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大“明”王朝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BOSS太狂野:宝贝,小心撩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低端玩家且攀高枝暗潮:从成为欧格林人开始走诸天书在我这里娇气我这尴尬的重生[年代]开局就去世,变成美少女踏遍诸天

    数月前,平州,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房相父,这我就不明白了,你这不是在鼓励冗官冗员吗?”
    一大早,李明就老大不乐意地对着隔工位的房玄龄发牢骚。
    “我有三个情报机关,尉迟循毓分管的情报委员会主外,狄仁杰、来俊臣分管的肃反委员会主内,执失步真负责的大唐商会监控民间经济。”
    房玄龄淡淡地点头:
    “没错。”
    李明继续道:
    “这已经分工很明确了,可为什么相父要在主外的情报委员会里,再塞进‘国内情报室’和‘经济监测办公室’呢?其他两个部门也同样塞进了功能交叉的科室。”
    房玄龄轻巧地托起茶杯:
    “没错。”
    李明有点急了:
    “可这不会让三个部门互相打架吗?”
    嘶溜~房玄龄优哉游哉地啜了一口茶:
    “没错。”
    看他这置身事外的样子,李明有点火了,拿走了他的茶杯。
    “你还悠闲地喝茶?各部门职能重迭、分工不明,到时候他们打起架来,还不得来烦死你我?”
    “唉心别摔了!”
    心爱的茶杯被抢了,房玄龄的表情这才有了点波澜,老大不开心地解释道:
    “就是要让他们来找殿下您。”
    嘶……李明眉头一挑,觉得房玄龄另有深意。
    “相父的意思是……”
    “让他们三个部门之间互相掣肘,求殿下您为他们做裁判,主持公道。”房玄龄夺回了杯子,满意地恢复了面无表情的状态:
    “让他们都有求于您,崇敬您的权威,才能让您保持对他们的控制。”
    李明一听就懂:
    “相父的意思是……要给他们掺沙子?”
    “不是掺沙子。”房玄龄慢条斯理地喝着茶:
    “是帝王心术。”
    他毫不避讳地出了“帝王”这两个大逆不道的字眼。
    这老头,各种“助殿下再高升一步”的明示暗示是越来越坦白了。
    不仅是老房,李明麾下众臣也在时不时地拿“帝位”来考验李明。
    从龙之臣谁不想当?
    现在的东北有自己的政权、自己的官制、自己的军队、甚至自己的文化,和大唐实质上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反正该干的都干了,都是杀头的活儿,离独立称帝也就差一个旗号了。
    至于广大老百姓怎么想——什么?咱家李明难道不是皇帝吗?
    李明也是久经帝位考验了,对老房用僭越用语岔开话题的战术完全免疫,直指问题的核心:
    “各部职能交叉,不会导致同僚不合,工作效率下降么?”
    房玄龄放下了茶杯,郑重地:
    “殿下,您现在所统治的地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平州、营州两州之地。
    “而是涵盖了高句丽、薛延陀、河北、齐鲁故地和部分中原的广阔疆域,包含了汉、鲜卑、突厥、铁勒、扶余、契丹、靺鞨等诸多民族的庞大帝国。
    “以治理国寡民的老方法统治大国,是要闯祸的。”
    李明理解老房的意思了:
    “相父的意思是,相比行政效率,我对下面各级部门的有效控制更为重要?”
    “治大国如烹鲜。”房玄龄微微一笑,捧着茶杯烘手。
    李明有些悟了:
    “我明白了,相父所言极是。”
    房玄龄慢悠悠地喝着茶:
    “殿下理解就好,治国是一步一步来的。东北扩张得太快了,在管理上暴露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及时改正便可。”
    李明看着得意洋洋的老头,嘴角一勾:
    “相父提醒了我,马拉大车属实不行,确实应该对现有机构进行一次适配性的改革了。
    “先从核心治理层开始,为相父配一位得力的副手。”
    房玄龄:“谁?”
    李明:“长孙无忌。”
    房玄龄:“噗!”
    老房把茶喷了一桌,慌忙地用衣袖擦去文件上的水珠。
    “殿下,这并不好笑。”他面无表情地抗议着。
    “我不是在开玩笑。”李明缓缓道。
    “长孙无忌真的来平州投奔我了。”
    饶是修为高深如房玄龄,听见这石破天惊的消息也忍不住嘴角抽搐。
    长孙无忌是谁?大唐国舅,天下第一权臣,铁杆的保皇党、嫡子党,屡屡设计图谋李明、乃至于要害他性命的大坏蛋。
    同时也是房玄龄从贞观建元以来一直斗争到现在的宿敌。
    这样一位从客观立场到主观情感都与李明相左的反派,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怎么会抛弃在长安独断超纲的快感,而来东北低头做呢?
    就在房玄龄一肚皮官司的时候,传令来报:
    “殿下,长安的客人带到了。”
    “让他进来吧。”李明笑眯眯地对房玄龄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一张尴尬中不失礼貌的老脸出现在了房门外。
    “监国殿下,左仆射,二位别来无恙。”
    来者正是长孙无忌。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看见那张熟悉又讨厌的脸,房玄龄觉得自己的脑血管都要爆了。
    “大司空,别来无恙啊……”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瞪了在旁边看好戏的某位熊孩子一眼。
    李明回以一个洋洋得意的眼神,仿佛在:
    帝王心术?
    老房有种搬石砸脚的感觉,双手“啪地”一拍桌子撑起了身。
    “老臣先去参加边疆战事的会议,二位慢聊,告辞。”
    和这种醉心权术的昏君聊不来,走了走了,贴心地将两人世界留给了花心大萝卜殿下和他的新欢。
    “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长孙无忌目送老对头气鼓鼓地擦身而过,背影消失在走廊。
    “不,你来得正是时候,舅舅。”
    李明大大方方地将长孙国舅迎进了屋:
    “请进请进。舅舅向母后的问候我已经代为转达了,母后身体康健,也交代我照顾好你的起居。
    “平州不比关中,你一把年纪了,水土难免不服。”
    “皇后殿下和监国殿下如此用心,某感激不尽。”长孙无忌妥帖地寒暄着。
    “都是一家人,什么两家话。”
    李明着便宜的客气话,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毕竟他也算跪过长孙家的宗祠、认过长孙皇后当妈的,理论上也算是半个长孙家族的成员。
    “阿延你也碰上了吧?你早点来,祖孙不就早点团聚了吗?”
    “贱孙受您照顾,成长惊人。”
    长孙无忌真诚地道着谢,规规矩矩地站在下首。
    李明指指席位:
    “来来,请坐请坐,不必拘束。”
    “逃难避祸之身,不敢让殿下费心。”长孙无忌自嘲地。
    他跑路过来的理由,已经事先和李明殿下通过气了——
    直白地就是,他被李治卸磨杀驴,仓仓皇皇投奔了自己过去常常迫害的李明殿下。
    要知道,也就是短短一年半以前,正是他发兵将李明和他母亲围困在狭的立德殿。
    要不是太子劝阻,当场就把他俩先斩后奏了呢!
    刨去浮于表面的塑料亲情,两人是不折不扣的政治死敌。
    如今,对于他这个如今走投无路的死敌,李明殿下会如何对待呢?
    长孙无忌不敢抱太大希望。
    反正换位思考,他自己可没有这么大的度量,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快意恩仇的大好机会。
    看在长孙延的面子上,大概就是留他一条命,在哪个角苟着吧……
    “没什么费不费心的,那个位置以后就是你的办公桌。
    “以后舅舅和房相父就是我的左膀右臂,辅佐我治国。”
    李明一口一个“舅舅”一口一个“相父”,嘴像抹了蜜一样。
    “哦……嗯???”
    长孙无忌听得一愣,掩饰不住难以置信的表情,看向了他未来的“工位”——
    就在李明桌案的下首,和房玄龄的工位并排。
    一个书房坐三个人,条件肯定是简陋了一点。
    但是其中蕴含的意义非同可,让长孙无忌大受震撼——
    这不正是他心心念念的,重回决策核心圈层吗?!
    不,这何止是重回!
    陛下还在长安的时候,他也没这个待遇能和陛下同坐一屋办公啊!
    能时刻聆听圣训,就算让他每天跪着上班不拿工资,他也愿意啊!
    “殿下,我……”长孙无忌毕竟不是面瘫房玄龄,一把年纪了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能像陛下任用魏征那样,毫无芥蒂地任用曾谋他性命的毒士,李明殿下实在太类父了!
    “这位置你可要坐稳咯,别被你的同桌挤出去了。”
    李明看热闹不嫌事大地煽风点火。
    刚房玄龄的那番话提醒他了,治理大国确实是需要参考一些法家的政治手腕了。
    比如让大臣们斗起来,闹一闹矛盾,防止形成铁板一块,欺上罔下。
    李明不愧是房公的好学生,立刻从善如流,安排两个冤家对头坐一块儿。
    这样就能天天坐办公室看他俩上演修罗场了。
    李明渐渐体会到了父皇的快乐。
    若是能坐在更高的“VIP”宝座上,俯瞰朝堂众臣上演更大规模的好戏。
    比如,龙椅之上。
    这该多是件美事啊……
    “殿下,有一个问题,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长孙无忌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我能回答“不当讲”嘛……李明摆摆手:
    “长孙公但无妨。”
    “殿下,或许是我初来乍到,对本地不甚了解,所以会有这个幼稚的问题。”
    长孙无忌也给自己迭了一层甲:
    “您在经营着的……这方土地,有名字吗?”
    “名字?”这问题着实让李明一头雾水。
    “平州和营州属于大唐辽东,您以前也领着辽东节度使的头衔。”长孙无忌道:
    “而现在您以辽东为基础,相继吞并了高句丽、河北、大半个薛延陀,还有齐鲁故地。
    “这一大片疆域再以‘辽东’或者‘东北’称呼,恐怕就不太合适了吧?”
    “这倒也是,没名字终究不太方便……”李明三心二意地咂摸着。
    取个名字而已嘛,他觉得这不过是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
    大唐大司空却这么郑重其事地提出来,是不是有点题大做?
    从辽东起家,叫大燕如何?不好,这名字太阿卡林了,在历史上很没有存在感。
    大元?名号不错,但招喷,而且国祚太短不吉利。
    自己当过曹、鲁、宋王,但拿这些当国号,都不够响亮。
    名字,名号,国名……
    “嘶,等等!”
    琢磨来琢磨去,李明忽地品出了长孙无忌的真实用意,猛然扭过头盯着他。
    “舅舅这是劝我自定国号?脱离大唐,自立门户?”
    对于这项无端指控,长孙无忌自然是摇头的:
    “殿下笑了,你我都是大唐的大忠臣,怎么会背叛陛下呢?
    “只是给这方大地取个名字,方便天下人称呼而已。”
    “方便……嗯,对,如果是为了方便天下人,那就没办法了……”
    李明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唐突地换了一个话题:
    “起来,舅舅来得正好,现在有一项非常艰巨的行政工作,非你和房相父挑大梁不可。”
    长孙无忌自然而然地坐在了桌案边:
    “殿下请吩咐。”
    “我‘大明’目前的行政架构,是以当初辽东两州之地为蓝本搭建的。”
    李明有意无意地在某两个字上加重了读音:
    “而今时过境迁,‘大明’的领土早已今非昔比,而人口也翻了好几番,再继续沿用旧框架,难免有些马拉大车,难以发力。”
    国号“大明”么?大“明”王朝,可以是很符合李“明”殿下那无法无天的性格了……
    长孙无忌懂了,默契地接过这个话题:
    “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大明’扩张得太快了,行政管理机制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否则遗祸无穷。
    暴秦便是教训,当年鲸吞六国统一天下,而法令制度和各级府衙却仍然延续战国时期秦国的那一套,以至于二世而亡。
    “此事甚是紧急,刻不容缓,不知臣能为‘大明’做些什么呢?”
    他把“大明”得自然而然,仿佛这片土地从最初就叫这个名字似的。
    和聪明人讲话就是这么轻松。
    “你和房玄龄起草一个部门机构的改革方案,以适应一个大帝国,一个很大很大的帝国。”李明着重道:
    “让我大明的行政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
    长孙无忌点点头:
    “只待殿下下达旨意,遴选专职官员分办,并选定牵头、承办、会办部门,此事便能有序推进。”
    李明听着国舅那充满官僚主义的意见建议,不禁大喜:
    “舅舅你果然是我需要的人才!”
    这时,房玄龄急急忙忙地回来了。
    眼看这对狗甥舅在他面前一拍即合,他面无表情地:
    “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
    “不,你来的正是时候。”李明指了指属于老房的工位:
    “来活儿了,你和长孙无忌共同草拟一篇关于‘大明’机构改革的方案。”
    大明是个什么东东……房玄龄瞥了一眼自顾自喝茶的长孙无忌,呼出一口浊气。
    “殿下,行政事务先放一边,北部边疆传来的消息不太乐观。”
    他刚才借“边疆战事会议”的名义溜了出去,结果从信使口中,还真得到了不大妙的消息,便抢先一步汇报。
    李明一改刚才吊儿郎当的态度,长孙无忌也严肃地放下了茶杯,摸着下巴。
    “又是薛延陀?是铁勒残部死灰复燃,还是突厥人入侵了?”
    房玄龄摇摇头:
    “当初与薛延陀勾结、背叛陛下的阿史那思摩,正在薛延陀故地肆虐并积蓄力量,但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在东北方向。”
    “东北……是高句丽?高句丽遗民造反了?”李明问。
    “高句丽人对殿下的认同极高,汉化工作推进得相当顺利,倒是不必担心他们造反。”
    房玄龄道:
    “问题是原高句丽故土以北的那些蛮子,他们在搅局。”
    长孙无忌插嘴道:
    “高句丽之北是靺鞨的领地,靺鞨一共分七个部,一直延伸到黑水(黑龙江)。”
    “感谢大司空的讲解,要不是有您,我们这些治理高句丽大半年的愚夫都不知道呢。”房玄龄阴阳了一嘴,把长孙无忌气得不吭声以后,继续道:
    “那七个靺鞨部受一伙室韦人的煽动,对高句丽发动了持续袭扰,让我方苦不堪言。
    “而那支挑拨离间的室韦人,便是于大半年前与阿史那思摩一起背叛大唐,东西夹击、意图谋害陛下的那一个部,其首领是莫贺咄。”
    靺鞨人,是白山黑水的古老渔猎民族,女真和满的祖先。
    李明忽地感到牙疼。
    被来自东北密林深处的渔猎蛮族入关……
    “大明”这名字是不是取得有些草率了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669/21596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