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回到过去,带着皇帝打倭寇 > 第 36 章 黄巢起义与帝后夜谈

第 36 章 黄巢起义与帝后夜谈

推荐阅读: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我的系统最神奇契约新娘:老婆大人有点甜穿越火线之生化枪神老婆是武林盟主狂龙觉醒,开局拿下冷艳后妈腹黑总裁,别吃我!轮回者手机唯妻是从:傅少强吻99次顾九辞霍明澈

    姜逸继续说道:“始皇帝嬴政,灭六国一统华夏,首次创立皇帝这个称号,也让我们有了大一统的观念。要不是他,当时的七国就很可能发展成后世欧洲那样一块一块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修建长城抵御外族等等。”
    “汉武帝刘彻,与匈奴之间发动国战,打出了汉家天威,让大汉子民从此有了归属感,逐渐发展成了后世的汉族。”
    “叔您,唐太宗李世民,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大唐威名的奠基人!威压四海,万国来朝。后世国外就有很多唐人街!”
    “最后就是当过和尚做过乞丐,白手起家的布衣天子,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建立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也被称之为古代最有骨气的王朝。要不是朱叔,可能现在我们连唐诗宋词什么的都不知道,更不可能了解到曾经的辉煌历史。”
    姜逸说完,大唐五人组看向朱元璋的眼神就不对劲了。之前朱元璋说自己文化程度有限,几人还以为他是自谦!好家伙,没想到他说的是真的!乞丐逆子当皇帝?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朱兄出身低微,最后却能定鼎天下,荣登九五,世民佩服!”李世民真心实意的说道。
    不论其他,就说朱元璋乞丐逆袭当皇帝,要不是史书放在那,谁敢信?稍微正常点的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小逸,那你说的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来一个原装太子是指?”长孙皇后虽然也挺佩服朱元璋的,但她作为一个母亲,现在最关注的就是那四个太子中的李承乾。
    “始皇帝的长公子扶苏,虽然没有被立为太子,但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而且始皇帝也将他作为皇帝培养,所以就当做太子来算,他最后自杀而死;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为一场巫蛊之祸而死;现在的太子李承乾最后被贬,病死黔州;朱叔的太子,我大哥朱标,被称为史上最稳太子,可惜英年早逝。这四位千古一帝的第一位太子都没能登上皇位,也就被后世称为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来一个原装太子。”姜逸解释道。
    长孙皇后听后一个踉跄,幸亏李世民眼疾手快,急忙扶住了长孙皇后。
    “陛下~!”长孙皇后颤抖着声音看着李世民哀声叫道。
    “皇后你放心,晚点儿我会给你一个解释和交代的。”李世民望着长孙皇后的样子,心中一阵心痛。
    “朱兄,小逸。不知道大唐最后是怎么亡的?又是谁取代了大唐?”李世民问道。
    朱元璋也不说话,看着姜逸,等着他给李世民解释。姜逸看着李世民期待的眼神,解释道:“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那位千古半帝李隆基了。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亲手将大唐带入到最为巅峰的时刻,史称开元盛世!若是到这里就结束的话,那李隆基的功绩甚至比叔您还要高,绝对当得起千古一帝的称号。”
    “可惜,盛极必衰就像一个定律一样。李隆基后期贪图享乐、骄奢淫逸、任用奸佞,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之后,强大的唐王朝因为一场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险些彻底崩溃,虽然最后平定叛乱,可大唐也像一个日暮西山的老人,逐渐走向陌路。”
    “随后又爆发了王仙芝起义和由华夏最强落榜生黄巢所引导的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最后,朱温篡唐,盛极一时的唐王朝自此灭亡。”
    李世民听后震惊无比,他突然想到了之前袁天罡留给他大唐灭亡的预言“待猪上树时,唐朝才会灭亡!”
    “朱温篡唐!朱温篡唐!原来袁天罡告诉我的猪上树,唐灭亡里的猪指的就是这个朱温!”李世民喃喃自语道。
    朱元璋逐渐黑了脸,虽然他知道李世民说的是朱温,可毕竟自己也姓朱,听李世民这么说朱元璋总觉得怪怪的。
    长孙皇后察觉到朱元璋的异样,伸手拉了拉李世民的衣角。
    李世民缓过神来,疑惑的看着长孙皇后,在长孙皇后的眼神示意下看到了黑着脸的朱元璋。
    李世民瞬间意识到自己刚刚嘀咕的几句话让朱元璋心里不爽了,毕竟这和在和尚面前骂秃子没什么区别。
    “朱兄,是世民的不是。刚刚骤然听到大唐覆灭的消息失了神,口不择言冲撞了朱兄,请朱兄勿怪。”李世民向朱元璋赔礼道歉。
    朱元璋听后黑着的脸缓和了几分,说道:“可以理解,当初咱听到大明被灭消息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既然让咱们知道了灭亡的原因,那咱们就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避免给后世子孙留下难题。”
    “朱兄说的是,就是不知道大唐都存在哪些隐患?”李世民准备套套两人的话,想从中了解到一些唐朝灭亡的原因。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农民起义,种种因素堆加在一起才让唐朝灭亡的。李叔,我也不是专门研学历史的,对这方面的了解不深,不过下次来我可以给您带一本唐史,您看过唐史后应该能从中有一些收货。”姜逸说道。
    李世民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端起酒杯高兴的说道:“那就麻烦小逸了。有了唐史,我就有足够的信心让大唐较之以往更加辉煌!”
    “安史之乱验证了节度使的弊端,黄巢起义见证了科举的弊端,黄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姜逸说道。
    “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这什么意思?”李世民问道。
    “那时的科举考试都被世家大族所掌控,导致黄巢多次参加科举不中。加上那时天灾不断,朝廷腐败,最后黄巢聚众起兵反唐。”姜逸解释了一下。
    “天灾不断、朝廷贪腐、起义不断,若是在遇到一个无能的帝王,这样的皇朝想不亡都难。可世家大族由来已久,我也想彻底解决以五姓七望为首的门阀世家,可终究不得办法。”李世民说道。
    “是啊,黄巢也是多次科举不中,最后攻入长安时,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按照氏族志一家一家的杀过去,黄巢将这些豪门权贵、门阀世家几乎屠戮殆尽。”姜逸向李世民说起黄巢的所作所为。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如今咱的大明几乎没有门阀世家,这里面黄巢和武则天的功劳可不小。”朱元璋说道。
    “杀吗?如果处理起来真这么简单的话就好了。杀戮始终是最下等的手段,一旦处理不好,这大唐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前隋的例子历历在目,我一直也不好有什么大动作,只能采取怀柔手段,可惜效果甚微。”李世民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杀人虽然是下等手段,可却也是最有效的!要是咱的话,那就杀!三族、六族、九族,全都杀了,只要咱杀的够多,就不信他们会不怕!至于你说的隋朝的例子,那又能怎样?你李世民打下了大唐的大半江山,无外乎再打一次天下罢了。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要想不被门阀世家左右,这么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朱元璋杀气凛然的说道。
    李世民怪异的看了一眼朱元璋,不是这大明的开国皇帝怎么回事?动不动就杀人。三族、六族、九族?说的轻巧,可背后却是成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命,一句话就全杀了?怎么杀气这么重?后面的皇帝都是这么做的?
    朱元璋都说了,李世民也不可能当做没听见,虽然不好直接反驳,但也能从侧面分析利弊,委婉的拒绝朱元璋的提议。
    于是,朱元璋和李世民针对唐朝门阀世家的处理问题开始了讨论,话题也不断延伸,军事民生等方面都有所涉猎。
    两人不停的交换意见,都收益颇多。
    不知不觉间,两人聊了一整天。
    天色渐暗,朱元璋也觉得今天从李世民那里学到的够多了,剩下的后面在慢慢学,于是提道:“世民,今日天色已晚,咱就不打扰了。大明那边还在打仗,咱也得回去看着。”
    李世民有些意犹未尽,毕竟二人谈话的时候,一旁的姜逸总能够用历史进行举例,这里边就包括不少未来的事儿。
    “既然如此,朱兄,下次再来的时候,世民再好好的招待你。今日仓促,多少有些准备不周。”李世民说道。
    “不用客气,下次咱邀请你去咱的大明看看。”朱元璋邀请道。
    “我对朱兄建立的大明也十分感兴趣,若是有机会我肯定会去看看的。”李世民同样感兴趣的说道。
    “李叔,这传送地点设立在哪里?”姜逸问道。
    看着李世民疑惑的样子,姜逸又给李世民解释了一遍。
    李世民听后,直接选择将子门建立在甘露殿当中。
    “系统,在此处建立双穿门,双穿门贞观位面负责人选择李世民。”
    【叮!接受到宿主请求,建立大唐贞观双穿门(子),负责人大唐贞观皇帝李世民。】
    “宿主姜逸指定您为大唐贞观双穿门负责人,请问是否接受?”李世民的脑海中响起一道声音。
    “接受!”李世民毫不犹豫。
    【大唐贞观位面双穿门,负责人李世民,目前连接位面  1395  年后。现阶段可传送人数最多为  5  人,协助宿主姜逸提高大唐国运可提高人数上限。】
    姜逸没有直接将贞观位面像洪武和永乐一样直接连接在一起,暂时也没有给予李世民其它权限。
    看着姜逸走完了流程,朱元璋开口道:“世民,咱和小逸就先回去了。”
    李世民带着些许兴奋的说道:“朱兄,那我们下次见。刚听说你那边在打仗,若是有需要,药师和懋公刚刚覆灭东突厥回来,我可以让他们二人去帮你。”
    “哈哈哈!多谢世民好意。放心吧,这场仗我大明输不了。”朱元璋很吃这一套,高兴的说道。
    “李叔、李婶、三位国公,那我和朱叔今天就先回去了。”姜逸说道。
    “好,你们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大唐随时欢迎各位。”李世民说道。
    长孙皇后跟着点了点头。至于长孙无忌三人,这种事儿也轮不到他们做主。
    李世民说完,姜逸唤出传送门,在几人震惊的目光中消失在原地。
    三人消失后,李世民收起了笑脸,转而逐渐严肃起来,对长孙无忌说道:“辅机,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想了想,说道:“陛下,臣认为我们还需要验证他们的身份。虽然他们今天说的都不像假的,可事关国事,我们还需要谨慎一些。”
    “玄龄呢?”李世民继续问道。
    “陛下,臣和长孙大人的意见一致。”房玄龄跟着说道。
    “老程我也是这么想的。”还不等李世民问,程知节先说出来了。
    李世民瞬间无语。
    “辅机、玄龄、义贞,今日之事暂时不要外传,待朕将事情弄清楚后再决定是否公布。”李世民叮嘱道。
    “是!陛下。”三人同声应道。
    “好了,本来今天还想和药师聊一聊征讨东突厥的细节,没找到出了这么一个事儿。今天就到这,你们都回去吧。”李世民说道。
    长孙无忌三人应声后依次退出殿内。
    “李君羡!”李世民又吩咐道。
    “陛下,末将在。”李君羡应道。
    “找几个机灵点的守在甘露殿,朕不在甘露殿的时候,一定要守好。如果有人出现在殿内,第一时间通知朕。还有派人告诉药师他们三个,今日之事不准吐露出去半个字。”李世民向李君羡下命令。
    “是!陛下!”李君羡道。
    李君羡退出去后,大殿内就剩下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两人。
    “二郎,高明他究竟是怎么回事?”长孙皇后迫不及待的问道。
    “唉,说起来都是我这个做父亲的问题。按照他们所说,我过于宠信青雀,让青雀生出了不该有的想法,最后逼的高明谋反。之后高明被我贬至黔州,次年就病逝了。”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
    “谋反!高明谋反了!现在高明多么乖巧,他才十二岁,孝顺长辈,疼爱弟弟妹妹,他居然!他居然!”长孙皇后越说越激动,呼吸逐渐急促起来。
    “观音婢!观音婢!你怎么了?来人,快传御医!”李世民察觉到长孙皇后的异样,连忙吼道。
    长孙皇后的气疾也是老毛病了,所以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经常去的几个地方都安排了御医。
    御医来的很快,治疗起来也是轻车熟路,长孙皇后的气疾很快就稳定下来。
    待御医退下后,长孙皇后哀伤的说道:“二郎,以后可不能过于偏爱青雀。高明是太子,我们要给高明足够的关注和爱护。”
    “是啊,方才虽然聊的不多,但是我也能听出来。那位大明的开国皇帝对他的太子可以说是无条件信任,甚至从字里行间能够看出,大明的那位太子手下居然是朱元璋的那帮开国功臣。这种信任,是我没有寄予高明的。如果我将辅机、玄龄、克明他们也送到高明手上,那高明无论如何也不会走到那一步。”李世民说道。
    “二郎,高明是我们的儿子!”长孙皇后就说了这么一句,李世民听懂了长孙皇后的意思。
    “观音婢,我向你保证,如果他们说的是真的,就一定会带来唐史。如果真的是我的问题,我绝不会让高明再走上那条路。如果是高明的问题,那我们就一起来改变他,这大唐早晚都是他的!”李世民保证道。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729/21787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