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退位让贤 >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石三鸟!老朱的骂与爱!远征!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石三鸟!老朱的骂与爱!远征!

推荐阅读:无赖圣尊吞噬古帝狼少的贴身小女佣最强魔妃替身情人夜缠绵盛妆夺情:爱情需走心龙棺名医贵女特战狂枭萧晨苏晴氪星人:钢铁之躯

    太孙殿下决定亲自统率舰队,扬帆出海,誓要荡涤倭寇之患的消息传出,整个金陵城都沸腾了。
    这段时间以来,朱允熥经常前往大明军事学院讲课。
    即便是蓝玉,王弼等久经沙场的将领,也对他的军事见解和战略思想十分钦佩。
    很多内容,他们心里也知道,但受制于知识文化水平,若让他们来讲的话,却是无法用精准而生动的阐述出来。
    还有一些,则是他们以前也没有想到过的。
    太孙殿下都能一一讲出,足见其天赋之高。
    然而,纸上谈兵和实际领兵作战毕竟不一样。
    战场瞬息万变。
    在大多数时候,战场上做决定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无畏的勇气,以及超人一等的敏锐直觉,而不是各种预想好的谋略。
    擅长在后方做规划,做谋略的人,未必适合在前方率领千军万马作战。
    两者表面看起来都是在指挥军队打仗,实际上已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了。
    太孙殿下毕竟没有上过战场。
    他能行吗?
    蓝玉首先找到朱允熥。
    “太孙殿下既要率军亲征,我蓝玉愿为先锋!”
    朱允熥摇头:“不必了。”
    “海上作战,非比陆地,舅姥爷并没有出过海,不习海战,又何必同去呢。”
    海军是专业性很强的兵种。
    蓝玉虽然是陆上名将,但到了海上,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何况,他这次之所以亲自带兵出征,就是要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若有蓝玉这样的名将坐镇,很容易让人误以为都是蓝玉的功劳,他不过跟着捡点便宜,赚取名声罢了。
    这对于朱允熥的计划不利。
    因为大明初创,开国大将都还在,各类军头本身就太多了。
    他也并不想在新军里面,再启用这些人。
    蓝玉可以用,但同时也要压。
    说到底,军权必须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假手于人。
    “可太孙殿下也没有出过海!”
    蓝玉显然不会被一句话轻易说服,继续坚持。
    “大明海军是我一手创建,我知道该怎么指挥他们作战。”朱允熥信心十足,又接着道:“舅姥爷,我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
    “我率海军出海之后,你去北方,去北平坐镇,防范北元入侵。”
    蓝玉皱眉,略一思索,道:“北元没有理由在此时入侵。”
    北元入侵一般都在冬季,不会在春夏之时。
    朱允熥笑道:“此番率军出海,恐怕不是短时间就能回来的。”
    “正常而言,北元不会在此时南下。”
    “但若藩王们故意去招惹北元,诱导北元南下呢?”
    蓝玉眸内精芒骤射。
    据这段时间陆陆续续传回来的消息,过去的一整个冬季,藩王们麾下的军队,都在主动征战北元。
    他们那样做,表面打上的旗号是维护北方边境安宁,扫除北元余孽的威胁。
    实际上,以蓝玉的眼力,自然看得出来,他们是想以此来激起北元的报复,从而促使北元大军大举南下。
    毕竟,朱允熥此前还没有为北元大军南下做好准备。
    相反,因为开办大明军事学院的缘故,将包括朱棣等藩王在内的一众勋贵将领,都留在金陵城。
    若北元大军真的大举南下,就能啪啪打朱允熥的脸,让他下不了台。
    可惜冬季的草原荒漠,千里不见人烟。
    游牧部落都躲到了少数聚居地。
    他们很难寻到踪影,也就更难将其激怒。
    最终,北元大军并没有南下。
    可到了春夏之季,草长之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游牧部落为过冬准备的粮草,都吃完了,需要出来四处放牧。
    此时派兵去袭击,骚扰,对方就不得不出来应战。
    惹狠了,急眼了,自然会大举还击。
    而这,正是诸藩王所希望看到的。
    有关朝廷即将削藩的谣言已逐渐传开。
    藩王们需要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不能被削。
    朱棣还在金陵城,北平缺少领军大将坐镇。
    若北元大举还击,则极可能将目标对准北平。
    “好!那我就去北平城,太孙殿下保重!”
    蓝玉终于被他说服。
    朱允熥微微笑了笑。
    这一招是一石三鸟之计。
    一是有蓝玉坐镇北平,可保北平安全无忧。
    二是北平一带驻扎的军队,多年来一直在朱棣的控制下,让蓝玉前往,也便于在里面掺沙子。
    历史上的靖难兵变,朱棣以八百府兵起家,可很快就有许多军队响应,凭借的就是他在军队中的威望。
    对朱允熥而言,这可不是好事。
    虽然朱棣现在已经是“自己人”,但他不允许北平一地的军权被朱棣所控制。
    朝廷的军队,就应该无条件服从朝廷的命令。
    而不是某一个将领振臂一挥,将士们就听他的。
    正因为如此,朱允熥才将朱棣留在金陵城,让他远离北平封地,远离大军。
    蓝玉再前往的话,就能基本上控制了。
    也等于是将北平及其附近的军权,彻底收归朝廷。
    三是同时也让蓝玉远离了自己旧部。
    既能利用蓝玉压制北平的军队和将领,也能削弱蓝玉在军中的势力。
    而蓝玉对此还十分乐意。
    毕竟,他素来都怀疑燕王有异心。
    前往北平,镇住燕王旧部,削弱燕王在军中的影响力,正合他意。
    前脚送走蓝玉,后脚朱棣就来了。
    “你为宗人令,要管好皇室宗亲,重任在身,不得离开金陵。”
    朱允熥不待他开口,便抢先拒绝。
    朱棣愕然,道:“军事学院里面那么多宿将,你一个都不带吗?”
    “行兵打仗,非同小可,你毕竟没有领过兵,没有沙场作战的经验。”
    朱允熥笑道:“倒是打算带两个,就是曾在你麾下效力的朱能和张辅。”
    对朱棣麾下的诸将,朱允熥早就盘算过。
    张玉、丘福两人虽然能力也不错,但年龄都过大。
    海上风浪一起,恐怕两人都吃不消。
    相比之下,张辅和朱能就年轻得多,也更有培养改造的价值。
    再则,虽然两人此前都在朱棣麾下,但职位还不高,没有受朱棣太大的恩惠,很容易拉拢过来为自己所用。
    特别是张辅。
    朱允熥翻阅过将领们的资料,他的父亲张玉,以前是蓝玉帐下的将领,曾经参加过捕鱼儿海战役,一年前才调往燕山左护卫,隶属朱棣管辖。
    尽管朱允熥对自己很有信心,此次出征的军队,也是他一手打造的大明海军。
    战术战法都是他编制的,与传统的大明军队截然不同。
    但朱允熥毕竟是第一次统兵,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担心。
    朱能和张辅都是年轻将领,在大明军中也没有什么名气。
    就算两人在战争中表现光彩夺目,从此崭露头角。
    那也是他朱允熥有识人之明。
    朱能和张辅会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军中将士会钦佩他的识人之明。
    这与启用名宿老将是截然不同的。
    新军装备了大量的火器,作战模式将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但战场上需要的勇气、胆识、直觉等能力,却是相通的。
    朱能和张辅作为历史上的名将,或多或少能发挥一点作用。
    海上作战也许不行。
    可远征军还是要登陆的。
    两人虽然未成名,但都早就上过战场。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即使他们现在不熟悉新军的战术战法,但只要给他们时间,未来的成长潜力巨大。
    仅此一点,也应早早带在身边,使其成为自己的心腹。
    听到朱能和张辅这两个名字,朱棣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朱能他倒是知道,那是一名年轻的将领,其父亲是燕山中护卫副千户。
    此人曾经随朱棣一起北征,颇有几分胆量和勇气。
    张辅是谁,他就不知道了。
    莫非是张玉的儿子?
    可张玉自己也不过一个指挥佥事罢了。
    除非报名参加新军,并通过考核,否则,小小的指挥佥事,就连进入大明军事学院读书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人物的儿子,太孙殿下怎么会注意到呢?
    朱棣满脸疑惑的望向朱允熥。
    朱允熥笑道:“世有伯乐,然而有千里马。”
    “虽然朱能和张辅此前都在你麾下效力,但他们都是朝廷的将领,要听从朝廷的调令。”
    “有人和我举荐,说两人都是将才。”
    “我看过他们两人过往的战绩,觉得确是可塑之才,便调过来用了。”
    这就是掌权的好处。
    看中谁就能用谁。
    资源、人马随意调配。
    相比以前当吴王时,费尽心思的去挖人,却是容易太多了。
    调朱能和张辅的命令,早就已经发出。
    只是因为两人都远在北平,从发令到他们赶来金陵,需要时间。
    如今才刚刚抵达。
    朱棣再度深深望了他一眼。
    朱允熥用人的风格,素来便是如此。
    看中谁就启用谁,非常任性。
    比如杨士奇,明明只是一个连中举都没中的秀才,也不是啥显赫世家出身。
    可朱允熥就是“莫名其妙”般的看中了他。
    而杨士奇后来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最近又用了一个夏原吉的人,仅仅只是国子监的监生而已。
    但同样,夏原吉被提拔之后了,也表现出了令许多官员惊艳的能力。
    就连自己过去信赖的老和尚姚广孝,明明没啥名气,朱允熥却好像未卜先知一般,知道他的本事,硬是将他给挖走了。
    如此种种。
    细细想来,令朱棣深感不可思议。
    而今又突然调用朱能和张辅两人,难道他们真有什么大本事不成?
    是谁向朱允熥举存的呢?
    朱棣忽然想起常升。
    那家伙虽然不学无术,整日花天酒地,但交际圈极为广泛。
    勋贵子弟没有他不熟悉的。
    或许是常升从其他勋贵当中,听到朱能和张辅的事,举荐给了朱允熥。
    毕竟,常升是他的舅舅,与朱允熥关系非同一般。
    之前那个杨士奇,不也是他找来的吗?
    看来,自己以后倒是要好好注意一下这个纨绔子弟了。
    朱棣笑道:“太孙殿下之前说要让皇室宗亲建功立业,才能保住爵位。”
    “如今率军出征,又不给我等皇室宗亲机会。”
    “我等如何能建功立业呢?”
    自从知道宗室制度要变革以后,朱棣就上心了。
    虽然当不了皇帝,但亲王的爵位,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吧?
    难道真让子孙后代降爵,最后沦为平民?
    朱棣想想都觉得不甘。
    朱允熥大笑道:“皇室宗亲与外人毕竟不同。”
    “改革宗亲制度,论功封爵,却未必一定要是战功。”
    “治理天下,亦是大功。”
    “只要有功于朝廷,有功于社稷,皇室宗亲,都可以封爵。”
    “我统兵出征之后,各地的藩王和皇室宗亲,必定蠢蠢欲动。”
    “四叔帮我看好他们,就是大功一件。”
    朱棣拱手道:“太孙殿下但请放心,我既为宗人令,必定将藩王和皇室宗亲管好。”
    “好,那就拜托四叔了!”
    朱允熥又勉励了他一番,待朱棣走后,方准备行囊。
    虽然下人们早已收拾好了,但他还要亲自检查一遍才放心。
    这一切做完之后,朱允熥又召集姚广孝、杨士奇、夏原吉等人,对自己离开后的诸般事务交待了一番。
    老朱还在世,倒不用担心什么人夺权,只是有许多建设,不能停止。
    接着,又赶往大明制造局,叮嘱朱高炽和赵瑞。
    ……
    三日后。
    金陵城旁的长江口岸。
    一轮红日如炬,自东方喷薄而出,将万道金光洒向浩瀚江面。
    战舰列阵,巍峨如山,甲板上旌旗猎猎,随风翻飞。
    新军将士们身着崭新的海军服,手持新式长枪,目光如炬,挺立于甲板之上,宛如钢铁长城,气势磅礴,不可一世。
    战鼓擂动,号角齐鸣,在江面上回荡,更添几分肃杀与豪迈。
    江岸之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民众自四面八方涌来,欲要一睹大明新军的风采。
    密密麻麻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
    朱允熥与百官辞别,正待登上战舰,启程远征,却突然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皇爷爷!”朱允熥脱口而出。
    “小兔崽子,你还记得我这个皇爷爷啊!”老朱怒目瞪了他一眼:“你可知海波莫测,兵事凶险,你身为储君,一身担系万钧重担,怎么就敢如此轻率的亲自出征,你是想气死你皇爷爷吗?”
    “皇爷爷,我只是统兵出征,又不是自己去冲锋陷阵,哪里就有这么危险了?”
    朱允熥一脸笑意,拉着老朱的手,指了指旁边的战舰:“以我大明的兵马之胜,军舰之强,倭寇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我这次出征,就是给自己捡点军功罢了。”
    “日后才能威慑朝堂上的骄兵悍将,执掌大明江山。”
    “若是一直呆在金陵城里,不出去看看,不懂军阵之事,将来难免遭前线将领欺骗,也难以驾驭那些人。”
    “皇爷爷,此番我意已决,您就不要阻拦了吧。”
    老朱又瞪了他一眼。
    事实上,朱允熥要率军出征的消息,早就刊登在《大明日报》上。
    老朱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真要阻拦,也不会等到现在才出现,在东宫就将其拦下了。
    此时前来,不过是想亲自送一送孙儿。
    虽然很不舍,但老朱很清楚,要当好皇帝,还是需要历练的。
    他其实提前登船去看过,被战舰里面的炮火装置深深的震撼。
    若是当初与陈友谅大战时,就有这样的战舰,那一战也不会打得那么艰辛。
    而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陈友谅的大军击溃了。
    带着如此坚船利炮出征,对付小小的倭寇,应该没有啥问题。
    “出去之后,记得每日派人传信回来。”老朱板着脸道:“还有,只许你率军剿灭大明沿海的倭寇,不许你出征倭国。”
    “若要出征倭国,必须另遣将领。”
    朱允熥当即答应下来:“孙儿领旨!”
    反正出去以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那时候他是不是亲自率军前往倭国,老朱也管不着了。
    老朱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伸手抱住朱允熥,摸了摸他的脑袋,龙眸中尽是不舍。
    “去吧!”
    半晌,老朱终于说了一声。
    朱允熥离开他的怀抱,向着老朱深深一拜,而后转身回头,大踏步走向战舰。
    “出发!”
    他向着岸上的老朱挥了挥手,而后下令。
    令旗官连忙挥动令旗。
    轰!
    轰!
    轰!
    几声礼炮鸣响。
    战舰收锚,风帆尽展,一艘连着一艘,如长龙般驶向远方!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563/25445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