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主任你咋懂这么多?
推荐阅读:地府大帝、崩铁直播通万界,开局吓跑无惨、惟我真神、年少如他、长生,从选择海克斯强化开始、武侠世界的体术忍者、深度索吻:狼性首席,晚上好、八零:闪婚大佬医生后被宠哭了、终焉巨神、出狱后,我闪婚了植物人大佬、
陈露阳:……
他抬起手拍了拍宿舍门:“大乐,起来没?兄弟们看你来了!”
唐喜猝不及防有人来看,赶紧把脚放地上,快走几步过来开门。
“你们怎么都来了?!”
唐喜惊讶的看着众人,表情都感动了。
“你生病了我们肯定得来啊!咋整的啊,听你治个脚气还治尿炕了。”
隋主席的侄子进屋,瞧见光秃秃的床板,皱眉道:
“你再火力旺也不能靠着棉大衣过夜啊!下午我回家给你抱两床被子你先盖着。”
唐喜摆手:“不用!晚上我就回家睡了。”
朱主任的外甥好信:“不是,到底谁给你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开江水能治脚气啊?”
宋廖莎眼神一虚,刚准备承认。
没想到唐喜倒是极为担当:“哪是馊主意!这是偏方,我刚才闻了,味道不少。”
陈露阳内心默默翻了一个白眼。
这实心眼的兄弟算是没救了。
可他不不等于其他人不。
肉联厂团委宋书记的妹夫问:“那既然是偏方,你咋还尿炕呢?”
唐喜也纳闷了:“谁知道了。”
“我去泡脚的时候,还碰见咱厂的几个意大利女工程师去江里游泳那!”
“你都是在水里泡着,咋就没听她们尿炕?”
瞅着唐喜狐疑的表情,陈露阳无奈道:
“人家那是游泳!你那是坐江边干泡!能一样吗?”
“要我啊,你赶紧去找个大夫看看,抓抓药,别啥事儿没有再冻出个好歹。”
“不用!”唐喜下意识将信任的目光望向宋廖莎。
宋廖莎被唐喜那么一瞅,真是恨不得怒扇自己几个嘴巴子。
“大乐,陈哥的对,该看咱们还得去看看!”
“一会儿我就去跟我科长请假,我知道个老大夫瞧得贼好,下午我带你去瞧病!”
唐喜瞬间感动的不行。
“大宋!啥也不了,你就是我亲兄弟!”
陈露阳默默翻了个白眼儿。
当天下午,宋廖莎请假去陪唐喜看病。
从看病到抓药到吃饭到一系列乱码七糟的事儿,全都是宋廖莎鞍前马后的一顿伺候,给唐喜感动够呛。
晚上
成功找到灵感的冯久香女士终于拿出了笔墨,开始绘画。
“妈,你这家雀儿画的挺生动啊!”
陈露阳端着一碗热牛奶,一边喝一边站在旁边鉴赏。
冯久香白了自己儿子一眼:“你啊,真是一点都没随我,一点对美的追求都没有。”
“睁开你那眼珠子好好瞅瞅,这是喜鹊!”
陈露阳再指了指纸上的红花:“那这个呢?”
冯久香一脸嫌弃:“这是梅花!”
“这幅画就叫喜鹊登梅!”
着,
冯久香拿着笔,往后退了几步看着纸上的喜鹊和梅花,一脸的满意道:
“咋样?就你妈我这才艺,能不能评上‘庆三八’魅力文艺作品展览活动优秀作品?”
陈露阳认真的左看看右看看。
“妈,讲真的。”
“论画画,我不如你。但是论评奖,你就不如我了。”
冯久香抬头瞥了自己儿子一眼:“啥意思?”
陈露阳道:“意思就是,你这画的名字起的太普通,一点都不贴合主题。”
“那画的再好,立意不够,他也不能评奖。”
冯久香问:“那你起啥名字好?”
陈露阳道:“依我看吧,不如就叫‘改革春风拂满园,迎春枝头闹梅花’。”
冯久香有些心动又有点不托底:“我这一个喜鹊登梅跟改革开放贴一起,能行吗?”
陈露阳坚定:“那咋不能!咱不就是为了歌颂改革开放,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才有的这个文艺活动吗!”
“没有改革开放,那梅花都不知道搁哪开呢,你还卖力工作辛苦拉扯我们姐仨呢,哪有这好环境让你画画!”
冯久香被服了~
“行啊老二,真有你的!怪不得是车间主任,这词儿一套套的。”
“你再一遍叫啥名,妈给他写下来!”
陈露阳乐呵呵的把名字又了一遍,看着冯久香将画名写了上去。
第二天一上班,
冯久香就和隔的王太太一起将参展作品送到了工会。
出乎意料的是,
两个人还在刚刚工会瞧见了陈露阳。
只见陈露阳领着五个意大利女工程师也来工会交作品。
这五名意大利女工程师听了厂里有文艺活动,也都高高兴兴的用铅笔画了画,跟着陈露阳来交作品。
这几名女工程师平时画设计图厉害,画画也厉害。
瞧着陈露阳和意大利女工程师们有有笑的样子,热心肠王太太开口了:
“久香,要我,这几个意大利女工程师瞅着也挺好。”
“不行你让陈发展发展,娶一个洋媳妇儿回家,那多热闹!”
冯久香差点被这句话呛着!
“拉倒吧,可别祸害人家意大利姑娘了!”
“再了我家老二那不能娶洋媳妇儿,娶洋媳妇儿成啥了!”
瞧着冯久香浑身抗拒的样子,王太太不赞同道;
“久香,不是我你,咱们的思想得开放!”
“娶洋媳妇儿咋的了,咱厂那么多娶洋媳妇儿的,远了不,咱就看宋技术员。”
“那生的宋廖莎、宋瓦西和宋娜塔仨孩子多漂亮!那大眼毛忽闪忽闪的,就跟洋娃娃似的。”
王太太不宋技术员还好。
这一提宋技术员,冯久香彻底脸黑了。
“可拉倒吧!那苏联女专家回国就回国了,扔下宋技术员一人扯着仨孩子长大。”
那仨孩子看着好看是好看,
但是没妈的孩子时候过的多难多惨,她这一路看的最清楚。
就是心疼这仨孩子,冯久香隔三差五就招他们仨孩子来家里吃饭。
“回头我们老二要是找了个洋媳妇儿,然后洋媳妇儿再让人招回国了,剩下我们老二自己可咋整!”
冯久香越越是不放心。
“……不行!我得跟老二好好唠唠!”
“找谁都行,就是不能找洋媳妇儿!”
……
这边冯久香女士正在替儿子操心找对象的事儿呢,
橡胶车间里,
陈露阳坐在办公室,右手拿着钢笔不断在稿纸上写写画画,修改完善讲课材料的内容。
按照要求,今天下午他要给车间同志们讲计划生育。
原本是要单独给车间的妇女职工们讲课的。
但总不好死冷的天把男同志们都放出去挨冻,况且计划生育又不是女同志一个人的事儿。
干脆,陈露阳让女同志坐在前面,男同志都统一坐在后面,一起跟着听课接受教育。
厂里对这次三八妇女节学习会非常重视,
工会不仅派人来各个车间进行督导,而且还要写材料进行报道宣传。
为了彰显尊重,
他还特意安排黄平涛去工会请徐干事过来,等徐干事一到,讲课就开始。
“咚咚咚。”
杜涵敲开门:“主任,黄哥领着徐干事来了。”
陈露阳赶紧收好稿件,站起身:“走!咱们迎接去。”
此时的车间外面
徐干事抱着照相机,受宠若惊的跟在黄平涛的身后。
从第一天进厂上班到现在,
他去了这么多个车间,给那么多的车间主任做检查记录,从来都是自己去自己回。
当黄平涛笑呵呵敲门,主动来到办公室接他去车间的时候,他人都懵了。
这哪是一个干事的待遇啊!
是领导下车间慰问都不过如此了。
走到车间门口,
陈露阳热情的出门迎接,拦着徐干事走进车间,边走边:“徐干事,辛苦你了,快请进。”
推开门,徐干事还没等反应过来呢,
就听陈露阳道:“同志们,今天厂工会的徐干事来我们车间督导检查,与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大家鼓掌欢迎!”
“歘”一下,车间里几十名女职工全都站起身鼓掌。
徐干事感动的嘴唇都有点抖了。
“徐干事,您请坐。”
黄平涛和杜涵热情的将徐干事请到了居中的位置上,董满贵更会来事,还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实话,
这要换成平常,他们对于徐这样的综合口干事是看都不带多看一眼的。
机械厂嘛~车间工人才是主力军。
这些后勤和综合部门都是服务生产一线的。
但是没办法,陈露阳特意交代了。
所有厂办公楼里的同志都要敬着,不敬犯毛病。
所以几个车间大组长只能好言好语的前后哄着。
看着台下的妇女工人同志们都坐好了,陈露阳开口了。
“同志们,马上就要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了,首先我要祝车间所有的妇女同志们节日快乐!作为家庭的主心骨、社会的半边天,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非凡的故事。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按照厂工会的要求,今天我们以车间为单位,由我向大家做三八妇女节专题讲座。聊一个和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计划生育。”
陈露阳这段话一出,
黄平涛、杜涵他们几个下意识的互相对视一眼。
不对啊……
这也不是他们给陈露阳写的稿啊!
杜涵一下子头皮都炸了。
难不成自己这次写的东西,主任不满意?所以自己重新写了一份???
他们几个正狐疑的摸不着方向呢,台上的陈露阳继续脱稿道: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但人多地少。早在《诗经》里就有“人而无止,何以济济”的感叹。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口太多,资源就不够用了。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个新时代的主题——“只生一个好”。
首先,为什么只生一个好?
俗话:“生得起,养不起。”孩子生下来,吃的、穿的、用的,哪样不花钱?从襁褓到上学,家长操碎了心。如果孩子多了,资源怎么分配?娃穿大娃的旧衣服,娃捡大娃的书本,难免有个抱怨:“妈,你就不能给我买新的?”如果只生一个,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
“噗嗤~”台下有人忍不住乐了起来。
虽然车间有些大姑娘还没有成家,涉及不到生大娃娃的问题,但是谁家里没个兄弟姐妹啊?
陈露阳的这句话,几乎他们每个人都跟自己爹妈抱怨过。
虽然是学习会的讲座,但是陈露阳压根没有半分讲课的严肃语气,的话又接地气招人听,车间的职工们也听的津津有味的。
陈露阳接着笑道:“而且啊,咱们得为国家做贡献。人口控制得好,资源就能用得好。粮食够吃了,房子住宽了,公园也没那么挤了,这样的生活不是我们向往的吗?”
“这就涉及到下一个事儿了,怎么才能把'只生一个'做好?”
“到这里,很多人会问:只生一个,咋就能做到呢?别急,
“咱们国家的避孕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从传统的安全期,到现代的避孕药、节育环,应有尽有。妇联还会定期组织培训班,教大家怎么科学避孕,省心又高效。”
陈露阳面色坦荡,但是耳朵却红了。
这他妈领导是真不好当啊!
这要是给男同志讲计划生育,直接一句“晚上悠着点”就完事。
……关键他还得一本正经得给众多女同志们讲这事儿!!!
丫的这妇联直接办个全厂职工妇女大会,讲一下子不就得了!
他这边心里还有点羞涩呢,但车间的女同志们可不羞涩。
“主任,你咋懂这么多?!”
一个有些泼辣的媳妇儿在台下笑着起哄。
这媳妇儿来,跟陈露阳还真挺熟。
当初跟工友闹矛盾,跑到他办公室哭诉,不心碰倒了他的搪瓷缸子,害得他跟王轻舟要缸子当奖励的人就是她!
“是啊陈主任,你都没结婚,咋知道这么多。”
车间别的女同志也跟着起哄。
陈露阳平时爱爱笑,跟女同志也不摆架子,车间人缘很好。
大家逮住机会,就开始逗他。
陈露阳一本正经回答:“没结婚但是可以学习啊!”
“咱们不仅要干生产,也要学政策,了解国情,知道国家需要什么,我们才能生产什么。”
他抬起手拍了拍宿舍门:“大乐,起来没?兄弟们看你来了!”
唐喜猝不及防有人来看,赶紧把脚放地上,快走几步过来开门。
“你们怎么都来了?!”
唐喜惊讶的看着众人,表情都感动了。
“你生病了我们肯定得来啊!咋整的啊,听你治个脚气还治尿炕了。”
隋主席的侄子进屋,瞧见光秃秃的床板,皱眉道:
“你再火力旺也不能靠着棉大衣过夜啊!下午我回家给你抱两床被子你先盖着。”
唐喜摆手:“不用!晚上我就回家睡了。”
朱主任的外甥好信:“不是,到底谁给你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开江水能治脚气啊?”
宋廖莎眼神一虚,刚准备承认。
没想到唐喜倒是极为担当:“哪是馊主意!这是偏方,我刚才闻了,味道不少。”
陈露阳内心默默翻了一个白眼。
这实心眼的兄弟算是没救了。
可他不不等于其他人不。
肉联厂团委宋书记的妹夫问:“那既然是偏方,你咋还尿炕呢?”
唐喜也纳闷了:“谁知道了。”
“我去泡脚的时候,还碰见咱厂的几个意大利女工程师去江里游泳那!”
“你都是在水里泡着,咋就没听她们尿炕?”
瞅着唐喜狐疑的表情,陈露阳无奈道:
“人家那是游泳!你那是坐江边干泡!能一样吗?”
“要我啊,你赶紧去找个大夫看看,抓抓药,别啥事儿没有再冻出个好歹。”
“不用!”唐喜下意识将信任的目光望向宋廖莎。
宋廖莎被唐喜那么一瞅,真是恨不得怒扇自己几个嘴巴子。
“大乐,陈哥的对,该看咱们还得去看看!”
“一会儿我就去跟我科长请假,我知道个老大夫瞧得贼好,下午我带你去瞧病!”
唐喜瞬间感动的不行。
“大宋!啥也不了,你就是我亲兄弟!”
陈露阳默默翻了个白眼儿。
当天下午,宋廖莎请假去陪唐喜看病。
从看病到抓药到吃饭到一系列乱码七糟的事儿,全都是宋廖莎鞍前马后的一顿伺候,给唐喜感动够呛。
晚上
成功找到灵感的冯久香女士终于拿出了笔墨,开始绘画。
“妈,你这家雀儿画的挺生动啊!”
陈露阳端着一碗热牛奶,一边喝一边站在旁边鉴赏。
冯久香白了自己儿子一眼:“你啊,真是一点都没随我,一点对美的追求都没有。”
“睁开你那眼珠子好好瞅瞅,这是喜鹊!”
陈露阳再指了指纸上的红花:“那这个呢?”
冯久香一脸嫌弃:“这是梅花!”
“这幅画就叫喜鹊登梅!”
着,
冯久香拿着笔,往后退了几步看着纸上的喜鹊和梅花,一脸的满意道:
“咋样?就你妈我这才艺,能不能评上‘庆三八’魅力文艺作品展览活动优秀作品?”
陈露阳认真的左看看右看看。
“妈,讲真的。”
“论画画,我不如你。但是论评奖,你就不如我了。”
冯久香抬头瞥了自己儿子一眼:“啥意思?”
陈露阳道:“意思就是,你这画的名字起的太普通,一点都不贴合主题。”
“那画的再好,立意不够,他也不能评奖。”
冯久香问:“那你起啥名字好?”
陈露阳道:“依我看吧,不如就叫‘改革春风拂满园,迎春枝头闹梅花’。”
冯久香有些心动又有点不托底:“我这一个喜鹊登梅跟改革开放贴一起,能行吗?”
陈露阳坚定:“那咋不能!咱不就是为了歌颂改革开放,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才有的这个文艺活动吗!”
“没有改革开放,那梅花都不知道搁哪开呢,你还卖力工作辛苦拉扯我们姐仨呢,哪有这好环境让你画画!”
冯久香被服了~
“行啊老二,真有你的!怪不得是车间主任,这词儿一套套的。”
“你再一遍叫啥名,妈给他写下来!”
陈露阳乐呵呵的把名字又了一遍,看着冯久香将画名写了上去。
第二天一上班,
冯久香就和隔的王太太一起将参展作品送到了工会。
出乎意料的是,
两个人还在刚刚工会瞧见了陈露阳。
只见陈露阳领着五个意大利女工程师也来工会交作品。
这五名意大利女工程师听了厂里有文艺活动,也都高高兴兴的用铅笔画了画,跟着陈露阳来交作品。
这几名女工程师平时画设计图厉害,画画也厉害。
瞧着陈露阳和意大利女工程师们有有笑的样子,热心肠王太太开口了:
“久香,要我,这几个意大利女工程师瞅着也挺好。”
“不行你让陈发展发展,娶一个洋媳妇儿回家,那多热闹!”
冯久香差点被这句话呛着!
“拉倒吧,可别祸害人家意大利姑娘了!”
“再了我家老二那不能娶洋媳妇儿,娶洋媳妇儿成啥了!”
瞧着冯久香浑身抗拒的样子,王太太不赞同道;
“久香,不是我你,咱们的思想得开放!”
“娶洋媳妇儿咋的了,咱厂那么多娶洋媳妇儿的,远了不,咱就看宋技术员。”
“那生的宋廖莎、宋瓦西和宋娜塔仨孩子多漂亮!那大眼毛忽闪忽闪的,就跟洋娃娃似的。”
王太太不宋技术员还好。
这一提宋技术员,冯久香彻底脸黑了。
“可拉倒吧!那苏联女专家回国就回国了,扔下宋技术员一人扯着仨孩子长大。”
那仨孩子看着好看是好看,
但是没妈的孩子时候过的多难多惨,她这一路看的最清楚。
就是心疼这仨孩子,冯久香隔三差五就招他们仨孩子来家里吃饭。
“回头我们老二要是找了个洋媳妇儿,然后洋媳妇儿再让人招回国了,剩下我们老二自己可咋整!”
冯久香越越是不放心。
“……不行!我得跟老二好好唠唠!”
“找谁都行,就是不能找洋媳妇儿!”
……
这边冯久香女士正在替儿子操心找对象的事儿呢,
橡胶车间里,
陈露阳坐在办公室,右手拿着钢笔不断在稿纸上写写画画,修改完善讲课材料的内容。
按照要求,今天下午他要给车间同志们讲计划生育。
原本是要单独给车间的妇女职工们讲课的。
但总不好死冷的天把男同志们都放出去挨冻,况且计划生育又不是女同志一个人的事儿。
干脆,陈露阳让女同志坐在前面,男同志都统一坐在后面,一起跟着听课接受教育。
厂里对这次三八妇女节学习会非常重视,
工会不仅派人来各个车间进行督导,而且还要写材料进行报道宣传。
为了彰显尊重,
他还特意安排黄平涛去工会请徐干事过来,等徐干事一到,讲课就开始。
“咚咚咚。”
杜涵敲开门:“主任,黄哥领着徐干事来了。”
陈露阳赶紧收好稿件,站起身:“走!咱们迎接去。”
此时的车间外面
徐干事抱着照相机,受宠若惊的跟在黄平涛的身后。
从第一天进厂上班到现在,
他去了这么多个车间,给那么多的车间主任做检查记录,从来都是自己去自己回。
当黄平涛笑呵呵敲门,主动来到办公室接他去车间的时候,他人都懵了。
这哪是一个干事的待遇啊!
是领导下车间慰问都不过如此了。
走到车间门口,
陈露阳热情的出门迎接,拦着徐干事走进车间,边走边:“徐干事,辛苦你了,快请进。”
推开门,徐干事还没等反应过来呢,
就听陈露阳道:“同志们,今天厂工会的徐干事来我们车间督导检查,与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大家鼓掌欢迎!”
“歘”一下,车间里几十名女职工全都站起身鼓掌。
徐干事感动的嘴唇都有点抖了。
“徐干事,您请坐。”
黄平涛和杜涵热情的将徐干事请到了居中的位置上,董满贵更会来事,还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实话,
这要换成平常,他们对于徐这样的综合口干事是看都不带多看一眼的。
机械厂嘛~车间工人才是主力军。
这些后勤和综合部门都是服务生产一线的。
但是没办法,陈露阳特意交代了。
所有厂办公楼里的同志都要敬着,不敬犯毛病。
所以几个车间大组长只能好言好语的前后哄着。
看着台下的妇女工人同志们都坐好了,陈露阳开口了。
“同志们,马上就要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了,首先我要祝车间所有的妇女同志们节日快乐!作为家庭的主心骨、社会的半边天,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非凡的故事。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按照厂工会的要求,今天我们以车间为单位,由我向大家做三八妇女节专题讲座。聊一个和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计划生育。”
陈露阳这段话一出,
黄平涛、杜涵他们几个下意识的互相对视一眼。
不对啊……
这也不是他们给陈露阳写的稿啊!
杜涵一下子头皮都炸了。
难不成自己这次写的东西,主任不满意?所以自己重新写了一份???
他们几个正狐疑的摸不着方向呢,台上的陈露阳继续脱稿道: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但人多地少。早在《诗经》里就有“人而无止,何以济济”的感叹。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口太多,资源就不够用了。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个新时代的主题——“只生一个好”。
首先,为什么只生一个好?
俗话:“生得起,养不起。”孩子生下来,吃的、穿的、用的,哪样不花钱?从襁褓到上学,家长操碎了心。如果孩子多了,资源怎么分配?娃穿大娃的旧衣服,娃捡大娃的书本,难免有个抱怨:“妈,你就不能给我买新的?”如果只生一个,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
“噗嗤~”台下有人忍不住乐了起来。
虽然车间有些大姑娘还没有成家,涉及不到生大娃娃的问题,但是谁家里没个兄弟姐妹啊?
陈露阳的这句话,几乎他们每个人都跟自己爹妈抱怨过。
虽然是学习会的讲座,但是陈露阳压根没有半分讲课的严肃语气,的话又接地气招人听,车间的职工们也听的津津有味的。
陈露阳接着笑道:“而且啊,咱们得为国家做贡献。人口控制得好,资源就能用得好。粮食够吃了,房子住宽了,公园也没那么挤了,这样的生活不是我们向往的吗?”
“这就涉及到下一个事儿了,怎么才能把'只生一个'做好?”
“到这里,很多人会问:只生一个,咋就能做到呢?别急,
“咱们国家的避孕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从传统的安全期,到现代的避孕药、节育环,应有尽有。妇联还会定期组织培训班,教大家怎么科学避孕,省心又高效。”
陈露阳面色坦荡,但是耳朵却红了。
这他妈领导是真不好当啊!
这要是给男同志讲计划生育,直接一句“晚上悠着点”就完事。
……关键他还得一本正经得给众多女同志们讲这事儿!!!
丫的这妇联直接办个全厂职工妇女大会,讲一下子不就得了!
他这边心里还有点羞涩呢,但车间的女同志们可不羞涩。
“主任,你咋懂这么多?!”
一个有些泼辣的媳妇儿在台下笑着起哄。
这媳妇儿来,跟陈露阳还真挺熟。
当初跟工友闹矛盾,跑到他办公室哭诉,不心碰倒了他的搪瓷缸子,害得他跟王轻舟要缸子当奖励的人就是她!
“是啊陈主任,你都没结婚,咋知道这么多。”
车间别的女同志也跟着起哄。
陈露阳平时爱爱笑,跟女同志也不摆架子,车间人缘很好。
大家逮住机会,就开始逗他。
陈露阳一本正经回答:“没结婚但是可以学习啊!”
“咱们不仅要干生产,也要学政策,了解国情,知道国家需要什么,我们才能生产什么。”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992/22786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