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推荐阅读:龙藏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神话入侵之我在地球斩神明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重生1977大时代荒古武神宋惜惜战北望桃花马上请长缨乡村透视神医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天气 又是一年春风至
    心情 又是一次启耕大典
    春耕祭祀风雨顺,
    告天告地禀神明。
    法晨带队下南洋,
    国力鼎盛抚四方。
    晨雾如纱,悄然漫过雕龙刻凤的宫阙。我立于鎏金铜镜前,任由宫人将十二旒冕冠缓缓戴上。
    珠串摇曳间,镜中那张沟壑纵横的面庞与银丝交错的鬓角,宛如一幅被岁月浸染的古画。指尖抚过冕服上盘金绣就的五爪金龙,金线依旧熠熠生辉,可曾经能挽强弓、执利剑的手,如今却连衣角的流苏都握得微微发颤。往昔金戈铁马的豪情,恰似指间流沙,在无声无息中悄然流逝。
    “陛下,吉时已近。”尖细的嗓音穿透思绪。我挺直佝偻的脊背,迈出寝殿。
    廊外,料峭的春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虽然寒意未消,却已能嗅到万物复苏的气息。远处传来隐约的钟鼓之声,似在催促,又似在呼唤,提醒着我肩负的重任。
    宫门前,早已是一片肃穆而又热烈的景象。文武百官朝服上的补子在晨光中闪烁,如星子缀满夜空;仪仗队旌旗猎猎,红绸翻飞间似燃起赤色火焰;乐师们屏息凝神,青铜编钟泛着冷冽的光,仿佛随时会奏响惊天之音。
    人群中,太子戴寿宁身着黛青色常服,腰间玉珏随着呼吸轻轻晃动,目光沉稳而坚毅,见我到来,他微微躬身,眉眼间尽是孺慕与敬重。
    望着他挺拔的身姿,记忆突然翻涌——曾经那个躲在我身后,怯生生拽着我衣袍的孩童,如今竟已能撑起一片天。
    而我,却在时光的打磨下,如同一柄锈迹斑斑的古剑,渐渐失去锋芒。
    随着司礼太监一声穿云裂帛的“启耕大典——开始!”,编钟轰然作响,鼓点如骤雨敲击,乐声似江海奔涌,激荡着每个人的心弦。我在太子与群臣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宫门外的籍田。
    籍田之上,三头毛色油亮的黄牛套着雕花木犁,犁头的青铜刃闪着幽光,仿佛能划开大地的胸膛,唤醒沉睡的希望。
    礼部尚书李达文疾步上前,他那有些泛灰的头发在风中轻扬,双手高举农具,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陛下,此乃籍田之犁,愿您亲耕,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我伸手握住犁柄,粗糙的木质纹理硌得掌心生疼,恍惚间,仿佛触到了千年前先祖们留下的温度。
    我轻抖缰绳,黄牛哞叫一声,缓缓前行。犁铧切入泥土的刹那,湿润的土块翻卷而起,泥土的腥香扑面而来。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大地对话,沉重而坚定。身后传来太子亦步亦趋的脚步声,我却不敢回头——不是怕累,而是怕对上他年轻英武的面容,徒生岁月无情的感慨。
    当第三道犁沟蜿蜒在籍田之上时,我的脊背已如压弯的弓,额头的汗珠顺着皱纹滑落,滴入新翻的泥土中,转瞬不见踪迹。
    将农具递给太子的瞬间,他指尖的温度透过木柄传来,温热而有力。看着他行云流水般耕作,动作娴熟利落,围观的百姓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我倚着观礼台的朱红立柱,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赞叹声,眼前却浮现出无数个深夜——去年大旱时,我在御书房对着泛黄的舆图彻夜难眠,烛火将我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如同这捉摸不定的国运。那时,我调粮赈济,组织修渠,每一道政令的背后,都是对万千子民的牵挂。如今,新土翻涌,希望的种子即将播撒,但愿这一次,上苍能眷顾大理。
    “陛下,今岁定是丰年。”李达文不知何时来到身旁,声音里带着笃定。我望着他眼角细密的皱纹,恍惚间又回到了初登基时的模样——那时的我们,都怀揣着满腔热血,誓要让大理国河清海晏。
    现在就连正当壮年的李达文也有了老态了。
    “粮食,是社稷的根啊。”我轻叹,目光投向籍田上忙碌的百姓,他们弯腰播种的身影,与远处巍峨的苍山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画卷。
    暮色渐浓,回宫的马车缓缓驶过大街。车窗外,百姓们提着灯笼,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我靠在软垫上,冕服的重量似乎减轻了些,心中却愈发沉甸甸的。夕阳将最后一抹余晖洒在宫墙上,鎏金鸱吻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仿佛要延伸到不可知的未来。
    太子戴寿宁的身影在余晖中愈发清晰,我轻抚着腰间那已有裂纹的龙骨匕首。此刻,我已能想象它传递到太子手中时的模样。岁月虽无情,但只要大理国的火种永续,一切便都值得。
    没过几天便是右丞相俞法晨亲自带队下南洋的日子了。我也早早的赶到了河内城,好送一送我的这位大舅哥。
    晨雾如纱帐笼罩着河内港,青铜编钟撞响的余韵在海天之间回荡。我扶着观海台冰凉的汉白玉栏杆,望着港内林立的桅杆刺破云层。那些高耸的樯帆如同待发的箭矢,将整个港口织成一张蓄势待发的巨网,而我们,正站在这张网的中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8/8977/36683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