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定策
推荐阅读:红警大中华1985、偷天改宋、吾当道、狂仙、摄政王的末世小农妃、关于我成为召唤师的事、永恒传说:朝圣、庸人还真、1908远东狂人、蚀骨宠婚、
朱元璋接连被拒绝,所以眼下对三人的感观不太好。但是一旁的朱标对三人的能力十分认可与欣赏,再加上朱标本身就对军事方面兴趣不大。刚刚朱元璋和徐达讨论作战方针的时候小朱棣都偶尔说两句话,可朱标却只是在一旁听着。毕竟对于他来说,军事不需要精通,了解一部分就可以了。
如今三杨和朱高炽来了,朱标更愿意和他们四人商谈民生大事。
朱标对几人说道:“老四,你来与爹和魏国公他们商讨军事,我来和这几位大才聊聊。”
“是,大哥。”老朱棣恭恭敬敬的行礼说道。
朱标又对朱高炽等人说道:“三位阁老,在下朱标,洪武一朝的太子,通过史书了解到几位的才华。如今你们来到洪武,不知可否给几分薄面,到偏殿坐下详谈?”
三杨代言人杨寓上前行礼,恭敬的说道:“我等也久闻懿文太子的贤名,如今能够以这种方式相见,殿下开恩愿与我等对策,实在是我等三生有幸,愿与殿下详谈。”
“懿文太子?哈哈哈,好,称呼什么的我倒是不怎么在意。既然几位愿意那就一同到偏殿聊一聊,高炽你也一起来。”朱标说道。
说完,在朱标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就向偏殿走去。
而这边,姜逸饶有兴致的站在一旁看着几人争吵,毕竟姜逸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现在有机会看到几位古代顶尖统帅亲自在他面前演示行军布阵,一下子就把他的兴趣勾了起来,要知道又有哪个男人能够拒绝眼前这一幕呢。
在他们没来之前,朱元璋与徐达的总体方向一致,想再走一遍老路,毕竟他们有过一次经验,再来一遍的话相对来说也要简单的多,只不过二人对于行军路线有所争执。
而老朱棣听到两人的意见后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老朱棣认为朱元璋和徐达的作战思路过于保守,虽然按照他们的想法作战过程能够有序推进且能够保证不会犯错。但他们的时间有限,老朱棣担心最后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够。
毕竟中原大地,幅员辽阔。且元朝已经统治已久,部分人虽然唾弃元朝的种种作为,但仍然不敢公开反抗;还有一部分人则自认为是元朝正统,忠心耿耿的协助朝廷镇压反叛。
“老四,你不赞同咱和天德的意见?”朱元璋带着几分考量的问道。
徐达和小朱棣也用探寻的目光看向老朱棣。
老朱棣丝毫不怵,于他而言虽然平常可能比较畏惧朱元璋,可涉及到行军打仗方面的话,老朱棣自认为不输于任何人,这大概也是属于永乐大帝的傲气。
老朱棣眉头紧锁,说道:“爹,岳父。你们有没有想过,按照你们的总体思路,最后我们的时间可能不够。一旦三年内没能推翻前元,介时我们再带着二十万大军凭空消失,我担心义军最后会陷入内乱,最后反而为别人做了嫁衣。”
“哈哈哈,老四啊,难得你能想到这点,这皇帝没白做。咱和天德自然也想过,可老四你别忘了,那个年代可还有一批淮西勋贵呢。到时候咱和天德一同为那边的咱树立威信,直到他能够掌控整个义军,到时哪怕咱们消失,那边的咱也能够安安稳稳的准备做皇帝了。”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老朱棣听后思索片刻,说道:“可是,爹你有没有想过,至正四年的您可没经历过种种磨难,也没和那帮淮西勋贵建立多么深厚的情谊。如果那边的您突然失去了我们的帮助,他真的能做出像您一样的成绩吗?那帮淮西勋贵会服他吗?”
老朱棣一针见血,将心中的担忧全都说了出来。
徐达看向朱元璋,这种话题已经不是他能随意掺和的了。
朱元璋沉默片刻,说道:“如果不这样做,那这江山还会是咱老朱家的吗?”
朱元璋更加在意江山的归属,不知不觉的将心里话吐露出来。
“爹,三年的时间,就算您再怎么认真的去传授用兵之道,教导御人之法也来不及。归根结底,三年的时间太短了,我们无法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帝。退一万步来讲,哪怕我们真的将那边的您扶上皇位,可骤登高位的您还能保持住本心吗?那时的大明会不会如同前元一样百姓揭竿而起?”老朱棣劝道。
老朱棣在听完姜逸的介绍后就知道一定要做出取舍。
推翻前元和建立大明这两件事儿根本不可能同时完成。哪怕其他人碍于武力表面答应,可他们终究是要回归本世界的,到时候那个位面仍然是一团糟。
朱元璋被老朱棣当头棒喝。对于朱元璋而言他不是想不明白这些弯弯绕,可突然被至正四年开通的消息和那边家人生死未知的情况所干扰,思绪有些乱。再加上朱元璋本身也存在一些小农思想,当下就想着尽快前往至正四年拯救家人,推翻前元再造大明。毕竟在朱元璋眼里,这江山社稷是他们老朱家的私产。
如今听到老朱棣的意见,朱元璋冷静下来,站在那里凝视着眼前的地图默默想着什么。徐达,两个朱棣见状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打扰到朱元璋的思路。
良久,朱元璋长叹了口气,说道:“唉,是咱想当然了。至正四年那边咱们还是要去,仗还是要打!只不过,最后这皇位留给谁咱还没有想好。今天先不考虑这些,哪怕到了那边咱们也有三年的时间可以考虑,今天最重要的是讨论作战方案!老四,看样子你也有些想法,但说无妨。”
“爹,想来到那边后就是在凤阳了。我的想法是我们以凤阳为出发点,兵分三路。一路过黄河与前元在元都城决战;另一路向西光复中原;最后一路过长江,以金陵为根据地进行清扫。三路大军,三年的时间足矣!”朱棣兴致勃勃的在地图上比划着,完全没注意到身后脸色越来越黑的朱元璋和徐达。
朱元璋忍无可忍,“啪”的一下狠狠拍在了老朱棣的后脑壳上。
老朱棣吃痛,连忙跳来,略带不满和疑惑的问道:“爹,您打我干什么?”
朱元璋黑着脸,作势要继续打老朱棣,说道:“你个小兔崽子,你就是这么打仗的?虽然咱也觉得咱大明军队个顶个的精锐,可你也不能真当他们能够以一当十吧。况且,你别忘了,前元的骑兵在那个时代依旧是遥遥领先,按照你的打法,都不用三年,我们就可以提前结束回家了!”
徐达也阴阳怪气的说道:“镇国王,难道之前是我听错了,您之前说的不是二十万而是两百万?不然怎么还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想要兵分三路?真当前元是泥捏的。”
姜逸接受徐达的邀请,加入调侃群聊,说道:“徐叔,您没听错就是二十万。可能永乐大帝五次北伐,哦不!现在是四次,四次北伐让永乐大帝觉得草原异族不过如此,二十万人哪怕兵分三路也能视百万元军如同草芥。”
两人的调侃让朱元璋有些挂不住脸,毕竟老朱棣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朱棣可是大明十六帝中名列前茅的存在,如今在二人的口中却好像成了狂妄自大且目中无人的傻子。
朱元璋本来就想比划一下,没想真动手。可被两人一刺激,忍不住真的动起手来,边打边骂:“你个小兔崽子,咱让你分兵!让你如此狂妄。”
朱瞻基看着自己爷爷狼狈的样子,想笑又不敢笑,站在那里憋红了脸,肩膀一耸一耸的。而小朱棣却忍不住,在一旁哈哈大笑起来,虽然觉得有些奇怪,毕竟是自己笑自己,可小朱棣还是忍不住。
老朱棣狼狈的躲闪着朱元璋的攻击,一边躲一边着急的说道:“爹,可不是儿子狂妄自大,您是不是忘了二哥给咱们的神器?”
朱元璋听后瞬间停下脚步,看向一脸懵逼的姜逸,想到了姜逸给的燧发枪和红衣大炮的图纸,一拍大腿惊喜的说道:“对啊,咱怎么把燧发枪和红衣大炮给忘了!如果那两样东西真的和小逸说的一样,那蒙元的骑兵将不再是威胁。到时候,兵分三路也并无不可。”
小朱棣和朱瞻基那天也在,清楚的知道在姜逸的介绍中那两样武器的威力,两人又将目光转向姜逸。
徐达本来还以为老朱棣说的二哥是秦王朱樉,没想到是眼前的姜逸。随即又看到几人的目光和姜逸一脸懵逼的表情,忍不住调侃道:“镇国王,咱不知道那什么燧发枪和红衣大炮也就算了,怎么你这个始作俑者也不知道?害得老夫和你一起丢人。”
姜逸表情尴尬,说道:“这不是一时间给忘了吗。怎么,难道有了燧发枪和红衣大炮就可以按照四弟的想法行动。”
看着姜逸生硬的转移话题,在场的人精也没有拆穿。
朱元璋说道:“没错,燧发枪和红衣大炮的威力如果真的如你所说,不!哪怕只有你所说的七成,老四的方案都是可行的。毕竟按照你所说,那可是划时代的武器!十里开外,蒙元的骑兵只见炮弹不见人,一旦被近身还可以让咱们的骑兵利用燧发枪的射程优势不断消耗他们。”
徐达听的心痒痒,忙问道:“上位,到底是什么武器?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朱元璋看了徐达一眼,说道:“天德啊,你先别急。咱已经命令工部加急打造这两样武器,算算日子如今已经过去三天了!标儿和咱说过,工部侍郎黄素答应过他最多三天,想来现在已经打造完成。走,咱们一起去工部看看。”
朱元璋说完就匆忙的冲了出去,徐达和老朱棣见状紧随其后。
姜逸对着小朱棣嘱咐道:“四弟,别忘了去叫标哥他们一声。”
刚准备出发的小朱棣闻言又转身走向偏殿找朱标一行人去了。
这是老朱棣第一次在洪武位面正式亮相,一时间,各种消息飞快的传入到京城各大府邸当中。
与这些达官贵人的震惊不同,此时工部上下慌的要命。皇帝和太子一同驾临工部,甚至穿着皇帝常服和太子常服的人还都是两个!
工部侍郎黄素快去上前行礼道:“下官工部侍郎黄素,见过陛下、太子殿下,见过燕王、镇国王、魏国公,见过,额……。”
黄素是见过姜逸的,毕竟姜逸之前在洪武醉生梦死了一个多月,当时这位工部侍郎出于好奇特意去见过姜逸一次,给出的评论是心志不坚、胸无大志、难成大事。
至于永乐一行人,虽然宫中和淮西勋贵那边传出来过一些风声,且眼前的老人也和燕王及其相像,可黄素毕竟是洪武一朝的官员,不敢贸然向永乐一行人行礼,不然不小心触怒朱元璋,那自己这条小命可就保不住了。
朱元璋语气着急的说道:“黄侍郎不用多礼,咱身后这些人你也不用深究。今天咱来这里就一件事儿,燧发枪和红衣大炮图纸标儿已经给你三天了,现在!咱要看到成果。”
黄素听后长舒一口气,燧发枪和红衣大炮早朝的时候就造出来了,本来还想着先测试一番再去上报,可没想到朱元璋如此着急,直接带人来工部了。
“陛下,燧发枪和红衣大炮臣已命人打造完成,微臣还命人在城外建造了一处用于测试的场所,以方便陛下检验。”黄素胸有成竹的说道。
朱元璋听后大喜过望,笑呵呵的说道:“黄侍郎果然稳重,做事儿想的面面俱到。既然如此,咱们现在就去城外测试一番。”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郊外,只见一排排戴着盔甲的草人和由砖石搭建的建筑伫立在原地。
黄素上前解释道:“陛下,这些盔甲都是目前我们大明军队所用的盔甲,远处的那些砖石堆积的地方都是按照大明城墙的构造仿制的。有这些东西就能直观的看到这些武器的威力了。”
“好!黄侍郎,你做的很不错。现在就命人开始测试吧。”朱元璋激动的说道。
“是,陛下。”黄素说完就去安排人去准备。
没过多久,由仪鸾司的人带着武器来到测试场地。
“开始吧。”朱元璋下令道。
“砰!砰!砰!”随着朱元璋的命令,测试场内顿时响起一道道枪响的声音。
“再测!”
“砰!砰!砰!”
燧发枪射击一共测试了五轮,一百步内可透甲而过,一百五十步左右能够做到精准杀伤,最大射程能够达到两百步。
朱元璋看到测试结果后笑的合不拢嘴,一把夺过侍卫手中的燧发枪,瞄准射击一气呵成,边打边在那念叨:“真他娘的爽。”
其余几人见状同样抢过侍卫手中的枪“砰砰砰”的射击起来,就连一向对军事不感兴趣的朱标都忍不住开了几枪。
很快,几人过足瘾后,朱元璋又说道:“红衣大炮也拉过来测试一下吧。”
“轰!轰!轰!”伴随着一声声炮响,空心弹爆炸产生的气浪掀翻了一排排的草人,炮弹中的铁钉直接穿透了草人身上的盔甲。而实心弹的视觉效果没那么明显,不过肉眼可见每一发实心弹都能砸开不少城墙,当然,这也和这批临时建起来的城墙质量有关。
朱元璋一行人虽然早就听姜逸介绍过,且现在大明的军队配置里就包括火炮,可远没有眼前的震撼来的大,一时间几人全都惊在原地。
如今三杨和朱高炽来了,朱标更愿意和他们四人商谈民生大事。
朱标对几人说道:“老四,你来与爹和魏国公他们商讨军事,我来和这几位大才聊聊。”
“是,大哥。”老朱棣恭恭敬敬的行礼说道。
朱标又对朱高炽等人说道:“三位阁老,在下朱标,洪武一朝的太子,通过史书了解到几位的才华。如今你们来到洪武,不知可否给几分薄面,到偏殿坐下详谈?”
三杨代言人杨寓上前行礼,恭敬的说道:“我等也久闻懿文太子的贤名,如今能够以这种方式相见,殿下开恩愿与我等对策,实在是我等三生有幸,愿与殿下详谈。”
“懿文太子?哈哈哈,好,称呼什么的我倒是不怎么在意。既然几位愿意那就一同到偏殿聊一聊,高炽你也一起来。”朱标说道。
说完,在朱标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就向偏殿走去。
而这边,姜逸饶有兴致的站在一旁看着几人争吵,毕竟姜逸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现在有机会看到几位古代顶尖统帅亲自在他面前演示行军布阵,一下子就把他的兴趣勾了起来,要知道又有哪个男人能够拒绝眼前这一幕呢。
在他们没来之前,朱元璋与徐达的总体方向一致,想再走一遍老路,毕竟他们有过一次经验,再来一遍的话相对来说也要简单的多,只不过二人对于行军路线有所争执。
而老朱棣听到两人的意见后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老朱棣认为朱元璋和徐达的作战思路过于保守,虽然按照他们的想法作战过程能够有序推进且能够保证不会犯错。但他们的时间有限,老朱棣担心最后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够。
毕竟中原大地,幅员辽阔。且元朝已经统治已久,部分人虽然唾弃元朝的种种作为,但仍然不敢公开反抗;还有一部分人则自认为是元朝正统,忠心耿耿的协助朝廷镇压反叛。
“老四,你不赞同咱和天德的意见?”朱元璋带着几分考量的问道。
徐达和小朱棣也用探寻的目光看向老朱棣。
老朱棣丝毫不怵,于他而言虽然平常可能比较畏惧朱元璋,可涉及到行军打仗方面的话,老朱棣自认为不输于任何人,这大概也是属于永乐大帝的傲气。
老朱棣眉头紧锁,说道:“爹,岳父。你们有没有想过,按照你们的总体思路,最后我们的时间可能不够。一旦三年内没能推翻前元,介时我们再带着二十万大军凭空消失,我担心义军最后会陷入内乱,最后反而为别人做了嫁衣。”
“哈哈哈,老四啊,难得你能想到这点,这皇帝没白做。咱和天德自然也想过,可老四你别忘了,那个年代可还有一批淮西勋贵呢。到时候咱和天德一同为那边的咱树立威信,直到他能够掌控整个义军,到时哪怕咱们消失,那边的咱也能够安安稳稳的准备做皇帝了。”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老朱棣听后思索片刻,说道:“可是,爹你有没有想过,至正四年的您可没经历过种种磨难,也没和那帮淮西勋贵建立多么深厚的情谊。如果那边的您突然失去了我们的帮助,他真的能做出像您一样的成绩吗?那帮淮西勋贵会服他吗?”
老朱棣一针见血,将心中的担忧全都说了出来。
徐达看向朱元璋,这种话题已经不是他能随意掺和的了。
朱元璋沉默片刻,说道:“如果不这样做,那这江山还会是咱老朱家的吗?”
朱元璋更加在意江山的归属,不知不觉的将心里话吐露出来。
“爹,三年的时间,就算您再怎么认真的去传授用兵之道,教导御人之法也来不及。归根结底,三年的时间太短了,我们无法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帝。退一万步来讲,哪怕我们真的将那边的您扶上皇位,可骤登高位的您还能保持住本心吗?那时的大明会不会如同前元一样百姓揭竿而起?”老朱棣劝道。
老朱棣在听完姜逸的介绍后就知道一定要做出取舍。
推翻前元和建立大明这两件事儿根本不可能同时完成。哪怕其他人碍于武力表面答应,可他们终究是要回归本世界的,到时候那个位面仍然是一团糟。
朱元璋被老朱棣当头棒喝。对于朱元璋而言他不是想不明白这些弯弯绕,可突然被至正四年开通的消息和那边家人生死未知的情况所干扰,思绪有些乱。再加上朱元璋本身也存在一些小农思想,当下就想着尽快前往至正四年拯救家人,推翻前元再造大明。毕竟在朱元璋眼里,这江山社稷是他们老朱家的私产。
如今听到老朱棣的意见,朱元璋冷静下来,站在那里凝视着眼前的地图默默想着什么。徐达,两个朱棣见状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打扰到朱元璋的思路。
良久,朱元璋长叹了口气,说道:“唉,是咱想当然了。至正四年那边咱们还是要去,仗还是要打!只不过,最后这皇位留给谁咱还没有想好。今天先不考虑这些,哪怕到了那边咱们也有三年的时间可以考虑,今天最重要的是讨论作战方案!老四,看样子你也有些想法,但说无妨。”
“爹,想来到那边后就是在凤阳了。我的想法是我们以凤阳为出发点,兵分三路。一路过黄河与前元在元都城决战;另一路向西光复中原;最后一路过长江,以金陵为根据地进行清扫。三路大军,三年的时间足矣!”朱棣兴致勃勃的在地图上比划着,完全没注意到身后脸色越来越黑的朱元璋和徐达。
朱元璋忍无可忍,“啪”的一下狠狠拍在了老朱棣的后脑壳上。
老朱棣吃痛,连忙跳来,略带不满和疑惑的问道:“爹,您打我干什么?”
朱元璋黑着脸,作势要继续打老朱棣,说道:“你个小兔崽子,你就是这么打仗的?虽然咱也觉得咱大明军队个顶个的精锐,可你也不能真当他们能够以一当十吧。况且,你别忘了,前元的骑兵在那个时代依旧是遥遥领先,按照你的打法,都不用三年,我们就可以提前结束回家了!”
徐达也阴阳怪气的说道:“镇国王,难道之前是我听错了,您之前说的不是二十万而是两百万?不然怎么还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想要兵分三路?真当前元是泥捏的。”
姜逸接受徐达的邀请,加入调侃群聊,说道:“徐叔,您没听错就是二十万。可能永乐大帝五次北伐,哦不!现在是四次,四次北伐让永乐大帝觉得草原异族不过如此,二十万人哪怕兵分三路也能视百万元军如同草芥。”
两人的调侃让朱元璋有些挂不住脸,毕竟老朱棣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朱棣可是大明十六帝中名列前茅的存在,如今在二人的口中却好像成了狂妄自大且目中无人的傻子。
朱元璋本来就想比划一下,没想真动手。可被两人一刺激,忍不住真的动起手来,边打边骂:“你个小兔崽子,咱让你分兵!让你如此狂妄。”
朱瞻基看着自己爷爷狼狈的样子,想笑又不敢笑,站在那里憋红了脸,肩膀一耸一耸的。而小朱棣却忍不住,在一旁哈哈大笑起来,虽然觉得有些奇怪,毕竟是自己笑自己,可小朱棣还是忍不住。
老朱棣狼狈的躲闪着朱元璋的攻击,一边躲一边着急的说道:“爹,可不是儿子狂妄自大,您是不是忘了二哥给咱们的神器?”
朱元璋听后瞬间停下脚步,看向一脸懵逼的姜逸,想到了姜逸给的燧发枪和红衣大炮的图纸,一拍大腿惊喜的说道:“对啊,咱怎么把燧发枪和红衣大炮给忘了!如果那两样东西真的和小逸说的一样,那蒙元的骑兵将不再是威胁。到时候,兵分三路也并无不可。”
小朱棣和朱瞻基那天也在,清楚的知道在姜逸的介绍中那两样武器的威力,两人又将目光转向姜逸。
徐达本来还以为老朱棣说的二哥是秦王朱樉,没想到是眼前的姜逸。随即又看到几人的目光和姜逸一脸懵逼的表情,忍不住调侃道:“镇国王,咱不知道那什么燧发枪和红衣大炮也就算了,怎么你这个始作俑者也不知道?害得老夫和你一起丢人。”
姜逸表情尴尬,说道:“这不是一时间给忘了吗。怎么,难道有了燧发枪和红衣大炮就可以按照四弟的想法行动。”
看着姜逸生硬的转移话题,在场的人精也没有拆穿。
朱元璋说道:“没错,燧发枪和红衣大炮的威力如果真的如你所说,不!哪怕只有你所说的七成,老四的方案都是可行的。毕竟按照你所说,那可是划时代的武器!十里开外,蒙元的骑兵只见炮弹不见人,一旦被近身还可以让咱们的骑兵利用燧发枪的射程优势不断消耗他们。”
徐达听的心痒痒,忙问道:“上位,到底是什么武器?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朱元璋看了徐达一眼,说道:“天德啊,你先别急。咱已经命令工部加急打造这两样武器,算算日子如今已经过去三天了!标儿和咱说过,工部侍郎黄素答应过他最多三天,想来现在已经打造完成。走,咱们一起去工部看看。”
朱元璋说完就匆忙的冲了出去,徐达和老朱棣见状紧随其后。
姜逸对着小朱棣嘱咐道:“四弟,别忘了去叫标哥他们一声。”
刚准备出发的小朱棣闻言又转身走向偏殿找朱标一行人去了。
这是老朱棣第一次在洪武位面正式亮相,一时间,各种消息飞快的传入到京城各大府邸当中。
与这些达官贵人的震惊不同,此时工部上下慌的要命。皇帝和太子一同驾临工部,甚至穿着皇帝常服和太子常服的人还都是两个!
工部侍郎黄素快去上前行礼道:“下官工部侍郎黄素,见过陛下、太子殿下,见过燕王、镇国王、魏国公,见过,额……。”
黄素是见过姜逸的,毕竟姜逸之前在洪武醉生梦死了一个多月,当时这位工部侍郎出于好奇特意去见过姜逸一次,给出的评论是心志不坚、胸无大志、难成大事。
至于永乐一行人,虽然宫中和淮西勋贵那边传出来过一些风声,且眼前的老人也和燕王及其相像,可黄素毕竟是洪武一朝的官员,不敢贸然向永乐一行人行礼,不然不小心触怒朱元璋,那自己这条小命可就保不住了。
朱元璋语气着急的说道:“黄侍郎不用多礼,咱身后这些人你也不用深究。今天咱来这里就一件事儿,燧发枪和红衣大炮图纸标儿已经给你三天了,现在!咱要看到成果。”
黄素听后长舒一口气,燧发枪和红衣大炮早朝的时候就造出来了,本来还想着先测试一番再去上报,可没想到朱元璋如此着急,直接带人来工部了。
“陛下,燧发枪和红衣大炮臣已命人打造完成,微臣还命人在城外建造了一处用于测试的场所,以方便陛下检验。”黄素胸有成竹的说道。
朱元璋听后大喜过望,笑呵呵的说道:“黄侍郎果然稳重,做事儿想的面面俱到。既然如此,咱们现在就去城外测试一番。”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郊外,只见一排排戴着盔甲的草人和由砖石搭建的建筑伫立在原地。
黄素上前解释道:“陛下,这些盔甲都是目前我们大明军队所用的盔甲,远处的那些砖石堆积的地方都是按照大明城墙的构造仿制的。有这些东西就能直观的看到这些武器的威力了。”
“好!黄侍郎,你做的很不错。现在就命人开始测试吧。”朱元璋激动的说道。
“是,陛下。”黄素说完就去安排人去准备。
没过多久,由仪鸾司的人带着武器来到测试场地。
“开始吧。”朱元璋下令道。
“砰!砰!砰!”随着朱元璋的命令,测试场内顿时响起一道道枪响的声音。
“再测!”
“砰!砰!砰!”
燧发枪射击一共测试了五轮,一百步内可透甲而过,一百五十步左右能够做到精准杀伤,最大射程能够达到两百步。
朱元璋看到测试结果后笑的合不拢嘴,一把夺过侍卫手中的燧发枪,瞄准射击一气呵成,边打边在那念叨:“真他娘的爽。”
其余几人见状同样抢过侍卫手中的枪“砰砰砰”的射击起来,就连一向对军事不感兴趣的朱标都忍不住开了几枪。
很快,几人过足瘾后,朱元璋又说道:“红衣大炮也拉过来测试一下吧。”
“轰!轰!轰!”伴随着一声声炮响,空心弹爆炸产生的气浪掀翻了一排排的草人,炮弹中的铁钉直接穿透了草人身上的盔甲。而实心弹的视觉效果没那么明显,不过肉眼可见每一发实心弹都能砸开不少城墙,当然,这也和这批临时建起来的城墙质量有关。
朱元璋一行人虽然早就听姜逸介绍过,且现在大明的军队配置里就包括火炮,可远没有眼前的震撼来的大,一时间几人全都惊在原地。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729/21787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