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院士之路 > 第15章 从安徽淮南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细胞生物学家韩家淮

第15章 从安徽淮南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细胞生物学家韩家淮

推荐阅读:重生98年,获得一元秒杀系统下山寻双亲,我靠相术断生死!满级大佬:我竟然回了新手村年代:我在58有块田星际猎人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啊非正常女天师去只灵魂归有体武道霸主侯门第一纨绔

    院士出生地
    韩家淮,1960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
    谢家集区位于淮南市中部,东与田家庵区接壤,南及西南方与寿县为界,西北与八公山区相连,北与潘集区相交。
    谢家集区总面积275.7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0月,谢家集区下辖5个街道、4个镇,2个乡。2022年末,谢家集区户籍人口29.07万人。
    谢家集区历史悠久,早在大禹分天下为九州之时,谢家集区归属扬州辖境。
    到了夏商之际,谢家集区境内又改归属“淮夷”。
    但谢家集正式置区,还是在1961年10月1日,由当时的八公山区,分为现在的八公山区和谢家集区,两个县级区,至此,谢家集区才单独成区。
    由此可见,韩家淮院士出生地-淮南谢家集区,与淮南八公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说淮南谢家集区,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提及淮南八公山,知道的人就太多了。
    因为有关淮南八公山的历史故事,真的不少,其中广为流传的就有以下三则。
    首当其冲的是八公山名称的由来故事。相传,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将天下贤士聚集在此,讲经论道、着书立说、筑炉炼丹,寻求长生不老之术。
    在其数千门客中,有8位方术之士最为着名,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田由、晋昌、雷被、毛被、左吴、伍斌,时称"八公"。
    这八公和其他门客,还共同协助刘安编纂了中国第一部鸿篇巨制《淮南子》,相当于如今的百科全书。
    之后,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八公山因此而得名。
    紧随其后的是八公山豆腐的故事。
    传说,淮南王刘安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召集了许多方士,在八公山上炼起了丹药。
    有一天,刘安和方士们正在炼丹,谁知一个炼丹术士粗心大意,将盐卤放进了装满豆浆的锅里,等到他们反应过来,豆浆已经凝成了絮状。
    有人尝了尝,觉得味道很鲜美,于是大家纷纷来尝,都觉得很好吃。
    就这样,仙丹未得,却无意中发明了豆腐。后来又经过不断改进,就成了今天驰名遐迩的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承载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见证了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最后一个八公山故事,就是赵匡胤困南塘的故事 。
    相传,赵匡胤被困南塘,大将高怀德之子高君保回东京搬救兵,女将陶三春亲自挂帅印领兵驰援。
    在蒙城西北的双锁山,陶三春遇到了刘金定,两人一同前往八公山,营救赵匡胤。
    刘金定率兵来到八公山下,力杀四营,最后由寿唐关闯入唐帅帐,将南塘主将于洪,堵在峡谷独笼冲,采用火攻歼敌,解除南塘之围。
    出生地解码
    从韩家淮院士的出生地淮南谢家集区来看,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与淮南八公山的紧密联系,对他的成长和学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谢家集区作为淮南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氛围,这为韩家淮院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淮南八公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其有关刘安与八公炼丹、编纂《淮南子》以及豆腐起源的传说,都展示了古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这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韩家淮院士对于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他后来成为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奠定了基础。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出生地虽然可能为韩家淮院士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文化熏陶和成长环境。
    但他能够成为院士,更多地还是依赖于他个人的努力、才华以及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他通过系统的学习、深入的研究以及不断的探索,逐渐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最终获得了院士的荣誉。
    院士求学之路
    1978年,韩家淮考入北京大学,198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韩家淮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1992年间,韩家淮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3年-2007年间,韩家淮先后担任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求学之路解码
    韩家淮院士的求学之路,对其后来成为院士的影响是深远的。
    从他在北京大学的本科和硕士学习,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的博士学习,再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博士后研究,这一连串的学术经历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培养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7/7779/32337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