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教授女婿
推荐阅读:傲妃倾城:妖孽魔王靠边站、儒道至圣、穿书之系统助我成女主、提笔画江山、血刀客、废土大统领、星域圣芒、我是道士仙、修仙不累、第一婚宠:老公大人请自重、
杨小龙请岳父入坐道:“天运钱庄以高利贷为主业,现在出手还是为时过早。”
“要等张钦差回京复命前,那些濒临破产的商户为了存活,将不得不高价借贷银两周转,到那时才是最佳时机。”
“不过岳父大人,您就眼睁睁看着张璁在苏州闹下去,他抓得贪官有您当年提拔的故旧,若不管他们死活,您官场的人脉声誉会因此受损的。”
朱国治呵呵一笑道:“今日闲来无事,老夫就多啰嗦几句,教你些深奥的道理,让你开阔下眼界,明白大明朝的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杨小龙坐直身子摆正态度,认真听老丈人传授几十年来为官总结的厚黑学。
这些知识换成别人,除非是自个的亲儿子,要不然朱国治根本不会去教授。
朱国治语出惊人道:“大明开国两百年了,从王朝寿命来讲已是迟暮之年。”
“中华自古哪有不亡国的道理,盛世轮回才是世间天道,漫漫国史,有几个王朝寿命能超过三百年的。”
杨小龙吓得挥手让身边丫鬟们退下,怕老丈人大逆不道的口嗨过后,想起来周围还有外人,到时自己可舍不得弄死枕边人。
朱国治不在意道:“让她们听听也无妨。”
“刚才老夫说的道理,圣上、夏言、张璁乃至整个大明饱读诗书博古通今的官员都懂。”
杨小龙不放心对丫鬟们道:“刚才的话都烂在肚子里,谁嘴上要是没有把门的,我就将她卖入青楼中去接客。”
众女点头如捣蒜,异口同声道:“奴婢懂规矩,绝对不敢出去胡言乱语。”
朱国治笑笑继续说道:“国家时间长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就会在国家的躯体上长出来,而且层出不穷,时刻威胁着国家生命。”
“如北边鞑靼犯边、东南沿海倭患、皇族数量庞大、百姓缺乏土地、官员结党营私、官商勾结贪墨、天灾人祸横行。”
“哪一条哪一款不需要大量财富来解决,而财富就是百姓手中的土地。”
穆燕觉悟高插嘴道:“苏属地区富裕又是大明粮仓。那些地主士绅不纳粮,还大肆够买百姓土地,导致朝廷每年税负减少。”
“张璁是清流中的改革派,他一直主张对土地改革,如权贵交税、士绅纳粮、还地于民,彻底解决大明税收和土地兼并问题。”
朱国治叹气道:“你说的这些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长期积累起来的,是一个王朝发展的必然趋势。”
“皇族不挥霍,官员不腐败,只会延缓衰败进程,但改变不了根本。”
“明白王朝衰亡的必然性,就能明白圣上和朝堂官员的行事逻辑。”
“大明一定会亡,但不能亡在自己手里。现在有人背负骂名,替圣上和百官来做此事,聪明人的都不会出来阻挠。”
杨小龙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我说张璁一个多月来动静闹这么大,京城中怎么还静悄悄一片。”
“原来是圣上与百官达成的默契,都有意让他将打击范围扩大,好彻底将苏州顽疾一次性铲除。”
朱国治感慨道:“圣上作为接班的当家人,他的压力不仅来自朝堂,更源于大明朝两百年来无数小问题积累起的弊病。”
“圣上每一次抉择都是痛苦的,每一次决策都将意味着放弃某些问题的解决。”
“他想有所作为,但又受限于资源与现实的无奈。他愁眉苦脸,是因为他看到了大明朝种种问题,却又无力解决所有问题。”“在王朝中后期当家,意味着要面对无数的艰难抉择。”
“圣上明白自己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影响大明朝的未来,但他又无法改变资源有限的现实处境,这种无力感让他整日愁眉苦脸。”
“他渴望成为一位贤名的君主,带领大明朝走出困境,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步步为营谨慎行事。”
杨小龙皱着眉问道:“您的意思是金时舟与张璁,圣上艰难的做出选择。”
“保金时舟可以控制大明钱袋子在手,支持张璁的土地改革是江山社稷需要。圣上在两者之间痛苦抉择,是为自己利益还是选江山社稷。”
“但圣上选择支持土地改革,张璁查贪腐案罢免官员后,吏部委任的都是清流派官员,到时清流派一家独大压制皇权。”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平衡将会被打破,朝廷又要迎来新的纷争…”
朱国治笑道:“看似平静如水的朝局,实际上暗流在水下涌动,圣上在浙江和南京反腐是想跳过朝堂纷争,从地方开刀釜底抽薪。”
“谁能想到南京地方的反扑会如此之快,把告状的官员送入京师,将矛盾转移到朝堂上,逼迫朝堂官员与圣上不得不正面冲突。”
杨小龙还是有些不明地问道:“那圣上躲入后宫不上朝,将处置权交于内阁,难道默认到手的江浙财权拱手让出?”
朱国治摇头道:“这就是圣上高明之处,你要牢牢记住只要涉及到权利,围绕权利而展开的争夺就永远不会停歇。”
“权利决定资源与利益的优先获取,每当外部矛盾消失,内部矛盾往往就会逐渐占据主导权,反之亦然。”
“杨挺和倒台,清流派一致对外。”
“圣上选择退让,交出苏州权利躲入幕后,清流派没有了外部敌人,内部会为权利互相争斗不止。”
杨小龙作为政治小白,一年多来朱国治提携女婿,将其带在身边亲自传授经验。虽然杨小龙进步很快,但依然缺乏官场深层认知。
朱国治拿起茶杯润润嗓子道:“夏言保守派成为内阁首辅,改革派的张璁便开始发难。”
“国库一分钱没有,需要钱的地方多如牛毛,战时军物、官员欠奉、灾民救济等,哪一项不要银子?”
“难道要去学太监刘瑾捞钱,那夏言将晚节不保,也会被整个清流派视为公敌,这总找死的事,他夏言不敢去干。”
“但不捞钱,战事、官员、百姓哪一关都过不去,弄不好还要落下误国误民的大罪。”
杨小龙听得脑袋疼,这政治太他娘的复杂了,感觉怎么搞都落不得好,换成自己上去恐怕活不过第二集就要领盒饭,还是没有鸡腿吃的那种。
朱国治慢悠悠道:“夏言与张璁在施政上的冲突只是开始,清流派内部矛盾会越演越烈。”
“到时圣上会扶持某位官员与夏言打擂台,最终从新恢复平衡局面。”
杨小龙佩服的五体投地,老丈人真是高瞻远瞩,严嵩不就被世宗嘉靖帝看重,一手扶持起来与清流派对抗,最后夏言死在严嵩手中。
“要等张钦差回京复命前,那些濒临破产的商户为了存活,将不得不高价借贷银两周转,到那时才是最佳时机。”
“不过岳父大人,您就眼睁睁看着张璁在苏州闹下去,他抓得贪官有您当年提拔的故旧,若不管他们死活,您官场的人脉声誉会因此受损的。”
朱国治呵呵一笑道:“今日闲来无事,老夫就多啰嗦几句,教你些深奥的道理,让你开阔下眼界,明白大明朝的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杨小龙坐直身子摆正态度,认真听老丈人传授几十年来为官总结的厚黑学。
这些知识换成别人,除非是自个的亲儿子,要不然朱国治根本不会去教授。
朱国治语出惊人道:“大明开国两百年了,从王朝寿命来讲已是迟暮之年。”
“中华自古哪有不亡国的道理,盛世轮回才是世间天道,漫漫国史,有几个王朝寿命能超过三百年的。”
杨小龙吓得挥手让身边丫鬟们退下,怕老丈人大逆不道的口嗨过后,想起来周围还有外人,到时自己可舍不得弄死枕边人。
朱国治不在意道:“让她们听听也无妨。”
“刚才老夫说的道理,圣上、夏言、张璁乃至整个大明饱读诗书博古通今的官员都懂。”
杨小龙不放心对丫鬟们道:“刚才的话都烂在肚子里,谁嘴上要是没有把门的,我就将她卖入青楼中去接客。”
众女点头如捣蒜,异口同声道:“奴婢懂规矩,绝对不敢出去胡言乱语。”
朱国治笑笑继续说道:“国家时间长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就会在国家的躯体上长出来,而且层出不穷,时刻威胁着国家生命。”
“如北边鞑靼犯边、东南沿海倭患、皇族数量庞大、百姓缺乏土地、官员结党营私、官商勾结贪墨、天灾人祸横行。”
“哪一条哪一款不需要大量财富来解决,而财富就是百姓手中的土地。”
穆燕觉悟高插嘴道:“苏属地区富裕又是大明粮仓。那些地主士绅不纳粮,还大肆够买百姓土地,导致朝廷每年税负减少。”
“张璁是清流中的改革派,他一直主张对土地改革,如权贵交税、士绅纳粮、还地于民,彻底解决大明税收和土地兼并问题。”
朱国治叹气道:“你说的这些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长期积累起来的,是一个王朝发展的必然趋势。”
“皇族不挥霍,官员不腐败,只会延缓衰败进程,但改变不了根本。”
“明白王朝衰亡的必然性,就能明白圣上和朝堂官员的行事逻辑。”
“大明一定会亡,但不能亡在自己手里。现在有人背负骂名,替圣上和百官来做此事,聪明人的都不会出来阻挠。”
杨小龙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我说张璁一个多月来动静闹这么大,京城中怎么还静悄悄一片。”
“原来是圣上与百官达成的默契,都有意让他将打击范围扩大,好彻底将苏州顽疾一次性铲除。”
朱国治感慨道:“圣上作为接班的当家人,他的压力不仅来自朝堂,更源于大明朝两百年来无数小问题积累起的弊病。”
“圣上每一次抉择都是痛苦的,每一次决策都将意味着放弃某些问题的解决。”
“他想有所作为,但又受限于资源与现实的无奈。他愁眉苦脸,是因为他看到了大明朝种种问题,却又无力解决所有问题。”“在王朝中后期当家,意味着要面对无数的艰难抉择。”
“圣上明白自己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影响大明朝的未来,但他又无法改变资源有限的现实处境,这种无力感让他整日愁眉苦脸。”
“他渴望成为一位贤名的君主,带领大明朝走出困境,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步步为营谨慎行事。”
杨小龙皱着眉问道:“您的意思是金时舟与张璁,圣上艰难的做出选择。”
“保金时舟可以控制大明钱袋子在手,支持张璁的土地改革是江山社稷需要。圣上在两者之间痛苦抉择,是为自己利益还是选江山社稷。”
“但圣上选择支持土地改革,张璁查贪腐案罢免官员后,吏部委任的都是清流派官员,到时清流派一家独大压制皇权。”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平衡将会被打破,朝廷又要迎来新的纷争…”
朱国治笑道:“看似平静如水的朝局,实际上暗流在水下涌动,圣上在浙江和南京反腐是想跳过朝堂纷争,从地方开刀釜底抽薪。”
“谁能想到南京地方的反扑会如此之快,把告状的官员送入京师,将矛盾转移到朝堂上,逼迫朝堂官员与圣上不得不正面冲突。”
杨小龙还是有些不明地问道:“那圣上躲入后宫不上朝,将处置权交于内阁,难道默认到手的江浙财权拱手让出?”
朱国治摇头道:“这就是圣上高明之处,你要牢牢记住只要涉及到权利,围绕权利而展开的争夺就永远不会停歇。”
“权利决定资源与利益的优先获取,每当外部矛盾消失,内部矛盾往往就会逐渐占据主导权,反之亦然。”
“杨挺和倒台,清流派一致对外。”
“圣上选择退让,交出苏州权利躲入幕后,清流派没有了外部敌人,内部会为权利互相争斗不止。”
杨小龙作为政治小白,一年多来朱国治提携女婿,将其带在身边亲自传授经验。虽然杨小龙进步很快,但依然缺乏官场深层认知。
朱国治拿起茶杯润润嗓子道:“夏言保守派成为内阁首辅,改革派的张璁便开始发难。”
“国库一分钱没有,需要钱的地方多如牛毛,战时军物、官员欠奉、灾民救济等,哪一项不要银子?”
“难道要去学太监刘瑾捞钱,那夏言将晚节不保,也会被整个清流派视为公敌,这总找死的事,他夏言不敢去干。”
“但不捞钱,战事、官员、百姓哪一关都过不去,弄不好还要落下误国误民的大罪。”
杨小龙听得脑袋疼,这政治太他娘的复杂了,感觉怎么搞都落不得好,换成自己上去恐怕活不过第二集就要领盒饭,还是没有鸡腿吃的那种。
朱国治慢悠悠道:“夏言与张璁在施政上的冲突只是开始,清流派内部矛盾会越演越烈。”
“到时圣上会扶持某位官员与夏言打擂台,最终从新恢复平衡局面。”
杨小龙佩服的五体投地,老丈人真是高瞻远瞩,严嵩不就被世宗嘉靖帝看重,一手扶持起来与清流派对抗,最后夏言死在严嵩手中。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6/6337/29272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