人。王后身边太监四人,宫女八人。贵妃太监两人,宫女四人。嫔妃太监一人,宫女四人。嫔妃以下,宫女二人。
搬进长安宫以后,让秦雄为难的是梦禅的安排,梦禅不能算嫔妃,也不算是宫女,正规来说,梦禅算是个护卫,可总不能把她当做护卫来安排。于是秦雄暂时把它安排到东宫居住,而且还给陪了四个宫女,这待遇可等于嫔妃的待遇,只是梦禅不懂那么多,你给安排,我就接纳了。
搬进长安宫才过了五天,帝国宣召使就来到了云泽,因为皇甫冉从中帮忙,帝国给汉王的礼节算是很隆重,随行人员多达一百五十人,不但有太监、帝国臣子,还有不少商人。
秦雄在奉天殿安排了隆重的接待仪式,东冶国和诸夏也都派来了使者祝贺。从此以后,汉王就正式成了帝国任命下的诸侯王。
帝国使者在云泽住了五天,然后就匆匆回国。目前帝国内部问题也很多,所以说大家都很忙。
帝国使者走了以后,礼部就开始筹备汉王的婚礼,这可是云泽一件大事,不但百官重视,就连百姓们也都非常重视。当然,秦雄更重视。唯独让人比较扫兴的是,这次到底是先娶东郭婉儿,还是先娶若媚。
按道理说,跟婉儿订婚在前,而且是按照迎娶王后的礼节来下聘礼的,可谓三媒六证。但若媚目前是诸夏的公主,是诸夏王赐婚。总不能让诸夏的公主来云泽当个妃子,这样诸夏王一定不愿意,他不愿意,事情就麻烦了很多。
三月二十日大朝争论的就是这件事,礼部、刑部、户部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认为与诸夏示弱是当前汉国能够富强的保证,既然还要承认诸夏的宗主国地位,那就必须把若媚尊为王后。况且若媚乃是公主身份,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慧贤德,符合王后的地位和标准。
兵部、吏部、工部则认为,汉王下聘婉儿在先,而且已经有两年之久,若不是汉王执意要等到十八岁结婚,这时候婉儿已经是王后了。况且当年汉王和婉儿订婚,礼部曾经告喻全国,通令天下。若时至今日,婉儿并无过错,就被无辜被贬,王室的诚信何在,朝廷的颜面何在。汉王立后,乃是大事,岂能轻言废立?况且那若媚不过是个郡守的女儿,只是靠舞蹈取悦夏王才得了公主的名号,汉王娶她不过是迷惑诸侯王而已。一个是靠舞蹈迷惑君主的舞姬,一个是心慈仁厚的医者,高下立判。
双方你争我吵,几个脾气大的差点挥拳相向,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秦雄无奈,他还没意识到,其实这次王后的竞争,就是两股朋党势力的竞争,王后的人选极有可能左右以后两股势力的大小,双方当然都不肯让步。
“谢丞相您是什么意思?”秦雄看了看一直不发言的谢松问道。
谢松当然是支持东郭婉儿的,但是他身为百官之首,不能以一己之私来评判,双方各有道理。从大局上看,必须把若媚立为王后,若媚乃是诸夏人,她成了王后,那些诸夏老臣自然顺风顺水,势力必然膨胀。况且婉儿订婚在前,已经诏谕全国,贸然被贬势必影响朝廷的形象,而且他也不希望汉室老臣一家独大。他要的是个平衡!
“国君立后,虽然是国家大事,但首先他是国君的私事。最终还是要汉王来定夺,若是汉王觉得难以定夺,不如就立两个王后,这样一来双方都公平。”
听了这话公羊沛两步走到殿中:“丞相,自古国无二主,王无二后,王后执掌后宫,乃是一国之母,岂有两人同时为后的道理?日后定然少了争端。”
公羊沛说完,还有几个老臣出来表示同样的意思,反正立两个王后的事情别说诸侯国,就是帝国都没这样干过。两后掌权,以后后宫还不闹翻天?
秦雄想了想这样也不错,双方都不偏袒,管他什么规矩、制度。这些不都是人定的吗?于是他冷哼一声:“这件事不必再议,就按谢丞相说的办吧,孤王同时迎娶两位王后。”
散朝以后,谢松刚回到文化殿,申无心就从后边跟了过来,眉头紧锁。
“申丞相,为何郁郁寡欢?”谢松笑了笑。
申无心让文书把门关了,这才凑到谢松跟前:“唉……!谢丞相,汉王同时娶两个王后我倒能接受,可你想过没有,那药王的孙女宅心仁厚,我听说私底下还给伺候她的宫女治病。而那尚若媚乃是郡守的女儿,况且在夏王宫中住过一年,对宫廷内斗之事定然见的多了。这婉儿如何是她的对手?以后时间长了,后宫还是不是尚若媚说了算。”
谢松点点头:“申丞相担心的不无道理,这件事我也考虑过。但这些毕竟是汉王家事,况且以汉王的能力,尚且不至于让两个王后发生大的分歧。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朝堂上的局势你也看到了,双方都不肯让步,我们只有先解决了眼前问题,以后出了问题在想办法解决吧。”
申无心再叹一口气:“虽然是眼前的问题解决了,但谢丞相可是给汉国留了一个大隐患啊。”
“申丞相多虑了,两个王后相争毕竟之事王宫内部的事情,只要不转嫁到宫外,就成不了大问题。那尚若媚的弟弟尚欢乃是一个纨绔子弟,兵部又在汉国老臣陆奢手里,只要他不掌握兵权,再有吏部压制一下,他成不了大气候。东郭婉儿的兄弟现在已经开始涉足朝堂,只要我们多加提拔,日后定然能成气候。宫廷争斗,最终还是要宫外解决的。”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9/9014/36840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