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以工代赈,种冬麦

推荐阅读:至尊天帝凌峰苏琳大国院士神话版三国近战狂兵我在异界种田封神医者仙师整个诡异世界都在等着我上天大荒剑帝机战:全金属风暴逆命相师

    泾水乡。
    “世子令!”
    “蝗灾肆虐,残害庄稼。”
    “泾阳敢有祀蝗神者,赀二甲。”
    “杀蝗一斤,抵半斤粮。”
    “另募力壮者为工,每日十钱。”
    “……”
    世子令很快传遍泾阳。
    老农捧着陶碗,热泪盈眶。
    里面是黏糊的热粥。
    还有菜叶子、猪肉、猪杂。
    他们席地而坐,狼吞虎咽。
    宁阙坐在官府大门前。
    就这么静静看着。
    这年头的人都很固执。
    很多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好比泾水乡,京师闻名的英雄乡!
    家家户户,谁家没阵亡的将士?
    还有很多缺胳膊断腿的伤卒。
    直接给他们钱,他们不会要的。
    还认为这是在羞辱他们。
    一个个比着谁更狠!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也要死撑着。
    最适合他们的,还是以工代赈。
    “诸位乡亲们吃饱了没?”
    “饱了,吃饱了。”
    “行,那就听我说两句。”
    宁阙看着他们,轻声道:“泾阳生了蝗灾,诸位日子都不好过。我在泾阳有很多活,需要你们做。每日十钱,管一顿饭。家里有老娘们的,也能来帮厨。不给工钱,只管饭。”
    “殿下,您已经帮我们很多了。”
    “这工钱我们不能要!”
    “怎么,瞧不起我?”宁阙佯怒挑眉,呵斥道:“在咱们大奉,庄户给主家干活那都给钱。你们若是不干,那我就只能找别人来干了。”
    “干干干,我们干!”
    “殿下一句话,我们啥都干!”
    他们纷纷附和答应。
    流血不流泪的汉子现在都红了眼。
    宁阙这才一笑。
    拍了拍手,站起身来。
    “第一件事,修缮宁王府祖宅。”
    宁王祖宅就在泾阳。
    只不过,这些年宁阙都在长安。
    祖宅内有少许家奴看守。
    他的身份地位摆在这。
    在很多地方也都有产业。
    宁阙站起身来,继续道:“泾阳好几条路也烂得不像样,也要有人修整。泾水常年没人清理淤泥,容易堵塞。得找人开凿河渠,将河泥用来堆肥。还有农田,现在都已被焚毁,需要人翻地。”
    “啊?”
    “这些也算活?”
    众人全都听懵了。
    以工代赈并不特殊。
    很多地方都曾用过这招。
    但是,干的活却有不同。
    修屋这种还算常见。
    可其他的就不一样了。
    修路修渠,这都是让徭役干的。
    甚至连翻整农田都算!
    这不是给他们送钱吗?
    宁阙则是笑而不语。
    以工代赈的工,很重要。
    如果用来修宫殿,对百姓并无好处。
    或者说,是变相的剥削。
    而修路修渠,则能让百姓受利。
    至于翻整农田就更不用说了。
    谁家农户不翻田?
    现在,宁阙还给他们钱!
    “我问你们,你们种的地是谁的?”
    “是宁王府的!”
    “这就对了。”
    “啊?”
    宁阙面露微笑,“既是宁王府的地,那你们就是在给宁王府干活,本世子给你们工钱合情合理。”
    “可现已入秋,没到翻地的时候……”
    “错了。”宁阙指向远处,“我听工部的官员说,现在可以种植宿麦。所谓宿麦,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也就是冬小麦。你们现在翻地,种上冬小麦,来年五月份就能成熟。届时再种上粟米,便可弥补今年的收成。”
    “啊,还能过冬?!”
    这些农户都惊了。
    甚至怀疑宁阙是否在说笑。
    毕竟宁阙高高在上,可不是农户。
    所以,不懂农事也正常。
    “你们难道不信世子殿下?”
    “我们信,可是……”
    “那就照做。”
    福伯则是在旁出言敲打。
    还敢怀疑殿下?
    这些年被殿下打的脸,能从长安排到胶东!
    殿下说能,那就肯定能!
    要真不能,那便找找自身原因。
    “关于冬小麦,会有人教你们。”
    “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全民为工。”
    “壮汉为工,壮女帮厨。”
    “至于稚童便帮着抓蝗虫。”
    “只要勤快些,肯定能熬过去。”
    宁阙继续安排着。
    在大奉可没有冬小麦这玩意儿。
    百姓们都是春耕秋收。
    南方地区则可能种两季稻米。
    历史上,汉武帝开始有了冬小麦。
    当时还是董仲舒向上举荐的。
    后来汉武帝予以采纳,昭告天下。
    各郡遇到天灾后,便可抢种冬小麦。
    通过此法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这让汉朝大大提升了抗灾能力。
    恰逢季节合适,他就想到了宿麦。
    这些便是他的赈灾计划!
    ……
    农户们都是实干派。
    喝了宁阙的鸡汤,不……是肉粥。
    一个个那都是干劲十足。
    一传十,十传百。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6/6245/29057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