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没去报官?”
    刘德信听着也挺稀奇,感觉像是民间故事一样,只是少了传统道德的说教。
    “没有,怎么报,什么证据都没有,到时候肯定还得被讹一笔。”
    老百姓的认知还是很清晰的,知道这衙门就是有理无钱莫进门,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报官。
    哪怕现在是红方主政,在他们眼里都差不了多少,这就需要扭转人们的刻板印象了。
    “有人说是撒酒疯练拳出了一身汗,中风没的,私底下都传是中邪了……”
    王玉英说着说着,声音也就压低了下来,有孩子在呢,还是不让听到比较好。
    当年刘德信小时候在村里,夏天屋里热得很,还总是停电,都是去附近的晒麦场纳凉,
    周围的邻居老老少少都搬着凳子,拿着蒲扇过去,扇着扇子聊着天,度过炎热的夏夜。
    当时就有很多老人喜欢讲各种故事,全是奇闻轶事,有鼻子有眼实名制的那种,小孩子听多了,胆子就变得小了很多,晚上都不敢单独出屋。
    “他朋友那边没提供什么线索吗?”
    “倒是都说了,就那么几个人聚着研究县志来着。”
    “县志?研究那干嘛,也不像是做学问的人啊。”
    “还不是听你太姥姥那边传出来的故事,说这边有朱棣留下的藏宝库,他们就想上了,一直在研究寻宝。”
    要说是汉墓,刘德信倒是知道,毕竟这边从村名就知道中山靖王刘胜挂在附近,埋在陵山,六七十年代崩山采石的时候炸出了墓道口,才得以重见天日。
    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等等诸多文物,当年还去参观过,可惜看的都是仿品,真品被上面收走了。
    朱棣这个倒是没有出现过,估计还是民间传说。
    从老妈的叙述中,刘德信知道这个事儿还是历史加传说的结合体。
    太姥姥姓朱,都说是燕王系的后人,有族谱还有每年的祭祖活动,周边省市都有人过来参与。
    刘德信估计这也得是清亡之后的事儿了,不然都得被杀猪了。
    他们家里口口相传说是当年在这附近有藏宝,吴庄那边确实也有当年的大营遗址,还有说藏宝里面有金猪十二头,然后就有北庄附近的人说晚上经常看见很多大白猪来啃麦苗。
    很多人都想着找到宝藏,有求名的,有求利的,当然后者居多。
    “这不都是故事么?套上真实历史真真假假一编,还真有人较真啊?”
    “他们几个老家伙就是,一直在收集民间传说,研究县志和历史书,听说是找到了一块碑,上面的碑侧面证明了部分,所以隔三岔五的聚会研究。”
    嚯,没想到还真让他们找到好东西了,民间考古工作者?
    难道是被人暗算了?
    不过还没找到呢,应该没必要啊。
    姑且就当是冬天摔倒了吧。
    刘德信本来还想说可以报告给村里的驻村干部,后来想想这种算是怪力乱神的东西了,少不了会被当成迷信,来一场移风易俗的活动。
    现在正是交锋逐渐激烈的时期,应该没有人力和时间去寻找不确定的宝藏。
    回头有机会自己倒是可以去石碑附近转转,也许可以通过空间的功能得到新的线索。
    如果真有宝藏,那么还能缓解建国后缺少黄金白银的窘境,毕竟光头们胜利转进的时候,可是把大陆搜刮的一干二净。
    诶,想到这儿倒是提醒了刘德信,尼玛光头运走那么多,不如想想截胡一下,能少运出一船,就少一部分损失。
    全部就别想了,全国这么大,累死刘德信也顾不上,到时候随缘吧。
    暂时先记下来,后续时间节点到了,来得及就搞,来不及也不给自己太多压力。
    明天刘德信打算就去保州城里,要是能买到票就直接走人,没有的话就等等再看。
    从回来这一路上,刘德信已经知道为什么需要护送了。
    短短的三百里路,正是红蓝双方对峙的区域,铁路控制权一直在争夺中,时常因为交火冲突以及破交战,导致火车暂停避险。
    而且还有流窜的伪军和土匪劫掠列车,尤其是琉璃河附近最危险,光头的宪兵以“搜查共谍”为由,随意扣押勒索更是常见。
    名义上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实际上差不多得翻个两三倍。
    一个是轨道破坏修复问题,还有就是红蓝双方经常扣车检查。
    现在的车票因为货币贬值,都特么差不多工人一周多的收入,还不一定能买到,要是着急买黄牛票,还得翻一番。
    最重要的就是保州郊县因为是在红方控制区域,所以基本无法通过审查买到票。
    好在在保州租的小院倒是能用上,到时候免不了要用上大哥的关系。
    玛德,这狗日的世道!
    不坐车的话,刘德信自己单人倒是还好,小戴宗的实力,加上空间扫描,能躲开一路上的风险,但是带上家人就没办法避险了。
    刘德信之前琢磨的窗口期,真正到了实际应用,发现风险很大,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跟老太太说的让姑姑一家回来,也需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到老家容易,回津门难,除非是姑姑做好在老家生活的准备。
    所以刘德信和老太太说要和姑姑一家商量。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一家人从津门到四九城,都需要各种证明,有的忙呢。
    算来算去,最好的窗口期,其实还是得等建国后了。
    “奶奶,明天我去看看票,买到就走,你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带的?”
    “也好,正事儿要紧,不用带了,你还得来带着跑,等她们回家直接给就行。”
    “呃,我之前没说清楚……”
    “怎么,不好办吗?”
    老太太听着语气不对,也有些着急的问道。
    “那倒不是,就是回来应该还好,再回去的话,可能比较麻烦,有长久留在家里的可能。”
    老太太松了一口气,这对她来说算是好事儿,就是不知道女儿那边怎么说,
    “留下也好,能照顾到,你问问她们吧。”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7/7162/31126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