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退位让贤 > 第一百六十章 连环……朱允熥的大招!

第一百六十章 连环……朱允熥的大招!

推荐阅读:六零年代:一个人生活美滋滋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你不努力我怎么统一忍界斯莱特林的养蛇人风流杀手伤心暂停,姐要干翻娱乐圈第41周生存报告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俄罗斯风云录

    文华殿。
    这里是储君读书学习的地方。
    也是其学习治理朝政的场所。
    朱标当太子的时候,曾长期监国,文华殿正是他平日里处理朝政之地。
    朱允熥被立为储君,并监国理政之后,文华殿仍承袭了原来的功能。
    只不过,朱允熥比较懒,很长时日都没有来文华殿,只有大臣们在这里议政。
    昨日傍晚,太孙殿下突然给各衙门发了令旨,要众官员来文华殿议皇亲国戚逃税抗税一案。
    今日一大早,众官员便齐齐涌入了文华殿。
    朱高煦还是第一次来这样的场合,心里难免有些紧张。
    但一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着维护大明国法的重任,便又骄傲的挺起了胸膛。
    “太孙殿下,这是皇亲国戚门下家人逃税抗税,还有他们公开行贿的卷宗,人证物证俱在,还请太孙殿下过目。”
    太监立时上前接过来,朱允熥却道:“先给诸位大人过目吧。”
    文华殿内的众官员,便一个个接过卷宗,看了起来。
    很快,斥责声四起。
    “触目惊心!触目惊心啊!他们怎么敢如此无视国家律法?”
    “胆大妄为至极,非严惩无以振朝纲!”
    “身为皇亲国戚,身负皇恩,非但不为天下臣民表率,反而肆意犯法,视国家法度于无物,他们这是大不敬!”
    ……
    众人皆慷慨激昂,仿若与那些逃税抗税的皇亲国戚,有不共戴天之仇。
    他们大约已经忘了,就在不久前,也是在这里,朱允熥还没有来文华殿接见他们,《大明日报》也没有报道此事,他们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个个都为被抓的皇亲国戚打抱不平,人人都认为要无罪开释。
    “大家还是议一议,该给他们定什么罪吧?”朱允熥淡淡道。
    满朝官员,无一例外,全部都上过奏了,他才来文华殿议事。
    官员们的态度,自然是很清楚的。
    所谓议事,其实只不过是走过场罢了。
    说完,他又吩咐道:“将那些皇亲国戚都带上来。”
    那日被朱高煦下狱的皇亲国戚,早已被带到了殿外。
    闻令之后,侍卫便将他们全部带了上来。
    一名清流出列:“按理来说,朝廷有议亲议贵的制度,他们身为皇亲国戚,纵是犯法,亦可从轻发落。”
    “但他们所作所为,太过离谱,无视国法,貌视陛下,已引起天下公愤,下官以为,应治以死罪!”
    驸马欧阳伦转头,满脸错愕的望着那名官员。
    此人过去曾经与自己交好,多次来驸马府做客。
    没想到,如今竟这般落井下石。
    他被关在狱中,虽然并没有受什么折磨,但并不清楚外界的风云变化。
    直到安庆公主派人传讯过来,让他主动请罪,欧阳伦还以为是假消息,是传信的人在欺骗自己。
    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怎么能那般白白交了税呢?
    欧阳伦心中一万个不愿意。
    我堂堂大明驸马,做点正当生意而已,竟然还要交税?
    此际来朝堂上,听到竟有官员直言要治他们这些人死罪,欧阳伦只觉仿如晴天霹雳。
    这名官员是疯了吗?
    我是驸马,安庆公主的丈夫,他居然要杀我?
    然而,那名官员的话刚落,便见接二连三的官员出列。
    “下官附议!”
    “下官附议!”
    “下官也附议!”
    ……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
    “他们这些人,罪在不赦,当杀!”
    ……
    文华殿内,众官员群情激愤,个个喊杀。
    顿时将包括欧阳伦在内的一众皇亲国戚惊得如坠冰窟。
    原以为商税之事,大家都是利益相关,官员的家人奴仆做生意经商的,也不在少数。
    他们必定会与自己等人站在统一战线上。
    一起反对朝廷加征商税,反对税务司的所作所为。
    没想到,居然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他们这些人,反而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喊杀!
    原本应与他们同进共退的官员,个个都背刺了他们,做了二五仔。
    这一下,原本老神在在,即使被下狱也丝毫不怕的皇亲国戚们,顿时都慌神了。
    “我们……”
    有皇亲国戚要出言为自己辩解。
    但他的话刚一出口,便被其他官员的厉声斥喝打断。
    “时至今日,你们还不知悔改,不知要认罪吗?”
    此言一出,一众皇亲国戚方如梦初醒,连忙跪下认罪。
    “太孙殿下,我等知错了,还请太孙殿下恕罪。”
    就算是再傻的人,也看出朝堂上的风向不对了。
    朱允熥嘴角边翘起一抹笑意,轻叹道:“都是自家亲戚,本应从轻发落,可民意汹涌,百官皆曰尔等该杀,本宫也很难办啊!”
    “太孙殿下,我愿意补缴历年所偷逃的税款,再给朝廷捐献一大笔银子,求太孙殿下宽恕。”
    欧阳伦吓傻了,抢先开口。
    税务司成立之后,一直追查从前偷逃的税务。
    但许多事情,发生的时间太久,当然不可能全部查出来。
    除非对方主动认罪。
    此际欧阳伦只想保命,什么钱财都顾不上了。
    “我也愿意!”
    “我也愿意!”
    “我也一样,我可以给朝廷捐钱百万。”
    其他皇亲国戚纷纷出言。
    “也罢!”朱允熥道:“既然大家都已认罪,本宫也不能不讲一点情面。”
    “只要你们将税款全数补上,并按律缴纳罚款,本宫就可以特赦尔等的死罪。”
    他本来也没有打算杀这些人。
    但又要实现敲打的效果。
    如今目的达成,自然就可以收手。
    有了这批皇亲国戚作榜样,其他商人断然是不敢再逃税抗税了。
    众皇亲国戚闻言大喜:“谢太孙殿下!”
    朱允熥点头,又接着望向众官员道:“今日再议一议商税变革之事。”
    ……
    驸马府。
    欧阳伦精疲力尽的回到府中。
    却见书房里面空空落落,昔日收藏的各种宝贝,皆不见了踪影。
    “这……这……这是怎么回事?”欧阳伦连忙追问道。
    “还不是为了救你!”安庆公主走了进来,道:“你以为补缴的税款和交纳的罚款是一笔小数目吗?不变卖家产,咱家根本就凑不出那么多的银子。”
    欧阳伦愣住了,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才收集来的各种文玩古画,稀世奇珍,如今皆化一空,心在滴血:“这么多年,难道咱们家中就没有一点积蓄吗?至于变卖家产吗?”
    安庆公主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咱家中有多少积蓄,你心中难道还没数吗?”
    “虽说这些年经商是赚了不少钱,可家里那么多的下人,都是要银子养的。”
    “还有你买来的戏班,咱们建的园子,哪一样不要钱?”
    “每天的钱花得像流水一样。”
    “赚得多,可花得也快。”
    “又哪里存下了许多钱呢?”
    欧阳伦恼怒地垂头。
    他清楚安庆公主说的都是实情。
    家中的开销一直很大。
    那些文玩古画,稀世珍奇,也都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
    安庆公主安慰道:“也不打紧的,钱财终究是身外之物,只要夫君能平安归来就好。”
    “再说,咱们日后继续经商,还能将银子赚回来。”
    “虽说现在要交商税,但夫君别忘了,金陵城的大部分生意,都在咱们这些皇亲国戚手里捏着呢。”
    “朝廷既然不给咱们免税,咱们就涨价。”
    “最后朝廷收的那些税,不还是由老百姓来承担吗?”
    她心里早已打好了算盘。
    欧阳伦苦笑着摇头,道:“恐怕是难了。”
    “今日在文华殿,太孙与百官商议,认为以往的经商之策有诸多不妥之处。”
    “只有商人才能经商,造成了物价高涨。”
    “且朝廷官员,多借用家仆的身份,从中牟利。”
    “太孙认为,要改革此政策,今后无论任何人,皆可向朝廷申请经营许可证。”
    “只要办了证,就能合法经商。”
    “且不改变他原来的身份地位。”
    “这一提议,已经得到了百官的赞同,廷议通过了!”
    安庆公主呆住了。
    元朝对于民间经商,一直是放任不管的。
    但大明自成立以来,就制定了极为严厉的制度。
    农民的儿子务农,士兵的儿子当兵,商人的儿子经商,工匠的儿子继续当工匠,世代不变。
    在老朱看来,这样大家各司其业,万世不改,统治便稳固了。
    商人经商虽然利润颇丰,但地位低贱。
    其他阶层的人,明知经商赚钱,却又不愿意放弃自己“高贵”的身份,因而不能经商。
    唯独皇亲国戚,勋贵功臣,以及朝廷高官等大户人家,想出了一条绕过去的法子。
    那便是让自己的家奴去经商。
    家奴本来就身份低贱,再做商人自是无妨。
    他们赚的钱,又给了主家。
    如此一来,可谓是“两全齐美”。
    久而久之,金陵城的绝大多数生意,便都掌握在权贵之家的手中了。
    他们垄断了市场,倘若大家私下达成协议,就能一起涨价。
    百姓也没有任何办法。
    可如今朝廷开放经商,任何人皆可办证,原来的垄断,就会被打破。
    “官员们怎么会支持这项政策呢?”
    安庆公主一听也急了。
    她心中的计划,被彻底打乱。
    “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吗?”
    欧阳伦放出来之后,很快便搞清楚了外面的情况。
    “有《大明日报》的煽风点火,民间的舆论正在发酵。”
    “大家都说,经商的业务,不能被权贵垄断。”
    “那些官员,个个都好虚名。”
    “这种时候,他们岂有不支持开放经营的道理?”
    安庆公主失魂落魄:“那怎么办?”
    “咱们家的生意,还能做得下去吗?”
    她心里很清楚。
    自家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主要靠的不交商税,以及垄断市场。
    真要与其他商人公平竞争,根本就争不过。
    何况,开放经营后,竞争对象就不止是商人了。
    什么人都能掺合进来。
    那还怎么牟取暴利呢?
    “我刚才想了想,倒是有一个法子。”
    欧阳伦目光中掠过一抹狠厉:“在许多人眼中,经商乃是暴利。”
    “如今朝廷开放经商,必定有不少人疯狂涌入。”
    “可他们没有本钱!”
    安庆公主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咱们不去经商,改为放印子钱。借钱给那些想经商的人,咱们坐着吃利钱就行了。”
    欧阳伦轻轻点头:“正是!放印子钱的利润,可比经商高多了。”
    安庆公主眉开眼笑:“还是夫君想得周到。”
    “咱家以前一直都有放印子钱,就是放得不多。”
    “如今倒是机会来了。”
    两人正说着,管家来报。
    “公主殿下,驸马爷,曹家、马家、刘家,今日都过来还钱了。”
    “还说,以后再也不借了。”
    安庆公主脸色一变。
    这几家,正是之前向驸马府借过印子钱的人家。
    “不借就不借吧。”
    “难道本宫还求着他们借不成。”
    “正好眼下朝廷开放经商,那些想经商的人,还不得四处筹钱吗?”
    “从今日起,借钱的利息,再提高一倍。”
    “他们几家不借,自然有其他人家借。”
    她信心满满。
    但话音刚落,便听得管家小声道:“殿下,以后恐怕都没人再来借印子钱了。”
    “你胡说些什么。”欧阳伦在一旁斥责。
    怎么可能会突然就没人来借钱呢?
    管家弯腰低头:“刚刚收到的消息,说是为了支持商业的发展,太孙殿下令大明银行开放了借贷业务。”
    “凡是在金陵城中有产业的人,都可以将其产业质押给大明银行,便能立即获得大明银行的贷款。”
    “大明银行放贷的利息非常低。”
    “连咱们印子钱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如此一来,谁还会来向咱们借印子钱呢?”
    管家的话音一落,安庆公主和驸马欧阳伦同时脱口失声。
    “什么?”
    欧阳伦‘扑通’一下,身体重重地坐到了太师椅上。
    “大明银行放贷?”
    “贷款的利息,连印子钱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他只觉得一阵阵头晕目眩。
    太孙殿下这是连环招,一招比一招猛啊!
    刚刚想好的计策,又泡汤了。
    “夫君,这可怎么办啊?”安庆公主满脸无奈,哭了出来。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563/25445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