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123章 技校学生不干了?

第123章 技校学生不干了?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需要。”
    张楠答得干脆:“垫圈的位置是限位点的核心,一旦装错,后面的联轴器位置就全乱了。”
    “记录,是为了让每一步都能回溯、复查。”
    那人皱着眉头嘀咕:“这到底是干活,还是写论文啊?”
    张楠解释道:“不是写论文,我们是在是在搭建完整工艺链,确保每一步可溯源、可复验、可调整。”
    “可你那是实验室。”男生摇头。
    “咱们是真刀真枪上机干活。”
    “有些工序我们靠的是手感,是经验,填这些卡片……除了浪费时间浪费纸张,没有任何意义。”
    这话一出,其他技校的学生都跟着附和起来。
    “是啊!平时我们干活,顶多记个尺寸,哪有人一刀一刀填表的?”
    “再了……张同学,你们北大那边是不是对我们不太放心啊?”
    一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工艺卡,干脆直截了当地问。
    “这玩意儿看着跟查岗记录似的……啥都要填,是不是错一点都赖我们头上?”
    这话得不算冲,但气氛却一下子僵住了。
    张楠的面色登时就挂不住了。
    不错!
    他确实是按实验室那套“数据采集、工艺追踪、复盘迭代”标准来的。
    陈露阳和他一起设计这个工艺卡,就是为了记录偏差,规范工艺流程。
    但是没想到,这些卡片在技校学生眼里,竟然成了“不信任”的象征。
    张楠沉了片刻:“我们不是不信任你们,是因为……”
    那男生却根本不给他完的机会,劈头打断道:
    “这个项目本来就卡着时间,现在还得边干边写,一天工时都快对半砍了。”
    似乎是先入为主,有了对方信不过自己的概念,
    男生话很是不客气:“到时候任务完不成,责任是不是也要算我们的?”
    就在此时,旁边的技校老师也忍不住插话:
    “张同学,你的出发点没错,我们也理解你们科研要求高。”
    “但车间生产跟实验室不一样,不能太教条,我们这儿经验是练出来的,不是卡片写出来的。”
    “有些误差,现场车床上稍微调一刀就能解决,可你这卡流程走一圈,学生就得多花半时干活。”
    “干着干着还得放下车刀写表,手停了,车停了,工时碎了,节奏全打乱了。”
    这话一出,空气又紧了。
    张楠站在原地,手里还拿着一张没发出去的工艺卡,眉头越皱越紧。
    他不是不明白大家的难处。
    可这张卡,背后是陈露阳对整条工艺传承链的设想。
    如果没人记录的话,
    下一批人连哪道工序打了几次刀、哪段料偏硬都不知道,就只能再重头来。
    张楠低声道:“可要是这些经验都不写下来,每年换一批人就得重新试一次,我们永远都在从零开始。”
    技校老师叹了口气:“张同学,你的出发点是对的,但咱们这边的节奏……恐怕配合不上。”
    张楠听到这话,脸上的表情像是被按了暂停键。
    他站在原地,沉默了几秒,最终点点头,语气里透着明显的失与无奈:
    “我明白了。今天先到这吧。”
    完,张楠转身出了车间,顺着楼梯快步下楼。
    他话不好使,
    那他就去找话好使的!
    出了校门,
    张楠站在马路边,掏出零钱搭了趟公交,直奔北大。
    ……
    “技校学生不干了??!?”
    教室外,
    陈露阳瞳孔骤然一缩。
    “之前不是跟他们都沟通好了吗?怎么突然撂挑子了?”
    张楠面露难色和愧疚,开口道:
    “我照着之前咱俩定的工艺流程,让他们在上机前填工艺卡。”
    “结果学生觉得这是咱们不信他们的手艺,本来工期就紧,这么一填一写,进度直接砍了一半。”
    “现在整个项目都卡那儿了,谁都不愿动手。”
    工艺卡?
    陈露阳人都听愣了。
    “一张纸片子还有这么大威力呢?!”
    亏了刚刚陈露阳以为是材料、人手或机床问题,
    哪成想竟是因为一张的卡片,把整个流程给绊住了。
    “我这就跟老师请假,咱俩去技校瞅瞅。”
    陈露阳二话不,跑回教室跟老师请了假,背着书包就跟张楠去了丰南技校。
    只不过,
    进了学校,他去的第一站不是学生的实践车间,而是直接敲开了何正书的门。
    “何老师,张楠刚才跟我提了工艺卡的事儿,听学生那边有点误会。”
    “我想当面清楚,咱得把这误会解开,不能让进度耽误。”
    听到“工艺卡”这三个字,何正书的眼神也很复杂。
    他没立刻表态,而是起身拍了拍衣服:
    “走吧,我陪你们去一趟车间。”
    三人一路出了行政楼,顺着通往实训工坊的走廊往里走。
    风吹得走廊玻璃咯咯作响,空气中还残留着铁屑与机油混合的味道。
    学生们正在排队等着上机,有的抱着工件擦汗,有的干脆蹲在墙角抽烟。
    眼看何老师带着张楠和一个陌生面孔走进来,车间里的学生们纷纷停下了动作,目光齐刷刷投过来。
    “这是陈露阳。”
    何正书介绍道,“北大经济系的学生,也是通用化试件的项目负责人。”
    “今天他是特意来和大家明情况的。”
    完,何正书退到一旁,把正中位置留了出来。
    听到陈露阳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车间里的学生一个个都好奇的看过去。
    有人声嘀咕:“这人看着也太年轻了吧,居然是负责人?”
    “咋还背着个书包来了?”
    原本他们还以为陈露阳有多厉害,毕竟能当“负责人”的人,肯定得是个手握技术、话带风的大人物。
    但是没想到竟然是个跟他们岁数差不多大的学生,甚至感觉比张楠都。
    就在他们想着陈露阳要些什么的时候,
    结果陈露阳开口就是:
    “兄弟们,工艺卡是我的主意,跟张楠没关系,我知道,今天这事儿是我没安排好。”
    “本来嘛,大家忙活一天不容易,好不容易图纸下来了,材料也配上了,正想着趁热干起来,我们这边却突然甩出一沓表格来填。”
    “换我,我也烦。”
    技校的学生们面面相觑,眼神里明显比早些时候要缓和不少。
    陈露阳继续:“但我今天来,不是为了逼着你们继续填工艺卡,我是来解释‘为啥要填’。”
    他抬了抬手里的几张卡片,从里面抽出一张有些被油渍弄皱的纸片。
    “这张卡,是我们试装那批喷油嘴的时候,一位老工人师傅留下的。”
    “上头写着:‘工件第4件打孔时崩角,用同一把刀二次回刀切边,后续刀口调整0.3毫米避让’。”
    “这句话,看起来没啥。”
    “但就是它让我们下一批试件直接减少了百分之三十的报废率。”
    话音一,现场一片寂静。
    当初质疑的男生依然不服:
    “可那也不用每一步都写吧?出问题再记不行?”
    “当然可以。”陈露阳点头,“我们不是叫你们当书记员,记流水账。”
    “可要是哪天出了问题,一翻记录,啥都没写。那你,责任该怎么分?”
    “是机器坏了?刀片没换?工件有砂眼?装夹角度偏了?还是咱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哪错了?”
    “可一旦写下来了,哪怕写得不多,后面人一翻,就知道你是这么干的,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咱们搞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一个东西,从第一件做到第一百件,质量都一样好,谁上来都能照着做。”
    “要不然出了问题,到底是图纸有错,还是人手出岔,全不清楚。”
    他话不多,却句句打在点上。
    “你得也有道理……就是,这卡片项目太细了点,填起来麻烦。”
    男生语气微微松动,但对于卡片还是有些不满。
    “是。”陈露阳笑。
    “那明我们卡片设计得还不够好。”
    “卡片是工具,不是麻烦。要是用得别扭,那就是我们做得不到位。”
    “咱们要的,是‘提高效率’,而不是‘浪费时间’。”
    “所以今天我来,是请大家一起帮忙。”
    “你们边干边挑毛病,把你们觉得不合理、填着别扭的地方,全圈出来。”
    “我来改,张楠画图,咱专门出一套‘技校实训专用卡’,以后就谁填谁顺手。”
    这话一完,场子立刻活泛了。
    “我看行。”
    刚才最先开口的男生咕哝了一句,“反正要填,就填点有用的。”
    “要是能改得顺手,那我们也不是非得跟纸片儿过不去。”另一人跟着附和。
    “我建议把‘工艺编号’和‘产品编号’位置调上来些。每次一翻开卡片,先找这两项,结果得翻半天,耽误事儿。”
    “还有,签字的地方也太挤了,有时候老师写了,我们写不上,容易糊。要不就扩一下签字栏,再加个‘填写日期’,方便追溯。”
    “我建议加个‘现场备注’一栏,能临时记点口令或者调刀数据啥的。”
    “再加一项‘加工中临时处理’,出问题时能记录怎么应对的。”
    “……”
    一时间,刚才还满是火药味的车间,竟变成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会。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起卡片哪里不好用、哪里可以精简、哪里该留空格方便记重点。
    陈露阳把书包放在地上,把卡片摊在了车间的工装台上,一边听大家讲,一边拿笔圈圈画画,把建议一一记下。
    张楠也在旁边帮着梳理整理,讨论着图纸和实际操作的差异。
    等忙完,外头天色已经有些泛灰。
    等一轮交流完,陈露阳拎起书包,笑道:
    “今天大家辛苦了。”
    “卡片我带回去整理,改好了让张楠再送来。”
    “你们放心,这次是真按你们的来。”
    “对了,别忘了填你们的名字,这套改出来的卡片以后可就归你们技校专属了。”
    这句话一出口,几位学生眼里明显有了点光彩。
    “归我们技校专属的?”
    “嘿,那得整好点!以后不定其他学校都得跟咱们借着学!”
    眼见技校的事情处理完,陈露阳心里轻轻吐出口气。
    背起书包,
    他正准备转身跟何正书告别,就见那位老师正站在门边,半笑不笑地望着自己。
    “行啊,陈。”何正书慢悠悠开口,眼中透着点欣赏,
    “嘴上真有两把刷子,能把这帮倔子聊明白的,不多见。”
    陈露阳笑道:“大家都是为了干事,误会解开就好。”
    “再了,卡片再好,大家愿意用,那就是白画。”
    张楠在旁边叹口气,苦笑道:“我画了这么久,白画了。”
    “也不算白画。”陈露阳转头看着张楠。
    “不合适的设计,也得先做出来,才知道哪不合适。”
    “咱们这个项目不就这样么?”
    “边干边改,错了改、偏了纠,总比闷头一条道走到黑强。”
    嗯!
    张楠回答:“我这就回去,把修改的卡片画出来,到时候哪里不合适的,我们再改。”
    “好!”陈露阳毫不犹豫地点头。
    “你先把大框架搭起来,咱们先整一版试用样张出来。”
    “我估摸着,搞个两三轮下来,八成也就定型了。”
    “行。”张楠笑得有点疲惫。
    “我晚上回去就动手,把那几张反馈意见全整进去,争取明天出一稿。”
    ……
    有了学生们改进的意见,
    当天晚上张楠就快速的撸出了一版新的工艺卡。
    卡片一共出了三种版本:铣工用的、车工用的和钻孔辅助用的,
    每种都根据实操流程重新排了字段,把产品编号和工艺编号调到了首页上方,工步内容改成了分段描述,还特意留了一栏“现场操作补记”,供学生随手填写临时调整和经验记录。
    不仅签字区加宽了,
    而且新增了“操作员签名”和“班组验收”两行,纸张也换了加厚的硬卡纸,写字不晕,戴手套也压得住。
    果然,对于新的工艺实训卡,同学们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不少。
    大家原本还有点排斥这类“写字活儿”,但随着卡片结构清晰、术语顺手、栏位实用,
    不少同学干脆把卡片贴在工件旁边,边干边写,实用又方便。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992/93735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