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六百三十三章 徐达锋利的警告

第两千六百三十三章 徐达锋利的警告

推荐阅读:侯门第一纨绔巅峰青云路宦海红颜香召唤两大化神护卫,创建不朽势力东北江湖之冰城焦元南我用花瓶通古今星辰之主官场从秘书开始是谁偷了我的脑子?重回02,迷上校花的美少妇妈妈

    蓝玉恨得牙痒痒,却拿顾正臣没任何办法。
    毕竟这事,不管怎么算,都是自家的过错,这也就是顾正臣的母亲没死,否则,府里死的,可能不是只有孔夫人一人。
    顾正臣冷冷地看着蓝玉。
    之前出于北伐与大局的需要,自己没有公开复活,潜在北方,如今北伐结束,草原已定,自然需要翻开小本本,看看谁某年某月还欠自己一笔账了。
    若没有眼下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之风,顾正臣并不打算将这件事拿出来,日后与蓝玉的斗争,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但现在,让人蓝玉低头的办法可不多。
    阿尔塔娜的死?
    那不能让蓝玉低头,毕竟老朱惩罚过,即便是公开了,结果也不过是蓝玉少点俸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换给牌匾、铁券的小事。
    名声?
    他一个武将,在乎什么名声。
    再说了,其他勋贵也不会在意这种事,军中男人,不就爱三样东西:美女、烈酒、军功。
    蓝玉用了强是不太光彩,可都是男人,大家也能理解,没人会当一回事,笑笑也就过去了。
    可孔夫人指使人下毒这件事,一旦公开了,那就是所有人心中的一根刺,扎在肉里,拔都拔不出来,想忘都忘不掉,至少看到蓝玉这个人,听到蓝玉的名字时,便会想:
    这个人做事没有底线!
    而这件事的杀伤力,远远比阿尔塔娜的死更大。
    蓝玉权衡再三,咬牙道:“站出来反对土地兼并,一样是得罪所有人!你认为,我会屈服于你吗?”
    顾正臣笑了,摇了摇头:“站出来,不是得罪所有人,至少明眼人都知道,这事不是你们想办的,而是陛下想办的,你们也好,我顾正臣也罢,都是陛下手中的棋子。”
    “只不过,勋贵将官不能怨陛下,只能怪我们罢了。这种事总好找补,再说了,对于勋贵来说,退了地,收回了钱,不过是白忙了一两个月,没亏多少,更谈不上伤筋动骨。”
    蓝玉苦涩。
    话说得轻巧,这是百忙了几个月的事吗?
    这事一旦办了,就意味着朝廷不允许勋贵大肆圈地,意味着这些人想买地,都困难重重,甚至需要动用不少心思,只能以隐蔽的方式去做,而不能公开去做。
    田地,是许多大户的生存之本,世世代代能不能过好日子,就看手里有多少良田。
    顾正臣没给蓝玉拒绝的机会,亮了亮空了的酒杯:“三日,三日之内的朝会上,我希望听到有人上书反对土地兼并,也可以听到,江源伯、梁国公,不为私利,为国为民挺身而出的英勇事迹。”
    这就是在赶人了。
    蓝玉起身,暼了一眼没有言语的徐达,对顾正臣道:“镇国公,好手段!日后,这拜帖还是不要送来了,你的宴,我吃不习惯!”
    顾正臣拱手:“慢走,不送。”
    李聚现在也不说什么了,顾正臣能拿捏蓝玉,自然也可以拿捏自己,事情闹大了,吃不了,还可能兜着脑袋走。
    伯爵多如狗,未必不能死几个,毕竟皇帝可没给伯爵发免死铁券啊……
    李聚没蓝玉那么硬气,行礼道:“镇国公,告辞。”
    蒋瓛起身,将椅子踢至身后,发出了刺耳的噪声,冷眸盯着顾正臣:“如此受制于人的滋味,还真不好受。镇国公,你这样做,就不怕睡不安稳吗?”
    顾正臣哈哈笑出声来,对蒋瓛道:“我这身体,本就睡不安稳。最近睡眠也浅,脾气也不太好,蒋指挥使,做事可要小心谨慎点。”
    “告辞!”
    蒋瓛哼了声,转身离开,出了门,看向一旁打量自己的萧成,言道:“听说你已勘破武道,不知你我,孰弱孰强。”
    萧成跃跃欲试:“若是蒋指挥使想讨教一二,我可以奉陪。”
    “好,东家,给我们准备一间宽敞的房间!”
    蒋瓛沉声,目光看向严大楼。
    严大楼可不敢让两人在房间里大打出手,提议后院天井空旷。
    林白帆走了进来,对顾正臣道:“蒋瓛、萧成要交手,拦是不拦?”
    顾正臣轻声道:“那就让他们交手下,试试到底谁更胜一筹,你去看着点。”
    林白帆跃跃欲试:“老爷,我也想——我这就去。”
    顾正臣看着离开的林白帆,摇了摇头,端起酒杯,总感觉这酒水好像变苦了些。
    徐达拿出手帕,擦着手上的油渍:“你想靠着他们两三个人,抑制了这凶猛的土地兼并之风,怕是不够,远远不够。你要知道,不是所有勋贵、官员都有顾家人的本事。”
    “单单就说魏国公府吧,年俸就这些,又没其他营生,这一代人是够用了,可等我闭了眼,爵位给了长子,俸禄便归长子所有,那添福、增寿、膺绪三个孩子,他们靠什么过活?”
    “田地,也只有田地是他们的立身之本,这也是世家的根基。不管是梁国公还是其他人,谁站出来反对土地兼并,谁针对众人圈地,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格物学院有个词叫什么,惯性,对,置地是所有人成家立业之后最大的惯性,这就如同山石滚落,带着轰隆声,螳臂挡不住车,更挡不住带着惯性滚落的巨石。”
    顾正臣眉宇间满是忧愁,问道:“那魏国公知道,圈地的背后是破家的百姓,是大量增加的佃户吗?”
    “知道。”
    徐达回道。
    顾正臣站起身来:“那也应该知道,通往盛世的路,是百姓先解决温饱吧?”
    “知道。”
    徐达面无表情。
    顾正臣走至徐达身旁,拿起酒壶添酒:“可一个处处是佃户,辛勤劳作一年又一年,一辈子也没什么积蓄的佃户,能创造出一个盛世的大明吗?”
    徐达侧头看着顾正臣,平静地说:“我徐达世代皆是农民,苦日子是怎么过的,我很清楚。只是镇国公,这事没那么简单解决,也不是上个奏折,在朝堂上说几句,就能解决的事,勋贵们,不答应!”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252/94222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