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军校
推荐阅读:万古第一神、宅魔女、这个主神空间怎么是缝合怪啊!、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望仙门、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我的空间能修仙、九星霸体诀、致异世界、混在漫威的玩家们、
“庄子固,在长山岛(烟台长岛)建的学校可已经建设完毕?”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之后李信终于将军屯初步建好,随后他便命人在登州外海的长山岛修建一个屯堡建立一个学校。面对属下们的疑惑,他也是不做解释。
“禀总镇,学校馆舍都已经建好,依照您的要求校场、舆图、沙盘等都已经设置完毕。”
已经成为游击将军的庄子固面对李信的时候表现的更加恭谨,因为越是跟随李信他越觉得李信深不可测,不但军事上指挥作战强,在民生上也是样样精通。
“好,传我命令,各部百总以上的军中主官每人都要提出一些自己的训练见解以及领兵注意事项。注意不得互相抄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
“遵命!”
李信之所以这么做是自然是要集采众人的经验编写一部适合当前需要的士卒训练操典,他在长山岛建立的馆舍自然是要建立军校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又岂能不知道军校的重要性,特别是有袁大头、常凯申两位“前辈”的示范作用,已经一心想要建立自己势力的李信岂能不效仿一番。
虽然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作为教材,但是李信觉得这教材对高级将领有用,而不是培训基层军官的教材。
所以在解决了场地经费等问题之后,李信便打算先让这些有实战经验的百总以上的部下军官编写一份。打算先慢慢用这份教材,再有机会进行完善。
于是在李信的这个命令传达下去之后他部下的那些平日里拿刀砍人一个比一个凶猛的军官们,现在却愁眉苦脸的开始编写教材。
为了能够编写出有用的教材,李信特意给部下分配的命令也不同,骑兵军官编写马术、骑兵训练、袭扰、追击等,步兵则编写步兵列阵、冲击、防御等,炮兵则是炮火准备以及步炮协同等,可以说是各负其责。
等到张彝宪从京城派来探子的时候,李信的长山岛军校已经正式开展教学了,李信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长山岛军校第一任校长。
为了拉拢人心,李信特意到岛上与学员们同吃同住同时不让他们称呼自己为总镇,而是称呼自己为校长,将来这些人成为领兵大将之后便都是自己的门生故旧。
“总镇,登州来了一批形迹可疑的人,属下观察了他们许久发现他们可能是京师来的探子。”
在长山岛的海滩上脸上冷漠没有表情的卢大海低声向李信汇报着自己的发现,虽然他的暗卫数量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充到了现在的数百人,但是他依然还是跟以前一样的话语稀少。
“看来是皇帝对我不放心,没关系让他们看。记住只要他们没发现长山岛的军校与刘公岛的水师基地,其他随便他们看。”
“遵命!”
“还有就是命人在登州城中大肆装修一番我的府邸,同时故意传出登州府军屯有很大一部分被我侵吞的消息。”
听李信说完之后卢大海答应了一声,他知道李信这是故意自污来保全自己,正当他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却又听到李信说道:“大海,你放心过不了几年咱们便从这里渡海收复辽东!”
卢大海身子一震,原本一直冷漠的脸色也出现了变化,他哽咽着嗓子低声说了一句:“是!”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登州城里热闹非凡,登莱总兵府开始大兴土木而在新招收来的百姓当中也流传着他们来种地其实是给总兵老爷当佃农不用担心被欺负。
张彝宪派来的探子们就这样在卢大海手下的暗卫的严密监视之下自以为探查到了足够的情报,于是一个个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登州。
“田产、豪宅、还有食盐。”
不久之后崇祯面色如常的看着张彝宪亲自送来的情报,嘴里喃喃自语,而张彝宪则面色恭谨的侍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看来这李信也不是那么清廉嘛。”
崇祯又说了一句之后便抬头对张彝宪问道:“可还有其他的情况?”
“回皇爷,还有就是探听到李信不喜欢北方的大脚女子,更喜欢江南女子,所以派人前往扬州购买瘦马去了。”
“呵呵,这就是建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良将啊!”崇祯又讽刺的笑了笑。
“皇爷,是否要老奴派人继续去监视李信?他居然敢欺君,实在是大逆不道。”
“算了吧,这些都不算什么。岳武穆不是曾经说过嘛,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可定。他可没说让武将不贪财,武将贪点财没有什么,咱们大明现在还有不贪财的吗?”
“都怪老奴无能,不能替皇爷分忧!”
说着张彝宪眼圈一红同时双膝跪倒向崇祯哭诉起来,崇祯见状不由心里一暖,他觉得还是这些家奴更加可靠。
“这不怪你,这是咱们大明多年以来的积弊,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你先下去吧。”
“是!”
等张彝宪走后,崇祯起身走了几圈之后又拿起毛笔在李信的名字下面备注了一行小字:有所求,可用之臣。尛說Φ紋網
接着他便又开始查看关于山西战事的奏疏,自从义军被卢象升又赶回山西之后,他们便有在山西常驻不走的趋势,不但多次击败官军的围攻还一度威胁到就藩在潞州(长治)的沈王。
这让崇祯恼怒之余严令各路官军不得懈怠,加紧围攻义军。在平定山东叛乱战事之中立下功劳的杨御蕃、邓杞等人都被他派往了山西。
而义军则在总盟主紫金梁王自用的带领下占据阳城、王屋山一带与官军对峙,并不断有人向南迁移,大有进入河南的趋势。
这一变化让河南的地方官员大为紧张,他们派兵巡视黄河用尽一切办法封堵义军渡河的可能性。而就在这时候,远在辽东沈阳的皇太极却遇到了手下的逼宫,被迫召开了一次由各贝勒、内大臣参与的议政会议。
。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之后李信终于将军屯初步建好,随后他便命人在登州外海的长山岛修建一个屯堡建立一个学校。面对属下们的疑惑,他也是不做解释。
“禀总镇,学校馆舍都已经建好,依照您的要求校场、舆图、沙盘等都已经设置完毕。”
已经成为游击将军的庄子固面对李信的时候表现的更加恭谨,因为越是跟随李信他越觉得李信深不可测,不但军事上指挥作战强,在民生上也是样样精通。
“好,传我命令,各部百总以上的军中主官每人都要提出一些自己的训练见解以及领兵注意事项。注意不得互相抄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
“遵命!”
李信之所以这么做是自然是要集采众人的经验编写一部适合当前需要的士卒训练操典,他在长山岛建立的馆舍自然是要建立军校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又岂能不知道军校的重要性,特别是有袁大头、常凯申两位“前辈”的示范作用,已经一心想要建立自己势力的李信岂能不效仿一番。
虽然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作为教材,但是李信觉得这教材对高级将领有用,而不是培训基层军官的教材。
所以在解决了场地经费等问题之后,李信便打算先让这些有实战经验的百总以上的部下军官编写一份。打算先慢慢用这份教材,再有机会进行完善。
于是在李信的这个命令传达下去之后他部下的那些平日里拿刀砍人一个比一个凶猛的军官们,现在却愁眉苦脸的开始编写教材。
为了能够编写出有用的教材,李信特意给部下分配的命令也不同,骑兵军官编写马术、骑兵训练、袭扰、追击等,步兵则编写步兵列阵、冲击、防御等,炮兵则是炮火准备以及步炮协同等,可以说是各负其责。
等到张彝宪从京城派来探子的时候,李信的长山岛军校已经正式开展教学了,李信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长山岛军校第一任校长。
为了拉拢人心,李信特意到岛上与学员们同吃同住同时不让他们称呼自己为总镇,而是称呼自己为校长,将来这些人成为领兵大将之后便都是自己的门生故旧。
“总镇,登州来了一批形迹可疑的人,属下观察了他们许久发现他们可能是京师来的探子。”
在长山岛的海滩上脸上冷漠没有表情的卢大海低声向李信汇报着自己的发现,虽然他的暗卫数量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充到了现在的数百人,但是他依然还是跟以前一样的话语稀少。
“看来是皇帝对我不放心,没关系让他们看。记住只要他们没发现长山岛的军校与刘公岛的水师基地,其他随便他们看。”
“遵命!”
“还有就是命人在登州城中大肆装修一番我的府邸,同时故意传出登州府军屯有很大一部分被我侵吞的消息。”
听李信说完之后卢大海答应了一声,他知道李信这是故意自污来保全自己,正当他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却又听到李信说道:“大海,你放心过不了几年咱们便从这里渡海收复辽东!”
卢大海身子一震,原本一直冷漠的脸色也出现了变化,他哽咽着嗓子低声说了一句:“是!”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登州城里热闹非凡,登莱总兵府开始大兴土木而在新招收来的百姓当中也流传着他们来种地其实是给总兵老爷当佃农不用担心被欺负。
张彝宪派来的探子们就这样在卢大海手下的暗卫的严密监视之下自以为探查到了足够的情报,于是一个个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登州。
“田产、豪宅、还有食盐。”
不久之后崇祯面色如常的看着张彝宪亲自送来的情报,嘴里喃喃自语,而张彝宪则面色恭谨的侍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看来这李信也不是那么清廉嘛。”
崇祯又说了一句之后便抬头对张彝宪问道:“可还有其他的情况?”
“回皇爷,还有就是探听到李信不喜欢北方的大脚女子,更喜欢江南女子,所以派人前往扬州购买瘦马去了。”
“呵呵,这就是建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良将啊!”崇祯又讽刺的笑了笑。
“皇爷,是否要老奴派人继续去监视李信?他居然敢欺君,实在是大逆不道。”
“算了吧,这些都不算什么。岳武穆不是曾经说过嘛,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可定。他可没说让武将不贪财,武将贪点财没有什么,咱们大明现在还有不贪财的吗?”
“都怪老奴无能,不能替皇爷分忧!”
说着张彝宪眼圈一红同时双膝跪倒向崇祯哭诉起来,崇祯见状不由心里一暖,他觉得还是这些家奴更加可靠。
“这不怪你,这是咱们大明多年以来的积弊,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你先下去吧。”
“是!”
等张彝宪走后,崇祯起身走了几圈之后又拿起毛笔在李信的名字下面备注了一行小字:有所求,可用之臣。尛說Φ紋網
接着他便又开始查看关于山西战事的奏疏,自从义军被卢象升又赶回山西之后,他们便有在山西常驻不走的趋势,不但多次击败官军的围攻还一度威胁到就藩在潞州(长治)的沈王。
这让崇祯恼怒之余严令各路官军不得懈怠,加紧围攻义军。在平定山东叛乱战事之中立下功劳的杨御蕃、邓杞等人都被他派往了山西。
而义军则在总盟主紫金梁王自用的带领下占据阳城、王屋山一带与官军对峙,并不断有人向南迁移,大有进入河南的趋势。
这一变化让河南的地方官员大为紧张,他们派兵巡视黄河用尽一切办法封堵义军渡河的可能性。而就在这时候,远在辽东沈阳的皇太极却遇到了手下的逼宫,被迫召开了一次由各贝勒、内大臣参与的议政会议。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7/7550/31775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