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八十八章 截然相反和强烈共鸣

第八十八章 截然相反和强烈共鸣

推荐阅读:贫道姓张,嚣张的张老六修仙:我靠捡修为横扫三界斩神:月神?王者女神修炼法则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逍遥四公子万圣毒仙全民:求生游戏,我有空间戒指权力之巅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同一时间,燕师范教二楼。
    这里是《今天》编辑部举办的读者、作者、编者恳谈会的会场。
    《今天》创刊于1978年12月23日,由赵振凯(北岛)、姜世伟(芒克)等主办。它刊登小说、诗、评论和少量外国文学译介文字。
    小说虽然占据不小的分量,但主要影响是诗歌。创刊号上署名“本刊编辑部”的《致读者》(代发刊词,由北岛执笔),表达了《今天》同仁当时的社会、诗歌理想。
    今天这场恳谈会的目的,就是为加强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联系,促进信息交流、学术交流。
    当然,这只是目的之一,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读者和作者信心。
    去年,《今天》因协助《四五》论坛发售印刷品《魏京生审判记录》,编辑部成员黑大春、小英被拘留。
    虽然后来《四五》论坛的负责人承担了责任,编辑被释放,但这也让《今天》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今天主持会议的是赵振凯,与会者除了他之外,还有多位声名斐然的大诗人。
    编辑这次也露了个面,还有就是作家和读者。
    他们中有男有女,有工人,也有大学生。
    大家身份各不相同,却都因为热爱诗歌聚集在此。
    这是谷城第一次参加《今天》的恳谈会,能认识这么多同好,见识到外面的世界,让他对《今天》感激涕零。
    要说他真正想感激的,还得是那个站在讲台上的男人吧。
    赵振凯,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他已经彻底为其才华所倾倒。
    只是,今天的恳谈会和他想象中的所不同,开场所说的那些杂志社遇到的困难,他并不感兴趣。
    好在,很快讨论的方向变了,变成了对作品倾向的讨论。
    讨论方向的转换,让谷城精神为之一振。
    他知道,这时候讨论的才是干货。
    受限于教育水平,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理念碰撞在一起,才能有火花产生。
    谷城如痴如醉的吸收着知识,直到又一次讨论方向的转变。
    这次众人讨论的内容变成了当代小说。
    是的,《今天》主要发表诗歌,但也发表小说。
    谷城很快泄气,因为他对小说并不感兴趣。
    不过,当杨涟发言后,倒是引起他的注意。
    这个人谷城知道,热衷于参加民主运动,同时还是《今天》的主要创作者。
    怎么说呢,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
    “刊载小说我没有意见,但也不是什么小说都能刊载。如果是那种歌功颂德的小说,我们为什么要刊载,这种杂志太多了,还缺少一个《今天》吗?”
    “那你觉得刊载什么类型的小说好?”
    “我觉得那种揭露极左政治运动对社会与人性的摧残的小说就很好,你们也知道,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遭受了什么,现在时代变了,我们有义务让更多读者意识到那段历史对人,对社会的伤害。”
    “看来你是伤痕文学拥趸。”
    “拥趸?算不上,我只是觉得这类作品重新肯定了人的尊严、情感与理性,呼应了新时期“人的重新发现”这一启蒙命题!”
    杨涟的神情并不激昂,但他的思想却得到了会场上大多数人的认同,不少人看他的眼神不自觉间带上了几分崇拜和仰视。
    谷城也没有想到,他一个诗人,对文学还有这种见解。
    这时,底下有人对杨涟提出问题,“今天发行的《燕京文艺》你看了吗?”
    “《燕京文艺》?没有,我很少看文学杂志。”杨涟虽然不明白这人为什么问不想干的,但他还是回答道。
    “今天《燕京文艺》刊载了胡为民的新作,他的这部作品和伤痕文学有很大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对伤痕文学的一种……批判?”
    杨涟皱眉,“哦?”
    他虽然不太了解胡为民,也不太看文学杂志,但他对伤痕文学还是了解几分的。
    相比于歌功颂德的小说,他还是喜欢伤痕文学这种对过去毫不留情批判的作品。
    那是进步文学,是更具备人文关怀的。
    胡为民的作品如果是批判伤痕文学,那他的底色如何,恐怕一目了然。
    “你们说的胡为民新作,是《孩子王》吧。”这时,谷城突然开口。
    杨涟问:“你看过?”
    “没有,我听我的……朋友说过,她看过。”
    谷城面色古怪,不过没人在意。
    杨涟又问:“那你朋友是如何评价的?”
    谷城回忆了一番女朋友……咳,女性朋友对《孩子王》的评价后,他说:“小说以近乎纪实的手法,描绘了中国偏远乡村教育的困境。校舍破败、师资匮乏、村民困顿、孩子饥饿……谢园的坚守,映照的是整个时代农村教育的艰难。
    他的奉献不是浪漫化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是充满无奈与痛苦的牺牲——狗被饿极的孩子吃掉、学生夭折于回乡支教的路上,甚至他自己的肝癌都无钱医治。这种真实到近乎窒息的笔触,让人深刻感受到乡村教师的孤独与伟大。”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129/23330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