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334章期待用粮食换来妻子、房屋

第1334章期待用粮食换来妻子、房屋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从豫章县城到桃花村有多远?”
    一路乘船而行,船又大又舒适,还有美人相伴,倒也不算太累。
    所以,李想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他很想看观狮山书院和突厥人,是不是已经做好了春耕的准备。
    早稻播种的时间,一般在惊蛰到春分这段时间,错过了这段时间,按照如今的播种方式,基本只能按着一年种一次。
    洪州的土地肥沃,一年可以种植两季,李想并不希望这个好的开始,出现什么幺蛾子。
    “桃花村在城西北五里外,骑马用不了多久。”
    曾行是贞观二年的进士,在洪州也是个实干的人,看着李想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也有些期待。
    曾行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之家,但他来到洪州,已经整整十二年了。
    他的官职,在豫章县的县令之位上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升迁。
    这与他不会讨好上级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这也和他的家世有关。
    李想说道:“那就去看看吧!”
    桃花村是一个很棒的地方.
    村子就在章江的旁边,四周都是肥沃的土地。
    阿萨塔只是一个突厥的普通牧民,虽然骁勇善战,但是他们每天都被薛延陀部族欺压,早就厌倦了草原。
    这一次,能前往洪州,他心中的喜悦多于担忧。
    天天有饭吃,这可比大草原强多了。
    刚来桃花村时,阿萨塔还有些不适应开垦农田。
    不过,阿萨塔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成为了周围两百多个突厥人中,开垦出来的土地最多的一个。
    按照朝廷的规定,开垦出来的土地,只要不超过一百亩,就都是你的。
    有人可能认为,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开垦荒地,只给一百亩地,是不是太抠搜了?
    李渊年间,曾颁布“均田令”,凡成年男子可得百亩田,其中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所谓的“匀田”,就像是朝廷租给你的田地一样,人死了,地也就不属于你了。
    只有永业田,才是你自己的土地,可以自由地购买出售。
    实际上,朝廷的田地并不多,能分到一百亩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就拿关中道来说,人口密度太大,一户人家的田地,最多也就三十亩左右。
    尤其在人口不断增长,而相对和平的年代,无主之地日益缺乏,农民缺田的情况更为严重。
    说句不好听的,在关中,一户人家最多也就是几十亩地,能有一百多亩的,那都算的上是富农了。
    两相比较,可见朝廷在推广南洋水稻上,下了不少功夫。
    你可以开垦出百亩良田,由当地官府为你登记造册,成为你的永业田。
    “阿萨塔,你的家族已经开垦了五十多亩地,难道你还想在江边开垦荒地吗?”
    春日的下午,阳光明媚,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太冷。
    阿萨塔挽起了裤腿,快速的用镰刀在荒野上收割着芦苇。
    阿史那勇成为了桃花村的村长,享受到了一百亩的土地。
    不过,他毕竟是村长,每天都会在村子里转上一圈,邀请唐通等观狮山书院的学生过来,指导他们开垦荒地。
    “阿史那村正,我听唐郎君说,再过半个月,就能种水稻了,所以,我想趁着这个机会,多开垦几块地。”
    阿萨塔还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来到了洪州,他渴望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他在路过关中道时,就看到了许多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
    而且,大唐的郎君还在桃花村开了一所私塾,愿意教他们识字,这让阿萨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些胡人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满了敬畏。
    在过去,部落里面只有少数几个人识字,其他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
    但是在桃花村,却有专门的人来教他们识字,也有医生给他们治病。
    这让阿萨塔等一众突厥人都松了一口气。
    “还是你勤快,哪像那几个,成天叫苦连天,害得我前些日子被唐郎君骂得够呛。”
    一想到唐通的目光,阿史那勇就一阵心慌。
    这一路上,观狮山书院的郎君都很和善,给人一种好欺负的感觉。
    直到有一名突厥人胆大包天,调戏了一名大唐女子,然后被唐通直接就地斩杀,阿史那勇才知道,这些唐人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大唐朝廷将突厥人迁移到桃花村后,所有的村庄都交给了这些学生来管理,而唐通,则是里正,也就是阿史那勇的上司。
    “唐郎君昨天在夜校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了。等秋收结束后,他就会给我们盖一栋宽敞的房子,再给我们买几个新罗和倭国的女奴。”
    阿萨塔难得的笑了笑,似乎已经看到了秋收之后,他用自己的粮食换来了妻子、房屋和其他物品的幸福画面。
    近几年来,定襄、登州一带的奴隶买卖十分兴旺。
    越来越多的边境势力,加入到了这场猎杀奴隶的盛宴中。
    就算是扬州这种偏远之地,也会有专门的奴隶船,将奴隶运到这里来卖,价格也比其他地方要高得多。
    “有这份心就好,唐郎君都说了,只要大家都好好种田,每家几百亩地,一年下来,说不定能卖出几十贯,长安城里的寻常百姓,都比不上你这份收入。”
    身为村正,阿史那勇特意去了解了一下桃花村即将种植的南洋水稻。
    如果唐通所言不虚,那么这群突厥人或许真的过得比长安城里的百姓还好。
    当然,他也没想过,随着水稻产量的提升,价格会下降。
    虽然不是一文不值,但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
    “我听说,从明年开始,我们村子里就要建一所私塾了,家里有孩子的,都可以去私塾上学了,这日子过得可好了。”
    阿萨塔一边快速的收割着干枯的芦苇,一边对着阿史那勇说道。
    这些芦苇,可以用来做肥料。
    阿萨塔把唐通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783/26597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