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 借兵

推荐阅读:网游之神级锻造海贼之玄武降临夫君个个太妖孽末世我被认定成了精神病劫逆执笔绘天一夜危情:豪门天价前妻我有科学避难所被流放后,我在边关卖火锅吾欲永生

    朱元璋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目光渐渐深邃。他转头对姜逸说道:“小逸,你留一下,咱还有些事要问你。”
    姜逸心头一跳,连忙站定:“朱叔,您说。”
    朱元璋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你刚才提到的仙家法宝……咱总觉得有些蹊跷。这明清决战开启的条件,为何偏偏与郑和的航海挂钩?这其中,可有什么咱不知道的隐情?”
    姜逸是真的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系统的秘密他无法直言,只得硬着头皮解释:“朱叔,仙家之事玄妙难测,或许郑和探索新大陆的壮举,象征着大明国运的鼎盛,因此才成为决战开启的契机。”
    朱元璋眯起眼睛,似笑非笑:“是吗?那为何不直接以国力、军力为判定标准,反而绕这么大一个弯子?”
    姜逸急中生智,连忙补充道:“或许……是因为航海象征着开拓与征服?仙家看重的不只是当下的实力,更是未来的潜力。郑和若能探索全球,便证明大明有统御四海的气象,这才配得上与满清一决高下!”
    朱元璋盯着姜逸看了许久,忽然哈哈大笑:“罢了,咱姑且信你。不过——”他话锋一转,“你可不能骗咱。”
    姜逸干笑两声,连连摆手:“不敢不敢,朱叔明鉴!”
    另一边,朱高炽与朱瞻基回到东宫,立刻命人取来正统朝的史书。朱瞻基翻到“土木堡之变”一节,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爹,这朱祁镇当真荒唐!二十万大军,竟败得如此凄惨!”
    朱高炽叹息道:“宠信宦官,刚愎自用,有此一败也是必然。你我此去,首要之事便是整顿军务,做好决战前的准备。”
    朱瞻基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爹放心,孩儿定会重整京营,练出一支精兵!至于朱祁钰……”他顿了顿,“毕竟是我的儿子,我们两个轮番教导他吧,争取让他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朱高炽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道:“眼下满清才是心腹大患,内部万不可再生乱子。”
    夜幕宛如一块厚重的黑色绸缎,缓缓笼罩了整个天地,华灯初上,柔和而明亮的光芒,照亮了奉天殿的飞檐斗拱。殿内,雕梁画栋间悬挂着璀璨的宫灯,金色的光芒洒在地面上,映出一片富丽堂皇。
    朱元璋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上面绣着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他端坐在主位上,身旁的朱棣身着玄色蟒袍,眼神中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英气,二人早已等候多时,身旁还站着姜逸。
    这场盛宴,并非寻常的欢聚,朱元璋特意未让朱标和朱高炽参与,在他心中,这是一场只有帝王之间才能参与的重要会晤。当然,姜逸是个例外。
    没过多久,奉天殿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嬴政身着黑色龙纹大氅,头戴十二旒冕冠,步伐威严,所到之处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刘彻身着赤色锦袍,腰间佩戴着一枚晶莹剔透的玉佩,眼神中透着犀利与果敢;杨坚身着朴素而不失庄重的褐色朝服,面容坚毅,气场沉稳;李世民身着白色征袍,腰间悬挂着宝剑,举手投足间尽显一代英主的风范;赵匡胤身着玄色官服,身姿挺拔,目光炯炯有神。他们依次踏入殿内。
    而刘协、朱祁镇则和朱高煦处于尴尬的境地。刘协本欲跟随刘彻一同赴宴,却被刘彻毫不犹豫地拒绝,只能默默叹息。朱祁镇更惨,朱元璋筹备宴席时,压根就没把他考虑在内。至于曹操,即便李世民发出邀请,以曹操的性格,也必定不会参加这场宴席。
    朱元璋见状,立刻带着朱棣,在姜逸的陪同下快步迎上前去。众人相互拱手行礼,脸上堆满了笑容,一番短暂而热情的寒暄后,按照身份和地位依次入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殿内的气氛愈发热烈。嬴政伸手轻轻擦了擦嘴角,目光如炬,直视朱元璋,声音低沉而有力地问道:“老朱,你此番召集我们,想必是有要事相商。有话就直说,不必遮遮掩掩。”嬴政的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在场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酒杯,表情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扫视众人,沉声道:“这次请大家前来,确实是有事相求,准确来说,是想请世民和老杨帮个大忙。”
    杨坚和李世民闻言,不禁对视一眼,眼中均流露出浓浓的不解。李世民微微皱眉,疑惑地问道:“朱兄,究竟是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忙?但说无妨。”
    “我想借你们二位手中拥有穿越权限的二十万士兵。只要你们提出条件,咱一定竭尽全力满足。”朱元璋表情严肃,语气诚恳地说道。
    杨坚闻言,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忍不住问道:“为何突然需要这么多士兵?以大明如今的实力,周边难道还有能构成威胁的国家?”
    “并非大明周边的国家,而是满清。”朱元璋苦笑着说道,随后将满清带来的危机,以及各方面的情况,详细地向众人解释了一番。众人听后,震惊得呆若木鸡,殿内瞬间鸦雀无声,只有烛火燃烧的声音。
    李世民听完,沉思片刻后,开口问道:“朱兄,也就是说,你们打算用洪武、永乐,以及新开启的正统三个位面,正面对抗满清的七个位面?”
    “没错!若不是如此,咱也不会向你们借兵。以大明目前三个位面的实力,自保尚可,但想要反攻,简直难如登天。”朱元璋神色黯然,语气中满是无奈。
    一直默默倾听的赵匡胤,此时突然开口问道:“那不反攻不就行了?等日后实力强大了,再一举消灭满清。”
    赵匡胤的话刚出口,众人的目光瞬间像看傻子一样聚焦在他身上。赵匡胤被众人看得浑身不自在,挠了挠头,弱弱地问道:“怎么了?难道我说错了?”
    众人都没有说话,目光转向朱元璋,等着他给赵匡胤解释。朱元璋轻咳两声,耐心地说道:“老赵啊,满清可是异族建立的朝代。”
    “那又怎样?我大宋后期不也被异族所灭,建立了新的朝代吗?”赵匡胤依旧满脸不解。
    朱元璋忍不住一拍脑袋,心中暗自感叹,这样的人究竟是如何登上皇位的。难怪最后会被赵光义算计。他强压下心中的无奈,继续说道:“既然是异族建立的朝代,一旦大明在战争中无法给满清足够的压力,你想想,那些位面上的汉人会遭遇什么?”
    赵匡胤想都没想,脱口而出:“那肯定是……杀光?”话一出口,他瞬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当,满清位面上的汉人将面临灭顶之灾。
    看到赵匡胤终于明白过来,朱元璋便不再多言。这时,嬴政开口说道:“老朱说得有道理。既然这场战争无法避免,我们就一定要确保华夏子民的安全。若要用无数生命为代价才能换来胜利,这代价实在太过沉重。”
    “始皇所言极是。无论身处哪个位面,互帮互助都是我们华夏儿女骨子里的美德。既然知晓此事,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不过朱兄,你也不能让世民和杨兄吃亏,这二十万士兵也是他们位面的百姓,他们同样有家人。”刘彻紧接着嬴政的话说道。
    “你们说得对!只要是他们提出的要求,我一定尽力满足。哪怕倾尽三个大明的底蕴,咱也在所不惜!”朱元璋语气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决绝。
    李世民沉思良久,缓缓开口:“身为皇帝,保护每个位面的百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朱兄有求于我,我自当相助。我不多提别的条件,战争期间,十万大军的粮草由你们提供。再者,此次作战的功劳无法计入大唐的功勋体系,所以战争结束后,我希望这些士兵的奖赏至少三倍。至于阵亡士兵,抚恤金至少五倍。我向你保证,抚恤金定会一分不差地送到他们家人手中,谁敢动抚恤金的主意,我定让他九族陪葬!”
    听了李世民的要求,朱元璋长舒一口气,心中暗自庆幸。这个要求不仅合理,甚至可以说有些低了。他起身,向李世民深深鞠了一躬,说道:“朱元璋在此多谢世民!你提出的这些条件,我全部答应。各位不妨做个见证,战争期间,咱保证士兵的军饷和赏赐提高五倍,阵亡士兵的抚恤金提高十倍!此外,今后但凡大唐有需要,咱大明定当全力以赴!同样的条件,也适用于大隋。杨兄若还有其他要求,尽管提。”
    如今的大明,经济实力雄厚,倭国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再加上满清七个位面积累的财富,朱元璋有足够的底气许下这些承诺。
    “有朱兄这番保证,我就放心了。既然如此,我大唐的十万精锐,暂时并入大明!”得到朱元璋的承诺后,李世民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做出决定。
    看到李世民表态,杨坚也毫不含糊,说道:“我大隋的条件与世民相同,其他要求我也没有。”
    朱元璋大喜过望,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他又对杨坚做出一番保证,言辞恳切,态度真诚。
    见几人商议已定,嬴政满意地笑了笑,说道:“既然如此,我们这些人就为你们做个见证。老朱,若还有其他需要,尽管开口。这并非一家一地的事,而是关乎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应对。”
    朱元璋爽朗地笑道:“多谢始皇!若有需要,我定不会客气。”
    “既然这样,老朱,你稍后带一万人到我那里去。我那边周边的战事已结束,原本打算继续对外扩张。既然你们有需要,就让人把我那里的火器都带回去,先解你们的燃眉之急。我没有士兵的穿越权限,这已是我能提供的最大帮助。”嬴政说道。
    嬴政话音刚落,刘彻、杨坚、李世民和赵匡胤也纷纷表示,愿意将自己位面的火器暂时借给朱元璋。
    朱元璋带着朱棣,再次向众人深深鞠了一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多谢各位对大明的帮助,这份恩情,大明铭记于心!”
    重要的事情商量完毕后,宴席上的氛围逐渐变得轻松愉悦起来。众人开始畅所欲言,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与满清之间的战斗。
    毕竟,满清作为一个强大的异族势力,其与他们之间的战争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各抒己见,探讨着应对满清可能采取的各种策略。
    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如果满清聚集大量汉人作为掩护,向他们发起冲锋,该如何应对呢?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因为火器的威力虽然强大,但在这种情况下却可能受到限制。毕竟,火器一旦轻易动用,很可能会误伤那些被用作掩护的汉人,这无疑会让自己陷入被动。而且如果平民伤亡惨重,那也有违他们最开始的初衷。
    ......
    正当众人热烈讨论时,远在海上的郑和船队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陆地。郑和站在船头,手持望远镜,远远地眺望着那片逐渐清晰的陆地。当他确认那确实是陆地后,毫不犹豫地命令船队全速前进。
    郑和手中紧握着地图,仔细比对眼前的陆地与地图上的标注。他凝视着远方的陆地轮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喃喃自语道:“终于见到陆地了吗?按照地图上的标注,这里应该就是北美洲了。”
    随行的人听到郑和的呢喃后,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之色,他们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起来,连说话的语气都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磕磕巴巴:“我们……我们终于找到北美洲了吗?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也能被载入史册!”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仿佛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将郑和的思绪从遥远的地方拉了回来。他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缓缓说道:“没错,我们确实找到了北美洲。这次航行的意义非凡,不仅是对我们个人的荣耀,更是对整个世界的一次重大突破。当我们完成这次航行后,我们所有人都将被载入史册,成为世界上最早征服大海的人。而且,我们还将彻底推翻那个流传已久的天圆地方的说法,让世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那人听了郑和的话,情绪愈发高涨,他迫不及待地追问道:“那我们什么时候去南美洲呢?看地图上的标记,这里距离那所谓的南美洲应该没多远吧。”
    郑和心中早有盘算,他毫不犹豫地开口道:“我们先在这片陆地上停留一段时间。毕竟,经过长时间的航行,我们需要补充物资,让士兵们得到充分的休息。据镇国王所言,眼前这片土地实际上就是名副其实的蛮夷之地,甚至可能连国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一些土著和野人罢了。这些人在我们大明精锐之师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大家完全不必担忧。我们可以一边休整,一边探索这片未知的领域,一个月后再启程前往南美洲!”
    郑和作为这支船队的直接领导者,他的话语在这里就如同圣旨一般,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既然郑和已经做出了决定,其他人自然不会轻易站出来反驳。毕竟,即使有人提出异议,恐怕也无济于事。于是,船队如离弦之箭一般,急速驶向陆地。
    这一次,大明的旗帜将率先飘扬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之上,宣告着大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729/21784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