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退位让贤 > 第一百七十四章 爱好和平的宝岛人民!朝野争议!

第一百七十四章 爱好和平的宝岛人民!朝野争议!

推荐阅读: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全球灾荒,我靠种地成为国宝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宠你生生世世起开,那个凤傲天是我的四合院:我的老婆力拔山兮气盖世婚后失控转生变成白毛狐娘萝莉无字寻仙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马和深刻领悟了“以理服人”的真谛,亦见识了宝岛百姓“箪食壶浆”迎王师的温情场景。
    大明海军舰炮的轰鸣,如同天籁之音,震撼了岛屿的每一个角落。
    令宝岛百姓们对这支远道而来的军队,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善意与敬畏。
    朱允熥引领大明海军舰队,沿着海岸线缓缓南下,如同巨龙游弋于碧波之上。
    而马和则率领精锐陆战队,于陆地上并行南下,双管齐下,所向披靡。
    每当遭遇心存疑虑或抗拒的部落与势力,马和便向海上发出信号,大明海军即以雷霆万钧之势,表演什么叫炮如雨落,给予对方一次难忘的“礼遇”。
    这“以理服人”的举措,竟意外地收获了奇效。
    宝岛上的部落首领与百姓,纷纷以最淳朴的热情,迎接大明军队的到来。
    沿途所过之处,歌声与舞蹈交织成欢乐的海洋,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寸土地,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和平与喜悦所拥抱。
    至于和大明军队打仗?
    那当然是不存在的。
    宝岛上的各部落首领和百姓,都十分爱好和平,怎么会和大明的军队打仗呢?
    马和深谙此道,故而在展示大明火炮之震撼威力的同时,也不时地安排了一场场火枪射击的壮观表演。
    一排排身着铠甲的大明将士,如松林般挺立,齐刷刷地举起火枪,对准远方的靶心,随着一声令下,枪声如雷贯耳,靶标应声而落。
    更有甚者,靶标换成了活蹦乱跳的猪牛羊,枪声响起,便尽皆倒地而亡。
    精准无误的射击,恐怖可怕的威力,让在场所有人瞠目结舌。
    见识了大明将士的射击技术和火枪威力之后,宝岛百姓对大明军队的到来,就更加兴高采烈的欢迎了。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东夷岛上的势力,大抵可以分成几股。
    一是原来的土著原住民。
    他们的祖辈在数千年前,即从大陆搬到了东夷,因而形成了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二是从宋元以来,自福建等地横渡海峡,来到东夷的人。
    这些人主要是为了躲避战祸,苛税,才远走海外求生,来到了东夷。
    其三则是各类不法商人,海盗,甚至零零散散的倭寇等。
    从心底里最欢迎大明军队的,首推土著原住民。
    这些原住民仍是部落生活。
    在他们看来,大明派过来的人,只要不进入自己的村庄抢夺财产就行。
    其他的,便与自己无关了。
    特别是知道大明军队还有神奇的枪支大炮以后。
    他们对大明军队便只有尊敬和崇拜了。
    毕竟,原始部落的人信奉强者为王的生存法则。
    既然大明军队比自己的部落强大,臣服于对方就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
    可那些从福建等地逃难来东夷的人,对大明军队的观感就很复杂了。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并不想接受朝廷和官府的统治。
    在他们的记忆里,朝廷和官府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欺压,交不完的苛捐杂税,服不完的徭役。
    好在朱允熥已经下令,未来十年免征所有除商税之外的其他一切税务,也不服任何徭役,才让他们的心稍稍安定了一点。
    再加上亲眼目睹大明海军的船坚利炮,他们自知抵抗无用,也很快就接受了现实。
    唯一的例外,便是那些不法商人,海盗和倭寇。
    这些人以前在岛上各地占据了不少据点,从事不法买卖。
    他们的业务,甚至还包括屠戮土著部落,将土著中的壮年男子抓去做奴隶,贩卖去海外。
    他们也就成了大明军队的重点打击对象。
    土著部落早就对这些人恨之入骨。
    大明军队的行为,顿时就得到了土著部落的热烈欢迎。
    开始的时候,许多土著部落还有些害怕,担心大明军队胡作非为。
    只是迫于枪支大炮的威力,才不得不臣服。
    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大明军队真的对他们秋毫无犯,仅仅打击海盗和倭寇,便渐渐彻底改变了态度。
    甚至马和所率领的陆战队还没有前往,那边听到消息后,便已经主动派人前来迎接。
    更有许多部落向他们报信,提供强盗和倭寇的据点所在之地。
    以大明海军陆战队的战力,对付这些强盗和倭寇,自是不费吹灰之力。
    更别说还有土著部落的支持和配合了。
    就这样绕着宝岛而行,一路皆是望风而降,传檄而定。
    到了南部之后,海军才前往澎湖列岛,剿灭盘据在海岛上的倭寇。
    ……
    金陵城。
    黄子澄还是坐上了前往倭国的船。
    毕竟,封他为使臣的命令早已下达,他已经没有退路,必须得前往。
    其次,黄子澄还是不死心。
    小股倭寇可能被朱允熥所率领的海军剿灭,但若是倭国派大军前来呢?
    或许未必不能翻盘!
    对于他的离去,并没有太多的人注意。
    此时的朝堂上,正因为朱允熥从前线传来的几道命令而争得面红耳赤。
    第一道命令是沿海附近的卫所不得再固守海岸,要主动出击,去海上巡逻,缉盗。
    第二道命令则是开放海禁,允许百姓从事海上贸易。
    要知道,这两道禁令,当初都是老朱亲自下的。
    而今放开,自然不是小事。
    朝堂上反对的人很多。
    明初的吏治,大体上还是比较清廉的。
    老朱的高压统治下,寻常官员也不敢随意贪污受贿。
    但卫所驻军,却是一个例外。
    在朱标去世之前,老朱其实极少对军中将领用屠刀。
    这个时候的军中将领,许多人皆是有恃无恐,胆大妄为。
    在他们看来,皇帝陛下惩治贪官污吏,针对的都是文官。
    与他们武将没什么关系。
    老朱为什么要下令卫所军不许派船出海巡逻,缉私缉盗?
    难道老朱不知道这样做会使得大明军队处在极为被动的境地,等于自缚手脚和倭寇作战吗?
    作为打了一辈子仗的人,老朱又怎么可能连如此浅显易懂的常识都不知道呢?
    但还是那句话,两害相权取其轻。
    老朱很清楚卫所驻军的尿性。
    真要让他们下海巡逻,缉私缉盗,那恐怕卫所驻军自身,就会成为最大的走私者,最可怕的强盗!
    海防由他们监管巡逻,他们走私谁又能监管呢?
    天高皇帝远。
    没人监管得了。
    不如干脆禁止他们出海。
    如此一来,他们就算想走私牟利,也无能为力。
    驻军在陆地上,只等倭寇一上岸就进行剿灭,还能起到威慑的作用。
    如今若是让他们去海上巡逻,卫所驻军借此打着缉私缉盗的名义,大规模走私甚至去海上做强盗,怎么办?
    朝廷的官员,能去海上监督他们吗?
    若无人监管,腐败变质则是必然之事。
    至于第二道开放海禁的命令,大臣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从前从事海上贸易的人,大多都是一些亡命之徒,不法分子。
    如今放开,便是放过这些人。
    这其实是事实。
    在严厉的海禁之下,仍然敢冒着违抗朝廷禁令风险,偷偷摸摸去走私的人,肯定不是遵纪守法的良民。
    何况即使抛除这一点,海上贸易的风险仍然很大,台风和海浪的威力,足以令一般人望而却步。
    敢去做这事的人,要么是穷得活不下去了,要么就是胆大包天之徒。
    无论哪一种人,在朝廷官员眼里,都是不稳定因素。
    不能放任这些人坐大。
    第二个理由,那便是开放海外贸易,虽然能给朝廷带来税赋收入,可也会使得很多人去经商,去从事海上贸易,而不是老老实实的耕田种地。
    长此以往,人心浮动,社会就会不稳定,大明江山,也会因此而不稳。
    在后世之人看来,这个理由简直是无稽之谈,荒谬至极。
    但在这个时代许多理学儒生和封建地方看来,这是必须要加以重视预防的事。
    之前朱允熥放开经商限制,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只是大势所迫,他们不敢站出来公开反对。
    如今就再也按耐不住了。
    第三道命令,反对的声浪就更大了。
    因为这道命令是——移民!
    朱允熥下令,朝廷要移民数十万人,开发东夷,充实海防边疆。
    至于移民的来源,便是福建等地的流民,无地之人,或者干脆就是犯了法,被判流放的人。
    福建不比江浙等地。
    这里到处都是穷山恶水。
    八山一水一分田。
    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故而,福建等地的百姓,一直都有去海外讨生活的习惯。
    活不下去了,就会远走海外。
    朱允熥的命令,便是开放并鼓励福建等地的民众,自愿前往东夷,开发东夷。
    经历了元末的战乱,中原大地,很多地方千里无人烟。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移民的事,从来没有停过。
    比如说,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都是在这一时期进行的。
    然而,对于将福建百姓移民海外,却是激起了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对。
    他们纷纷上疏,言辞激烈,担忧移民海外将引发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与后果。
    可惜的是,太孙朱允熥并不在朝中,看不到他们的奏章。
    而老皇帝朱元璋,对此事则采取了罕见的沉默态度。
    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又或是他有意借此考验太孙的执政能力
    在这关键时刻,姚广孝主导下的《大明日报》,再度挺身而出,在报纸上直接刊登了太孙的移民令。
    与此同时,还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将东夷描绘成一处充满机遇与希望的乐土。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东夷之地的向往与憧憬。
    文章见报后,民间舆论顿时轰动了!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563/25445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