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退位让贤 > 第一百三十三章 请求!时代变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请求!时代变了!

推荐阅读:傲盖九天三界忘情游凌道战神温柔小子神选帝皇农场大亨江小川张美芳修真小妖超级盗版碟孬魔邪圣那一年我来到了群侠时代

    金陵城。
    自从吴王殿下监国以来,金陵城的百姓,日子明显好过起来。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首推新版大明宝钞的广泛使用。
    买卖交易变得十分便捷。
    再也不用费力去切割银子,称重,辨别成色……并因此而讨价还价,乃至发生争吵冲突。
    市面上的买卖更加频繁,商家感到生意都变得更好了。
    开始还有人怀疑,是不是朝廷又偷偷印钞了呢?
    但大明银行仍然可以随意兑换银子,官方粮库还是按照规定的价格出售粮食,并无任何异常。
    这才令商人和百姓的心安定下来。
    听说大明银行如今正在各地陆续开设分行,同时也将新钞随之带去。
    对商人们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
    以后出远门做生意,也不用再携带笨重的银两和铜钱了。
    《大明日报》的大量发行,则让百姓们又多了不少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从皇帝的传奇故事到朝廷大事,再到各种市井传闻。
    其中许多话题,在以前甚至是禁忌。
    但自从《大明日报》发行后,朝廷也放宽了对这方面的管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影响极大的,便是大明制造局的成立。
    自大明王朝立国以来,朝廷每年都会从全国各地抽调大量的工匠来金陵城做工。
    各行各业的工匠皆有,他们进行手工业生产,以繁荣市场,为军需民用提供产品。
    在以前,工匠们采用的是轮流服役的方式。
    前来服役的工匠们,需要从全国各地赶到金陵城,服役一段时间之后,再赶回去。
    其间路上的开销,钱粮,都需要自己准备,并且服役是没有任何报酬的。
    因而给工匠们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令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四万五千手工业匠户,连同他们的家人一起,共计约二十万人,全部移居到南京城。
    他们聚居的地方,便是后世著名的金陵十八坊。
    匠人们来金陵城后,生活并不好。
    老朱的苛刻,可不仅仅只针对官员,也包括这些为朝廷做事的工匠。
    给工匠们制定的薪水非常之低。
    再加上以前还经常发放废纸般的宝钞,更是让他们苦不堪言。
    朱允熥发行新版大明宝钞后,虽然工匠们明面的薪水没有提升,但因为新版宝钞的价值远非旧钞能比,因而在实质上,大幅度提升了工匠们的待遇。
    当然,实际上不止是工匠,还有官员们,也从这项改革中受益。
    至少他们的俸禄,不再是有名无实。
    大明制造局成立后,开始大量从工匠当中挑选精干之人。
    制造局所给的薪水,可比原来朝廷给的,要高得多了。
    毕竟,制造局财大气粗。
    待遇之好,足以令许多官员都为之羡慕。
    工匠们都争先恐后的报名,一旦成功录取,更会大肆庆祝一番。
    因为大明制造局内招聘的人数众多,在金陵城内,也很是刮起一阵旋风。
    许多从前瞧不起工匠的人,此际只恨自己不是工匠。
    可这个时代的工匠,可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按老朱的制定的律法,工匠只能世袭。
    相比之下,大明军事学院的成立,虽然让朝堂上的众臣注目,于百姓而言,却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朝堂离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是太远了一些。
    即使偶尔有一些关心朝廷大事的人谈起,也无非是当作无事时的消遣闲谈罢了。
    听完姚广孝的汇报后,朱允熥便离开吴王府,前往大明军事学院。
    若老朱果真如老和尚所言,要杀吕妃的话,他此时离开,正好可以免得被意外唤进东宫去。
    老朱想做什么,都是老朱自己的事。
    他需要做的,则是远离是非之地。
    朱允熥虽然名义上是大明军事学院的院长,但自那日开学大典之后,便再也没有去过学院。
    一方面是他的事情有些多,大明银行,制造局,还有写书,画图,将从前的知识一点一点默写出来,加以整理。
    另一方面嘛,朱允熥素来十分注意劳逸结合。
    像老朱那样,拼着身体累垮,也坚持天天996,007,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正常人就该干一天休一天,每天工作四小时。
    当然,这只能在心里想好,悄悄去做,绝不能和老朱说。
    要不然,老朱这个工作狂,绝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
    除此之外,朱允熥还有另一个算盘,那便是借此机会,暗中观察一下武将勋贵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以方便他日后驾驭,彼此制衡。
    平日里,他们的之间关系好坏其实不容易看出来。
    特别是那些有心隐瞒的。
    但学院里面日日相处,又是封闭式的管理,同学彼此之间关系的好与坏,就很难藏住了。
    刚一进入学院,便见到常升飞快的跑了过来。
    他正好在校门附近,故而首先发现了朱允熥的身影。
    一见到朱允熥,常升一把鼻子一把泪的哭了起来。
    “吴王殿下,舅舅我可算将殿下盼来了,殿下再不来的话,舅舅我只怕要死在这学院里面了。”
    朱允熥被他的狼狈模样吓了一跳,忙问道:“舅舅这是怎么了?”
    常升哭个不停,一脸委屈。
    “咱大明军事学院就在京城内,为何进入学院后,便不许每日回府休息呢?”
    “舅舅我思念府中的几房美妾,如今已病入膏肓,若是再不让我回府去看看,与她们温存一番,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朱允熥满脸黑线。
    “学院便是军营,入学如对阵临敌,岂有每日随意进出校园的道理,舅舅休得多言,要不然,休怪我军法伺候。”
    常升的哭声戛然而止,满脸震惊的望着眼前的外甥。
    朱允熥有些无奈,只好凑到他耳边道:“舅舅再坚持一两个月,只当是去前线打仗立功了。”
    “等这学期结束,我从教坊司挑几个长得漂亮的女子,送与舅舅。”
    “以后舅舅也不用再来这军事学院受苦受罪,天天在家歌舞逍遥享福就好。”
    常升这种纨绔子弟,让他天天在家大吃大喝,歌舞作乐,才是最正确的安排。
    公爵的俸禄养这么一个废物还不成问题。
    若不是大明军事学院初设,朱允熥在军中没有威望,常升武将勋贵子弟的身份,仍然能起到一点点模范带头的作用,他都不会让常升来入学。
    不过,常升也并非全然没有用处。
    作为一名优秀的二代,常升交朋友的本领,堪称一绝。
    金陵城的勋贵武将,二代弟子,倒有一大半都是他的朋友。
    这其中,也有不少奋发有为的将领。
    常升吆喝几声,就能聚集不少勋贵。
    说起来,人类社会就是这么奇怪。
    想要交朋友,必备的技能并不是你有多努力,多拼搏,而是你有多会吃喝玩乐!
    朋友都是玩出来的,自古至今,概莫如此。
    后世社会的各种俱乐部也是一样。
    你得会打高尔夫球,会骑马射箭,会打牌喝酒唱歌……才能在社交场上游刃有余。
    各种生意大多都是在杯觥交错谈成的。
    你不会玩,很多生意就没法谈。
    当然,这是对上层社会而言。
    下层社会的人既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情,唯一能做的只有努力读书,拼命工作……
    可上层社会的逻辑是截然不同的。
    会打高尔夫球,可能远比你努力读书更有作用。
    会喝酒唱歌,也可能远比你拼命工作更有用。
    这一点,古今皆是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各种享乐和玩耍活动都极其擅长的常升,其实是一个非常合格的二代,甚至是优秀的二代。
    因为他太会玩了,平时与人相处,也给人很平易近人的感觉。
    在金陵城的二代圈子里面,他反而有着非常高的威望。
    说是一呼百应,也不为过。
    在必要的时候,常升的人际关系,就能派上用场。
    比如大明军事学院招生,他鼓动勋贵子弟踊跃报名,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的。
    “此言当真?”
    常升闻言,顿时喜出望外。
    刚才的“病”,好似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读完这一学期,我就不用再来了吗?”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学院实行军事化管理,常升真的有点受不了。
    从出生到长大至如今的年龄,他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么多的苦。
    实际上,大明军事学院的待遇是极好的。
    毕竟,学生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
    伙食好得不用说,便是学生们的日常起居,都有专人照顾。
    若对普通的大明百姓而言,在这里读书,简直与在天堂无异。
    可对于养尊处优的开国公常升来说,吃饭没有十几名婢女在一旁侍候,晚上没有美妾抱着暖床,便是受了天大的罪!
    “我岂能骗舅舅?”朱允熥叹道:“你我的关系毕竟不一般。”
    “你得身先士卒,做好表率。”
    “这件事办成了,我记你大功一件。”
    他开始画起大饼来。
    常升当即拍着胸膛保证:“放心,舅舅我在学院里面的表现好得很,绝不会让殿下为难的。”
    随即又嬉皮笑脸道:“教坊司的漂亮女子,出去了可不能忘了哦。”
    朱允熥微微点头,笑道:“此事包在我身上,必不会让舅舅失望。”
    “你且和我说说学院里面的情况。”
    他虽然在学院里安排了人手,但教习们对学生的观察,又哪里比得上学生自身的观察呢?
    角度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便会大相径庭。
    常升立即便像倒豆子一般,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全部说了出来。
    诸如蓝玉与朱棣始终不对付。
    连带着不少武将勋贵也纷纷分别站队。
    两伙人之间的矛盾不断。
    王弼等武将勋贵自从获罪被赦免释放,进入大明军事学院后,行事都变得谨慎了许多。
    再不似从前那般囂张狂妄。
    ……
    从众人之间的关系,到平时课间的交往,事无巨细,常升都细细讲述。
    在这方面,他简直堪称万事通。
    不一会儿,朱允熥便对大明军事学院内部的情况,以及武将勋贵,统兵大将彼此之间的关系亲疏远近,都有了十分详细的了解。
    很快,就到了上课的时间。
    朱允熥迈着稳键的脚步,走入了学生们所在的讲堂。
    原本喧嚣的讲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拜见老师!”
    以燕王朱棣和梁国公蓝玉为首,带着一众武将勋贵们集体行礼。
    许多人心中都有些好奇起来。
    吴王突然到来,难道真要向他们讲课不成?
    这未免有些荒谬可笑。
    虽然吴王有才是不假,可他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且还从来没有上过战场。
    他们这些人,其中有承袭父辈爵位的二代,也有许多本身便是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人。
    吴王真要教他们怎么打仗吗?
    还是像之前的那些教习一般,讲一些让人昏昏欲睡的儒家道理呢?
    疑惑之际,却见朱允熥令人拿来了一个似火铳般又似乎不是火铳,模样有些奇怪的东西。
    接着在讲堂后方树起标靶,挂上了一只拳头大小的茶壶。
    “今日我来向你们讲军事战争的第一课。”
    朱允熥将手中的枪端起,瞄准标靶,扣动了扳机。
    “砰!”
    枪声震耳欲聋。
    弹丸准确无误的击中了标靶。
    茶壶刹时间四分五裂。
    在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目光中,朱允熥平静说道:“时代变了!”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563/25446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