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退位让贤 > 第二百一十八章 草原之变,除名!会盟!

第二百一十八章 草原之变,除名!会盟!

推荐阅读:论演员的自我修仙新婚夜用替身,重生扬你全族骨灰鬼案迷情重生后我的福气涨爆了造梦机器负能量名嫒夫君你失礼了掠夺在影视世界从前有个山里人快穿之我只是个打工仔

    草原。
    夜色深沉。
    月华如水洒下。
    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今夜无云。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般严重的空气污染,没有雾霾,空气的透明度和能见度都特别高。
    尽管是夜晚,也没有举火把,视线却并不模糊,反而看得很清楚。
    新军将士的伙食很好,朱允熥还特意从医书上找到了防治夜盲症的药方,加入新军士兵的食物中。
    因而,他们也不像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士兵一般,普遍存在夜盲症。
    在月光下,新军士兵都看很清楚。
    行进之时,没有人说话。
    马蹄全部用布裹住,使其在前行时不发出太大的声响。
    恩克骑马跟在朱能的身旁,却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朱能的兵马,在恩克的王庭休整了几日,随后,张辅也率军赶到,两人会师之后,便率军前来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
    与以前在草原上行军总是难以找到具体的目标地点不一样。
    这一次,有恩克这位北元大汗亲自给他们带队指路。
    恩克早已经让周边的部落密切监视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动静。
    得到的消息是,部落正在聚集,要为死去的乌格齐哈什哈举行隆重的葬礼,并誓师报仇血恨。
    这是一个将其全部一举歼灭的极佳机会。
    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部落,由许多小部落组成。
    正常而言,这些小部落都会分散在各自的聚居区。
    草原很辽阔,放牧牛羊马匹并不会都集中在一起。
    大部分时间,部落会分散开来。
    可这样一来,将他们全部歼灭,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张辅和朱能当然希望速战速决,早日胜利,早日搬师回朝。
    何况,要立威,就要一战建功。
    恩克此时心中的想法却不一样。
    这几日和朱能相处,恩克对他越来越害怕,也越发恭敬。
    当初乌格齐哈什哈只是对恩克不敬,便让他恨之入骨了。
    可如今朱能在恩克面前飞扬跋扈,对他是呼来唤去,如同使唤下人一般,恩克却不敢心生任何不敬。
    朱能让他站着,他便不敢坐着。
    和朱能骑马并行,更是觉得此人有若魔王,无时无刻不散发出恐怖可怕的杀气。
    让恩克既忐忑不安,紧张害怕,又兴奋无比。
    今日终于可以看到魔王大人大展神通,将乌格齐哈什哈留在世上的家人及其部落全部铲除了吗?
    与恩克一起前来的,还有其他部落的将领。
    他们都随着新军一起前行。
    这是张辅和朱能商量后做出的安排。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他们决定乘夜出击,以防止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四散逃亡,追之不及。
    但夜晚行军,视线终究受限。
    恩克以及其他部落首领都是新降之人,他们打探来的情报,是否就准确呢?
    万一其中有诈,提供了假情报,然后趁着夜晚行军之时,对新军发动突然袭击呢?
    这一点,不得不防!
    毕竟,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位置和新军的行进路线,都是恩克及众部落首领提供的。
    他们若有心的话,便可以派人事先埋伏在草丛中,对新军发起突然袭击。
    虽然说枪在十步内又准又快,但整体上来说,装备了大量枪支大炮的新军,还是更擅长于远战。
    毕竟,燧发枪无法连续射击。
    近距离遭到突袭,新军必将损失惨重。
    恩克等人再反叛的概率很小。
    可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让恩克以及众部落首领随新军一起前行,就是为了防止这个“万一”。
    将这些人的性命捏在自己手中,便不用担心他们使诈。
    其二则是,如果一切顺利,一战歼灭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也要让这些人好看看大明新军的厉害,让他们知晓,这便是与大明为敌的下场。
    狠狠震慑他们一回。
    基于这两点,便将恩克和众部落首领都带上了。
    除此之外,在更远的地方,恩克和众部落首领,也按照张辅和朱能的要求,调集了不少军队在外围巡逻,围猎。
    他们的目标是捉拿战后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逃兵。
    这一战,务必要乌格齐哈什哈部落全歼。
    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月色下,军队如流水般行进。
    临近四更时分,终于到了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附近。
    张辅和朱能兵分两路,一路在南,一路在北,似两只铁钳,从远处夹住了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
    草原部落之间,爱恨情仇交织,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恩克利用自己大汗的地位,以及新军的军事威胁,也影响不少从前与乌格齐哈什哈交好的部落。
    这些部落利用自己与乌格齐哈什哈部落的亲密关系,向新军提供非常准确的情报。
    此际,张辅和朱能便充分利用这一情报,在距离敌人部落不远的地方停下来休息。
    养精蓄锐。
    几千将士,寂静无言,连一点声响都不曾发出。
    到了五更,才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作战。
    不多时,东方吐出鱼白。
    张辅和朱能率领军队,悄然逼近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
    很快,爬上一处山坡后,朱能便见到数不清的蒙古包和牛羊马匹,映入了眼帘。
    下方是一处巨大峡谷,地势并不陡峭,反而十分平缓。
    这是草原上常见的缓坡,另一边亦是缓坡。
    乌格齐合什哈的部落,便在两道缓坡中间的平原上。
    有一条河流,从平原中间流过,不少牛羊正在河边喝水。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部落,比恩克的王庭规模还要庞大几倍。
    怪不得乌格齐哈什哈能长期把持北元朝政,视恩克这个大汗于无物。
    他背后的部落,便是他掌权的底气所在。
    当然,正常而言,这里其实不会聚集这么多人。
    前几日,恩克杀掉乌格齐哈什哈的消息传出,乌格齐哈什哈的儿子们,便将各地分居的小部落都聚了起来。
    一方面是为了父亲办丧事,另一方面,也是要一起商量复仇的事。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在草原上,血亲复仇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
    不过,还有一件事,那便是父亲死后,由谁来继承他的位子,成为部落的新首领。
    这也需要将人都聚集起来。
    为此,几个儿子更是吵成了一片。
    昨夜一直到很晚才休息。
    天刚亮时,几人便几乎同时被侍卫唤醒。
    “不好了,有敌人逼近,好像是明军。”
    几人都慌里慌张的胡乱穿上衣服,跑出大帐。
    睁开朦朦胧胧的双眼,便见南北两侧的高处,皆出现了一支兵马,正在缓缓向部落聚居地逼近。
    一排排的马车,一门门的火炮,还有士兵们脸上标志性的魔王面具。
    “明……明……军……真是明军!”
    只是看了一眼,几人便刹时间睡意全无。
    那日乌格齐哈什哈率六万精骑,围攻张辅的三千新军,大败而归。
    此时的部落内,还有不少曾经参加过那一战,而后逃回来的人。
    据他们的讲述,大明新军恐怖无比,远非人力所能敌。
    经过这些时日的传播,不断发酵,这一观点已渐渐深入人心。
    乌格齐哈什哈的儿子们,虽然想着要为父报仇,但他们报仇的对象,是孛儿只斤·恩克,可不是大明新军。
    相反,在他们看来,大明新军是迟早要撤的。
    要从草原上回去,回大明去。
    那时候,便是他们为父报仇的时机到了。
    却万万也没有想到,大明新军不仅没有回去,反而来到了这里,来到了他们部落。
    是孛儿只斤·恩克,还有那些投降大明,背叛草原的部落首领,他们将明军引到了这里。
    他们向着山坡上望去,果然见到了恩克和一众部落首领。
    这些人没有戴魔王面具,故而在一众全部带着魔王面具的明军士卒,十分显眼。
    乌格齐哈什哈的几个儿子,皆恨得咬牙切齿。
    想不到恩克杀了自己父亲还不够,还带着明军,前来围剿自己的部落。
    他们昨日还慷慨激昂,一个个发誓说要为父报仇,与恩克不死不休。
    可真正见面,这一刻,乌格齐哈什哈的几个儿子,心中都只有一个念头——逃,赶快逃,以最快的速度逃。
    什么部落,什么家人,统统丢下,不管了。
    这倒不是他们太过胆小怕死,不敢战斗。
    而是草原的规矩,素来如此。
    当部落遭遇敌袭,又无法战胜时,便各自逃各自的。
    草原四通八达,无论往哪个方向,都能逃命。
    大家分散开来逃,谁也不管谁,反而能让最多的人能逃出去。
    这是草原部落长久以来的生存策略。
    尽管前来的两支明军,人数并不多。
    与他们庞大的部落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但他们此刻,却燃不起任何与明军死战的心理斗志。
    明军的可怕,已经深入部落里每一个人的心中。
    即使没有参加过那一战的人,也从别人的口中得到了消息,为明军恐怖战力所深深震撼。
    此际,乌格齐哈什哈的几个儿子,第一时间便迅速爬上马,扬鞭策马奔逃。
    只是他们还不知道,这一次,不一样,他们逃不掉了!
    此际,还有条不更多的部落民众,仍在沉睡中,尚未醒来。
    山坡上,朱能举起望远镜,同时令身边的亲兵挥旗帜,打出不同的手势信号。
    这是旗语。
    原本是在海上作战时才用的,作为战舰之间的通讯。
    新军将士中不少曾经学习过。
    此际,朱能和张辅的军队分别在乌格齐哈什哈部落两侧,皆在高处,彼此遥遥相望,便也利用旗语,充当两军之间的通讯方式。
    张辅那边,同样也安排了亲兵挥旗打手势,用旗语发信号。
    双方各自看到,确认无语,方分别几乎在同时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轰!
    轰!
    轰!
    ……
    猛烈的炮火,撕破了清晨草原的宁静。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军将士实战经验越来越丰富,炮手们操纵大炮也是越来越熟练,炮击的准确度亦越来越高。
    在新军远征倭国回来后,大明制造局的技术又有了不小的进步,对速射炮的观瞄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使其能打得更准。
    而且,这一次,他们瞄准的目标也十分显眼。
    那便是部落一个个硕大的毡帐。
    轰!
    轰!
    轰!
    ……
    许多人还在毡帐里睡觉梦游,便被炮火将其送上了西天。
    炮火绵绵不绝。
    很快,又开始了第二轮,第三轮的炮击。
    速射炮最大的特点,顾名思议,便是炮击的速度足够快。
    炮击之下,部落里的毡帐四处起火,惨叫声,哭喊声不断响起。
    与之前的预料不一样。
    乌格齐哈什哈部落,根本没有组织任何有效的反击。
    他们在见到新军的时候,见到那一张张黑色的恐怖而狰狞的魔王面具时,便已经被吓破了胆。
    大炮轰击之下,更是倾刻间便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乱。
    随着乌格齐哈什哈几个儿子的率先逃离,其他人也皆跟着开始逃亡。
    然而。
    因为地形的关系,他们实际上能选择的逃跑路线,只有往东或往西两个方向。
    毕竟。
    朱能和张辅的军队,正分别一字排开,从南北两个方向开炮夹击。
    即使东西方向,他们也难以逃离。
    朱能和张辅,皆分别抽调了十几门大炮,朱能负责守着东方,张辅则守着西方,皆对准那里炮击。
    马在炮击下惊慌失措,根本不愿冒着炮火奔逃。
    即使是主人奋力抽鞭,亦是如此,反而不断将人掀下马来。
    原来的部落营帐所在地,更是混乱不堪。
    遭遇炮击后,受惊的牛羊马匹受惊,胡乱奔逃,甚至践踏部落的人。
    朱能和张辅并没有令骑兵出动,线列步兵也没有动。
    实际上,在与草原部落数次交战中,线列步兵始终没有发挥太大的作战。
    即使在此之前的大战,大明的步兵也是倚仗马车为盾,士兵们皆躲在马车内或车旁进行射击的。
    此际也是一样。
    不同的是,这一次,并不是以枪战为主。
    士兵们仅仅是开枪击毙了一些无处可逃,慌不择路而向着明军阵地奔来的少数人,以及少量发疯狂奔的牛羊马匹。
    剩下的,则全部交给了炮兵。
    一轮又一轮的炮击,轰个不停,直至将下方所有的毡帐,全部炸毁。
    这里是部落聚居地,而不是单一的骑兵军队。
    作为草原部落,他们所饲养的牛羊马匹数量,远远超过部落的人数。
    当炮击造成牛、羊、马全部因恐慌而陷入疯狂后,这些牲畜爆发出了惊人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成千上万的牛、羊、马,在下方疯狂奔跑,并形成一个个庞大且恐怖的马群、牛群、羊群。
    所过之处,摧枯拉朽。
    拦在马群、牛群、羊群前面的人,都被无情的冲倒,践踏而过。
    数不清的人因此而活活踩死。
    它们集体狂奔时,所发出的声浪,甚至不弱于大炮的轰炸声。
    其势更是有若排山倒海,如山呼海啸般扑至。
    目睹这一幕,朱能和张辅便立即不约而同的令炮兵改变战术。
    开始巧妙的运用大炮驱赶牛群、羊群、马群……
    这些牲畜集体发疯后,展现出来的破坏力,甚至超过最精锐的骑兵。
    旁边。
    恩克和一众部落首领都看得心惊胆颤,舌干口噪。
    大明新军,恐怖至此。
    这等天威,又如何能敌?
    原本他们看到乌格齐哈尔哈的部落时,还有些紧张害怕。
    这个部落的规模委实太远于庞大。
    大明新军虽是精锐,可人数实在是太少了。
    若是对方死战冲锋,新军能赢吗?
    许多人甚至后悔,没有将自己部落的骑兵也带来,助大明新军一臂之力。
    可此际已经晚了。
    然而,真正一交战,他们便发现自己完全是白白担心了一场。
    战局呈现一面倒的态势。
    仅仅是炮击,就让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大败。
    幸好自己等人明智的选择了归顺,投降了大明。
    要不然,乌格齐哈什哈部落的下场,恐怕就是自己部落的榜样了。
    炮击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方渐渐停了下来。
    朱能和张辅用望远镜细细观察部落。
    此时的乌格齐哈什哈部落,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仍站着的人影。
    他方令新军将士缓缓前进,开始打扫战场。
    幸运从炮击下逃走的人,包括乌格齐哈什哈的几个儿子,也都没有能活命。
    外围还有着恩克调集来的部落骑兵围猎。
    如果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主力还在,他们要冲出包围圈不费吹灰之力。
    可零零散散逃出来的人,早已精疲力尽,哪里还有战斗力可言呢。
    很快,便被外围部落骑兵全部被杀死。
    一个庞大的部落,自此在草原上除名。
    大战落幕后不久,张辅和朱能也收到了太孙殿下传来的指示。
    “恩克,草原上常年征战不断,仇恨永无止息,怨怨相报,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大明皇太孙殿下怜惜草原民众之苦,决意帮助你们,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你立即传令,让草原各部落都前来狼居胥山会盟,结永世之好。”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563/25443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