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内讧

推荐阅读:六零年代:一个人生活美滋滋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你不努力我怎么统一忍界斯莱特林的养蛇人风流杀手伤心暂停,姐要干翻娱乐圈第41周生存报告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俄罗斯风云录

    明军出了朔州南门,列成行军队列,以一字长蛇之阵,向晋州方向徐徐进发。
    队伍还是很雄壮的,但是相比刚破城时,少了几分精气神。
    因为连续两天四处灭火,处理唐军在朔州留下的烂摊子,很是消磨青年将士的锐气和精力。
    队伍的中央,部队的两位主将骑着高头大马,齐头并进,各自有着自己的烦心事。
    “现在的行进速度太快了。”李道宗劝道。
    侯君集置若罔闻,自顾自继续前行。
    李道宗不依不饶:
    “君集!我行军应当慢一些好,你没听见吗?”
    全军之中,大约只有李靖和李道宗两人敢这么和侯君集话。
    不过归,老侯听不听就是他的事了。
    “你嫌快?我还嫌慢呢!为了救那狗屎的火,我们已经比预定晚出发十个时辰了!”
    侯君集气势汹汹地回怼一句。
    “和陛下约定,要及时赶到晋州之北,南北两路并进包打晋阳。
    “军令如山,若是误了时辰,拿你是问!”
    李道宗完全没有被老伙计的威胁吓到,继续苦口婆心地劝着他,仿佛在拉一头犟驴:
    “可是陛下也过,我们手中的是八万主力,行军应稳字当头。
    “两边都是山崖,赶路这么急,斥候来不及开道巡逻的。”
    侯君集轻蔑地呵了一声:
    “斥候巡逻什么?难道前方还能有唐军的埋伏吗?
    “朔州之战,他们夹着尾巴四散奔逃的狼狈模样,你又不是没看见。”
    李道宗张了张嘴,却又想不出反驳的词语。
    是啊,假设朔州和晋州之间真的有埋伏。
    那么朔州唐军何必拼死抵抗,临走时又何必放一把火呢?
    不是应该一触即溃,演一出诱敌深入的大戏么?
    而程咬金手下的朔州军则恰恰相反。
    那必死的作战意志,还有那不择手段也要阻挡明军前进脚步的一把火,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亡命之徒的最后一搏。
    就算再勇敢的军队,也不至于这么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吧?
    看来不论是唐军还是大唐,已经如山崩一样,轰然垮塌了呀。
    垮掉的军队,还能打什么伏击战?
    李道宗从感性上,其实也是认同侯君集的判断的。
    但是作为副帅,他觉得自己应该更理性一些,别让侯君集这头本就暴躁的雄狮过于上头。
    “而且现在士兵们已经十分疲劳……”
    “士兵疲劳,还不是因为你让他们救火?!”侯君集暴躁地打断:
    “火又不是我们放的,这笔账本来就在对面头上,我军去趟这潭浑水作甚?
    “本来部队可以安心休整两天,精神饱满地上战场!现在……切!”
    他气鼓鼓地扭过头去。
    李道宗作为以理服人的礼部尚书,也不是省油的灯,脾气也上来了:
    “若是不在朔州收买人心,到时候朔州百姓又降了唐,切断我们的后方怎么办?”
    侯君集回头怒怼:
    “你别忘了我们是在战场上!战场是收买人心的地方么?!”
    两人各持己见,扭过头互不搭理。
    “驾!”仿佛不屑于和老李并行似的,侯君集策马先行一步。
    李道宗也不追赶,只是在心中暗暗叹息。
    唉,若是苏定方、薛仁贵还在就好了。
    他俩是山地战专家,如果由他俩负责侦查前方的山地,便能让斥候的工作更为高效,既能保持一定的搜索强度,又不妨碍部队高速行军。
    哪像现在,因为行军太赶,导致侦查成了应付应付的流程,派出的斥候更是几乎成了摆设。
    可惜,老苏和薛二人在前期的骚扰阶段,对朔州驻守的唐军进行了高强度的山地战,都受了些不大不的伤,现在正在后方休整。
    “应该……前面不至于有伏兵吧?”
    李道宗不知自己是在下判断,还是在许愿。
    …………
    明军行走在蜿蜒的山道之中,队伍也随之变得七扭八歪。
    层山迭嶂之中,有一潭清泉,正向南汩汩流淌。
    “此方是何地?”
    侯君集略过一旁的李道宗,故意大声问回报的斥候。
    李道宗也假装没听见,尽管他对老伙计的问题一清二楚。
    “回大帅,此地乃是管涔山。那一汪清泉便是汾河的起始。”
    斥候不知道正副两位主帅正在闹别扭,如实汇报道。
    “这便是汾河的源头么?这么的一潭浅水,居然化为能承载大明舰队的滔滔巨浪,道宗你看……”
    侯君集下意识地想和老伙计分享一下胸怀壮阔的感慨,猛然想起两人正在闹别扭,硬生生转过了话题。
    “进入汾河流域以后,土地便能平整一些了罢!”
    李道宗照例装听不见,有意识地和主帅保持着一定距离,在后面。
    斥候不明就里,道:
    “是的,大帅。”
    “好,到了平原路就容易走了,加速行军!”侯君集故意得很大声。
    李道宗当场就急了:
    “要心谨慎!”
    但他抗议归抗议,副帅终究只有一个“建议权”。
    主帅侯君集一声令下,全军的行进速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在这样的速度下,斥候探路完全成了走过场的,根本无法探清前方的虚实。
    虽然明军理论上已经进入了汾河流域,但是地形的复杂程度并没有降低多少。
    两边的山崖仍然像刀劈斧凿了一般,陡峭嶙峋。
    明军沿着潺潺汾河水南下,行进的道路被怪奇的山峰、春季抽芽的草木遮蔽得阴暗无比。
    简直是伏击的完美场所。
    但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不走这里不行。
    只有河边才适合行军,其他全是难走的悬崖峭。
    走那里对大部队的损伤,不亚于遭遇一次伏击。
    在这样令人不安的环境下,不论是主帅还是士兵,都本能地加快了自己的脚步。
    只想快点离开这阴森森的鬼地方。
    然而,怕什么就来什么。
    阴暗的山峦之间,突兀地响起了尖锐的声音,好像是吹哨子。
    “什么声音?”
    侯君集下意识地勒住马缰。
    李道宗全神贯注地侧耳倾听,道:
    “是鸟鸣吗……”
    话音未,周遭的山峦树林之间,同时响起嗡嗡的钝响,接着是凄厉的风声。
    这声音如同一声声警报,让久经战阵的将军士兵同时虎躯一震。
    “下马卧倒!”
    李道宗纯凭肌肉记忆,熟练地背身翻滚下马。
    几乎就在下一秒,他的坐骑发出凄惨的嘶鸣,轰然倒地。
    这一倒,把他的整个身子都压在了下面。
    “江夏王!狗日的直接朝人射呐!”
    侯君集目眦欲裂。
    “主帅快躲避!”
    随行的侍从从自己的马背上一跃,用身体将侯君集扑下马,两人在地上打滚数周。
    从山上射来的弓箭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一路跟着他俩的踪迹射去,将他们逼到了一块巨石下面。
    侯君集总算得以暂时喘息,惊疑地扫视了一眼战场。
    只见数不清的箭矢就像蝗虫一样,黑压压的一片,从四面八方向山谷中央的明军射来。
    “真有伏兵?!”侯君集错愕无比。
    唐军伏兵打得很有章法,优先挑马背上的骑兵射击。
    骑兵可是高价值目标,训练成本可以抵十个步兵。
    而他们的箭矢撞上坚实的明铠,居然也能贯通,对士兵造成切实的损伤。
    细细观察还能发现,那些箭矢是分拨次、交替着,从不同的山峦深处射来的。
    这明,对方的装填速度缓慢而恒定。
    不像是弓箭。
    “破甲弩?!”
    侯君集猛地心一沉。
    破甲弩和弩箭可不便宜。
    能一口气把弩箭像弓箭一样泼洒下来,唐军这是把压箱底的存货都掏了出来,集中在管涔山之战中使用了!
    弩箭之下,众生平等。
    即使有厚实的盔甲保护,但是明军战士依然像秋后的麦子一样到付。
    更可怕的是,侯君集知道,这一波箭雨只是死亡的前奏……
    咚!咚!咚!
    沉闷的鼓声响彻战场。
    这是进军的信号!
    顿时,喊杀声四起。
    从前面、从后面、从中间……
    从战场的各个方位,唐军如同从天而降,给泥陷于山谷之中的明军来了一个掐头、去尾、打中间。
    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伏击战。
    侯君集的眼珠子茫然地转动着,眼睁睁看着手下士兵的生命被无情地收割。
    狗日的,真的有伏击,唐军居然真的有余力……
    “婢养的!关陇田舍郎居然真的有余力算计老子!”
    不远处,传来一声响亮的咒骂。
    侯君集下意识地循声望去。
    只见在李道宗倒下的位置上,一匹马尸四分五裂,厚实的骨肉被更不讲道理的破甲弩射得骨肉分离。
    而在其破碎的血肉之间,一只手猛地钻出。
    江夏郡王从压住他的死马身下钻了出来,连滚带爬地躲避着天上射来的弩箭,狼狈地躲进了和侯君集同一块巨石下。
    “婢养的!关陇田舍郎真是狡猾透顶!居然能在朔州演戏演得这么像,好像真的是垂死一搏一般!”
    李道宗惊魂未定,还在那儿高声咒骂着。
    “要不是本王我盔甲够厚,早就被那匹死马压扁了!天杀的关陇佬!”
    你作为李家宗亲,我作为豳州侯氏之后,也都是你嘴里的“关陇田舍郎”啊……侯君集咽下心中不合时宜的吐槽,问道:
    “你……还好吧?”
    “好个屁!要不是有那匹马替本王挡着,本王也要被射成筛子了,就和它一样!”
    李道宗指了指那被物理意义“射爆”了的马尸。
    侯君集低着头闷声道:
    “没想到你是对的,是我鲁莽了……”
    “战场不是这个的场合。”李道宗打断了老侯的忏悔。
    “你是主帅,你来指挥我们脱出困境!”
    一句话如同有魔力一般,让侯君集登时跳出了最初的惊惶不定。
    恢复冷静以后,他发现,情况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糟糕。
    破甲弩虽然威力巨大,但是明铠也不是纸糊的。
    明军精锐的战斗素养更不是吃素的。
    不少战士在中箭以后,仍然能爬起来,迅速寻找掩体,并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下,组织起了对唐军第一波进攻的反冲击。
    这么好的士兵,大明帝国的军事支柱之一,怎么可以葬送在自己的手上,葬送在胜利的前夜!
    侯君集立时号令:
    “全军听我号令!”
    …………
    经过一整天的厮杀,管涔山之战告一段。
    山谷之间,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气。
    双方将士的鲜血汇入汾河,几乎将河水都要染红了。
    唐军士兵正在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清点死伤。
    “居然让他们跑了,真是野狼养的河北佬!”
    阿史那社尔高声咒骂着。
    这次伏击简直完美。
    敌人轻敌、地形适合、武备充足,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全占了。
    在战斗的过程中,阿史那社尔甚至有一种错觉,那就是他能将那支逃过了中原大战和朔州之战两次灭顶之灾的明军主力,一网打尽!
    “然而我终究是瞧了他们的战斗力,让他们成功撤出了战场,撤回朔州。
    “侯君集那厮,并不是无能之辈啊……”
    阿史那沮丧无比,失望地策马回营。
    刚回头,他就感到一股杀意逼来,下意识地向后一靠。
    一柄大斧头几乎贴着他的脑门砸了下来。
    “程知节?你要造反?!”阿史那社尔大惊。
    程知节骑着马挥舞着板斧,吼声如雷:
    “仗打完了就该和你算账了!老子要给在朔州枉死的兄弟报仇!”
    着,又朝自家主帅一斧劈去。
    阿史那社尔可不是打不还手的绵羊,立刻拔出弯刀和老山匪干了起来,一边招架着一边大喝:
    “你疯了还是痴傻了?杀你兵的是明军!”
    眼看自家将帅没有收手的意思,反而越砍越激烈,手下们看不下去了,连忙介入中间,强行将两人分开。
    程知节红着眼眶嘶吼着,字字泣血:
    “你既然在此地埋伏增援,为什么不提前向我们通告一声!
    “我也不会下死命令,守城的将士也不会死得那么多……”
    阿史那社尔看着疯狂的老将,缓缓开口,声音带着怜悯:
    “这是天可汗的意思。”
    “是陛下?!”程知节整个人像触电了一样,在马上弹了一下。
    阿史那社尔点头道:
    “为了让你们的诱敌深入显得更真实些,不招致对方的疑心。
    “事实证明,天可汗的策略没有错。否则,明军也不会轻敌,这么轻易地踏入伏击圈。”
    “诱敌深入?!”程知节反复喃喃着这四个字。
    将士的决死抵抗,原来也是诱敌的一部分吗……
    老程打心底打了个寒颤。
    参军几十年,他在今天才真正认识到了那四个字:
    慈不掌兵……
    …………
    晋州南。
    李明亲率大军,水陆并进,向晋阳挺近。
    前方开阔的水面上,出现了异样的东西。
    “铁索?”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669/21616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