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太后解惑

推荐阅读:至尊天帝凌峰苏琳大国院士神话版三国近战狂兵我在异界种田封神医者仙师整个诡异世界都在等着我上天大荒剑帝机战:全金属风暴逆命相师

    一刻钟之后,时间仿佛凝固一般,整个宫殿陷入了一片凝重的氛围之中。
    太后坐在椅子上,面容严肃地倾听着百里中君详细讲述所发生的事情。
    随着他的叙述逐渐深入,太后的表情从最初的疑惑渐渐转变为恍然大悟。
    当百里中君终于讲完时,太后不禁轻拍扶手,长叹一声说道:
    “怪不得近日宫中一直流传着关于王衫父子被押送回宫的传闻,原来他们竟是闯出了这般弥天大祸!”
    她的脸上满是震惊和愤怒交织的神情。
    紧接着,太后眉头紧蹙,目光锐利地看向百里中君,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斥责道:
    “不过就是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舅舅罢了,犯下如此重罪,若不将其立刻斩杀以平息民愤,你居然还把人给押解回来了!”
    “要知道,一旦你做出这样的决定,无论日后是否处决他们,百姓们都绝不会再轻易相信朝廷的作为了!”
    面对太后的指责,百里中君面露难色,无奈地叹息道:
    “唉!母后您是清楚的,娴妃娘娘膝下仅有一女,如今父皇已然仙逝,她们母女失去了最大的依靠。”
    “孩儿实在不忍心看到她们因此事而过度伤心难过呀!”
    “可谁又能料到,这件事情会发展到如此难以收拾的地步呢?”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我们也唯有另寻良策来解决眼前的困境了!”百里中君忧心忡忡地补充道。
    听闻此言,太后那保养得宜的面容上顿时浮现出一丝愠怒之色,美眸狠狠地瞪向了站在一旁的百里中君。
    只见她朱唇轻启,缓缓说道:
    “罢了,此次本宫巡游,身边正缺人,倒不如就让娴妃和德阳随侍一同前往吧。”
    说罢,太后轻轻地摇了摇头,似是对百里中君感到颇为不满。
    紧接着,太后又继续言道:
    “唉,娴妃的那个兄长啊,当真是不争气至极!若非如此,就凭这件事,只怕娴妃和德阳在这深宫内院之中的日子可就要难过喽!”
    言语之间,透露出一股深深的无奈之感。
    稍作停顿后,太后微微叹息一声,接着道:
    “既然如今人还未杀,那便暂且饶他一命吧。否则,若是真将此人处死,非但无法平息百姓们心中的怨气,反倒会令娴妃连一个至亲之人都难以留住。”
    此时,一直静静聆听着太后话语的百里中君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太后所言。
    随后,他开口问道:
    “母后,儿臣也觉得此举甚妥。只是眼下对于此事究竟应当如何处置才最为妥当?”
    “莫非当真要听从王玄策之建议,由咱们大雍出面干预吗?亦或是......”
    然而,他的话尚未说完,太后便急忙抬起手来,出声打断道:
    “万万不可!”
    见到太后这般反应,百里中君不禁当场愣住了。
    显然,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与他原本设想中的结局截然不同。
    只见太后微微眯起双眸,秀眉轻蹙,似是在脑海深处反复斟酌着什么。
    少顷,她朱唇轻启,缓缓说道:
    “若真让大雍出面解决此事,那南离之地恐怕我们羌国就再无收回之可能了啊!”
    “王玄策此人精明得很,他恰恰抓住了此要害之处!”
    太后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摇着头,脸上露出忧虑之色。
    “只需你点一下头应承下来,那么咱们羌国必将重回往昔模样,届时,可就真的毫无转圜余地了!”
    太后说到此处,目光如炬地紧盯着百里中君的双眼,仿佛要透过他的眼眸看穿其内心所想。
    伴随着太后最后那句“除非,你放弃羌国!”的话语落下,整个宫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百里中君闻言,心中猛地一颤,瞳孔微缩,一抹难以掩饰的震惊之色从他眼底一闪而过。
    此时此刻,他方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实在是太过天真和浅显了!
    待听完太后这番言辞恳切的提醒之后,百里中君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恍然大悟。
    如今南离之地的百姓本就在源源不断地逃往大雍,如果这个时候他还要执意请求大雍出面相助,这不啻于变相助长大雍收拢人心嘛!
    如此一来,好不容易才夺得的这块地盘,岂不是转眼间又要重新落入大雍之手?
    念及至此,百里中君不敢再有丝毫耽搁,急忙站起身来,对着太后毕恭毕敬地深施一礼,并诚惶诚恐地道谢:
    “孩儿多谢母后此番当头棒喝般的警示!若非母后及时点醒,只怕孩儿已然铸下弥天大错,令我羌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矣!”
    随后,只见他缓缓地站直了身子,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前方,接着说道:
    “那母后,对于当下这困局,您是否有什么能够一举扭转乾坤的良策?”
    听闻此言,太后轻轻地摇了摇头,她那历经沧桑却依然睿智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沉思之色,缓声道:
    “依目前之局势来看,我们所能采取的策略唯有放宽对南离之地的管理,同时给予当地的百姓更多实实在在的福利。”
    “不妨先行免除他们两到三年的税赋,以此减轻民众们肩上沉重的负担。”
    太后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接下来的话语,然后又继续说道:
    “毕竟,如此大规模的迁徙并非所有人都会参与其中,真正选择离开的必然只是一小部分人罢了。”
    “只要咱们将这些福利切实地落实到位,并持续一段时间,相信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些百姓的心自然而然就会重新归附于朝廷。”
    说到这里,太后微微叹了口气:
    “至于那些执意要离去之人,也就随他们去吧,无需费力去挽留。”
    “因为即便勉强留住了他们的人,恐怕也难以留住他们的心啊。”
    听完太后这番话,百里中君先是一愣,随即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恍然大悟,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他暗自思忖道:对啊,时间的确拥有神奇的魔力,随着岁月的流逝,百姓们终究会渐渐淡忘此事。
    而那些已经决然离开的人们,即便苦苦挽留也是徒劳无益之举啊!
    想到此处,他原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082/23183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