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天第一团!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斗罗之灭龙魔导士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人住超神,渣在诸天长生百万年,我被认证为大帝围棋:随身老爷爷是九冠王?1987我的年代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都重生了谁还打网球啊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天 天下、领章、身份文件、军刀等物拍了照片,加急发表在了军报上,作为对老常的回应。
    领导们态度很明确,你不是不相信我们全歼了小鬼子一个师团么?
    现在我们连小鬼子的中将师团长都宰了,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等老常看到我军的军报,顿时就呆住了。
    击毙小鬼子中将师团长啊,这特么绝对造不了假!
    更何况,他的确已经通过其他各方面消息,得知了小鬼子大本营里,对伊藤志刚和秋叶龙宪这两名将军家人的处罚。
    这下子,被啪啪打脸的他,也只能狂骂“娘希匹”了。
    当即就严令各路媒体,不许报道。
    然而,他这道命令刚下达,一个惊天噩耗就传了来——
    中条山防线,全面溃败!
    这下子,老常瞬间就有点慌了,一边怒骂刘经扶不争气,一边暗恨我军捡中条山大战的便宜。
    最后还只能捏着鼻子,取消之前不许报道八路歼灭小鬼子一个师团的命令,改为大肆宣扬,试图掩盖中条山溃败的噩耗。
    当然,他也暗示下面的人,在报道的时候,把功劳,全揽到自己身上来。
    说是自己英明神武的领导,才得到了这样的战果。
    至于得到消息的国人信不信,他就不管了。
    反正他自己差点是信了。
    不过等他稍稍冷静下来一些后,他就感觉到了一股莫大的寒意。
    前番我军发动的大破袭战,只能说明我军如今的兵力足够多。
    并不能体现出太强的战斗力,他虽然忧虑,但还不至于恐慌。
    但现在,我军区区一个晋西北分区,居然都能全歼小鬼子一个师团。
    这战斗力,简直堪比他自己的一两个集团军!
    简直匪夷所思!
    这下子,老常立刻就下令催促和老美的谈判团队,加快谈判速度,以最快的速度,获取美援!
    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他看来,只有搞来大量的美械,组建起全美械的部队,才能给自己安全感!
    ……
    阎老抠方面。
    前番他已经从方立功的电报里,知道了特务团在大麦谷的战果。
    因此这会儿听说了此战最终的结果,虽然也同样吃惊,但还是勉强可以控制得住,没有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自然也对晋西北我军的实力感到心惊肉跳。
    最终将麾下干将们叫来商议一番后,同样选择了大肆宣传。
    不过,在宣传时,他让下面的笔杆子,着力突出了自己这个二战区长官的英明领导,来勉强混了一波好评。
    当然,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罢了。
    ……
    我军方面,旅长、师长以及总部的领导等众人,都十分熟悉李云龙和杨远山,闻听他们打出了这么离谱的战绩,同样也是个个震惊。
    旅长甚至对李云龙有了自叹不如的感慨。
    其实何止是他?
    就是师长甚至更上面的领导们,谁又全歼过小鬼子一个满编师团?
    毕竟这玩意儿不是你想打,人家就配合伱的啊!
    眼看着打不过,人家还不会跑么?
    像晋西北这次,能恰好在龙王沟堵住小鬼子的机会,简直是千载难逢!
    绝无仅有!
    ……
    等到李云龙把详细的战报上报过来,所有人就全都把注意力盯在了杨远山的特务团上。
    以一个团不足五千人的兵力,在这场大战里,发挥了至少七八成的作用,简直让他们难以理解。
    所有人都想象不到,我军的部队,居然战斗力强到了如此离谱的境地!
    不过当他们看到李云龙的战报里说,杨远山消耗了至少至少8万发高射炮、机关炮炮弹,两三万发迫击炮、步兵炮、山炮、榴弹炮等各种炮的炮弹时,顿时又觉得理所当然了。
    随后就纷纷忍不住,心疼地骂起了杨远山是个败家子了。
    有领导甚至还嚷嚷着,立刻就让杨远山送一大批炮弹过来。
    8万发高射炮、机关炮炮弹,两三万发其他口径的炮弹啊!
    我军三个师,渡河以来这好几年,也没打出去过这么多炮弹啊!
    别说打了,见都没见过!
    领导们想想就觉得心疼!
    若非路途遥远,他们当即就想亲自赶来晋西北,狠狠地教训杨远山一番。
    最后领导们一商量,当即就给李云龙回电,命令他们下一步要尽量往南面的辽州方向发展,把自己的根据地和太行根据地连成一片。
    除了这道命令外,领导们也把他们的战果发回了老家。
    老家的各位领导一瞧这战果,自然也是震惊无比。
    立刻就通知广播电台进行广播,鼓舞各地的民心士气。
    同时紧急召开会议,讨论该对他们进行什么样的表彰。
    在会上,很多人都对李云龙这个往日里经常惹事的家伙,蜕变成为今天屡立功勋的分区司令而感到震惊。
    纷纷夸赞他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还有更多的人,看了详细战报后,对杨远山这个不到21岁的年轻团长心生好感。
    接二连三地发言夸奖杨远山和他的特务团。
    甚至某位领导,兴致一来,还大笔一挥,写下了一行大字——“天下第一团!”
    随后派了几名通讯员,通过地下交通线,将这份手书送去给杨远山。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228/24516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