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告学子书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金色的阳光洒在广场上,将洁白的考卷晒得有些发烫。
    随着最后一声锣响,持续三日的科举考试终于结束。
    考生们鱼贯而出,神情各异。
    有的眉飞色舞,谈笑风生,显然对自己的答卷颇为满意;
    有的则愁眉紧锁,默默无语,似乎还在纠结考题的答案。
    “这次策论题真是出乎意料,竟然问的是如何发展大炎的工商业!”
    一个考生摇着手中的折扇,兴奋地说道,“我可是早有准备,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了三大篇!”
    “唉,别提了,”另一个考生苦着脸,“我光顾着背四书五经了,对工商业一窍不通,这下可完了。”
    广场上,考生们三五成群,讨论着考试内容,也憧憬着未来的仕途。
    有人畅想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有人则盘算着即便落榜,也能凭借这次考试的经验,在地方谋个一官半职。
    与此同时,雁云宫内,李川负手立于窗前,目光眺望远方。
    科举考试是他一手推行的,如今终于落下帷幕,他的心中感慨万千。
    “陛下,”郭守敬躬身行礼,“科举考试已经结束,考生们都离去了。”
    李川微微颔首,“朕要写一封告大炎学子书,你安排人誊抄后,分发给所有考生。”
    郭守敬领命退下,准备笔墨纸砚。
    李川走到案前,提笔蘸墨,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莘莘学子,朕今日执笔,非为祝贺,亦非为嘉奖……”
    李川笔走龙蛇,在洁白的纸上写下遒劲有力的字迹,“科举及第,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大炎的强盛,不在于皇权的稳固,不在于军队的强大,而在于尔等,在于每一个大炎的子民……”
    李川笔锋顿了顿,目光落在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上,继续写道:
    “朕希望,尔等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用于建设大炎,造福百姓……”
    他写得很投入,仿佛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封告学子书中。
    郭守敬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陛下……”郭守敬刚想开口,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心中的激动。
    郭守敬屏息凝神,不敢打扰李川。
    御案上,李川的笔尖在纸上游走,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春蚕咀嚼桑叶,又似细雨敲打窗棂。
    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郭守敬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这墨香中,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让人心潮澎湃。
    李川写完最后一个字,长舒一口气,将笔轻轻放在笔架上。
    郭守敬这才敢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张写满字的纸,轻轻吹着上面的墨迹,生怕弄脏了这珍贵的文字。
    待墨迹干透,他恭恭敬敬地将告学子书折叠好,揣入怀中,仿佛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考场外,学子们或喜或忧,议论纷纷。
    “唉,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考上。”
    一个身着青衫的学子叹息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我倒是觉得,就算考不上,也能回大唐谋个差事。”
    另一个学子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
    “回大唐?”
    先前那学子苦笑一声,“谈何容易啊!大唐世家把控一切回去又能如何?”
    “说的也是……”另一个学子附和道,“听说大炎的官员俸禄优厚,还能参与国家建设,不像大唐,处处受到掣肘。”
    就在这时,一个学子指着远处墙上张贴的告示,大声喊道:
    “快看!那是什么?”
    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一张巨大的告示贴在墙上,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由于距离较远,众人看不清上面写的是什么。
    “我去看看!”
    一个身材高大的学子自告奋勇,挤过人群,跑到告示前。
    他仔细辨认着上面的文字,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莘莘学子,朕今日执笔……”
    众人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那学子声音洪亮,如同洪钟大吕,将告学子书的内容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个人。
    人群中,有人听得热血沸腾,有人听得热泪盈眶,有人听得沉默不语……
    “这……这是陛下写给我们的?”一个学子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是啊!”
    另一个学子激动地握紧拳头,“陛下如此重视我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报效大炎!”
    人群中,两个学子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马周和赵阳……
    雁云宫外,告示前人头攒动。
    负责张贴告示的官员特意挑选了嗓门洪亮的年轻学子来诵读告学子书,好让更多人听见。
    这名学子名叫周正,起初声音还有些颤抖,许是紧张所致。
    可随着他读下去,声音逐渐变得坚定,字字铿锵,仿佛带着一股莫名的力量,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马周站在人群中,听得如痴如醉。
    他本是寒门子弟,饱受世态炎凉,对前途不抱希望。
    如今听到李川这番肺腑之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一座灯塔,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8/8848/36380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